第159章 办学校和剧本

《上海日报》并不是只刊登新闻的报纸。

它刊登的东西很杂, 除新闻外,还会刊登一些趣闻趣事,以及各种广告。

但它从未刊登过小说。

现在突然要刊登小说, 报社的编辑和记者都不理解。

高汉林见状道:“东兴先生写的小说,是与众不同的。我觉得他的小说, 比云景的小说更有趣,意义更深刻!小赵, 你过来,把这篇小说念给大家听!”

高汉林叫了他们报社一个新来的记者, 让这人帮着念小说。

小赵拿起高汉林给的稿纸, 当即念起来。

这篇小说的开篇, 描写了一些东北风光,而只是这么几段描写, 就已经让报社员工起了兴致。

他们知道东北, 但对东北了解不多,现在才知道东北是什么样子的。

再往后……

主角睡着之后, 竟然附身在一个沙俄工人身上, 然后跟着那个沙俄工人, 参加了游行!

这里免不了描写莫斯科,而不管是对莫斯科的描写,还是对那场大游行的描写,都让人想知道后面的剧情。

众人听得入神, 一直到主角的第一个夜晚过去, 小赵手上的稿件念完, 才回过神。

“这书要写的,是俄国的未来?”

“这书多长?后面写了什么?”

“高主编,你手上不是还有稿件吗?你让小赵继续念啊!”

“这部小说里, 主角刚到莫斯科的时候参加的游行,应该是刚过去不久的三月革命,而按照书里所写,接下来俄国还会爆发另一场革命……东兴先生真敢写!”

“之前就有人说,东兴先生来自东北,按照这部小说来看,他们说的是对的。”

“书里对莫斯科的描写也很真实,东兴先生是不是去过莫斯科?”

“这倒是不一定,清末时,沙俄曾经占据东北,东兴先生当时如果在东北,可以从沙俄人的嘴里,知晓莫斯科的情况。”

……

俄国一直都对中国的东北虎视眈眈。

康熙在位时,就曾跟俄国对战,清末时,俄国更是派了17万大军进入东北。

当时,俄国人在东北建造各种设施,发行俄文报纸,俨然将东北当成了俄国的殖民地,还从东。

东兴如果是东北人,确实会对俄国有一定了解。

不管怎么样,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头,就已经非常吸引人,还引发了报社编辑和记者的激烈讨论。

“这部小说太长了,不可能全部读一遍,我们现在先讨论一下,这小说要如何刊登。”高汉林道。

听到高汉林这话,《上海日报》编辑部的记者和编辑,都沉默了。

《上海日报》的售价挺便宜,版面也不多,压根就挤不出地方来刊登小说!

这一点,高汉林其实是最清楚的,所以他接着开口:“我打算像之前《新小说报》专门增加一张报纸刊登云景的小说那样,专门增加一张报纸刊登东兴先生的小说,你们意下如何?”

《上海日报》的一个编辑开口:“高主编,我们肯定是没有意见的,只是这样做的话,我们报社就没有盈利了。”

不只是没有盈利,真要这么干了,他们报社可能会亏钱。

《上海日报》的销量已经算不错,按理能收许多广告费,但高汉林这人比较挑剔,很多广告都不愿意接,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收到的广告费不多。

广告费不多,开支却很大。

因为高汉林对报纸内容有要求,他们报社的编辑和记者的数量,是超过同等销量的其他报社的。

可以说,之前那些年,《上海日报》一直没怎么赚钱。

高汉林要不是富二代,这报纸早就办不下去了!

“没有盈利没关系,要是钱不够,到时我从家里拿一些过来。”高汉林开口。

有钱人真了不起!

报社的编辑和记者听到这话,立刻就对高汉林要在自家报纸上刊登小说一事表示支持。

同时,他们也纷纷提出,想要帮忙誊抄东兴先生送来的稿件。

确定要刊登的稿件,他们会在刊登前誊抄一遍,然后拿着誊抄的稿件给排版工,让排版工排版。

这样可以避免丢失或损坏原稿。

高汉林没有拒绝,他将手上的稿件分了分,让这些人各自去誊抄。

然后,《上海日报》编辑部里,就时不时响起各种声音:“竟然还能这样!”

“农村集体干活,可以让没有农具或者没有壮劳力的家庭不至于过不下去,真的很好!”

“是啊,各种工具都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

这些人疯狂地抄写起来,那些本该去外面做采访找新闻的记者,都不愿意去外面。

而这时,郑老板将一张一万元的支票,放在桑景云面前。

一万元,这可是一万元!

之前桑景云买房,也就花了一万元。

也就是说,郑老板直接送了桑景云上海租界一套不错的房子。

桑景云拿起那张支票,喜爱地看起来。

她之前收到的稿费,都是庄票,这却是银行支票,她之前从未见过。

“云景先生,多谢你帮馥郁堂打广告,自你的小说刊登起,馥郁堂就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到如今,光盈利就已经有一万元,往后应该还会持续盈利。”

郑老板介绍了一下馥郁堂现在的情况,又说这一万元是给桑景云的感谢费,之后,他还会再奉上一笔钱当作感谢。

他现在没有给更多的钱,是因为他手上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郑老板说得情真意切,桑景云知道,自己收下这钱,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她还是把支票放下了:“郑老板,说好了帮你打广告收一千元,那就是一千元,我不会多收。”

“云景先生,你给予馥郁堂的,远不止一千元,而是十倍百倍,这钱你必须收下。”郑老板开口。

馥郁堂是百年老字号,但之前也就苏州的有钱人知道他们家这牌子。

现在呢?上海还有上海周边,有无数人知道了馥郁堂。

他们馥郁堂只要不出大问题,那以后的生意,会一直很好做。

“郑老板,我不收钱是有原因的,而且我希望郑老板能帮忙做一些事情。”桑景云开口。

郑老板立刻道:“云景先生请说。”

桑景云道:“我听说郑老板有办厂的打算,我希望郑老板在办厂后,可以多招女工。”

上海为什么有那么多女子沦落风尘?因为她们想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太难了!

在桑景云看来,现阶段想要提升女性地位,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女性的工作岗位,让女性能赚钱。

自古以来,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的农村女性,地位比之其他地方,是要高一些的。

而这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这里的女性可以通过种桑养蚕赚到钱,甚至赚得比男人更多。

她们能赚钱,家里人自然不敢亏待她们。

“这本就是我一开始打算好的,不能算要求。”郑老板道。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他从头到尾看了不止一次,那些包身工的惨状,让他无比同情。

因此,他早就决定,将来要多招女工,并给她们好一些的待遇。

“那就多谢郑老板了!”桑景云感激地开口,又道:“郑老板,这钱我实在不能收,这样吧,郑老板你用这钱,办一所女子技术学校如何?”

“女子技术学校?”郑老板一愣。

桑景云道:“对!我希望这钱,可以用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女性。”

这个时代,办普通的女子学校很花钱,毕竟受过高等教育的女老师不好请。

但办女子技术学校,花钱会少很多,请手艺人所需的钱,远比请文化人所需的钱要少。

比如教刺绣,他们是不需要请个顶尖绣娘当老师的,请个普通绣娘就行。

不过办学校这事儿,是桑景云刚想出来的,这学校具体要如何办,要教什么,她还没有想好。

郑老板听了桑景云的话,非常感兴趣,当下和桑景云聊起来,还道:“若真的办了一所这样的学校,那可以帮我们馥郁堂,培养一些员工出来!”

馥郁堂的一些活儿没有技术含量,招一些女工,简单培训几天就能上手。

但在胭脂水粉的制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工序,是对工人有较高要求的。

之前,一直是师傅带徒弟,花一两年慢慢将徒弟教出来的,若是可以办班,那么一年时间,兴许能教出几十个熟练工,实在划算。

桑景云很赞同郑老板的想法,表示这所学校,还可以找其他商人一起办,然后帮他们培养他们需要的女工。

此外,还可以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

桑景云想培养女医生,有好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她前段时间写《梦游莫斯科》的时候,想到了早先农村的赤脚医生。

她上辈子年幼时感冒发烧,都是靠赤脚医生给她看病的。

这个时代缺少医生,非常非常缺,她觉得应该多培养一些医生。

原因之二,是这个时候很多女性出于对贞洁的考虑,一些比较私密的病,不愿意去找男医生看。

但整个上海,都没有几个女医生。

若是能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就可以帮助到那些女性病患。

这些女医生,还可以帮人接生。

这个时代有接生婆,但农村的接生婆,其实就是一些有接生经验的妇人,她们确实会接生,但因为没有接受过培训的缘故,在整个接生过程中,会有很多错误操作。

遇到较为棘手的情况,她们也无法处理。

她办的这个学校出来的女医生,剖腹产手术大概率是做不了的,但她们在学了专业知识之后,肯定不会连手都不洗,就去帮人接生。

她们还可以学产钳的使用方法,学胎位不正的应对方法,学产妇撕裂伤的缝合方法。

如果遇到特别有天分的学生,他们还可以出钱送对方去进修,去学怎么做剖腹产手术。

以上两个原因,是可以直接跟别人说的,而除了那两个原因以外,还有第三个原因。

那就是,他们国家在未来,肯定会面临战争。

战场上,需要很多医生。

现在她培养出来一些会处理伤口包扎伤口的女医生,这些医生往后再带点徒弟教点学生,二十年后,是不是能多出来很多医生护士?

若是多一些医生护士,就能多救治一些伤员了!

总之,办一所女性职业技术学校,好处非常多。

不过办学校很难,要处理的问题非常多,因此短时间内,应该是办不成的。

桑景云和郑老板约的是七点半,聊了两个小时,眼瞅着时间来到九点半,她也就提出告辞。

她今天,还要去孤儿院那边。

桑景云从茶楼离开,坐电车到达上海县城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

她今天戴了一个帽子遮阳,穿的衣服又很时髦,跟以前在上海县城走动时的模样区别很大,谭峥泓也同样戴了帽子,因而并没有人认出他们。

像洪掌柜这样的熟人,瞧见他们肯定是能认出他们的,但上海县城很大,这样的熟人却很少,他们并未遇上。

到上海县城后,谭峥泓照旧花钱雇了一艘船,让船夫载着他们前往孤儿院。

而这个时候,孤儿院里,牡丹等人,已经在等着桑景云了。

牡丹早上起不来,所以给孤儿们放电影的时间,她定在下午。

不过她今天很难得地醒早了,也就早一步来了孤儿院这边,来了之后,她才知道云景先生会过来。

她还看到了云景先生的家人。

牡丹深吸一口气,又一次问吕丽娘:“丽娘,云景先生是怎么样的人?”

吕丽娘道:“她是个很温和的人。”

牡丹道:“我当初没经过她同意,就在报纸上说我喜欢她想要嫁给她,肯定给她造成了困扰,也不知道她会不会讨厌我。”

“不会的。”吕丽娘再次开口。

牡丹却并未放下心。

其实她最担心的,是云景嫌弃她的身份。

她是个风尘女子。

吕丽娘的经历跟她差不多,不会用异样的目光看她,但其他人不是这样的。

一直以来,她遇到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女人,都是防备她厌恶她的。

跟吕丽娘关系很好的金福云,就不喜欢她。

云景跟她通信时,将她当普通人看,但真的遇上,谁知道会如何?

想到这里,牡丹甚至有些想要逃跑。

但她又很想见云景。

她到底没有离开,转而跟吕丽娘说起馥郁堂:“我之前一直用的进口的化妆品,但在云景先生的小说里看到馥郁堂之后,就开始用馥郁堂的胭脂水粉,这些东西确实好用。”

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吕丽娘已经毁容,牡丹尴尬地闭上嘴巴,不说了。

她想了想,去找江来说话。

之前牡丹拍吕丽娘的电影的时候,把江来也带上了,让他演一个围观群众。

江来演得非常好,在镜头前表现得非常自然,他们已经决定接下来的电影,要让江来当主演。

就是剧本依旧没想好。

也因为这个,牡丹和江来挺熟的,她也非常喜欢跟江来说话。

江来的嘴太甜了,跟江来聊天,她总会忍不住想要给江来钱。

怪不得近来能成为小乞丐的头儿。

江来也很喜欢牡丹,他这会儿对演电影爆发了非常大的热情,什么都想演一演,跟牡丹聊了几句之后,就突然道:“牡丹小姐,你知道我是怎么认识云景先生的吗?”

牡丹还真不知道!

江来当下就绘声绘色地说起来,说他是怎么抢了桑景云的篮子的,说篮子里的米花糕多么好吃,又说他拿着篮子里的书去县城卖,结果正好遇到桑景云……

江来一边说话,还一边表演,让人身临其境。

牡丹看着看着,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

云景先生不嫌弃脏兮兮的小乞丐,应该也不会嫌弃她?

孤儿院现在很有名,时常有人上门。

为了避免外面的人打扰到孤儿院的孩子,姚同丰就安排了孤儿院大一点的孩子,轮流做门房看门。

陌生人都被拦在外面,要说清楚来意之后才能进门,但谭峥泓和桑景云是熟人,

他们远远瞧见两人,就忙不迭地去开门。

桑景云走进孤儿院,看到一栋房子的阴影里,坐着一些人,而江来正在太阳底下表演。

坐着的人里,有一个大美人!

桑景云上午看到郑老板的时候,觉得郑老板长得帅,但郑老板的相貌,其实是比不上谭峥泓的,也比不上她后世见过的顶尖帅哥。

但眼前的女人不一样。

这个女人让她惊艳。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桑景云见过很多美女,但像眼前这人这样美的,她从未在现实里见过。

这人应该就是牡丹了!

原来牡丹这么漂亮!

这样的容貌,放在后世就算当不成大明星,也可以成为网红,可惜她生在乱世……

“桑小姐!”江来看到桑景云,眼睛立刻就亮了:“桑小姐,谭少,你们终于来了!”

他喊完,立刻就朝着厨房跑去:“钱婶儿,桑小姐和谭少来了,你可以开始做饭了。”

话音未落,他又从厨房跑出来,招呼自己的小弟给桑景云和谭峥泓搬凳子:“外头阴凉处有风,比屋里凉快,你们可以在这里坐着乘凉。”

“谢谢。”桑景云笑着道谢。

江来道:“桑小姐,你不用跟我说谢谢!桑小姐,没想到你竟然是云景先生,我,我真的……”

江来的眼眶红了。

他很喜欢孤儿院,对自己能在孤儿院生活这件事,打从心底感到高兴。

他知道谭峥泓为建孤儿院花了很多钱,也知道谭峥泓建孤儿院,是因为看了云景先生的一篇文章。

他还知道,云景先生给孤儿院捐了钱。

可以说,没有云景先生,就没有这个孤儿院。

他之前,感谢帮过他还给孤儿院捐了地的桑景云,也感谢谭峥泓和云景先生,在他心里,这三人的地位差不多。

结果,桑景云就是云景!

之前,因为谭峥泓管着孤儿院的缘故,江来对谭峥泓更热情,但现在,桑景云在他心里的重量,已经远超谭峥泓。

他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桑景云!

这半年,江来听了很多书,现在甚至已经可以看一些书,《水浒传》连环画,他就全都看了。

他觉得他现在的心情,跟这部连环画里,那些想要报恩的好汉的心情是一样的。

他愿意为桑景云肝脑涂地。

“听说你学得特别好,已经认识很多字,真厉害。”桑景云夸奖江来。

江来立刻道:“桑小姐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将来帮你做事!”

谭峥泓:“……”这样的话,江来之前也跟他说过,现在换人了?

不过换人也无妨,他跟桑景云,本来就是一起的!

“我等着,”桑景云笑道,又看向一直没说话的牡丹,“你就是牡丹小姐吧?你真漂亮。”

牡丹很会察言观色。

她总能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

而她在桑景云的眼睛里,只看到了满满的欣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牡丹的眼眶也红了:“云景先生,我……”

她一直都是巧舌如簧的,能把人哄得团团转,但此刻,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道呆呆地看着桑景云。

幸好这时候,钱表姑出来了,招呼他们去吃饭。

孤儿院的孩子都是端了饭菜去教室吃的,那里有桌椅,而桑景云他们,则去了隔壁桑家的旧房子吃饭。

饭菜很丰盛,有鸡鸭,还有海鱼,至于淡水鱼,夏天的淡水鱼总是有泥土腥气,大家都不爱吃。

吃饭的时候,桑景云认识了一下除牡丹以外的,几个负责拍电影的人。

这几人都是年轻男子,其中一个还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这位富家少爷是真心喜欢电影,还发誓要拍一辈子的电影,然后就被赶出了家门。

他的钱全拿来买了拍电影所需的设备,现在穷困潦倒,靠着牡丹的接济过活。

聊天过程中,桑景云得知了他们打算以江来为主演拍电影的事情。

卓别林在电影里的形象,是一个很穷的流浪汉,而他们打算拍一个小乞丐。

这不就巧了吗!

桑景云道:“我弟弟正在创作一部连环画,就叫《大头菜流浪记》,他已经写了好些故事,你们要不要看看?你们的剧本,可以参照他写的故事。”

牡丹闻言,又惊又喜。

他们这几个人,已经搞明白要如何拍电影,但对写剧本这件事,实在不擅长。

对他们来说,要想个故事出来太难了!

现在,有现成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