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一夜未睡

高汉林很好奇, 他想知道东兴会怎么写俄国的将来。

所以,他顾不上吃饭,继续往下看……

“我们都吃好了, 你放一放手上的东西,快来吃饭。”高汉林的妻子催高汉林。

高汉林却一言不发, 专注地看着手上的稿件。

高汉林的妻子见状皱眉:“汉林,你再不吃, 菜要凉了!”

高汉林这才回过神,却没心思吃饭:“你把我的饭放桌上, 我看完了吃。”

东兴先生写的小说, 与寻常小说截然不同!

写未来的小说, 高汉林看过不止一部。

早些年,他看过《新中国》, 陆先生的这部小说充满幻想, 里面描写的繁华的上海,更是让他心生向往, 也激励了很多人。

最近, 他又看了《穿成包身工》, 这部小说里写到的未来,也是无比美好的,可以说,这书的读者, 都希望能生活在曹可欣穿越前生活的那个时代。

但不管是《新中国》还是《穿成包身工》, 这两本书描绘的未来, 对他来说都有些假。

《新中国》这部小说里的人,都不再用水洗澡,《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 也将那“手机”写得太过无所不能。

但他手上的这部小说不一样。

这部书,是一年一年,慢慢描绘未来的,也就让他觉得,这一切切实可行。

土地被分给农民,工厂被收归国有,全国实行计划经济……

这一切,都能保证公平!

也能集中力量,去发展工业,去修桥铺路,去将国家建设好!

高汉林看着看着,身体克制不住地颤抖。

里面写到的一些细节,也让他忍不住想要拍案叫好!

比如,主角附身的那个俄国工人的妻子来自农村,她家里人都不识字,而政府举办扫盲班,让她娘家所在村子里的人,有机会识字。

主角妻子的妹妹在主角的鼓励下认真学习,还得到老师的推荐,可以去学医。

这个国家的那些顶尖医生汇聚在一起,编写了一本《基层医生手册》,主角的妻妹学的,就是这本手册,学成之后,她成了村里的一个基层医生。

村里有医生!每个村都有医生!

高汉林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呼吸都急促了。

上海有很多医院,也有很多医生,中医西医都有。

可即便如此,上海那些普通老百姓生病以后,也不见得能得到医治。

比如一个黄包车夫,他在拉车过程中不小心摔伤,腿上鲜血淋漓……他是不会去找医生帮他止血的,只会按照土办法,用草木灰给伤口止血。

平日里有点头痛脑热,他也只会忍着,不会去找医生。

但在东兴的书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基层医生,可以帮村民处理各种小毛病。

每个工厂,也都有医务室。

这些医生只接受了半年的培训,医术肯定不怎么样,但按照书里写的,他们会处理很多常见病。

有人受伤他们可以帮忙包扎,有人生产他们可以帮忙接生,孩子发烧,他们也知道要如何帮孩子降温。

也许他们会误诊,但有基层医生,怎么都比没有好。

而且,这是有望实现的!

此时此刻,高汉林只恨自己没有学过医术,若他学过,一定要找人跟他一起,编写这么一部《基层医生手册》出来!

高汉林捧着自己手上的稿件,就好似捧着至宝,压根舍不得放下。

他看着看着,甚至忍不住落泪。

以前,高汉林一直在思考,思考自己的国家,将来要走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而现在,他坚定了信念。

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将来如书中所写这般。

“爹,这稿件写的是什么?我能看吗?”高汉林的女儿来到高汉林身边,好奇地询问。

她爹看这书,竟然看哭了!

她想知道,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高汉林转过头,他盯着自己的女儿看了一会儿才回过神,然后就道:“这书暂时不能给你看,等过些日子,再给你看。”

这稿件只有一份,高汉林担心自己将之分给儿女看,儿女会弄丢稿件。

所以,暂时就不给他的儿女看了。

但等这部小说被刊登出来,到时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女去看。

这么想着,高汉林对自己儿子开口:“你不是觉得你爹办的报纸不刊登小说,不是好报纸吗?从明日开始,《上海日报》就跟《新小说报》一样,刊登小说!”

高汉林的儿子一向调皮捣蛋,所以之前才会故意说高汉林的报社不好。

而现在,听到高汉林的话,他目瞪口呆。

《上海日报》又不是小说报,刊登小说做什么?

他爹该不是被他气坏了脑子吧?

“爹?”十来岁的男孩小心翼翼地看着眼里含了泪花的高汉林。

“好了,你们爹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你们快去写作业,等写完了,就早点睡觉。”高汉林的妻子已经意识到这些稿件不一般了,怕儿女打扰到丈夫,就领着他们离开。

没了家人的打扰,高汉林继续往下看。

越看,他越是激动。

他觉得这部小说,写的不是俄国的未来,而是给他指明了一个未来。

这书写得太好了!

东兴的小说,在档次上,比云景的小说高了不知道多少!

云景在《双面魔君》里,写了孟佑带领老百姓灭掉盘踞一方,作恶多端的武林势力,并将土地分给老百姓的情节。

很多人喜欢这一段,还做了各种解读。

但那就是一篇武侠小说,很多特殊的意义,都是读者赋予的。

云景写这一段的时候,可能什么都没想,就是单纯觉得土地对主角来说无用,于是将之分给了老百姓。

但他手上的这本书不一样。

这书写得清楚明白,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

云景到底只是一个小姑娘,虽然她同情底层百姓,总是在自己的小说里为底层百姓发声,但她的见识,让她写不出《梦游莫斯科》这样的小说。

高汉林看这部小说,一开始看得比较快,后来却越看越慢。

明明是很好懂的白话文,但他就是想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慢慢品。

他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他的妻子来劝他去睡觉。

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还没有看完,不想睡。

然后,他妻子就离开了,餐厅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坐在沙发上看,也走来走去看,看着看着,还会忍不住落泪。

高汉林的眼睛不太好,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看书看久了,眼睛还会酸疼。

今天他一直盯着稿件看,还看得落了泪,到后来,一双眼睛已经酸涩不已,难以睁开。

他知道他该休息了,但他不想休息。

他眯着眼睛继续看。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高汉林终于将手上的稿件全部看完。

外面黑漆漆的一片,周围安静到了极点。

他看了看时间,发现现在是凌晨三点多。

不知不觉,他竟是看了一晚上!

高汉林的眼睛很难受,但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整个人毫无睡意。

不过他有些饿了。

餐桌上放着他昨天吃了一半的米饭和他妻儿给他留的菜。

这些饭菜都用纱布做的罩子罩住,以免引来苍蝇。

高汉林打开罩子,也不管凉了的食物口感如何,就大快朵颐起来。

他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然后将稿件装进包里,带着出了门。

他也不走远,就来到附近他一个朋友的住处,开始敲门。

大半夜被人叫醒,他的朋友很不高兴,但看到高汉林红肿的眼睛,却又担心起来。

高汉林是个性格稳重的人,轻易不会落泪,现在他哭成这样,绝对是遇上大事了!

高汉林的朋友收敛了被吵醒的怒气,问:“高兄,可是出了什么事?”

高汉林道:“我昨晚,收到了东兴先生的投稿。”

高汉林的朋友不明所以。

高汉林道:“东兴先生的小说写得太好了!我一夜未睡,总算将之看完,看完后想到你应该也会喜欢这篇小说,便来找你了。”

高汉林的朋友听完都被气笑了。

高汉林为了让他看一篇小说,大半夜把他叫醒?

这是不是太过了?

如果高汉林不是他朋友,他一定把高汉林打出去!

但高汉林是他朋友,此刻,高汉林还顶着一双红肿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

这人道:“我倒要看看,这小说到底写了什么!”

他接过高汉林手上的小说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更想打高汉林了:“高汉林,你为何不早点拿来给我看?”

他们还是不是朋友了?

高汉林明明昨晚就拿到了这部小说,竟然一直到今天,才拿来给他看!

高汉林道:“你快看,过会儿,我就要将之拿走了,这是东兴先生刚送来的稿件,我要拿去报社排版刊登。”

高汉林的朋友沉默片刻,道:“我今日跟着你去《上海日报》编辑部帮忙。”

这本书,不看完他心里难受,他要去《上海日报》编辑部接着看。

高汉林因为《梦游莫斯科》这部小说一晚上没睡,桑景云却睡得极好。

早上起来,她还赖了一会儿床。

前段时间她要写两本书,每天至少写六千字,写得头昏脑涨,胳膊酸疼。

现在,其中一本书终于写完!

想到今日只需要写三千字,桑景云打从心里觉得轻松。

一直到楼下传来桑钱氏喊他们吃早饭的声音,桑景云才从床上起来。

她给自己套上新做的衣服,飞快地跑下楼。

陆盈和桑景丽已经在楼下了,正在背书,桑景英则在餐桌上伏案写作。

《水浒传》连环画已经编写完成,而《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两本书,想编成一册一册的连环画有点难,桑景英就没有继续编,改为创作一部原创作品。

这部作品,是他跟桑景云讨论过之后开始创作的,名字叫《大头菜流浪记》。

至于剧情……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孤儿的经历的连环画。

桑景云不喜欢看悲剧,也不喜欢写悲剧。

《大头菜的一生》是一篇悲剧结尾的短篇小说,但《大头菜流浪记》,她觉得应该写得欢快一些。

当然,一个孤儿的生活注定很艰难,桑景云说的“欢快”,其实就是让大头菜的经历有趣一些,引人发笑。

比如有人欺负了大头菜,大头菜可以小小地报复一下。

比如在大头菜经历了一系列倒霉的事情以后,有人送给他一个馒头。

桑景云觉得,整个故事若是可以写得泪中带笑,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

这部连环画里,还可以夹杂一些生活常识,这样家长会更愿意给孩子们买。

桑景英看到桑景云,立刻就拿出这几天他写的几个故事给桑景云看。

桑景云看了看,然后给他指出一些修改意见。

她上辈子看了很多小说,脑子里有无数情节。

给桑景英一些意见,对她来说真的很简单。

“姐,你的想法真好!”桑景英开口:“我等会儿,就把这几篇改一改。”

桑景云应下,又问桑景英:“景英,你最近学习忙不忙?”

“不忙,学校的文化课,我已经学得差不多,做珐琅招牌的活儿,我也总是第一个做完,我甚至有时间在学校里写《大头菜流浪记》。”桑景英开口,又说起他们学校的校长。

前段时间,有很多人找上门,想让桑景云帮忙打广告,但桑景云都拒绝了,其中就包括桑景英的校长。

可即便如此,桑景英还是跟他的校长处得不错,几乎成了忘年交。

桑景云觉得,桑景英有些像桑元善,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至于她自己,她其实是不会做生意的。

她不喜欢跟人打交道。

但桑景英不一样,他很擅长交朋友,现在桑景英学校里的人,都很喜欢桑景英。

桑景云和桑景英说话的时候,桑钱氏又问起谭峥泓:“阿云,小谭今天怎么没过来?”

桑景云道:“可能是有事耽搁了。”

她刚说完,谭峥泓就来了:“你们还没吃早饭吧?还好还好,赶得及!今天我让厨娘做了一些包子,花了一些时间,就来得晚了!”

说完,谭峥泓就将刚蒸好的包子从食盒里拿出。

现在天已经很热,不需要担心食物在路上变凉,他也就直接给桑家人带已经蒸好的包子。

桑景云递了一条毛巾给谭峥泓:“你擦擦汗,然后吃早饭。”

谭峥泓接过毛巾把自己脸上脖子上的汗水擦掉,感叹了一句:“这天越来越热了!”

“是啊!现在做饭,已经成了一件遭罪的事情。”桑钱氏道。

桑家今天的早饭是兹饭糕和茶叶蛋,当然现在又多了谭峥泓带来的包子。

桑景云在桌边坐下,拿了一个包子吃,又问谭峥泓:“事情办了吗?”

谭峥泓知道桑景云问的是投稿的事情,低声道:“已经办好了!”

得知事情已经办妥,桑景云笑了笑,然后看向家里人:“爹,娘,奶奶,我今天打算去一趟孤儿院那边,你们要去吗?”

牡丹邀请吕丽娘当主演,拍了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很短,他们总共就拍了一天,因为拍摄地点距离桑家有些远,当时桑景云又比较忙,她也就没有过去看拍摄过程。

当然她没去,还有一个原因。

她怕自己去了,牡丹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她身上,没心思拍电影。

而现在,电影已经拍好,牡丹打算将电影的“首映”放在孤儿院里。

这场“首映”,桑景云想去看一看。

正好今天是星期天,桑景英陆盈他们都有空,所以他们想看的话,可以一起去看。

“去孤儿院那边做什么?”桑钱氏问。

桑景云说了牡丹拍电影,而她打算去看电影的事情。

桑景雄想也不想就道:“姐,我要去!”

桑景英、桑景丽和陆盈也想去。

桑钱氏见状,最终决定所有人一起去看。

他们其实看过电影,在租界花两毛钱,就能去看一场电影。

但看的时候,他们是不能接近那些设备的,而且他们看的都是外国人拍的片子。

现在有人要在孤儿院放电影,这说明他们可以看到整个放映过程,他们都很好奇。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是由吕丽娘出演的!

复旦大学门口的那场热闹,他们都去看了,自然也就认识吕丽娘。

一个他们认识的人拍的电影,他们都想看一看。

“那我们就一起去,不过我们要分开走。”桑景云开口。

清明节去扫墓的时候,上海县城的人还不知道她是云景,他们一家子一起出动,也就没什么事情。

但现在,她是云景这事儿,上海县城的人都已经知道。

她单独过去,人家不一定能认出她,但她要是跟桑家人一起走,肯定所有人都能认出她。

桑景云打算自己跟谭峥泓晚点再走。

桑学文他们对此没有意见,约好在孤儿院见面之后,桑学文一行收拾了东西,就率先离开。

至于桑景云,她和谭峥泓先去了一家茶楼,见馥郁堂的郑老板。

前段时间,馥郁堂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前几天,杭州、南京等地的一些商人,专门来上海找郑老板,希望郑老板可以给他们一些馥郁堂的胭脂水粉,他们想在杭州等地出售。

要知道,这些地方,也有很多人看《新小说报》。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等将来《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出版,肯定还会再次掀起一股购买馥郁堂的产品的风潮。

此外,随着知道馥郁堂的人越来越多,可以预见,馥郁堂的胭脂水粉,将来是不愁卖的。

郑老板赚了很多钱,就几次三番找到黄培成,想再给桑景云一笔钱。

黄培成为着这件事,找了桑景云好几次,桑景云考虑过后,打算见郑老板一面。

他们约在了一家茶楼见面。

桑景云喜欢早点到,她和谭峥泓抵达茶楼的时候,还没到约定时间,但郑老板已经在了。

推开包厢门进去,桑景云就见到了郑老板,眼睛一亮。

郑老板长得很英俊,气质也好,是很少见的帅哥。

想来是世代做胭脂水粉生意,家里人审美好,后辈就越长越帅了。

不过郑老板的个头不是很高,这很正常,在此时的南方,高个子的人不多。

“你就是云景先生?久仰大名!”郑老板瞧见桑景云有些激动。

“我叫桑景云,郑先生好。”桑景云笑着开口。

郑老板连忙道:“我就是一个商人,当不得一声先生。”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

现代时,一些人称呼作者或者演员时,会喊对方“老师”。

她上辈子,就曾经被人喊“某某老师”,这个“某某”,是她的笔名。

这个时代的话,大家一般喊“先生”。

没有纠结称呼的问题,桑景云坐在郑老板面前,打算跟郑老板聊一聊。

而这个时候,高汉林已经带着自己的朋友,来到《上海日报》编辑部。

“高主编,你怎么了?”《上海日报》的编辑和记者看到眼睛肿胀发红的高汉林,都很担心。

他们主编以前跟人对骂,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都没有哭,现在怎么就哭了?还哭成这样!

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他们正这么想,就听高汉林激动地开口:“诸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高汉林的神情很亢奋,瞧着心情很好,所以他红肿的眼睛不是哭出来的?

报社的员工好奇地看着高汉林:“主编,是什么好消息?”

高汉林道:“我们报社,即将迎来一个名扬天下的机会!”

众人听完,有些莫名其妙。

高汉林这时又道:“我收到了东兴先生投稿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太好了!我打算将之刊登在《上海日报》上,我相信,在我们的报纸刊登了这篇小说以后,销量一定会猛增!”

众人更莫名其妙了。

他们一个新闻报,要刊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