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抢购

曹可欣这身体的父母是佃农, 家里连土地都没有,自然不会想打扮的事情,因而她没有耳洞。

再加上她长相一般, 又受了许多苦楚,身体还没有发育……总之, 别人想分辨她是男是女,只能看穿着。

而她穿的是男装。

那店老板以为她是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才会握她的手,还久久不放。

曹可欣也不在意, 在她上辈子, 握手是最为流行的礼节。

她此刻, 就担心一件事,怕店老板听了她的主意之后翻脸不认人, 一点好处都不给她。

她这些主意, 是很有用的,她也不求对方给她太多, 能给十来个银元就行。

曹可欣知道自己无权无势, 知道这店老板即便一分钱不给她, 她也无能为力,因而所求甚少。

结果店老板给她给的特别多。

店老板道:“小友,你给我出的这些主意,价值不菲, 我给你一千元, 将之买断如何?”

曹可欣又惊又喜:“自然可以!”

穿越以来, 她终于遇到了好人,而店老板之后做的事情,更是让曹可欣感激万分。

店老板牵着曹可欣, 跟人说曹可欣是他远房侄儿,家里出了事来投奔他的,然后在自己住处附近,帮曹可欣租了一间房子。

接着,他又带曹可欣去买了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并用几十元一张的庄票外加数十枚银元,凑了一千元给曹可欣:“我若不把你安顿好,只给你钱,你不一定能把钱保住,只有这般,才不会有人盯上你。”

曹可欣能感受到对方的真心。

对店老板来说,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给她一张一千元的庄票。

但她拿着这样的大额庄票去钱庄换钱,人家肯定会觉得那是她偷来的,不给她钱。

即便给了,她也保不住。

现在她有了住处,换了崭新的衣服,钱也换成了面值没那么大的庄票,那她再去领钱花钱,就不会被人盯上。

曹可欣对店老板道:“掌柜之恩,在下没齿难忘!”

那掌柜有些惊讶:“你读过书?”若没读过书,可说不出成语。

曹可欣道:“读过,我认识一些字,也会算数。掌柜,我再告诉你一个改进的法子……”

今天的更新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面店里的人听完,便讨论起来:“这曹可欣说要再给店老板一个改进的法子,也不知道是什么。”

“我对女人用的东西不了解,但我觉得这曹可欣出的主意,真的有用。”

“一千元!竟然一次拿到一千元!想想就羡慕!”

“她又出了个主意,也不知道那馥郁堂的老板,会不会再给她一笔钱。”

……

桑景云听到这些讨论笑了笑。

曹可欣最后给店老板出的主意,自然就是旋转式口红。

不过她暂时没有写出来,打算等馥郁堂那边将之做出来之后,她再在小说里写出来。

而这时,又有一个吃面的人开口:“小说里写到的馥郁堂,我像是听说过,莫非真有这家店?”

“说不定真的有!云景有时,会写一些真实的东西。”

“就算真有馥郁堂,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

……

来面店吃面的女子很少,多是男性,他们对馥郁堂的兴趣也就不大。

但那些看报纸的女子,就不一样了。

很喜欢云景的小说的那个老太太,一大早起来,吃了早餐,就让人去喊自己儿子的那些姨太太。

她要听故事。

“可欣那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我这心里一直揪着,恨不得立刻将这书看完。”老太太对那些姨太太开口。

云景刚完结的《一个士兵》,她是喜欢的,但没有特别喜欢。

现在这本书却不同。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在老太太看来,那可太有意思了!

“穿越”这个题材是老太太头一次看到,曹可欣生活的未来也让老太太心生向往。

而曹可欣穿越后的生活,则让老太太心疼。

老太太儿子手底下,也是有工厂的,以前老太太从不过问,但自从看了这本书,她就找来儿子,让儿子务必要多给工人一些工钱,同时不要用包身工。

老太太的儿子被老太太弄得哭笑不得。

不过他还真的去看了看工厂情况,然后给工厂工人提高了伙食。

至于包身工……他开的工厂跟谭大盛开的工厂一样,需要工人有足够的力气,因而没有招瘦弱的女工童工,招的都是壮劳力。

他手下那些工人,赚得可不少!

说回老太太,她招呼那些姨太太坐下以后,迫不及待地,就让识字的姨太太给她念故事。

那姨太太念起来。

老太太听得很专注,而等那姨太太念完,她就感叹起来:“可欣这丫头真聪明,那店老板也是个好人。”

其他人便也开口:“是啊,这孩子总算是遇着好事了!”

“她这般聪明,以后一定会否极泰来。”

“一次赚一千元,这小姑娘当真厉害。”

……

老太太又道:“可欣这丫头是个有主意的,有了这一千元,她一定可以越过越好,就不知道她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我也好奇呢!”

她们聊得热火朝天,这时,老太太注意到,有个姨太太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直没说话。

老太太好奇地询问起来。

那姨太太道:“老太太,那书里写到的馥郁堂我知道,是我们苏州鼎鼎有名的铺子!”

这姨太太是苏州人,家里有些钱财。

馥郁堂在上海没多少名气,在苏州却很有名。

她早先在苏州时,就一直用馥郁堂的香粉。

这般想着,这个姨太太就说了说馥郁堂的情况。

老太太道:“竟然真有这么一个馥郁堂?那它在租界,可有店铺?”

这个苏州来的姨太太道:“老太太,有的,我之前出去逛街时瞧见过。”

“那我一定要买点馥郁堂的胭脂水粉,这可是云景这姑娘写在书里的。”老太太立刻喊了管事过来,让管事去馥郁堂那边,把馥郁堂的产品,每样买一份回来。

他们家人多,不存在买了用不完的情况,说不定到时候,还会不够分。

老太太得知馥郁堂真的存在后,起了买东西的心思,其他人也一样。

今日是周日,孟琳没在学校,而是在家。

而她家,也是订了《新小说报》的,她看完报纸,立刻就吩咐女佣,说自己要出门。

孟家有自己的黄包车,小姐要出门,那车夫也就将车子擦了又擦。

等孟琳坐上车子,车夫问:“小姐要去哪里?”

孟琳道:“我要去《新小说报》编辑部。”

她又有稿件被选中,去《新小说报》编辑部,是为了拿稿费。

《新小说报》有很多作者,那些稿费要么是作者自己去拿,要么是黄培成安排人将之送到作者家中。

至于放在信封里寄……如今的信件时常丢失,黄培成自然不会这么做。

上海的普通人家,不会送家里的女儿去读书,也不喜家里的女儿太有主意。

但那些有见识的有钱人,是热衷于培养女儿的。

他们不缺送女儿读书的这点钱,而且现如今很多有本事的年轻男子,已经不愿意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字都不认识的女子,他们更愿意娶那些读过书,有见识的女子。

既如此,他们肯定要送女儿去读书。

孟琳写小说并给《新小说报》投稿一事,她家里人已经知道,孟父起初觉得她不安分,思考过后,却开始支持,甚至出门交际时,会专门提起,说自己的女儿喜欢写小说,还有小说在报纸上发表。

不管那些人心里如何想,嘴上都是羡慕赞扬的。

一个小姑娘,能在报纸上发表小说,确实了不起。

更有一些人,知道自家儿子喜欢有文化的人,还开始打听孟琳的婚事,想与孟家结亲。

而这些,让孟父对孟琳更加器重。

不过孟琳心中,却多少有些难受。

她父亲器重她,是因为她将来可以嫁个好人家,而不是因为她这个人。

孟琳失神地看着路边的种种。

突然,她看到了什么,连忙道:“停车!”

“小姐,怎么了?”车夫问。

孟琳的目光落在路边一家店的招牌上,顿了顿才道:“我去那家店里看看,周叔你在这里等我。”

说完,孟琳就跳下黄包车,往那家店走去。

她今日,在云景先生的小说里,看到了馥郁堂。

她看的时候,就觉得曹可欣给馥郁堂出的主意非常好,但她并不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馥郁堂,以为那是个杜撰出来的店铺。

但现在,她看到了什么?

她看到了馥郁堂!

孟琳飞快地进了店。

她发现这家店的摆设跟云景写的不一样,店铺老板也不一样。

小说里的店老板三十多岁,很是温和,这家店的掌柜瞧着却只有二十几岁,锋芒毕露。

但店铺里售卖的东西,跟云景写的大差不差!

孟琳正观察这家店铺,就听到一个比她先进铺子的人说:“这铺子的名字,跟云景先生写的小说里的铺子的名字一模一样。”

“云景先生是不是照着这铺子来写的?”

“莫非云景先生,平日里用馥郁堂的东西?于是在写小说时,将之写了进去?”

孟琳心中,也升起这个念头。

而在这时,意气风发的郑老板开口:“诸位,云景先生小说里写到的馥郁堂,确实就是本店,最近本店推出了一些新产品,诸位可要看看?”

说话间,郑老板就让人拿出他改进了包装的胭脂水粉。

“这些胭脂水粉的包装,是按照云景先生的建议改进过的。”郑老板给孟琳等人介绍馥郁堂的新产品。

这些包装精美的胭脂水粉价格不菲,但里面的胭脂用完后,可以找馥郁堂购买替换装替换。

替换装的价格,就便宜多了。

孟琳看到那精美的包装,不免动心,而在这时,有人从外面进来:“掌柜的在吗?我们家老太太要买馥郁堂的东西,每样都来一份。”

孟琳听到这话,担心自己买晚了会买不到,当即道:“掌柜,这些换了包装的胭脂水粉,我每样都要一盒!”

听到孟琳这话,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购买。

馥郁堂这样的店铺,那些穷人根本不敢踏足,所有进来买胭脂水粉的人,都是手里头有钱的,不存在买不起的情况。

即便舍不得买改了包装,价格较贵的产品,也能买一盒用普通瓷盒装的胭脂。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租界真的有一个馥郁堂的消息已经传开,也就时不时有人赶来这里买东西。

而所有来了的人,都惊喜万分。

这家店里的东西,跟云景先生写在小说里的东西,一模一样!

她们全都涌进店里,争着抢着购买店里的商品,将不大的店铺挤得满满当当。

“前面的让一让!”

“我要买胭脂!”

“胭脂没有了?那还有什么?”

“只有头油了?给我一瓶头油。”

……

黄培成抽空来瞅了一眼,就见馥郁堂的大门都快被挤垮,门槛也快被踩烂。

这生意,也太好了!

黄培成感慨了一会儿,想到郑老板已经提前送了自己馥郁堂的新产品,就高兴地回了《新小说报》编辑部。

而他刚回去,就被几个已经跟《新小说报》合作多年的商人围住。

那些个商家瞧见黄培成,纷纷开口:“黄主编,你也太不够义气了!”

“黄主编,给多少钱,能让云景先生在文里打广告?”

“黄主编,你帮我在云景先生那里说几句话……”

……

黄培成一个头两个大。

《新小说报》销量高,只靠卖报纸都能挣钱,但挣钱的大头还是广告费。

因此,黄培成不好直接拒绝这些商人。

但桑景云之前说过,她不会随便帮人打广告,黄培成只能道:“诸位,郑老板也是运气好,才能有这个机会!云景先生答应给他做广告,并非我的功劳,而是他自己的功劳,我能帮诸位说一说,但云景先生不见得会答应。”

那些商人是相信黄培成的话的:“郑老板也确实是赶巧,谁能想到,云景先生正好想了这么个情节?”

在他们看来,曹可欣帮化妆品店出主意这个情节,应该是云景先生早就想好了要写的,正好赶上馥郁堂想找云景打广告,她就把馥郁堂写进去了。

但他们的商品,不一定能这么赶巧。

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真的很羡慕馥郁堂。

这馥郁堂,眼瞅着要发财!

馥郁堂是真的要发财。

郑老板在云景给了准信之后,就紧赶慢赶生产了一大批货物,让人从苏州运来上海。

他的仓库里堆满了胭脂水粉。

但只用一天,他的货物就全部卖完了!

上海的有钱人实在太多,而馥郁堂虽然改进了生产流程,但这些东西使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的,有些原材料在这个季节还不好买。

因此即便他们想多生产一些,也生产不出来,货物的总量自然不多。

幸好,他已经跟苏州那边说好,让他们每日都往上海送一些产品过来。

如此一来,他们店里倒也不至于完全没东西卖。

郑老板想到这里,又拿出今天的《新小说报》,看上面云景写的小说。

云景写得真的很好。

这段时间,他将云景以前的小说,也都看了看,从云景的小说里,他能看到云景对普通百姓的关注。

他以后,要像这篇小说里的店老板一样,做些善事,说不定就能拥有好运。

读者在讨论馥郁堂,桑景云这一天,却一直在吃吃吃。

他们国家的人,想要庆祝点什么的时候,都会选择吃东西。

庆祝生日也一样。

今天早上,她去吃了面条,中午,乔平安请她在租界一家非常有名的酒楼吃了鲁菜,晚上,他们一家人又在家吃了一顿桑学文精心准备的晚餐。

这一天,桑景云就没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了个肚皮滚圆。

晚上回到房间,她照旧拿出稿件写起来。

虽然今天过生日,但该写的,还是要写。

过了生日,桑景云就年满十七岁了。

很多人在她这个年纪已经出嫁,但她觉得自己的年纪特别小。

她才十七岁,都还没成年呢!

等到第二日,馥郁堂更火了。

桑景云在现代时,是不怎么化妆的,但网络太发达,所以她看了很多化妆视频。

小说里,有了钱的曹可欣不再做报童。

她在休息了几天以后,成为馥郁堂的小伙计。

曹可欣不擅长做销售,但她写了很多推销馥郁堂的产品的话,背下来之后,就对着那些客人说,还教她们上妆。

此时的女子,化妆步骤都很简单,但曹可欣的想法很多。

她跟人说眼影要如何画,感叹这个世界没有眼线笔,又教人如何放大自己的面部优点……

可以说,这一章里,有很多化妆知识。

那些昨日买了馥郁堂的化妆品的人,瞧见这些,自然要试一试。

试过之后,她们发现确实可行!

如此一来,想买馥郁堂的产品的人,就更多了。

偏偏,很多人去晚了,以至于什么都买不到。

“你们怎么不多生产一些?”很多客人叹着气问郑老板。

郑老板能怎么办?

他只能写信,让人送去苏州,催苏州那边多送一些货物到上海。

他却不知道,苏州那边的商品,也供不应求。

《新小说报》的销量已经达到三万份,但它在上海的销量,其实也就一万七八千的样子。

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看小说的,而且很多人买了报纸,并不是一个人看。

比如那些学校里的学生,班里有一两个人买了报纸,其他人就不会再买,而会选择借来看。

多印的一万多份《新小说报》,其实是送去上海周边城市出售的。

而苏州,就是其中之一!

有做报纸生意的商人,每天都会购买上海的热门报纸,然后运去苏州出售,像《申报》这样的报纸,在苏州的销量就非常高,《新小说报》在苏州,也非常受欢迎。

只不过,上海的百姓早上就能看到报纸,而苏州的百姓,要等晚上才能看到报纸。

桑景云生日这天晚上,苏州很多喜欢看《新小说报》的人,都看到了这份报纸。

看到之后,他们惊叹连连。

这报纸里,竟然写到了馥郁堂!

上海的百姓对馥郁堂不是很了解,毕竟馥郁堂在上海的分店,开了没多久。

但苏州的百姓不是这样的。

馥郁堂,是苏州的百年老字号。

在苏州,有钱人都爱去馥郁堂买东西,即便是那些普通女子,在成亲前,也会狠狠心买一盒馥郁堂的胭脂。

他们在报纸里看到馥郁堂之后,立刻就想到了现实中的馥郁堂。

当时天已经黑了,铺子早已关门,他们就没去买东西。

但第二天,他们一大早就去了馥郁堂。

“我在上海的报纸上看到了馥郁堂。”

“馥郁堂的生意,做去上海了?”

“这书里写的,是不是你们铺子?”

……

馥郁堂的总部在苏州,郑老板拿到桑景云给他出的主意之后,是送回苏州,让苏州这边的生产的。

所以馥郁堂苏州的店铺里,也有一些新产品。

来买东西的人看到这些产品,确定了他们苏州的馥郁堂,就是云景小说里的馥郁堂,自然与有荣焉。

这几年,苏州这边也有了很多舶来品。

苏州一些年轻女子,便不再用馥郁堂的胭脂,改用国外进口的口红。

毕竟用国外的口红更有面子。

但现在,云景在小说里写了馥郁堂!

这馥郁堂,竟然上了报纸!

无数人涌入馥郁堂,购买胭脂水粉。

馥郁堂在苏州的铺子里的商品,也被抢购一空。

郑老板的二叔看到这情况,都被呆住了,又有些不解:“前段时间不是生产了很多商品,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

馥郁堂总店的掌柜道:“二爷,之前生产的商品,都被送去上海了。”

郑二叔道:“那往后别送了,咱们店生意这么好,还大老远送去上海做什么?”

总店掌柜无奈:“不送不行,二爷,上海那边的铺子里的胭脂水粉,早就被抢光了!”

郑二叔都茫然了。

一盒胭脂能用很久,这些人抢购胭脂做什么?

抢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