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成听到郑老板的话, 不明所以。
几万大洋?分成合同?这都是什么东西?
郑老板注意到黄培成的表情,立刻就意识到了什么:“云景先生没跟你说她要怎么写馥郁堂?”
黄培成道:“没说,她在信里写了?”
郑老板道:“写了!黄主编, 云景先生没跟你说她要怎么写,那她有没有跟你说她的要求?”
这自然是说了的, 黄培成道:“云景先生说她要支持国货,因而广告费, 你给一千银元就行。”
“这怎么可以!这也太少了!”郑老板觉得不能这样。
光是云景先生给他出的这几个主意,就已经价值一千银元, 不要说云景先生, 还要在自己的小说里给他打广告。
他觉得他至少要给个几万元。
只是现在他手上没有那么多钱, 给不出……
黄培成很是不解。
这郑老板,怎么一副恨不得多花钱的模样?
“云景先生在信里, 到底写了什么?”黄培成问。
云景先生在信里给馥郁堂出的那些主意, 是要写到小说里去的,黄培成迟早会看到, 其他人也会看到。
就算他们现在看不到, 等他照着做出来, 大家也会知道。
因此,郑老板没有隐瞒的想法,他将手上的信给了黄培成。
黄培成仔细看过,倒抽一口冷气。
云景先生这是不是太善良了?
他劝云景先生写一写馥郁堂, 是想让云景先生赚点外快。
但现在这种情况……云景先生这是在做慈善!
那些商家在他们的报纸上打广告, 产品销量都能大增, 现在云景直接将馥郁堂写到小说里……馥郁堂的商品,肯定会被云景的读者抢光。
都这样了,竟然只收一千元?
“黄主编, 云景先生要的钱实在太少了!只是现如今,我手边没那么多钱,等过些日子,我一定再奉上一笔感谢金。”郑老板郑重开口。
他早就备好价值一千银元的银行支票,此刻也就将钱给了黄培成,让黄培成转交云景。
此外,另给了黄培成一张一百银元的支票,并对黄培成再三道谢。
黄培成道:“郑老板不用跟我道谢,我其实没做什么,云景先生的打算,是我也没想到的。她是真心支持国货,希望你能将馥郁堂办好,之前我与她说起馥郁堂时,她话里话外多有赞誉,还说她以前曾用过馥郁堂的产品,很是喜欢。”
郑老板年纪轻,满腔热血。
他觉得他们国家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比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品都要好,他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他们国家的产品。
所以,他努力改革,做了很多事情。
但他做这些,其实有很多人不理解。
他们郑家是个大家族,馥郁堂不是独属于他一个人的,他改生产流程改包装,受到了许多阻挠。
他周围人还都觉得,他想将馥郁堂做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品牌,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现在,云景先生给予了他支持!
听到黄培成的话,郑老板心中涌出一股豪情,斩钉截铁地对黄培成道:“黄主编,请你转告云景先生,我一定会将馥郁堂做大做强!”
郑老板说完,立刻就找人去定做包装盒。
旋转式的口红需要研究一下构造,暂时不一定能做出来,但其他包装要做出来,却是没有问题的,最多就是多花点钱。
黄培成跟郑老板告辞,抬头看了看馥郁堂的招牌,又回去找桑景云。
收到郑老板给的一千元,桑景云有些惊讶:“我还没将馥郁堂写到书里,怎么他就给钱了?”
黄培成无奈:“桑小姐,你出的那几个主意,就已经值一千元!”
原来如此,这郑老板,倒是个诚信的。
桑景云收了这一千元,送黄培成离开。
而黄培成一走,谭峥泓就道:“桑小姐,你真厉害!”
桑景云的赚钱能力让他惊叹。
桑景云闻言笑了笑,又道:“谭峥泓,你该回家去了,你娘大老远过来,你总该陪她几天。”
谭峥泓道:“我爹陪着她呢,我爹兴许还觉得我碍事。”
话虽然这么说,但谭峥泓看了看天色,还是告辞离开了。
他以前会赖在桑家吃了晚饭再走,但今天,还是要回去吃晚饭的。
桑景云等谭峥泓离开,就继续写《梦游莫斯科》。
这本书她打算写三十个夜晚,也就是三十年。
主角只是在冬天的东北,如往年一般生活了一个月。
但他在梦里“附身”的那个俄国工人,却已经走过三十年。
皇室和贵族被驱逐,工人和农民当家做主,所有人团结起来,将这个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当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腐败之类的问题肯定会出现,年轻一辈的,没有经历过沙皇残酷统治的人,或许还会懒散,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但没事,田产可以包干到户,企业可以进行改革……
当生产力发展起来,本就不需要像一开始一样,所有人一起干活。
不过桑景云不打算写太多。
她也没有完全写现实,里面甚至加入了一些幻想。
这本书,就是东兴对“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的幻想。
书不长,前面会写得详细一点,但后面每一年,都只选一个事件来写,桑景云觉得,整本书大概也就十万字。
桑景云考虑过后,打算一口气写完,再拿去投稿。
桑景云写小说的时候,《真假千金》英文版在南城书局出售的事情,已经传开。
一些报纸,还刊登了此事。
他们国家的小说,竟然被翻译成英文,这是巨大的荣耀!
对此,云景的读者,自然是欣喜不已的!
孟琳所在的女子中学的学生,自打从报纸上得知此事,就激动万分。
还有人计算着手上的银钱,打算等周末放假,就去买一套英文版的《真假千金》回家。
“我一直都不喜学英文,但从今日起,我一定好好学,这样才能读懂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我打算用英文版的《真假千金》来学英文。”
“确实可以,我们每人都买一套,然后一起读,一起学!”
……
他们正说着,学校里的一个女工就拿着一封信过来:“孟琳小姐,有你的信。”
孟琳听闻此事,眼睛一亮。
她并无笔友,跟亲戚通信,留的也是家里的地址。
她只有在给《新小说报》投稿时,填的是学校地址。
这封信,肯定是《新小说报》给她寄的!
孟琳接过信件拆开,发现这信果然是《新小说报》编辑写给她的。信里说她的稿件已经被录用,可以去《新小说报》编辑部拿稿费。
“我的稿件被录用了!”孟琳欣喜地开口:“等周末放假,我要去《新小说报》编辑部拿稿费!”
“恭喜!”
“孟琳,你也成为作家了!”
“孟琳,你太棒了!”
……
寝室里的女生纷纷恭喜孟琳,激动地抱在一起。
而这时,上海租界的一些洋人,收到了诺伯特送来的书。
“这就是诺伯特那家伙出的书?中国人写的书,会好看?”
“故事好不好看不知道,这书做得不错。”
“我看了一点,还挺有兴趣。”
……
这些洋人里的男性,虽然对这本书有兴趣,但兴趣不大。
但他们身边的女性,却很喜欢这本书。
这书有矛盾,有冲突,还有甜蜜的爱情,虽然背景是中国,但她们依旧很喜欢。
复旦大学。
顾教授在得知这书出了英文版之后,立刻就买了一套。
他自己看的同时,也推荐自己的学生去看,还建议他们在买书后,中英文对照着学。
等他在学校上完课,他还找到自己的一个朋友,说起这本书,也说起云景:“那小姑娘特别聪明,没花多少时间,就将英文学会,看了没多少资料,就写出《一个士兵》这样的书。”
顾教授的朋友闻言道:“这就是天赋所在了,这个小姑娘,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是啊!她的小说当真不错,不止故事讲得好,还将白话文和标点推广开。”顾教授开口。
白话文一直都有,《西游记》就是白话文。
但那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够白话。
而云景的小说,让人知道了真正的白话文该如何写。
此外,云景对标点的运用,也非常合理,他如今写文章,使用标点时,就会照着云景来。
也难怪当初,大家都以为云景是个知名的新式文人。
接下来几天,桑景云的日子照常过。
而上海的读者,对《穿成包身工》这篇小说,越来越喜爱。
到处有人在讨论这本书。
此时,书里的曹可欣已经发现,她穿到了一个她全然陌生的时代。
这个世界的历史,跟她上辈子生活的世界的历史相似,但又有些不同。
曹可欣的祖国,也曾遭受列强的欺凌。
但不管是她祖国的名字,还是列强的名字,都跟这个世界截然不同。
而最终,曹可欣所在国家的前辈们将所有的敌人都驱逐,东方巨龙重新站起。
不管怎么样,既然已经穿越,曹可欣就努力生活。
她想成为工厂管事,可惜因为她是女子,没人把她当回事,仓管还居高临下,恩赐一般,说愿意收她当姨太太。
在现实中,一个家里有钱的男子,愿意让一个贫穷的,只能当包身工的女子当姨太太,所有人都会觉得,是这女子运气好。
但在书里,大家通过曹可欣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却会下意识厌恶那个仓管。
很多男读者,也通过这本书,再一次感受到女性糟糕的处境。
不过,虽然处境糟糕,但这本书并不让人觉得压抑。
曹可欣一直都坚持自我,也一直很清醒。
所有的读者都相信,她会有法子解决现在遇到的麻烦。
她也确实解决了!
“我就说,之前云景为什么要写曹可欣跟门房拉家常,原来是为逃离做准备!”
“曹可欣原先生活的世界,当真不错,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国家也发展起来!”
“看这本书,我好似就是曹可欣……”
……
小说的情节在发展,现实里,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比如,乔平安找了个工作。
谭峥泓的母亲,以前从未工作过,这也是很多富家出身的女子的常态。
她们年少时由父亲养着,等结婚了,就由丈夫养着,一辈子都在后宅生儿育女。
一些男人觉得她们运气好,什么都不用操心,但她们自己,其实不见得想过这样的生活。
至少乔平安,在看了《真假千金》之后,就想做出一些改变。
她去了陆盈和桑景丽就读的女校,成为这所学校里的英文老师。
乔平安的英文算不得很好,但拿来教小学生已经足够,更何况,她还将自己高价请来的英文老师带去学校,给自己做助教。
桑景云觉得乔平安当老师这事儿,是一件好事,但乔平安成了陆盈的老师,又让她觉得怪怪的。
好吧,也没必要觉得奇怪。
陆盈想要学知识,乔平安想要走出家庭,她们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不需要纠结老师学生的身份。
还有就是,牡丹和吕丽娘一起,开始拍电影了!
当然跟后世的电影不一样,她们拍的,就只是一个十分钟的短片。
但能拍就好,这短片若留存到后世,绝对是能进博物馆的珍贵影像。
就是,这影像拍的,竟然是屠卫巷鼓动吕丽娘陷害她的事情……
屠卫巷很幸运,他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但屠卫巷也很倒霉,因为他留的是恶名。
桑景云本想见一下牡丹,再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电影的拍摄。
但她这段时间,真的太忙了。
《穿成包身工》每日都要更新,而《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也耗费了她大量时间。
两本书,她加起来一天要写六千字。
在现代,不卡文的情况下,用电脑写六千字,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
但现在没有电脑。
用钢笔写六千字,还是繁体字……桑景云每天都写得手酸。
《穿成包身工》很好写,尤其她最近写的,是曹可欣给馥郁堂出主意,赚到一大笔钱,又用这钱开餐馆的剧情。
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并不好写。
桑景云现在每天除了码字,就是在思考这本书的剧情,乔平安几次邀请她出门逛街,她都没去。
不过不是她拒绝的,每次都是乔平安刚起了个头,就被知道她很忙的谭峥泓拒绝了。
五月是个挺忙碌的月份,等过了五月,时间越来越热。
不知不觉中,《穿成包身工》的剧情,就刊登到了曹可欣给馥郁堂出主意这里。
这天是公历6月3日,农历四月十四,星期天。
这是个很普通的日子,又有点特殊——今天,是桑景云的生日。
桑景云上辈子,是不怎么过生日的。
她小时候,没人给她过,她长大了,也依然没人给她过。
生日对她来说,就是自己花钱买个四寸的小蛋糕,再接受来自读者的祝福。
但这辈子,她有家人。
桑钱氏提早好些天,就开始念叨桑景云生日的事情,还想给桑景云做长寿面。
做面条很麻烦,他们自家做的面条,还肯定没有外面买的面条好吃,桑景云就提议,今天早上,他们一起去面店吃面条。
之前她跟谭峥泓曾一起去吃面条,味道挺好的,而按照桑学文所说,那还不是最好吃的,最好吃的面,当属“小锅面”。
每一碗小锅面,都是厨子单独做的,味道各不相同,配料极为丰盛。
客人点了面条以后,厨子就会开始炒配料,同时将面条扔进另一口锅里煮。
等配料炒好,面条也熟了,再将面条和配料一起煮。
桑家没有败落的时候,桑学文早上时常出去吃面,但到如今,已经两年没吃。
小锅面在租界也是有的,他们一大早出门,就去了一家颇有名气的面店。
黄鳝面、猪腰面、海鲜面、炒面……众人按照各自的口味点了面条,刚坐下,就发现旁边有人在念《新小说报》。
他们不是熟客,但听口音是本地人,就有一位吃面的上海客人主动向他们解释:“念报纸的是王秀才,他以前开了私塾,靠着教学生为生,后来大清没了以后,先去教中学,教不好被辞了,又去教小学,因为打学生又被辞了,现在就到处混日子。他每日都会早早来店里,我们凑钱给他买一碗面以后,他会给我们念报纸。”
桑景云听完有些无奈。
据她所知,这个时代很多家长都会打孩子,老师也会打。
一般来说,老师打学生手心,家长会觉得那是应该的。
这个王秀才会被辞退,绝对是打得严重了。
不过以前的私塾,打学生的情况确实很严重。
这时,跟桑景云一行搭话的人又道:“你们来晚了,《新小说报》他已经全部念过一遍,《穿成包身工》这个故事,他更是已经念了两遍,你们要是想听,可以给他续一杯酒,有了酒,他就愿意再念一遍。”
正好这时,王秀才念完了《穿成包身工》。
一些刚来的,没听全的人就希冀地看着穿着光鲜的桑景云一行,希望他们能给王秀才续一杯酒,让王秀才重新念一遍。
面店的酒是散装黄酒,一个铜元一碗,桑景云见状,就拿了一个铜元,让人给王秀才续一碗酒。
王秀才见状,跟店家讨了一碟酱,然后用筷子蘸点酱舔一舔,再喝一口酒,重新读《穿成包身工》。
今日更新的这三千字里,卖报的曹可欣在又一次求职失败后,看到了一家化妆品店。
她注意到这时的化妆品跟后世不同,就进了店。
见这家店被打扫得特别干净,她有些担忧,怕店里的人会把自己赶走。
不想店老板并未赶她,见她看得专注,还给她介绍了店里的产品。
曹可欣问:“我只是个报童,定然是买不起这些东西的,你怎么还给我介绍?”
店老板道:“来者是客,总是要介绍一番的……好吧,这是我的托词。实际情况是,如今这家店门可罗雀,我左右没事干,便与你说说话。”
曹可欣又问:“你想不想让生意变好?”
店老板道:“自然是想的!”
曹可欣就道:“我这里有个法子,可以让你的生意变好,我将法子卖给你可好?”
曹可欣瘦骨嶙峋,脸颊开裂,一双手更是长满冻疮,肿得不成样子。
看她模样,就知道她的出身肯定不好,长期受苦受累。
这样一个孩子,怕是连胭脂水粉是什么都不知道,又哪能给这家店出主意?
店老板不信曹可欣,但还是道:“你说说,要是有用,我就花钱买下来。”
他想的是,不管这个小报童说了什么,他都给几个铜元。
这孩子太瘦了,他怕这个孩子,熬不过这个冬天。
然而,小报童说的话,出乎店老板的意料。
这个小报童,竟然当真给他出了一些有用的法子!
比如在盒盖上装镜子,又比如搭配刷子一起出售。
小报童还告诉他,可以制作一些眼影出售,说是在眼皮上扫一些眼影,能让眼睛变得更好看……
店老板都被惊呆了!
曹可欣却是想起了上辈子的种种。
她上辈子,虽然不爱化妆,但也有很多化妆品,而她拥有的那些化妆品,很多都是这里没有的。
在现代时,光一个眼妆,就要画眼影和眼线,还要粘贴上假睫毛,这还没算可能会用到的高光之类。
可惜她化妆技术并不好,这时能用的化妆品也少,不然,她可以靠着给人化妆来挣钱,怎么都比当报童挣得多。
曹可欣回忆从前的时候,店老板已经握住她的手:“你这些主意当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