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剧情和馥郁堂

谭峥泓见桑景云答应明天去自己家做客, 喜出望外,又开始念叨今天发生的种种事情:“桑小姐,今儿个早上, 我本是想来找你的,结果刚起床, 我爹就接到电话,说是我娘乘坐的船到码头这边了, 于是我就匆匆赶过去……”

他说着说着,还把自己母亲在今天之前, 不知道云景是女子的事情说了:“桑小姐你是不知道, 我娘说她看了你的书以后, 就想着自己要不是年纪大了,要不是已经结婚, 肯定会去追求你。”

桑景云听得哭笑不得, 却也觉得谭峥泓的母亲,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谭峥泓跟桑景云说了一小时的话, 主要在说自己的母亲, 还把自己父母的认识过程给说了, 说谭大盛当初,花了许多心思,才追求到乔平安。

桑景云听完有些感慨。

谭峥泓的家庭环境真的挺好的,他父母什么都跟他说。

谭峥泓的母亲还在家里等着, 所以他没在桑家吃晚饭, 匆匆离开。

桑钱氏听到了一些谭峥泓说的话, 在谭峥泓离开后,就有些焦虑地对桑景云道:“阿云,明儿个要去见小谭的母亲, 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些礼物?还有你明日的穿着打扮……也不知道小谭的母亲喜欢怎么样的。”

桑景云道:“奶奶,就是普通吃顿饭,不用太在意。”

她是云景,只要谭峥泓的母亲脑子没问题,就不会对她挑三拣四。

而谭峥泓的母亲,显然是个聪明人。

桑景云回到楼上,继续写自己的《梦游莫斯科》。

把这当小说来写之后,她写得那可就太痛快了!

这时的人,消息是非常闭塞的,而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这也就让一个普通的上海人,不能理解东北的冬天,为什么会没有新鲜的青菜吃。

可以说,现在上海绝大多数人,都对东北的风土人情一无所知。

但桑景云了解东北。

她在东北住过一段时间,她甚至对莫斯科,都有一定了解。

她曾跟朋友一起去莫斯科旅游,不仅住了古堡,还玩了射击。

仅凭这些经历,让她深入去分析俄罗斯的文化是不能的,但拿来写个小说足够。

桑景云这篇小说的主角,是东北的一个普通农民,他过着跟这时绝大多数农民一样的,艰苦的生活。

眼瞅着天要冷起来,他努力攒柴火和粮食,又将白菜存到地窖里,同时跟自己的妻子,算计着粮食要怎么吃……

山上有很多树,但不是想砍就能砍的,毕竟那些树有主。

所以,他辛苦一天砍的树,大部分都要给地主,自己能拥有的,只有一小部分。

天已经很冷,幸好做晚饭的时候,把炕烧热了,他迷迷糊糊睡去,然后发现自己依附在一个俄国人身上,成了一个背后灵。

他一开始很恐惧,但他回不去,就只能飘在那个年轻的俄国工人身后,跟着这个工人去游行……

桑景云从三月革命开始写。

这书的主角一开始听不懂俄语,就只是摄像头一般,记录了三月革命的情况。

之后,他慢慢能听懂俄语了,然后就会看到后续的革命,看到无产阶级,终于站起来了!

至于再往后……桑景云对苏联的种种,是不了解的,所以她肯定写不了未来苏联的情况。

桑景云打算按照自己国家的情况来写。

她要写土豪被打倒,她要写农村按照人头分地。

她要写工厂收归国有,每个工人都是工厂的主人。

她要写每个人都能受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至于具体写什么……按照年代文来写就行!

桑景云上辈子看过很多年代文,有写农村的,也有写工厂的。

对21世纪的人来说,六七十年代的人过的日子着实不怎么样,他们是不愿意过这样物资匮乏的生活的。

但对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来说,六七十年代的人过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

而且,她一开始写这些,后面是可以继续往下,写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的!

这本书,其实就是个披着俄国皮的年代文,通过主角的视角,去看一个俄国工人的生活。

这个俄罗斯工人在一家钢铁厂工作,每个月有定量的票据,他还可以通过考级增加自己的工资。

他会抱怨蔬菜供应不足,然后在放假的时候去自己妻子位于农村的娘家,换一些蔬菜。

这也让主角看到了农村那些农民的生活。

一个村就是一个集体,农具一起用,大家一起干活,平日里记工分,收了粮食按照工分来分,村里还会组织村民集体去开荒,去修路,每个人都干劲满满。

工厂也是这样,对工人们来说,工厂是他们的家,他们一心要把这个家建设好。

工人们可以分到房子,他们的孩子在钢铁厂的小学读书,他们生病了可以在厂里的医务室接受治疗……

当然很多东西,是后面才写到的,桑景云这天写到晚上九点,也不过写了四千字。

她打算多写一点,再拿去《上海日报》投稿。

她相信,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在看到这本书里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后,一定会心生向往。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这本书。

《上海日报》如果真的刊登了他这本书……现在还好,将来说不定会被打砸。

所以,稿费她是别想拿了!

这本书注定没有稿费,但桑景云写得挺开心,差点忘了第二天要去见乔平安的事情。

仔细想想,见乔平安这件事跟这么一本书比,并不是很重要。

桑景云的心情很平静,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她也不急着干别的,先拿出《穿成包身工》的稿件,继续往下写。

曹可欣在现代时,只是一个普通女孩。

但她来到了民国。

环境逼迫着她成长起来。

而她接受的教育,也让她在这个时代,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

比如成为报童以后,普通报童卖报,是跟人学了几句吆喝,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句的,但她可以看懂报纸上的字,就能有针对性地去推销,她卖掉的报纸,总是比其他人多。

她还在看了报纸之后,努力给自己找工作。

当报童,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桑景云平日里,要写到中午,才能写完三千字,但今天,大概是中午要出门,她在上午九点时,就已经将今日的更新写完。

写完更新,桑景云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开始洗脸换衣服。

她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好看一些的。

十点,谭峥泓开车来接桑景云。

桑景云今天穿的,是之前做的洋装之一,上车后,她对谭峥泓道:“谭峥泓,什么时候你陪我再去做几身衣服吧。”

她原先的衣服有些旧,也有些小了,新做的两套则不够穿,桑景云打算再去做几套衣服。

“好!”谭峥泓一口答应:“桑小姐你定时间就行。”

桑景云没急着定时间,她和谭峥泓一起来到谭家,然后就看到了谭峥泓的母亲。

这是个很漂亮,也很有气质的中年妇人,而她在看到桑景云后,眼睛瞬间亮了:“云景先生,你好!”

整个见面过程,跟桑景云以为的不太一样。

乔平安竟然是以读者的身份来见她的,还一直在跟她讨论她的作品。

“我之前把《无名诀》和《真假千金》都看了,但《一个士兵》这本书还不曾看,昨晚上看了之后,特别喜欢,可惜峥泓他爹不让我多看,说不能睡太晚……”说着,乔平安瞪了谭大盛一眼。

谭大盛:“……”他一年没见自己媳妇儿,结果自己媳妇儿见面之后只顾着看小说,他有意见,是应该的吧?

虽然被忽视了,但谭大盛还是很开心的,一直陪在旁边说话,还让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吃过饭,得知桑景云想要买衣服,乔平安立刻道:“景云,我大老远过来,带的衣服不多,也想去买几件,我们下午一起去买衣服?”

她其实是带足了衣服的,单纯就是想跟桑景云一起去买衣服。

桑景云没有拒绝,和他们一起,去了那个之前去过的裁缝铺。

那裁缝铺里的老板见到桑景云以后,直接就叫出了桑景云的名字,给他打下手的女子在给桑景云量过尺寸后,也道:“桑小姐的尺寸一点没变!”

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挺好的,怪不得他们生意好!

桑景云这次,在乔平安的大力推荐下,做了五套衣服,乔平安还抢着付了钱,说这是她送给桑景云的礼物。

桑景云看出来乔平安是真心的,也没扭捏,直接收了,然后就听到谭峥泓低声道:“娘,你真厉害!”

他之前想送桑景云东西,桑景云总是不收,还是他娘厉害!

大概猜到谭峥泓的想法的桑景云:“……”

桑景云这天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她没有再写小说,而是将自己之前写的《梦游莫斯科》的内容,精修了一遍,确保这文的文风,跟云景的小说一点都不一样。

第二天早上起来,桑景云先写了几百字《穿成包身工》,给自己的这一天起个好头,然后往楼下走去。

而她刚下楼,就见谭峥泓拎着两个食盒从外面进来。

“桑小姐,我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吃的,托我带过来!”谭峥泓开口,又道:“她也想过来,幸好被我爹拦住了!她真要过来,会打扰桑小姐你工作。”

确实,如果乔平安来了,自己今天肯定不能专心写小说,桑景云笑道:“我今天确实得专心工作,怕是连你都没空招待。”

谭峥泓道:“我不需要招待,今天我要专心翻译《一个士兵》,别的啥也不干!”

谭峥泓说到做到,吃过饭就开始专心翻译《一个士兵》这本书,等桑景云休息的时候,他才停笔,然后跟桑景云说了一些事情。

比如他母亲从南洋带回来一个家庭教师,那位家庭教师是英国人,已经答应帮他检查一下他翻译的《一个士兵》,若里面有错误的地方,会指出来。

又比如,牡丹已经去了好几次孤儿院,还说动了吕丽娘拍电影。

桑景云得知这件事,略有些惊讶。

她给牡丹写信,提到拍电影这件事,是因为她觉得牡丹在上海,有点像明星。

这个时代,全世界的电影行业都刚刚发展起来,若是牡丹去拍电影,或许能有一番作为。

当然她只是给了个建议,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牡丹自己。

没想到牡丹真的去做了……

谭峥泓还提到,他跟诺伯特等人合力盖的房子已经动工,要不了多久就能盖好,砖瓦厂也有了盈利。

不过,等桑景云又一次开始写小说,他就不说话了。

这日写到中午,桑景云写了四千字的《穿成包身工》。

也是这时候,黄培成上门拜访。

将身份告知黄培成后,桑景云就给黄培成留了个地址。

不过之前黄培成并未来过,这还是第一次过来。

“黄主编,你怎么来了?可是出了什么事情?”桑景云问。

黄培成立刻道:“没事,桑小姐,我这次过来,是有事要与你说。”

黄培成说了馥郁堂想找桑景云打广告的事情。

“桑小姐,这馥郁堂是老字号,还是信得过的,你要是愿意,可以赚一份外快,依我看,让他拿两千银元出来,不成问题。”黄培成道。

在小说里打广告这样的事情,桑景云以前并未遇到过,但听说了,也不觉得奇怪。

在她上辈子,商家一般不会想到请人在小说里打广告,但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都会夹带广告。

很多视频博主,更是靠广告费吃饭。

“我愿意帮馥郁堂打广告。”桑景云开口。

她愿意这么做,倒不是为了那点钱,主要是馥郁堂确实是个有良心的国货品牌。

她上辈子,就买过这个牌子的化妆品,当时还了解了一下这个牌子的历史。

馥郁堂在民国时,积极革新,又请了当时有名的电影明星打广告,最终把牌子做大做强,生意也越来越好。

然后,战争开始了。

馥郁堂的老板一直捐钱支持抗战,在抗战胜利后,还将馥郁堂捐出,馥郁堂就这么成了国企。

所以,哪怕没钱,桑景云都愿意给馥郁堂打广告。

到时她在书里,可以详细写一写曹可欣用馥郁堂的化妆品来化妆的事情。

“那就好,我去帮你谈广告费!”黄培成道。

桑景云笑了笑:“不用谈,就按照郑老板一开始说的一千银元就行,我们应该支持国货,让国内的工厂发展起来。”

黄培成听完,有些感慨。

桑景云虽然是个小姑娘,但看她的小说,听她的言谈,就可以看出她胸有邱壑目光长远。

桑景云不想在书里插入不合时宜的广告,她告知黄培成,说书里要过些日子才会写到相关内容,刊登的话,怕是要一个月后,才会刊登出来。

“无事!只一个月,郑老板肯定等得起!”黄培成道。

桑景云跟黄培成聊完,又看了看黄培成带来的,馥郁堂的化妆品。

此时的化妆品,跟后世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口红,桑景云看到过进口的管状口红,但那口红不是旋转式的。

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现代大家普遍认可的旋转式口红。

馥郁堂的胭脂,就装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

桑景云一一看过后,打算写一封信,让黄培成转交给郑老板。

她在信里说了旋转式口红的设想,又提了一些别的想法,比如装胭脂的盒子的盖子上,可以放一面小镜子,还可以在盒子里,搭配一个方便上妆的小刷子。

眉粉也一样,里面可以搭配两个小刷子——这眉粉可以用来画眉毛,也能当眼影用。

桑景云知道做这样的改进,成本会增加很多,但价格也可以提高。

馥郁堂的产品,可以分普通和精品两种,精品的卖贵一些!

写完,桑景云突然想到了什么。

她笔下的曹可欣,现在在当报童。

按照她原本的大纲,曹可欣会因为懂英文,找到一份在西餐馆当服务员的工作,赚到第一桶金。

现在,这段情节或许可以改成曹可欣去馥郁堂求职,然后给馥郁堂老板出了改进化妆品的主意。

之后,馥郁堂的老板给了曹可欣一笔钱,让她得到第一桶金。

有了钱以后,曹可欣可以自己去开餐馆,赚钱以后再去开工厂!

越想越觉得这样很好,桑景云干脆在信里写了自己的想法。

写完,桑景云将信封口,让黄培成转交郑老板。

“行,我等下就去郑老板那里走一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黄培成开口。

他不知道桑景云在信里写了什么,但桑景云答应给郑老板打广告,这对郑老板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好。”桑景云笑了笑。

她相信,郑老板在看到这封信以后,肯定会非常高兴。

送走黄培成,桑景云就把桑景雄叫到自己房间,又把昨天写的《梦游莫斯科》递给他,让他誊抄。

桑景雄问:“姐,你该不会又指责你自己了吧?”

桑景云道:“没有,这是我的新小说。”

听说是小说,桑景雄兴致勃勃地看起来。

桑景云这时交代他:“这书的内容,你不能告诉别人,若让人知道这书是我写的,我会倒大霉,你也一样。”

桑景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让人知道这篇小说是桑景云写的。

但大半年过去,他对桑景云已经非常信服。

他姐是真的很厉害,很有本事。

听他姐的话,准没错。

桑景雄记下桑景云的话,认真抄写起来。

上海租界的一条街上,开着一家不大的店,店铺的招牌上,写着“馥郁堂”三个字。

走进店里,能看到许多用精美的瓷瓶瓷盒装着的护肤品和化妆品。

这里出售好几种香味的头油,出售各类香粉,还出售胭脂、面脂等。

这家店,是有不少老客户的,租界一些从苏州搬来的富户,他们家的女眷要买胭脂水粉,首选就是馥郁堂。

但上海那些时髦的年轻女子,她们更青睐国外进口的化妆品。

此刻,馥郁堂就一个客人都没有。

年轻的郑老板在屋里待不住,咬咬牙,来到店铺门口。

瞧见有夫人小姐路过,他还厚着脸皮招呼起来:“我们馥郁堂是百年老字号,出的胭脂曾是供品,小姐要看看吗?”

他这么招呼,还真有人进店。

但店里的东西不便宜,所以舍得花钱买的人不多。

郑老板忍不住想要叹气,突然,他看到了黄培成。

“黄主编!”郑老板眼睛一亮,迎上前去。

“郑老板,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黄培成笑道。

“云景先生愿意为馥郁堂打广告?”郑老板问。

“对。”黄培成开口,然后拿出一封信给郑老板:“这是云景先生给你的信。”

郑老板没想到云景先生不仅答应帮自己做广告,还给自己写了信!

这信虽然装在信封里,但信封并未封口,他就抽出信纸看起来。

而这一看,郑老板呆住。

云景上来,就给他提了一些意见。

他自认已经给自家的产品改了很好的包装,让自家的产品与时俱进,可以与外国的产品竞争。

但在看了云景先生的建议后,他自愧不如!

云景先生想出来的包装,比他想出的要好不知道多少!若是真的能做出云景先生所说的,旋转式的口红,那一定能卖爆!

在盒盖上装镜子,附赠小刷子等等,也方便使用的人随时上妆,这都是非常好的主意。

郑老板敬佩万分,然后看到了信纸后面的内容。

云景先生打算把这些,都写到小说里!

郑老板只求云景在书里提一句馥郁堂,没想到云景竟然愿意给馥郁堂这么多戏份!

他来上海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见识过云景的号召力。

若是云景当真在书里写了这样的内容,那肯定会有很多人来他们馥郁堂购买化妆品!

郑老板是个有见识的生意人,他已经可以想象将来馥郁堂的货物供不应求的盛况。

只是云景先生给出这么好的条件……

郑老板深吸一口气,问黄培成:“云景先生要几万大洋?又或者签个合同,我这边给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