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卫巷现在最恨陆政安, 但对云景也极为厌恶。
在他心里,陆政安和云景是一伙的。
现在这些人要去找云景的麻烦,他无比期待, 当即跟在了这群人身后。
他想看云景倒霉!
之前闹了一场,屠卫巷的名字已经在上海传开, 但那些人并未认出屠卫巷。
一来,在诬陷云景的事情发生之前, 屠卫巷并不是一个多么活跃的人,主要接触的人, 就是学校的同事和学生。
二来, 在警局被关了那么多天, 还拉了许久肚子之后,屠卫巷瘦了十来斤。
他现在的模样, 跟半月前大不一样, 熟人依旧能认出他,那些跟他不熟的人, 却是认不出来的。
这些人瞧见神色郁郁的屠卫巷, 把屠卫巷当成跟他们一样对云景充满怨言的人, 带着屠卫巷,就往《新小说报》编辑部而去。
路上,他们一直在诉说云景的罪状。
这些人里,有很多都是在清朝时, 苦学四书五经, 打算走科举道路的人。
他们为读书付出许多, 就是为了考个功名,将来好出人头地。
突然,大清没了!
他们之前学了几十年的知识, 白学了!
他们对那些新式文人,天然就带有敌意。
他们中一些人,在不考科举以后,以写小说为生,结果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小说拿不到多少稿费,云景的小说却那么受欢迎,他们自然厌恶云景。
还有一些人,则是他们的子女在看了云景的小说以后,不服管教,他们对云景,也就极为不满。
而当一群观点相同的人聚在一起,他们会越来越坚信自己的观点,云景在他们嘴里,简直成了十恶不赦的人。
《新小说报》编辑部。
黄培成这几天心情极好。
他的报纸的销量达到了三万份!
这可是三万份!
现如今,在他们报社打广告的价格已经翻了三倍,但广告位还是供不应求。
黄培成这会儿就是后悔,后悔以前跟人签了长约,不好涨价。
“主编,馥郁堂的老板又来了。”一个编辑找到黄培成。
黄培成往外走去,就看到了馥郁堂的老板。
馥郁堂是卖化妆品的,出售香粉、胭脂等,是苏州的老字号国货化妆品店,在上海也有店铺。
近些年,洋人的化妆品涌入中国市场,馥郁堂的产品的销量就越来越差。
半年前,馥郁堂的老板换了人——年迈的老板,将馥郁堂交到自己二十多岁的小儿子手上。
这位小老板决定改革,他购买了一些国外的机器,改变了馥郁堂的包装,打算大干一场。
可惜,馥郁堂的产量上去了,销量却并未上去。
小老板就专程赶来上海,寻找销售渠道。
也是来了上海之后,他意识到,馥郁堂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
至于要在什么报纸上打……那自然是《新小说报》!
现如今上海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都喜欢看云景先生的小说!
而那些小姐太太,正好是馥郁堂的目标客户。
黄培成带着点无奈,对馥郁堂老板道:“郑老板,不是我不想赚你的钱,实在是我们报纸的广告位都已经满了!”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跟之前一样,是用一整张报纸,单独刊登的。
因现在云景将每章字数控制在三千字,报纸多了一些空位,可以用来打广告。
但那些空位,已经满了!
馥郁堂老板前几日就来找过黄培成,愿意出高价买一个广告位,但黄培成已经跟其他人签好契约,不能不守信,所以并未答应。
没想到今日,郑老板又来了。
“黄主编,我这次过来,是有别的生意想与你谈。”
“你要谈什么?”黄培成不解。
郑老板道:“黄主编,我愿意出一千大洋,只要云景先生在小说里写到馥郁堂这个牌子,帮着说几句好话就成!若此事能成,我另外给你一百元感谢费。”
他原本想在《新小说报》上打广告,但没有位置,思来想去,就想到了这么个主意。
黄培成闻言有些震惊。
广告还能这么打?
等等,好像是可以这么打!
在云景的小说里打广告,还肯定比在《新小说报》上打广告效果更好!
报纸上的广告,只有那些买了报纸的人会看,但文里的广告,那些听人读这个故事的人和后续买书的人,也能知道。
“此事我要与云景先生商量一番。”黄培成开口。
“那是应该的!”郑老板满脸堆笑,又给黄培成送上两套馥郁堂的产品:“黄主编,这两套产品,一套给你夫人,另一套给云景先生。”
黄培成收了礼物,正要送郑老板出去,就见谭峥泓的保镖从外面进来。
“好久不见!你这次过来,所为何事?”黄主编问。
那保镖道:“黄主编,我家少爷让我给你送几套书过来。”
送书?好好地送什么书?
黄培成凑过去好奇地看,然后就发现对方送来的,是一些英文版的书。
这是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黄培成知道谭峥泓将这书翻译成英文,要出英文版的事情,但他知道翻译一本书要花很多时间,出书更是要时间,因此,他以为这本书的英文版,要过上许久才能看到。
没想到《真假千金》完结才三个月,这书的英文版,竟然就已经出了!
黄培成拿起其中一本看了看,还发现这书做得非常好。
看得出来,谭峥泓在这本书上,花了许多心思。
黄培成看这些书的时候,郑老板也在看。
瞧见那些书,郑老板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转身看向黄培成,开口:“黄主编,你告诉云景先生,价格还可以商量!”
他只知道《新小说报》销量高,没想到云景的书,竟然还出了英文版!
若是他们的牌子被写进云景的书里,那该传播得多广?
可惜,他们现在也就在苏州和上海有店铺,其他地方的人,即便知道了他们馥郁堂,也买不到他们的产品。
“好。”黄主编笑着开口。
他已经知道,桑景云最初写小说,就是为了赚钱。
她现在肯定已经不缺钱,但不一定会拒绝赚钱。
郑老板还想说点什么,就在这时,他们瞧见一群人从远处走来。
看那群人的表情,似乎来者不善!
这时那群人里为首的中年人开口:“黄培成,你的报纸刊登假消息,你要给我们一个说法!”
黄培成闻言一愣:“诸位何出此言?”
他的报纸刊登假消息?他的报纸哪里刊登假消息了?
“你们报社的作者都说了!云景的书要出英文版一事,子虚乌有!”
“对!云景的书并未出英文版,你却在报纸上说了此事,这是欺骗读者!”
“你还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云景是男子!”
……
这些人对《新小说报》怨气极大,而黄培成听了他们的话,大概知道了缘由,又从这些人手上,接了他们当作证据的报纸来看。
这一看,他就发现这报纸上,有一个以前长期给《新小说报》供稿的作者的文章,那人在文章里说云景丑,又说云景的书要出英文版是假的。
黄培成记得这个作者,对方主要写风俗志怪类的短篇小说,一开始写得不错,很有灵气,但时间长了以后,约莫是没东西写了,就写得远不如从前。
有时,这人直接将民间故事重新写一遍,就拿来投稿。
不过到底合作多年,又知道对方以此为生,所以即便那些稿件不尽如人意,黄培成也还是会用。
前几日收到这人信件,黄培成以为是投稿,就拿出来看,结果发现是骂自己的,这人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以后不会再给《新小说报》投稿,哪怕黄培成求他也没用。
看完信件,黄培成很是无语。
《新小说报》现在收到的投稿多得数不清,他们根本不缺稿件,哪用得着求他?
黄培成很忙,将这件事扔在一边就不管了,没想到这人竟然又闹出幺蛾子。
“黄主编,对此,你要作何解释?”有人质问。
黄培成指着刚被送来的《真假千金》英文版的书开口:“作何解释?《真假千金》的英文版已经出了,在英国的销售情况我不知道,但它在南洋卖得极好!”
这些人愣住,凑过来一看,还真看到了一些崭新的,英文版的书。
这书的封面上除了英文以外,还有中文的“真假千金”和“云景”六个字,毫无疑问,这是云景的书。
不是说云景出书是假的?人家书都出来了,能是假的?
这些人气势汹汹地来找麻烦,又一下子泄了气。
跟在后面的屠卫巷,更是觉得胸口一股闷气发不出去,涨得他难受。
黄培成懒得搭理他们,转身回报社。
而这时,一个编辑拿着手上的稿件找到黄培成:“黄主编,这里有一些不错的稿件,你快来看!”
“不错的稿件?是新人的还是刊登过的作者的?”黄培成问。
他们报社用新人的稿件时,会比较慎重,就怕有些人抄了别人的故事来投稿。
之前王木的稿件黄培成敢直接用,是因为他觉得,那样的小说不可能是抄的。
那编辑道:“黄主编,是王木的稿件!”
黄培成凑过去,发现稿件的署名确实是王木,这人一次投了许多稿件,还留了姓名地址。
看到那地址,黄培成倒抽一口冷气。
这是上海最好的女子中学之一!
王木是写了班级的,所以她应该是这所中学的学生,而据黄培成所知,能读这所中学的女学生,全都非富即贵。
没想到王木竟然是这样的身份!
“黄主编,王木也是女子,她的稿件要用吗?”编辑问。
黄培成道:“用,当然要用!”
这个叫“孟琳”的女子,身份肯定不一般,他们报社用她的稿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新小说报》这边收到的书并不多,总共也就十套。
这十套书,谭峥泓送给黄培成,是让黄培成拿来送人,或者单纯摆着好看的。
南城书局那边就不一样了!
谭峥泓直接给南城书局送了八百套书过去,这些书,他打算放在南城书局寄卖,或者让南城书局找路子帮他卖掉。
在中国,英文书不好卖,但也不是没人买,如今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住着洋人,还有很多人在学英文。
八百套书,慢慢卖,肯定能卖掉!
此外,谭峥泓手上还留了一百多套,这些书他打算用作收藏,或者送人。
今日,南城书局很热闹,因为又有新书上市!
这新书,倒不是云景刚完结的《一个士兵》,而是《水浒传》连环画里的其中两册。
之前南城书局出的《西游记》连环画非常受欢迎,不仅在上海卖得好,在其他城市也卖得很好,甚至引起了一阵西游热,让《西游记》这本书在孩子们中间的受欢迎程度节节攀升。
然后,在《西游记》连环画结束之时,南城书局推出了《水浒传》。
这《水浒传》连环画,价格和西游记连环画一样,但分成108册,而且每一册,都送一张梁山好汉的卡片做书签,也就是说,买齐108册,就能集齐梁山108个好汉!
这书一经问世,就有无数人购买,它每周出两册,而出书的那日,南城书局门口,总是挤满了孩子。
据说一些孩子,宁愿饿上两顿,也要攒钱买书。
今日,就是最近的两册书出售的日子,书局里自然挤满了人。
费中绪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对身边人道:“云景先生的主意真不错,很多孩子,是为了集齐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卡片,才买的书。”
买书送卡片的主意,是桑景云出的。
多制作一份卡片,成本并不会增加太多,他们也就同意了。
哪曾想,效果竟然这么好?
他们以为,《水浒传》的销量会比《西游记》低,相比于《水浒传》,孩子们肯定更喜欢《西游记》。
然而现在,《水浒传》的销量,远超《西游记》!
书可以借来看,卡片却是没法借的,卡片还能拿来炫耀……孩子们为了卡片,纷纷攒钱买书。
“确实!对了,费编辑,有人在报纸上说云景先生的坏话,你知道吗?”南城书局一个新来的编辑问费中绪。
费中绪问:“又有人说云景先生的坏话?说了什么?”
这新编辑道:“我没买报纸,是听人说的,好像是说云景先生长得丑,又说云景先生的书出英文版的事情,是假的。”
“这些人整日胡编乱造!”费中绪有些不满。
偏偏这时候,竟然有人从外面进来,问他们:“之前你们出售《真假千金》时,对外宣传说这书会在英国出版,结果这是假的。你们南城书局,要给个说法!”
这人明显是来找麻烦的,费中绪身边的新编辑有些不知所措。
费中绪却一点不慌,对这人道:“这事怎么就是假的了?这事分明是真的!你且等着,过些日子,我们书局还会出售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当初为了让黄培成刊登桑景云的小说,费中绪上来就胡编乱造,说桑景云是知名的新式文人。
现在他也说谎不打草稿,张嘴就说他们书局会出售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那个来找麻烦的人听了,原本想说的话,还真就被费中绪堵在嘴里。
费中绪笑道:“你若是对《真假千金》的英文版感兴趣,可以过些日子来我们书局购买!”
南城书局有很多人在。
云景的小说出英文版这件事是假的,此事很多人都听说了,还有许多人相信。
云景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他们不觉得她的小说,会被翻译成英文。
但费中绪说得信誓旦旦……所以,这书真的要出英文版?
也就费中绪身边的那个新编辑很是心虚。
英文版《真假千金》要在他们书局出售的事情,他并未听过……
这么想着,他拉了一下费中绪的袖子。
费中绪能猜到他的想法,但不以为意,反而跟面前那些人吹起来:“那些洋人非常喜欢《真假千金》,据我所知,他们花了大价钱做这本书。这书的英文版,被做得非常精良!只是我们书局分到的书应该不多,到时候若是有,你们一定要抢先买,可以当作收藏……”
他知道很多事情,传个一两天,就没人记起了!
就说《真假千金》出英文版这件事,现如今报纸刚面世,因而有人上门来询问。
等过上一个月,谁还记得?
只要他咬死了这书会出,就算暂时没书又如何?这年头出个书本就很慢,更不要说是在外国出书!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抬了一些箱子进来。
“这是什么?”费中绪问,同时也认出,来送东西的,是谭峥泓身边的一个保镖。
这保镖拿了一张纸给费中绪:“费编辑,这些是《真假千金》英文版的书,刚从南洋那边送来的!我家少爷让我拿一些给你。”
费中绪看了看那张纸。
这其实是一份寄售合同,
谭峥泓将书放在他这里出售,每套卖两个银元,给南城书局一角钱作为寄售费。
这是常见的合作方式。
费中绪对保镖道:“就按照纸上说的来!”
说完,他对书局里那些来买书的人开口:“诸位,那些洋人实在太过喜爱《真假千金》这本书,他们不仅早早将这书翻译好,还早早将这书印刷出来!若有人想要购买英文版的书,现在就可以购买!只是这书是从马来亚送来的,路途遥远成本也高,因此卖两个银元一套!”
他说着,就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确实是英文版的《真假千金》,也确实印刷精良。
其实现在在南城书局的人,都不认识英文,看不懂这本书。
但这是英文书!
一个不差钱的,来买《水浒传》连环画的少年开口:“我买一套!”
他们学校教英文,他买了这本书以后,可以照着学英文!
有这个少年打头阵,陆陆续续,又有几个人买书。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来找麻烦的人,已经偷偷离开。
桑景云并不知道有人质疑自己的事情。
她写了一些《穿成包身工》的剧情,写够三千字以后,就将之放在一边,然后拿出另一份稿纸,开始写俄国。
桑景云早就想用东兴的笔名写“俄国未来”,或者说,写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之后的新世界。
但许久过去,她修修改改,连一千字都没写到。
她原本不想用小说的方式来写,想写得严肃一些。
但她几次动笔都写不下去,然后深刻地认识到一件事——她知识积累不够。
她知道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但别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她想在顾教授那里找资料,但顾教授书房里的资料和报纸,都来自英国!
里面有一些对俄国的描述,但实在不多。
至于从其他渠道找资料,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她可以瞎编,她想写的,本就不是真正的俄国。
她是想让民众知道,正常的世界该是什么样子的!
但在没有故事情节的情况下,要瞎编也不好编。
桑景云算是了解了自己,她就只会写小说!
除去小说,让她写短篇还行抒发一下情感还行,让她写一篇很长的社科类书籍,那就是难为她了!
既如此,她干脆写小说。
想到这里,桑景云豁然开朗,脑海里也涌现出很多故事情节。
这本新书,她将之起名为《梦游莫斯科》,就写一个东北人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梦见自己附身在一个莫斯科工人身上。
神奇的是,他睡一觉,只过去一个晚上,那个莫斯科工人却过了整整一年!
桑景云觉得这本书,就可以第一夜、第二夜、第三夜这么写。
每一夜,其实都是一年,写上三十个夜晚,写到三十年后,也就差不多了。
她写《穿成包身工》时,很多未来的事情都不能写,在这本书里可以写。
至于写作风格……她可以用翻译腔来写。
《一个士兵》这本书,她写作时的文笔,其实跟《真假千金》没区别,因此,她用翻译腔写《梦游莫斯科》,以东兴的名义发表,别人是不会把她和东兴联系起来的。
就是她这篇小说,肯定不能发在《新小说报》上,也不知道《上海日报》愿不愿意刊登小说。
《上海日报》刊登的东西挺杂的,最近还一直转载从俄国翻译过来的文章,宣传马克思的思想,现在有相关小说,他们应该不介意刊登一下?
桑景云一边琢磨,一边写了一千字,就在这时,她听到了桑钱氏的呼喊。
下了楼,她才知道是谭峥泓来了。
谭峥泓一看到桑景云,就道:“桑小姐,我娘到上海了,她想请你明日到我家吃饭,你有空吗?”
桑景云早几天就知道谭峥泓的母亲要来上海的事情,自然不会不同意:“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