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销量三万

黄培成的目光一直定在简体字的相关描写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桑景云:“桑小姐,你觉得将来, 会推行简化字?”

“对。”桑景云开口。

她知道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知道很多字都蕴含着传统文化, 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意思。

但她穿越以来,天天写繁体字, 真心觉得写起来太累人了。

比如乌龟的“龟”字,它的繁体写法特别像一只乌龟, 能让人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

但它难写!

桑景云有时写小说, 遇到特别难写的词, 甚至会忍不住换个词用,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繁体字, 她至今没有把握写对。

她觉得还是简体字用起来更方便。

黄培成道:“我也觉得, 推广简体字有很大好处。一些繁体字太复杂,以至于我们印刷行业, 一直没办法把字印得很小。对孩童们来说, 现在的文字, 学起来也很困难。”

黄培成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学的启蒙书籍,都没有标点。

上面密密麻麻,还布满复杂的字。

他家家境不是很好, 但他们黄家有个族学, 他也就能去族学读书。

当时, 学堂里跟他差不多年纪,一同入学的孩子,大多都因为坐不住, 放弃了学习。

只有他,他想过好日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坚持了下来。

但对他来说,那些没有标点的书,想要学会真的很难。

比如“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八个字,年少时的他,在没人讲解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懂。

黄培成想到自己求学时经历的种种,心情格外复杂。

桑景云道:“黄主编放心,以后,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

黄培成笑了笑,继续往下看。

曹可欣虽然不是所有字都认识,但她算账算得特别快。

而且她胆子很大。

对工厂管事来说,她这样的,也算是一个人才,那管事就安排她去了仓库,专门管仓库物资的进出登记。

工厂的仓库,一直由这家工厂的拥有者的亲戚在管。

这人管得一塌糊涂,账目不清,偏偏管事还不能训斥,所以才把曹可欣安排过去。

曹可欣可以逃过高强度的车间工作,但她接下来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那仓管将仓库管成这样,其实是因为他一直中饱私囊。

夹在管事和仓管之间的曹可欣在考虑过后,果断向仓管投诚,她告诉仓管,说他若是做好了,说不定能管理这家工厂,赚到更多钱。

曹可欣给仓管画大饼,让他为了长远的利益忍一忍,先不要动仓库里的东西。

这一天,她都在努力周旋,但她的生活并没有变好。

仓管并不把她当回事,只觉得她马屁拍得不错,也因此,她晚上还是要去大通铺睡觉。

而在这里,她还有一件事要处理。

工厂的女工没有足够的避寒衣物,白天她们还能撑过去,到了晚上,却过得格外艰难。

她们身下的褥子是稻草,她们的被子里装的,也是不保暖的稻草。

这些少女挤在一起睡觉,但还是被冻得瑟瑟发抖。

有些人为了能暖和一点,就偷了曹大丫被子里的稻草,塞进自己的被子里……

曹可欣知道这些女工很可怜,知道她们偷稻草,只是想要活下去。

但她们可怜,她和曹大丫也可怜!

曹可欣狐假虎威,要回了自己的稻草,又开始琢磨接下来要怎么过……

曹可欣的处境很糟糕,但她一直在努力改变,努力活下去。

这样的主角,是讨人喜欢的,至少黄培成就很喜欢。

黄培成还把曹可欣回忆起的,未来的种种事情,拆开了揉碎了,仔细研究,拼凑出一个未来世界。

比如曹可欣觉得,她最艰苦的时候,是高三,当时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她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准备上学,一直要到晚上十点才睡。

这确实辛苦,但一个女子能考大学,多么让人惊叹!

要知道,曹可欣在最初时,就说了自己家里很穷,说自己是穷人!

穷人家的女孩子,竟也能上大学!

曹可欣还说工厂里的女孩,都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年纪……所以,所有人都要上学,还是义务教育?

那个国家,该有多么富裕,才能做到这一点?

黄培成为未来惊叹,其他人也一样。

这天早上,上海火车站,一个穿着长袍的年轻男人拎着自己竹编的箱子,艰难地从火车上下来。

而他刚走了没几步,就听到有人喊他:“奉文!奉文!”

魏奉文大步来到自己大哥身边,对自己的大哥道:“大哥,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魏大哥不顾魏奉文身上因长时间赶路无法洗漱而产生的难闻气味,凑近用力拍了魏奉文几下,又接过魏奉文手上的行李箱,带着魏奉文离开火车站。

魏奉文是数年前去北京工作的,之后,他连着几年没有回上海。

不久前,魏家才收到他的信,说他这几日要回来。

魏大哥惦记这个弟弟,这几日一直安排了人在火车站这边等着,自己也时常过来,没想到还真的等到了人。

两人一边往外走,一边聊天。

魏奉文简单说了说自己的求学经历,又说自己这次过来前,已经找好工作。

“你要做什么工作?”

魏奉文道:“我应康安医院冯院长的邀请,去康安医院工作。”

魏大哥道:“你从日本留学回来以后,就该在上海找个工作,而不是去北京。”

魏奉文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曾公费去日本留学,学的是医术。

他们这些去日本的留学生,在日本只能学到一些技能,成为一个普通医生,高深的东西,那是一点都学不到的。

但他不想止步于此。

相比于行医,他更想搞研究。

而他去北京,是为了拜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教授为师,这几年,他一直在那位教授的实验室做研究,主要研究微生物。

去年,听说上海这边在研究血吸虫,他就想回来看看,但并没有下定决心。

今年,康安医院的冯胡林院长一再写信邀请,让他和他的老师一起来上海研究细菌。

他的老师暂时走不开,而他在考虑过后,决定回到上海。

冯院长说他那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需要他们帮忙,他想去看看。

魏奉文很快回到家中,洗了个澡。

洗完澡,他就跟自己的大哥一起吃饭。

魏大哥一边看着魏奉文大口吃饭,一边跟魏奉文聊天,聊着聊着,就道:“这几年,上海这边的变化很大。”

“是很大!上海这边除推行白话文外,竟然还用上了标点,让我惊叹。”

“确实!那标点起初只有南城书局和《新小说报》用,但现在,上海这边许多刊物,都已经开始用了,只是一些刊物,用的标点没有《新小说报》多。”

魏奉文听完开口:“我知道南城书局,他们出版的书非常好看,大哥,你认识云景先生吗?我想上门拜访。”

魏奉文在北京时,经人推荐,看了《无名诀》。

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看,里面写到的医学常识,还都是正确的!

他觉得,这作者应该学过西医。

后来,他又看了《真假千金》,这本书跟医学关系不大,但他依旧很喜欢。

这次来上海,他有心见一见云景先生。

魏奉文觉得,云景先生应该不会拒绝。

一来他大哥也是个知名文人,二来,他的老师是非常有名的医生,他本身在医学界,也有些名气。

一般人不会拒绝他的拜访。

魏大哥道:“奉文,我不认识云景先生,没法带你去拜访她,对了,还有一件事你怕是不知道,云景先生,其实是一位女子!”

魏奉文惊讶万分。

魏大哥见状,就跟魏奉文讲了近来发生的事情,又让人拿来今日的《新小说报》:“我与你一样,喜欢云景的小说,也是巧了,今日她的新小说刊登,你正好可以看看。”

魏奉文接过《新小说报》看起来,这一看,他就入了迷。

看完三千字的内容,他忍不住感叹:“曹可欣发生车祸后,周围人说他们已经叫了救护车,还说救护车马上就来……若真能这样,这世上一定能少死很多人!”

魏大哥道:“是啊!这小说里写的手机,也非常神奇,它能打电话,似乎是一个可移动的电话机,还能用来购买东西、付钱等等,这未来人的生活,当真方便!”

兄弟两个聊起来,将这三千字里的细节,都仔细研究过,只恨云景写得不够详细!

孤儿院,姚同丰正在给江来等人念新书。

牡丹打算邀请江来演电影,但那电影现在还没有剧本,因而要缓缓,江来也就照常在孤儿院生活。

此刻,听完姚同丰念的故事,江来问:“姚先生,未来真的那么好吗?”

姚同丰道:“是的,未来真的那么好。”据他所知,欧美已经发展得很好。

他相信,他们国家将来,也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江来道:“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过那样的好日子。”

姚同丰笑道:“会的。”

江来又道:“姚老师,我想用手机!若我这辈子,能用上这东西就好了!”

姚同丰觉得将来这辈子,是不可能用上手机的,毕竟那是个幻想出来的东西。

但他还是对江来道:“现在已经有电话机了,再过几十年,肯定会有手机,你只要等着就行。”

江来认真点头,然后照旧拿着报纸,仔细问姚同丰上面的内容。

等问完,他出去给村里人讲故事的时候,还道:“现在那些有钱人,已经用上电话机,隔老远的两个人,可以用电话说话,跟面对面说话没区别。”

“自来水和电,现在也已经有了,往后家家户户都能用上!”

“我老师说了,等再过几十年,我们也能过书里的日子!”

……

这些村民对外面的世界一知半解,但也知道,外国是很厉害的。

听说他们的人,都已经能飞上天。

所以,村民相信了江来的话,只是道:“要几十年呢。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

“到那时候,我肯定早就死了!”

“我也是!”

……

不过,孤儿院的孩子们,还是很自信的:“我们肯定能看到。”

他们还小呢,一定能再活几十年!

上海各地,都有人在讨论《穿成包身工》这本书,而桑景云从黄培成的办公室离开,跟黄培成道别。

也是这时候,桑景云发现《新小说报》的编辑,都两眼放光地看着自己。

桑景云愣了愣,随即意识到原因,朝着他们笑了笑:“你们好,我叫桑景云。”

这些编辑都知道云景本名桑景云的事情,纷纷开口:“云景先生!”

“云景先生,我非常喜欢你的小说!”

“云景先生,我这里有你的书,你能否给我签个字?”

……

桑景云一一答应,给他们签了字,这才离开。

《新小说报》编辑部的编辑,都依依不舍地送桑景云离开,等桑景云一走,就开始羡慕谭峥泓。

谭峥泓的运气也太好了!

他们都喜欢云景先生,但对云景先生只能远观,谭峥泓呢?他让云景先生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载着云景先生到处走。

云景先生年纪还小,那谭峥泓却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兴许已经是情场老手,云景先生可别被他给骗了!

黄培成等人都在心里酸了谭峥泓一番。

而桑景云,她很快就来到诺伯特家中。

“桑小姐,许久不见,你越来越美丽了!”诺伯特亲了一下桑景云的手背,他这次面对桑景云时,比之前要热情许多:“桑小姐,你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你竟然是云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

桑景云笑道:“我只是喜欢写书而已。”

“其他喜欢写书的小姐,可不能在你这个年纪,就接连写出三本书!据我所知,你的第四本书也已经开始连载,桑小姐,你的写作速度,真的让人惊叹,你的故事也非常棒,我觉得你就是中国的简·奥斯汀。”

诺伯特不停夸奖,为了让桑景云可以听懂,还放慢了语速。

桑景云觉得跟他聊天很愉快,寒暄过后,两人就聊起新书。

诺伯特听完桑景云的描述,感叹道:“桑小姐真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本书里写到的,压榨未成年少女的工厂,也曾遍布英国。

他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之前并没有什么感觉,这次听桑景云说起,心中才升起强烈的同情。

“谢谢夸奖。”桑景云笑道,又跟诺伯特聊起别的,感谢诺伯特之前在屠卫巷这件事上的帮忙。

说着说着,他们又聊到了已经印刷好的,英文版的《真假千金》。

这本书已经印刷好,一部分在南洋出售,剩下的都送去英国。

这书不见得能赚很多钱,但诺伯特对它的期望很大。

他觉得他可以用这本书开路,将来从事出版行业。

桑景云在诺伯特家中用了餐,又跟诺伯特聊了许久,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离开。

他们在诺伯特家中吃的那顿饭,对诺伯特来说是早餐,因而吃得很早,桑景云这会儿已经饿了,就提议去吃点东西。

谭峥泓问:“桑小姐,你想吃什么?”

桑景云道:“我们去吃面条?”她们家不怎么吃面,她有些想吃。

谭峥泓立刻道:“桑小姐,我知道一家面店的面条特别好吃,我带你去吃。”

上海这边的面条,多是细面,浇头很丰富。

这个点,按理吃面条的人很少,结果面店里聚集了不少人。

桑景云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念《穿成包身工》。

“这故事真有意思。”

“这云景,想法挺多。”

“她写的书很好看,可惜人长得丑。”

……

本来在听夸奖的桑景云听到有人说自己长得丑,有些莫名其妙。

她哪里长得丑了?

谭峥泓更是忍不住问:“你们从哪里得知云景先生长得丑的?”

说这话的那人理直气壮:“云景若长得漂亮,肯定早成亲了,听说她一大把年纪还未成亲,那必然是长得丑。”

桑景云很是无语,见谭峥泓想跟人吵架,立刻将人拉过来。

这世上,总有一些喜欢用自己浅薄的见识来评论他人的人。

跟他们计较,是把智商拉到跟他们一样,实在犯不着。

毕竟从这些人只能听人读报来看……他们连字都不认识,也就只能这么找一找优越感了。

桑景云吃了面条,就跟谭峥泓一起回家。

而这时,《新小说报》编辑部,黄培成被人围堵了:“黄主编,今日的报纸,我还想要一千份。”

“我也要!”

“黄主编,你再印一些,总不能有钱不赚。”

“老黄,下回你可不能再少印报纸!”

……

黄培成道:“冤枉!诸位,我可不曾少印报纸!今日的报纸,我印的是与昨天一样多的。”

“云景先生新书刊登,你哪能印跟之前一样多的报纸?你该多印一些才对!”

“是极是极!”

“黄主编,今日的报纸你再印一些吧,明日的报纸,我也多要一千份!”

……

此时的报纸不便宜,很多人买报之后,是不会扔掉的,反而会整理好保存起来。

云景先生的小说很受欢迎,更是有人一天不落地买《新小说报》,就为了将云景的小说全套集齐。

既然想要集齐全套,第一份报纸自然不能少。

可不知道为何,今日市面上的《新小说报》,竟然早早卖完,以至于很多读者没买到报纸。

一些读者,其实已经看过报纸上的故事,但自己没有报纸,就不能在看后面内容时回顾前面,他们依旧想买。

有很多人想买报纸没买到,那些卖报的商贩,就求到黄培成这里来了。

报纸的销量不降反增,这是黄培成不曾想到的。

而他并未犹豫:“今日的报纸的排版还未拆掉,我这就让人再去印三千份。”

再印三千份,应该差不多了。

一个报商突然道:“再印六千份吧!多给我三千份,我拿去别处卖。”

《新小说报》自从销量节节攀升,报社有了钱,报纸上的内容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好。

也因此,这些报纸越来越受欢迎,在其他城市,也能卖得很好。

至于他们将报纸送去其他城市时,报纸的日期已经过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种小说报,是不讲时效的。

至于云景是女子……对报商来说,这反而可以用作宣传!

女作家写的小说,总是让人好奇的,肯定有人会想要买来看一看。

黄培成闻言,倒抽一口冷气。

《新小说报》的销量一直在增加,并未减少过。

若是再加六千份,那这份报纸的销量,就达到三万份了!

三万份!这可是三万份!

黄培成甚至觉得,自己应该再给桑景云加一些稿费。

这销量,真的太惊人了!

就是他们报社的印刷工,又要受累了。

必须招人!

不,只是招人已经不够,他们报社的地方太小了,他觉得他应该换个宽敞一点的地方开报社。

黄培成又一次觉得,自己要大干一场。

当然在此之前,要先把报纸给印刷出来。

他撸起袖子,跟其他人一起干起来。

他们要是不帮忙,那些印刷工真的会吃不消。

这个晚上,《新小说报》编辑部的灯彻夜未熄。

而第二天一大早,新一期的《新小说报》,就又在上海出售。

“卖报了卖报了!想知道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来看云景的新小说!”

“未来女子穿成包身工,她该何去何从?买份报纸看看吧!”

“知名女作家云景的新作,快来购买!”

……

报童们吆喝个不停,而买报纸的人,非常多。

昨日买了《新小说报》的人,今天基本上都会再买一份。

这报纸放在家中,凑齐一整套书,将来就不用再去买书看了,可以省钱。

而且报纸上除了这小说好看以外,别的故事也好看,买了不亏。

很多人买了报纸,就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

未成年女性包身工的苦难,直接展露在他们面前。

他们中很多人,以前连包身工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他们却无比同情那些包身工。

“竟然有人偷了曹大丫的稻草,那人实在可恶!”

“你就想到了这一点?我看完觉得,这些女子太辛苦,那稻草的御寒效果,着实不怎么样。”

“她们只吃这样的东西,能长好身体?真的不会被饿死?”

“饿死又如何?看书里描写,无人在乎这些女孩的性命。”

“这些女工,都已经麻木了,唉!”

“希望曹可欣能快些离开工厂。”

……

这些议论,桑景云没有听到,但能猜到。

而今日,她跟着谭峥泓,来参观谭大盛的工厂。

等参观完,她还想去周围别的工厂看看,收集资料,方便她写小说。

之前她写的工厂,都是听了谭峥泓转述后,自己编造着写的,但后面不能一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