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英文

桑景云和谭峥泓被佣人领着进去, 正在聊天的人瞧见他们,便不再说话。

谭峥泓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国文老师张先生也在场。

张先生笑着给在场的人介绍了谭峥泓, 说这是自己教了一段时间的学生,从南洋那边过来的:“我这位学生, 想要组织一个志愿者队伍,帮助那些前往欧洲的劳工。因为他对欧洲战场的情况不了解, 我便介绍他来老顾这里看书。至于他身边的小姑娘,是上海县城的一位小姐, 最近一直在跟着他学英文, 学得非常好。”

顾教授早已知道这些, 并未多问,在场的其他人里, 却有人问起组织志愿者队伍的事情。

谭峥泓道:“这其实是桑小姐的主意。”

桑景云见谭峥泓看向自己, 就知道谭峥泓是想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

她很感激,当下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看过那些国家许诺的, 给劳工的待遇。不管是医疗住宿还是食物, 似乎无一处不好, 但据我所知,如今战场上医疗资源紧缺,即便他们自己的士兵,受伤后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更不要说我们国家的劳工……”

这些劳工去了欧洲后, 别说生病后得到医治了, 都不一定能吃饱穿暖。

若有志愿者队伍跟着,应该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桑景云面前的这些人,都是上海很有名的新式文人。

但桑景云一个都不认识, 也就不至于情绪激动。

她上辈子年纪不小,面对这些人时,也不会胆怯。

侃侃而谈说了很多,桑景云最后道:“我对西方不了解,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桑景云只简单说了说,张先生顾教授等人,却对她刮目相看。

谭峥泓找张先生帮忙时,就说了桑景云要一起来的事情,还将桑景云夸了又夸。

但张先生并不相信谭峥泓那些夸人的话。

在十几岁的年轻人眼里,心上人肯定处处都好,但现实不见得如此。

不过他不反对谭峥泓带人来这边,让小姑娘长长见识也很好。

因此,他对顾教授说起桑景云的时候,也夸奖了一番。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桑景云竟能表现得这么好,在他们面前说话时不卑不亢,说的东西也有理有据。

顾教授道:“你说得确实有道理,现如今,即便欧洲各国从全世界抽调物资过去,物资依旧紧缺。”

顾教授对西方的这场战争非常关注,他觉得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他人对欧洲,就不那么了解了,只能听顾教授说。

说着说着,顾教授提到了俄国,说最近俄国那边的工人正在闹罢工。

关于俄国,桑景云还真知道一点情况。

她记得的历史事件不多,但今年俄国会爆发十月革命这件事,她是记得的,在十月革命前,似乎还有个二月革命。

现在就是二月。

桑景云道:“据我所知,现如今俄国国内矛盾异常激烈。如今的沙皇独裁而又腐败,因为参战的缘故,俄国经济情况也非常糟糕,老百姓已经快要过不下去,依我看,俄国怕是很快就要结束沙皇的统治。”

桑景云说这些,是为了给面前的这些人留下好印象。

“我也这么觉得,桑小姐觉得俄国将来会如何?”

桑景云笑道:“那我就不清楚了,我对欧洲的情况并不了解,等我看了顾教授收藏的报纸和书,说不定我能给出答案。”

顾教授道:“也是!我这就带你去看我收藏的报纸和书。小姑娘,你能看懂吗?”

桑景云大方开口:“不一定能全部看懂,但应该能勉强看懂。”

她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口语不怎么样。

但在阅读这一块还可以。

就算有些单词不认识,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上辈子知道的历史猜一猜,也能猜出大概,要是实在看不懂,就问谭峥泓,

“不错!”顾教授很高兴,带着所有人一起前往他的“阅览室”。

这里有好几个书架,还有整理好的报纸,里面,两个年轻学生正在看书。

顾教授介绍了一下,桑景云才知道他们是顾教授的学生。

“他们语言天赋很好,我正在教他们英文,培养他们的翻译能力,我这边有很多英文资料需要翻译成中文。”顾教授开口,又指了指旁边的一些报纸,说那些报纸上,有很多跟战争有关的信息。

桑景云道谢后,就拿了一张报纸看。

顾教授见状,问桑景云能不能看懂上面的报道。

大约是这时的欧洲,也不是人人识字的缘故,报纸上的文章内容简单,并不难读。

桑景云胆子还很大,不怕说错,就将自己看完后理解的意思说了说。

顾教授很惊喜:“你竟然真的能看懂!你的英文水平很不错,学英文多久了?”

桑景云道:“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学过一些,近来又跟着谭峥泓学了一段时间。”

谭峥泓道:“桑小姐跟着我学英文也就一个月!”

顾教授更加惊喜:“你在学习语言方面很有天赋,要不要来跟着我学英文?等等,我能教你的时间不多,还是让谭峥泓教你更好。桑小姐,等你将英文学好,可愿意来我这里,帮忙翻译英文书?”

桑景云道:“顾教授,我若有空,一定帮忙!”

这时,张先生开口:“小谭,看着这些东西,我算是理解你看不懂文言文时的感觉了!”

张先生并未去国外留过学,他国文造诣很深,但对洋人的文字,那是一窍不通。

谭峥泓笑道:“张先生,那我比你还好点,我好歹认字。”

张先生哈哈大笑。

顾教授他们很快离开,桑景云就跟谭峥泓一起看报纸。

同时,她也说了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拜托谭峥泓帮她找。

而一旦看到有用的信息,桑景云就会拿出纸笔,将内容记下。

只是看着看着,桑景云不免无奈。

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很偏颇。

比如据她所知,这时候的俄国士兵因为缺少粮食,饿死了很多人,俄国国内的情况更是一团乱,这从顾教授说俄国发生了大罢工,就能看出。

但英国的报纸上,对这些绝口不提。

上面刊登的,大多是对他们协约国有利的内容,一直在粉饰太平。

纸媒时代,民众能看到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

不过上面也有一些有用的内容,比如能看出来,从去年开始,英国国内反战情绪就非常浓烈,一些不那么官方的报纸上,还有人在骂被打得节节败退的猪队友俄国。

也是看了报纸,桑景云才知道,这个冬天格外冷!

一些报纸,甚至呼吁民众捐衣物给前线士兵。

桑景云看着这些,脑海里瞬间就冒出一个开头,寒冷的冬天,主角在战场上剥下尸体的衣服给自己穿,然后在衣服的口袋里,看到了一封信……

这部小说,不见得就只能写毒品的危害,还可以写反对侵略战争,写战争的残酷。

看着资料,桑景云脑海里冒出一个又一个片段,同时,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各种信息。

谭峥泓看了一眼桑景云的笔记本,有些不解。

他以为桑景云找资料,是为了帮助洪永祥。

但桑景云看的这些资料,似乎对洪永祥没什么用?

不过他很快就没时间想这个了,因为桑景云拿了报纸,开始问他一些问题。

这些报纸,谭峥泓都能看懂,能把意思讲出来。

至于那些不好翻译的地名或者政党的名字,就音译。

比如俄国国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很多工人在罢工之类。

桑景云努力为新书做准备的时候,《申报》副刊的助理编辑,将一封信给了汪编辑:“汪编辑!那位之前向我们投稿,写下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的人,又来稿件了!”

汪编辑有些惊喜:“快拿来给我看看!”

他之前,就觉得这人来历不凡,应该有特殊的消息渠道。

这人既然能提前知道国外研究所的成果,说不定就能给他们国家,提供一些有利信息。

这么想着,汪编辑将信拆开。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看不懂信纸上的内容。

青霉菌可以杀死细菌?青霉菌里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汪编辑并不是学医的,他连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

但当他看到信件末尾的字,就觉得这上面的内容,搞不好又是从国外研究所流出的珍贵信息。

在信件末尾,对方让他将这封信转交给那些正在研究血吸虫病的研究人员。

他一定要尽快将这东西送到科研人员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