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打听

诺伯特是男人, 他看《真假千金》这本书,并不会在女性受压迫这件事上有共鸣。

但这本书很热闹,金月季又是不吃亏的性子, 他代入金月季去看,倒也看得兴致盎然, 甚至有些喜欢金月季这个女孩。

看完,他就想到了欧洲那边的现状。

因男人都上了战场的缘故, 现如今很多女人走出家门,开始做原本由男人做的工作。

女人有工作有收入, 不需要男性供养之后, 理所当然, 就会想要平等,想要获得应有的权利。

现如今, 欧洲的女性都在提倡独立自主。

那些掌权的人, 也希望女性独立自主并参加工作,毕竟他们现在缺少劳动力。

这本书在欧洲, 一定会受欢迎。

诺伯特是家里的小儿子, 他能继承的产业有限。

他来上海, 其实也是想做点什么出来。

但暴利的行业轮不到他,其他行业,他一时间并未找到合适的。

现在看到这本书,他觉得自己的事业, 可以从出版一本书开始。

这本书是谭峥泓翻译的, 他帮谭峥泓出版这本书, 谭峥泓肯定会感激他,往后,他和谭峥泓, 还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合作。

谭峥泓听到诺伯特的话,非常惊喜,当即跟诺伯特聊起来,这才知道诺伯特的父亲,跟英国一家知名出版社的负责人关系很好。

这并不奇怪,现如今的商人,都会跟报社、出版社之类交好,毕竟在这个时代,纸媒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可以引导舆论,甚至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

谭大盛在南洋时,就会跟那些开报社或者开出版社的人搞好关系。

谭峥泓决定翻译《真假千金》,也是因为他父亲认识在南洋开出版社的人。

南洋那边很多国家,都在普及英语,这本书的英文版在南洋出版,不见得能卖很多,但卖个上万本不成问题。

现在诺伯特愿意将这本书送去英国出版,那这书在南洋,怕是会更加畅销。

谭峥泓和诺伯特相谈甚欢。

第二天是农历正月十二,阳历2月3日。

桑景云一大早起来,就点了灯开始写小说。

桑学文在做饭,而陆盈拿了一张纸,一本连环画坐在桑景云身边,开始抄《西游记》连环画里面的字。

姚同丰脾气很好,他上课时,以鼓励为主,并不严厉。

不管是谁,只要做得好,就能得到他的夸奖。

而他的班级里,做得最好的无疑是陆盈。

一些人说年纪大了学不进东西,这并非事实。

一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绝对是超过十岁以下的孩子的,只是人长大后,很难专心学习。

但陆盈是个能专心学习的。

她连枯燥的针线活都能做,学习对她来说,又算得上什么?

姚同丰教了课文,让学生们记住,很多孩子读上几遍,觉得自己已经记住,就不想再读。

桑景丽年纪小,也坐不住,学上一会儿就会跑出去玩。

但陆盈不同,她会反复读,反复背,再抄上几遍,默写几遍,没有丝毫不耐烦。

除她以外的孩子的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她的字还跟书上印刷的一样漂亮。

姚同丰每次上课,都会夸奖陆盈,并且把陆盈的作业当作示范,给别的孩子看,又让别的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去问陆盈。

这让陆盈学得更刻苦了。

她还自己给自己增加学习任务。

她会让桑学文给她念《西游记》连环画,在学会每个字的读音后,她就反复抄写,学会上面的字。

之前崔老三他们来过之后,桑学文沉默了两天。

桑钱氏本来有些担心他受到引诱跑出去,见他乖乖在家待着,才总算放下心。

此刻,桑学文已经将早饭做好,他把饭菜端上桌,问认真学习的陆盈:“阿盈,我以前教你认字,你怎么不好好学?”

陆盈道:“当时我觉得认字没用。”

她跟桑学文成亲后,桑学文提过要教她认字。

但那是两人睡前随便学一学,她当时没有强烈的,想要学认字的想法,桑学文教得也不是特别认真。

后来这学认字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的情况却不同。

现如今她每天上午都要去上课,她还想学会认字,好自己亲自去看女儿写的书。

而且,姚先生会夸奖她!还说她是助教!

她不能让姚先生失望。

桑学文又道:“学认字挺好的……可以吃早饭了。”

陆盈这才放下笔,但她把书拿了过去,吃早饭的时候,都在看着这书。

桑景云都被惊到了,她从未想过,陆盈开始读书后,会这么努力。

陆盈读书很认真,桑景丽读书却不怎么用心,要不是陆盈看着,她大概率是不愿意一直学的。

这也有些出乎桑景云的意料。

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

桑景丽还没满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正常。

桑景英和桑景雄这个年纪已经开始读书,还读得很认真,但那都是被请到家里的老师一对一逼的。

姚同丰并不严厉,跟桑景丽一道学习的那些孩子也都贪玩,要求桑景丽认真读书,确实不现实。

桑景云本也只打算让她随便学点,她想等桑景丽稍稍大一点以后,送桑景丽去女子学校读书。

吃过早饭,陆盈就带着桑景丽去了隔壁读书,桑景云则继续写小说。

她在写完两千字后,才往隔壁孤儿院走,而她刚过去,就被谭峥泓的保镖叫住:“桑小姐,我有事与你说。”

“是什么事情?”桑景云问。

谭峥泓的保镖道:“桑小姐,这几天有人在附近打听你们家的消息。”

桑景云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道:“谢谢告知。”

那保镖道:“不用谢,桑小姐放心,他们打听到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桑景云笑起来:“对。”

他们家一直低调,那些人只在附近打听,确实打听不到具体情况。

就不知道那些人是谁。

来打听桑家的,自然是姜老二的人。

这会儿,他们正你一言我一语,跟姜老二回话:“姜爷,那桑家的情况,我们已经打听清楚。”

“桑元善去世后,桑家几个孩子就去了县城代写书信挣钱,后来桑元善的两个孙子一个半工半读,一个去糕点铺工作,就不再帮人写书信。”

“桑元善的儿媳妇一直从县城接手工活干,每日上午,还都会领着女儿去孤儿院帮忙。”

“桑学文被桑钱氏关了许久,似乎把烟瘾戒了,现如今和桑钱氏一起,在帮孤儿院做饭。”

……

他们是跟附近农家打听的,那些人对桑家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现在陆盈每天上午去孤儿院读书,他们还当陆盈是去帮忙干活的,不然还能做什么?

姜老二问:“桑家小姑娘,当真攀上了好亲事?桑元善又给他们留了什么?”

“姜爷,桑元善给他们留的东西,我们并未查出,但桑家还在乡下住着,瞧着没什么钱,至于那桑小姐,听说她跟开孤儿院的谭少爷走得很近,但两人并未定亲。”去查桑家的人,并不觉得那谭少爷,会真的跟桑景云在一起。

他们觉得大概率就是玩玩。

他们甚至不觉得谭峥泓开孤儿院是因为好心,在听了那些农家说的,孤儿院的孩子以后会被送去南洋的传言后,还觉得谭峥泓收留孤儿,搞不好是想拿去卖。

姜老二听完,也这么想:“既然没什么事情,那以后多盯着点就行,不用做什么。”

姜老二是在道上混的,做事阴狠,手上不干净。

但他做事,却也不敢太过分。

他还是要在上海县城过日子的,真要对人赶尽杀绝惹来众怒,自己也讨不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