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小年

桑景云上辈子年幼时, 非常期待过年,毕竟过年时能吃好东西,能穿新衣服。

但后来她有钱了, 平日里都不缺吃喝,过年对她来说, 也就没什么期待感了。

嗯,还是有期待感的, 她父母觉得愧对她,因而每次过年, 都会给她大红包。

不过红包虽厚, 年味却是没有的, 年夜饭都是去饭店吃,吃完就散伙。

这个时代却不同。

还没过年, 桑钱氏就让桑学文腌制了一堆东西, 之前桑学文腌制的猪头,更是已经被她挂起来晾晒。

除猪头外, 他们家屋檐下还挂了咸肉、酱肉、酱鸭和咸鱼, 桑景云每次路过, 都能闻到腌制食品散发出的香味。

“景云,明年是腊月廿三,按照你爷爷老家的习俗,要吃糯米饭, 你想吃甜的还是咸的?”桑钱氏问桑景云。

桑元善老家有廿三这天吃糯米饭的习俗, 一般都是吃甜的糯米饭, 比如南瓜糯米饭、蜜枣糯米饭之类。

但桑学文不爱吃甜的,桑钱氏以前就会将糯米和排骨用酱油拌匀,放在蒸笼上蒸熟, 给他吃咸糯米饭。

桑景云翻了翻原主记忆,笑道:“奶奶,我爱吃咸的。”

原主其实都不爱吃,她不爱动,消化能力不太好,吃了糯米饭胃会不舒服,就不爱吃。

但桑景云很能吃。

不过甜的糯米饭她不太喜欢,至于咸糯米饭,那就是嘉兴肉粽的味道,吃着还不错。

“那就两样都做。”桑钱氏道,她本来只打算做甜的,但桑景云既然想吃咸的,那就咸的也做一些。

第二天一大早,桑景云就看到桑钱氏拿出钱表姑送的糯米,放进去猪肉,用酱油搅拌均匀。

提前“腌制”一会儿,中午蒸糯米饭的时候,肉和米饭才能入味。

至于甜糯米饭,因为家里人之前吃南瓜吃太多,已经不想再吃,桑钱氏就做了蜜枣糯米饭。

这两样糯米饭,桑钱氏都做了很多,今天中午,谭峥泓他们吃的主食,就是糯米饭,咸的甜的自己选。

这段时间,谭峥泓他们一直在桑家吃饭,有时候人多,有时候人少。

桑钱氏和桑学文负责买菜做饭,多的时候一天能挣四角,少的时候也能挣两角,已经挣了七八个银元,也就愿意给他们做一些费事的饭菜。

桑钱氏还笑着问谭峥泓想吃甜的还是咸的。

谭峥泓以前在南洋,没有小年这天吃糯米饭的习俗,不过他对糯米饭很期待:“我先吃一碗咸的,再吃一碗甜的。”

两种口味的糯米饭,谭峥泓都很喜欢,还一个劲儿地夸桑学文手艺好。

桑学文看了谭峥泓一眼,没说话。

他对谭峥泓的感觉有点复杂,一方面不想谭峥泓接近自己的女儿,一方面又觉得,谭峥泓是个不错的对象。

到最后,则都成了自责。

要是他不那么混账,哪怕桑家的丝绸生意做不下去,也还有大宅子,有很多田产。

那样的话,他绝对不需要给谭峥泓做饭,只要等着谭峥泓来讨好他就行。

谭峥泓吃饱饭,就问桑景云:“桑小姐,你下午还学英文吗?”

桑景云道:“我下午要学别的,不学英文了。”

“好吧。”谭峥泓有些失落,又道:“桑小姐,等明天,我给孤儿院请的先生就搬来这边了,你要学别的,可以找姚先生学。”

桑景云道:“好,不过我喜欢自学。”她下午根本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写小说。

谭峥泓又跟桑景云聊了几句,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而等他离开后不久,谭大盛安排给他的助理就告诉他,说是棚户区那边过于危险的房子,已经修得差不多。

今年的除夕是廿九这天,今天已经廿三,离过年已经没多少天。

谭峥泓就道:“从明儿个开始,就让大家休息吧,我们等年初六再开工。”

那助理答应下来。

谭峥泓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有点发愁。

他跟着谭大盛,是认识了不少人的,如今搬来租界的有钱人越来越多,要在租界接个工程,不是什么难事。

但想要接租界的工程,肯定要先购入一些设备。

偏偏,他已经没钱了。

只能接了工程后,先要一笔定金,然后再开始干活。

谭峥泓拿出一个本子,将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添置的东西写上。

他以前一直在读书,从未接触过这些,这两个月为了孤儿院奔忙,却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东西。

张先生说开孤儿院能让他了解钱财往来,是真话。

谭峥泓的助理凑过来看了一眼,非常满意。

谭大盛让他引导谭峥泓多学点东西。

他没怎么引导,谭峥泓就已经无师自通开始学挣钱,挺好的。

下午两点多,谭峥泓就启程回租界。

最近他父亲在家,他也就会早些回去。

到家后,谭峥泓见自己父亲坐在餐桌边,正把玩一些瓷器。

看到那些瓷器,谭峥泓立刻被吸引住视线:“爹,这些瓷器太漂亮了,是哪里来的?”

谭大盛笑道:“是别人送我的。”

这些瓷器并不是古董,而是江西那边技艺精湛的老匠人新烧制的,因而价值不高。

不过因为它们很精美,能烧制这样的瓷器的匠人不多,所以这些瓷器价值不低。

这是一个政府官员,收了他送的“军费”后,回给他的礼物。

谭峥泓拿了一个花瓶看起来,问谭大盛:“爹,这样的花瓶,一定不便宜吧?”

谭大盛道:“是不便宜,这么一个花瓶,十几个银元总是要的,那些小件就比较便宜,几个银元就能买一件。”

谭峥泓一一看过,然后选了几个比较精细,又很漂亮的瓷器收起来:“爹,这几个送我吧!”

“你要拿去送给你的桑小姐?”谭大盛问。

谭峥泓道:“知我者,爹也!”

谭大盛这次收到的瓷器有一大堆,自然不在乎被谭峥泓拿走几个。

他挥挥手道:“你想要,就拿走吧。”

谭峥泓开开心心地道谢:“谢谢爹!”

第二天一大早,谭峥泓就用篮子装了那几件瓷器,去姚同丰的住处找姚同丰。

姚同丰已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见谭峥泓来了,就拿出扁担,挑起两个装满东西的箩筐。

谭峥泓好奇地看着他:“姚先生,你这箩筐哪来的?”

姚同丰道:“跟认识的人借的。”

“我还没挑过东西,能让我挑一会儿吗?”谭峥泓问。

姚同丰诧异地看了谭峥泓一眼,同意了。

对要挑着一堆东西去上海县城这件事,他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但见谭峥泓兴冲冲地抢了他的担子挑,他的想法却变了。

他,是否有些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

姚同丰跟在谭峥泓身边往前走,然后没过多久,就见谭峥泓停下,换了个肩膀挑。

他的家当全在这两个箩筐里,东西非常重,很显然,谭峥泓挑不动了。

“还是我来挑吧。”姚同丰把担子要回来,挑在肩膀上,坦然往前走。

他们到孤儿院的时候,比往常要晚许多。

进门时,正好遇到桑景云在教孤儿院的孩子背乘法口诀表。

这些孩子只会说吴语,桑景云就用吴语来念乘法口诀表,总觉得不太适应。

但这些孩子很适应,跟着她过来的桑景丽和陆盈,也念得很顺溜。

就这样吧,学普通话这事儿,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嗯,这会儿其实不叫普通话,叫北京话。

正念着,就见谭峥泓回来了,桑景云笑着跟他打招呼,又看向姚同丰。

因为桑景丽要在姚同丰这边上学,桑景云对姚同丰很重视:“姚先生好!我叫桑景云,就住在孤儿院隔壁。”

“桑小姐好。”姚同丰笑着跟桑景云打招呼。

谭峥泓却有些发酸,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桑景云只告诉了他自己的姓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知道桑景云的名字。

桑景云对姚同丰的态度,是不是有些太过热情?

桑景云对姚同丰态度热情,是想让姚同丰多照顾一点桑景丽和陆盈。

后世那些家长,在老师面前,那是一个比一个热情。

自我介绍过后,桑景云又介绍了陆盈和桑景丽,说了她们会和孤儿院的孩子一起读书的事情。

姚同丰见陆盈那么大年纪还愿意读书,非常高兴,还夸陆盈:“夫人,你做得很好,有你做榜样,你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成才!”

桑景云闻言很高兴。

从姚先生对待陆盈的态度,就知道他是个好先生。

她又开始给姚先生介绍孤儿院的孩子,全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

陆盈见桑景云已经把姚先生带走,就把要说的话咽回了肚子。

姚先生似乎误会了,以为她也要跟着读书。

其实她只是为了陪景丽。

不过专门说这件事,好像也没有必要。

陆盈纠结半天,最终什么都没说。

谭峥泓这时挤过去,帮着桑景云做介绍,他也只说孤儿院孩子的优点,还举了一些例子说明。

桑景云见他说得比自己更好更详细,也就不说了。

这孤儿院,毕竟是谭峥泓的。

而谭峥泓在隔开桑景云和姚同丰之后非常高兴,他抽空将手上的篮子给了桑景云:“桑小姐,这是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