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无名诀》开始出售

谭峥泓见桑景云对待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 心情大好。

他把食盒拿给桑学文,又拿出怀表:“我家厨娘说了,水开后蒸十五分钟, 这些东西就能吃,桑叔, 我帮你看时间。”

桑学文看了谭峥泓一眼,开始烧水。

谭峥泓又来到桑景云面前, 笑眯眯地问她英文学习进度。

桑景云看了谭峥泓一眼,拿出自己学英语用的本子, 问谭峥泓上面标注的一个单词要怎么念。

等学会这个单词, 她又让谭峥泓用这个单词写个常见的句子, 方便她理解。

她会把这个句子背下来,将来跟人交流时, 直接运用。

桑景云上辈子学英文是为了考试, 如今学英文,却是为了能跟说英语的人交流。

两人正学着, 陆盈带着桑景丽从外面回来。

桑景丽脸蛋红扑扑的, 脸上满是笑容, 明显在外面玩得很开心。

这段时间,隔壁孤儿院里住了很多孩子,但桑景丽并不跟他们玩,依旧跟附近农户的孩子一起玩。

这也是桑景云要求的。

桑景云同情那些孤儿, 但她不得不承认, 这些在外面流浪了很久的孩子, 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比如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习惯小偷小摸。

桑景丽有很多玩具,口袋里还有零食, 她跟附近农户的孩子一起玩,那些孩子并不会上来抢夺,而是乖乖等着,等桑景丽分给他们。

孤儿院的孩子却不同,他们大概率会把桑景丽的玩具和零食偷光抢光。

正好点心已经蒸好,桑景云就把桑景丽叫过来,让桑景丽跟他们一起吃。

“姐,这点心真好吃!”桑景丽吃了一口,特别惊喜。

桑景云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喜欢你就多吃点。”

桑景丽乖乖点头。

桑景云自己也吃了点,然后对着谭峥泓道谢,又道:“我们去孤儿院吧。”

谭峥泓点点头,和桑景云去隔壁,还问:“桑小姐,你喜欢吃什么?我明儿个再给你带。”

桑景云道:“我不挑食,但你不用天天给我带吃的,”

“我想给你带,”谭峥泓道,“给你带吃的,我会很开心。”

桑景云见他满脸真挚,忍不住笑起来:“你这样的,容易被人骗钱。”

谭峥泓却不这么觉得:“怎么会?我很聪明!”

桑景云没感觉出来。

谭峥泓到了孤儿院这边,就开始处理各种杂事,顺便让自己的保镖给孤儿院的孩子读最新的《西游记》连环画。

他在孤儿院这边放了整套的连环画和报纸,虽然这些孩子看不懂,但放着这些,能激励他们去学认字。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去读,他不会吴语,孩子们听不懂他读的东西。

保镖认字不多,只能读读连环画,《真假千金》这个故事,是桑景云给这些孩子读。

她花了二十分钟读完今天的更新,又给他们讲了一些道理:“金月季想读书,是因为读书能改变命运,你们若是识字,将来就能当掌柜,若是不识字,就只能去拉黄包车,卖苦力,等没了力气,便也没了收入。”

对这些小乞丐来说,能拉黄包车都是好的。

但很显然,当掌柜更好。

这本书里写的生活,是他们以前完全不了解,从未见过的,他们也想过那样的生活,对读书,便也充满期待。

桑景云跟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去复习自己的英文。

学着学着,谭峥泓突然道:“等过了年,就会有先生来孤儿院教书。可惜一个先生,最多教几十个学生,不然,孤儿院附近的孩子,也能让他们来读书,学认字。”

谭峥泓这段时间每天生活在乡下,对周围农民和佃户的生活,便也有了些了解。

他们的生活比棚户区的人要好一些,但没有好太多,他们的孩子,也都没有机会读书。

桑景云道:“你可以让孤儿院那些较为聪明的孩子在学了认字后,去教附近的孩子读书,这样还能帮他们巩固学到的知识。”

现阶段要做到让每个人都受教育,并受到公平教育,是不可能的。

按照桑景云的想法,实在不适合读书的那些孩子,干脆教他们手艺,适合读书的孩子,再好好培养。

现代的孩子,除了语文和数学外,还要学很多别的课程,这个时代却不同,这些孩子只需要学语文和数学。

既如此,老师教一上午,已经足够。

下午可以让适合读书的孩子去教别的孩子读书,那些不适合读书的孩子,就学手艺或者做点能挣钱的手工活。

“确实可行!”谭峥泓道。

桑景云闻言,又说了说自己的另一个想法:“那些孩子做手工、学手艺或者帮忙上课,都可以给他们记工分。他们在孤儿院,可以用工分换食物或者别的东西,等他们长大,他们剩余的工分,还可以兑换成钱给他们。”

这其实就是个奖励机制,可以让这些孩子,有努力的动力。

至于为什么不给钱……给钱容易让孤儿院出现贪腐行为,而且钱给到这些孩子手上后,他们之中或许会出现争抢、偷盗这样的行为。

“桑小姐,你太聪明了!你怎么知道这么多!”谭峥泓眼睛放光,满脸崇拜。

桑景云还挺受用。

桑景云和谭峥泓商量孤儿院事项的时候,洪永祥回到县城,来到洪家纸铺。

洪掌柜看到二儿子,立刻念叨起来:“永祥,你看阿玥都要定亲了,你什么时候成亲?你也别太挑,早些娶个媳妇儿,生几个孩子才是正事!等你成亲,我也算完成任务了。”

“阿玥要定亲了?定的谁?”洪永祥问。

他从桑景云写的信里,已经知道大概情况。

但不能让自己父亲知道桑景云告密的事情,以免自己父亲迁怒桑景云。

洪掌柜道:“是钱家的大少爷,钱大少是个有出息的,阿玥嫁给他,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洪永祥问:“钱大少和阿玥相处过吗?相处得可好?”

钱大少不喜欢洪玥这件事,洪掌柜并非一无所知。

他避而不谈,说起别的:“钱家太太和老太太,都很喜欢阿玥。”

洪永祥追问:“钱大少呢?”

洪掌柜道:“他还小,又知道什么?阿玥这么聪明,他迟早喜欢上阿玥。”

洪永祥听到这话有些无奈:“爹,你让阿玥和钱大少多相处几次,免得阿玥嫁过去后,与钱大少处不好。”

“哪有没成亲就相处的?你就知道瞎折腾!你有空关心阿玥的婚事,不如想想你自己!”

洪永祥被自己父亲一顿训斥。

也是巧了,今日家里佣人忙,洪永祥的大嫂亲自来送饭。

听到洪永祥的话,她脸色难看,话里话外讽刺洪永祥,说洪永祥是嫉妒他们,见不得他们好。

洪家还未分家。

因洪掌柜对洪永祥很好,洪大嫂对这个小叔子一直有敌意,就怕洪掌柜分洪永祥一大笔财产。

洪永祥不敢再提这件事,转而说起别的:“爹,大嫂,我这次过来,其实是为了阿玥的事情,等《西游记》连环画画完,那边还有一部《水浒传》的连环画要她画。”

这是好事儿!洪掌柜很高兴。

洪大嫂却道:“这《水浒传》,能不能让阿旭画?阿旭已经学了许久画画,先生一直夸他画得好。”

洪永祥说人家想让洪玥画,但洪大嫂还是把洪永祥带回家,拿出洪旭这段时间画的画给洪永祥看,大力推销洪旭。

洪永祥看着洪大嫂拿出来的那些画,很是无奈。

那先生教洪旭画的,是水墨画。

洪旭学得还行,将那些猫儿鸟儿画得很好,但连环画的插图,要的不是这样的画。

“你看,阿旭画的,比阿玥画的好多了。”洪大嫂道。

女儿能挣钱,她是开心的,这几个月,她都不让洪玥做别的,只让她专心画画。

但洪玥已经挣了许多钱,足够做嫁妆,这赚钱的路子,她便想给儿子。

洪永祥道:“大嫂,书局要的不是这样的画,洪旭画的这些画不好印刷。”

洪永祥给洪大嫂解释了一番,洪大嫂只能放弃自己的打算,同时看洪永祥愈发不顺眼。

洪永祥也不好跟洪大嫂计较,只能当听不懂她说的那些别有意味的话。

他去见了洪玥,询问洪玥对婚事的看法。

洪玥道:“小叔,我若是不嫁人,又该如何?”

洪永祥闻言叹气。

洪玥若不想嫁人,怕是只能离家出走。

但对她来说,离家出走可能会遇到更糟糕的情况。

洪永祥只能道:“你一定要坚持画画,有点事情做,便不会整日惦记后宅的事情,以至于心情抑郁。”

“小叔,我会的!”洪玥一脸认真。

洪永祥又道:“我等会儿去见钱大少,给他送一套《西游记》连环画,再送他一套新出版的《无名诀》,他若喜欢看,你就告诉他那插图都是你画的,到时他一定会喜欢你。”

“谢谢小叔。”洪玥听说这事儿,喜上眉梢。

当天下午,洪永祥就去钱家拜访,见了钱大少。

钱大少不喜欢洪玥,对洪永祥这个记者倒是很热情。

认识个记者,对他们这些生意人来说不是坏事。

他将来若要在报纸上打广告,说不定就可以走洪永祥的路子。

洪永祥笑着跟钱大少聊了几句,送了钱大少两套书。

钱大少是识字的,但他不爱读书,更不爱看书。

《双面魔君》很火,但他从未看过,对《西游记》也没什么兴趣。

洪永祥送的书,他觉得全无用处,只是他为人圆滑,倒也不会失礼,也就说了些好听话。

洪永祥能看出钱大少的想法,也就没说洪玥画画的事情。

对一些新式文人来说,女子会画画能挣钱,是很大的加分项。

但对那些思想封建的人来说,女子做这些事情,反而让他们不满。

洪永祥离开后,钱大少随意翻了翻手上的那些书。

他对看书一点兴趣都无,连听书都不喜欢,因而翻过后,就让人将之放进书房,再不去管它。

洪永祥手上这一整套的《无名诀》,是费中绪送的。

在《双面魔君》尚未写完时,南城书局就已经开始加班加点,排版印刷《无名诀》。

如今,印刷还在继续,但成品也已经有了一批。

南城书局,打算在明天,也就是公历1月3日,农历十二月初十这日,在上海出售第一批书。

后续印刷装订的书,再送去其他城市出售。

其实都不用他们送,自会有书商从他们这里购买书籍,送去其他城市售卖。

洪永祥回到租界,就去了南城主角。

他到达时,费中绪嘴里叼了一根烟,正在忙碌。

洪永祥问:“你何时忙完?我请你吃饭。”

费中绪道:“快好了,你先等我片刻。”

洪永祥在旁边等待,费中绪则喋喋不休说着《无名诀》的出版事宜:“现在我们书局正乱着,不停印刷,不停装订,为此多雇了许多人。我昨日,还去《新小说报》那边,让他们帮忙打广告……”

洪永祥等他忙完,便与他一道去吃饭,还破天荒喝了不少酒。

但他没说洪玥的婚事,这种事情拿出来说,总归不太好。

他只让费中绪再送他一套书。

费中绪答应下来,同样喝了许多酒。

但他并不愁苦,反而兴致昂扬。

《无名诀》这本书开始售卖后,他能拿提成。

提成应该不会少!

第二日,便是《无名诀》开始售卖的日子。

南城书局的编辑,平日里上班都晚,要八点才到书局,但这日,不过早上六点,就齐聚书局。

书局人手不够,因而今日,他们这些编辑,都要负责卖书。

这书在上海极受欢迎,今日的《新小说报》上,还刊登了广告,来买书的人一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