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虽革命创制,
至于朝廷铨谟,
亦多因循魏、晋……
——〔前燕〕常炜
现代学者周伟洲教授对鲜卑族的迁徙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特别强调: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引人注目的。这种迁徙的主流,是居于今蒙古草原、东北地区的鲜卑一批一批向南、向西南迁入内地;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淮河、长江,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由于鲜卑族大量内迁,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先后在北方建立了代、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吐谷浑等八个政权。‘五胡’之中,鲜卑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其中,由鲜卑族所建立的“四燕”政权,即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均由慕容鲜卑人所建立。
前燕国的创始人为慕容廆(音委),原籍为昌黎县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据《晋书·慕容廆载记》,慕容氏出于“东胡”,为匈奴击败后,避居于鲜卑山。到曾祖莫护跋时,举部迁居辽西郡(治今辽宁义县西)。他归附于中原政权,跟随司马懿征战,因功封拜为率义王,定居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砖城子)之北。其祖父为鲜卑左贤王,父亲涉归进拜为鲜卑单于,后迁邑至辽东郡(治今辽宁辽阳市)以北地区。
关于慕容氏的由来,史籍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当时,燕代地区的汉人流行头带“步摇冠”,莫护跋非常羡慕,便改变原来披发左衽的习俗,束起头发,也带上了“步摇冠”,其他鲜卑部人因之称其为“步摇”,后因音讹传为“慕容”。这个故事是很有代表性的,与其他北方部族相比,慕容鲜卑更早地南下迁居边塞地区,与中原汉族人民交往密切,且以倾慕“华风”著称,这一点在慕容鲜卑后来的迁徙及政权建设中也都有突出的体现。
西晋初年,慕容廆降附中原政权,被封拜鲜卑都督之职。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又率部迁至徒河(今辽宁锦州市)之青山。徒何,又作徒河,后来成为慕容鲜卑的一种别称,如魏收《魏书》即称“徒何慕容廆”。
元康四年(294年),慕容廆又移居于大棘城,棘城也就成为前燕的第一个都城。在当时的传说中,棘城是上古颛顼皇帝生活过的遗址。在此,慕容廆开始仿效中原政权,进行较全面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指西晋)。”
永嘉初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当时辽东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避难地,大批中原汉人逃难流亡,北迁到辽东地区。这为前燕国的建立创造了良好条件。
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于是,推举贤才,委以庶政……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慕容)皝率国胄束修受业焉。廆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
在中原王朝倾覆之际,由非华夏族人主导的慕容鲜卑地区竟成了华夏人士向往的“礼让之邦”,这也是两晋之交乱局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慕容部不仅设置郡县,还建立儒学庠馆,彼此之间哪里还有“华夷之别”?在大批华夏名士的辅佐下,前燕国规模初具,雄踞一方。因此,将之归为鲜卑族政权并不十分准确。
慕容廆之子慕容皝于咸康三年(337年)自立,称燕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前燕国。至咸康七年(341年),慕容皝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当时,前燕面对的两大强敌为宇文归部与高句骊国。幕容皝首先率军攻伐高句骊国,取得重大胜利,“大败之,乘胜遂入丸都(在今吉林集安县境内),(高句骊王)钊单马而遁。……掠男子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而归。”其次,慕容皝又率军亲征宇文归部,也取得大胜,“尽俘其众,归远遁漠北。皝开地千余里,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燕国记室参军封裕曾在上书中回顾前燕国辉煌的创业历史:
前燕疆域示意图
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先王(指慕容廆)以神武圣略,保全一方,威以殄奸,德以怀远,故九州之人,塞表殊类,襁负万里,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人殷地狭,故无田者十有四焉。殿上(指慕容皝)以英圣之资,克广先业,南摧强赵,东灭句丽,开境三千,户增十万,继武阐广之功,有高西伯(指周文王)……
如此看来,前燕国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迁徙的产物。大批避难的各族百姓聚居在一起,“流人(即难民)”的数量竟然超过当地土著人口的十倍以上,显然是各族人民共同组建的新兴政权,誉之为避难者的“乐土”,是当之无愧的。在天下大乱的苦难中,慕容氏前燕政权的创立,可以称之为“重整河山”的壮举。相形之下,古史中常见的“五胡乱华”的论调是何等之荒谬啊!
慕容儁于永和五年(349年)即燕王位,第二年即乘后赵国大乱之际,率军南伐,先是攻陷蓟城(今北京城西南隅),并将燕国都城从龙城迁至蓟城,这无疑慕容鲜卑的一次大迁徙。
其后,燕国军队又攻克了后赵国邺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慕容儁又于永和八年(352年)即皇帝位。以司州为中州。升平元年(357年),又迁都于邺城。邺城也成为慕容氏前燕国最终的首都。
都城的迁徙,是慕容鲜卑族迁徙的重要标志。都城往往是一个民族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中心,也是本民族的聚居中心,聚集了数量可观的本族人口。都城的迁徙便意味着本民族人口的迁徙。慕容鲜卑部的聚居中心从最早的鲜卑山到徒何的青山,从徒何又到大棘城,从大棘城又到龙城,从龙城又到蓟城,从蓟城又至邺都,真可称之为“燕都五迁”。随着都城的迁徙,慕容部不断向中原腹地挺进。这是迁徙的历程,同样也是逐渐接受汉族礼制文化的历程。慕容鲜卑由此也从一个边塞部落,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中原强国。
攻占后赵国后,前燕国疆域大为扩展。据《十六国疆域志》,前燕国的疆域主要设有11州,分别是:平州、幽州、中州、洛州、豫州、兖州、青州、冀州、并州、荆州、徐州,覆盖了今天华北大部分地区。但时至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前燕国遭遇到灭顶之灾。燕国末代皇帝慕容暐在位期间,国力衰弱,朝政混乱,在前秦苻坚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前燕国分崩离析。
消灭前燕国,是前秦疆域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据《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坚入邺宫,阅其名籍,凡郡百五十七,县一千五百七十九,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若这些数字属实,那么,前燕国晚期,其全国人口总数已接近一千万!这在两晋末及“十六国”历史中应该是相当惊人的记录,远远超过了前秦国首府关中地区的人口。
正由于前燕所在东部地区人口众多,自然又出现了中国历史政治地理上常见的“东西制衡”的矛盾。苻坚担心中原地区形势难于控制,于是采取了大规模强制性移民行动,“坚徙暐及其王公已下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晋书·苻坚载记》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
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于关中,处乌丸杂类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诸因乱流移,避仇远徙,欲还旧业者,悉听之。
十万户之中,鲜卑族人就占了四万户以上,这无疑是鲜卑族人较为彻底性的又一次大迁徙。迁入地便是前秦腹地——关中地区。
然而,这次大迁徙是不成功的,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前秦军队在“淝水之战”惨败后,前秦国也陷入混乱,迁入关中地区的鲜卑乘机起事,在慕容泓、慕容冲等人的率领下全面反叛,很快聚集起十万兵马,自立,改元,这也就是“西燕”国的前身。同时,慕容冲等率兵向长安城发起猛攻。苻坚无力抵抗,在外逃途中被杀。慕容泓自立后不久即为部将所杀,慕容冲在长安城称帝。由于慕容冲所率鲜卑军队在长安滥杀无辜,引起众怒,故其友人劝其赶紧返回关东地区:
凤凰,凤凰,何不高飞还故乡,何故(又作无故)在此取灭亡?
凤凰正是慕容冲的小名。可见,尽管在关中的鲜卑族人数量不少,但与其他各族相比并不占有多大优势。慕容冲即位后不久即被部下所杀。重返关东的重任就落在了慕容永的身上。西燕政权的最重要的皇帝当属慕容永。慕容永在前燕国灭亡后,也被迁往长安。“淝水之战”后,慕容永成为慕容冲手下战将。据《十六国春秋·后燕录》的记载,慕容冲被杀后,(慕容永等人)率鲜卑男女四十余万口,乘舆、服御、礼乐、器物,去长安而东,于是长安空虚……
后燕与西燕疆域示意图
魏收《魏书》与李延寿《北史》均将此次迁徙的数量记为“三十余万口”。无论是三十余万口,还是四十余万口,西迁关中的慕容鲜卑数量,较之迁徙前的四万余户,又有较大增长,慕容鲜卑的迁离,竟然使长安地区空虚。慕容永等人离开关中地区后,占据了长子城(今山西长子县西南),以其为都城。慕容氏西燕政权最终为后燕军队所灭。
后燕政权的创始者为慕容垂。他为慕容皝之子,曾投降于苻坚。“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借机逃回关东地区,他于太元八年于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称燕王,史称“后燕”。后又于太元十一年(386年)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慕容垂平定丁零翟氏政权后,即挥师西进,进攻西燕,取得大胜,“(慕容)永所统新旧八郡户七万六千八百及乘舆、服御、伎乐、珍宝悉获之,于是品物具矣。”无论如何,至此,西迁的慕容鲜卑又重新回到了前燕时期的疆域。后燕政权后为北魏所灭。
南燕政权的创立,也是慕容鲜卑大迁徙的成果。南燕的创立者为慕容德,为慕容皝之少子,曾参加“淝水之战”。后燕时期,慕容德长期官拜冀州牧,镇守于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总制南夏地区。北魏攻灭后燕时,慕容德据守邺城。在自感无力回天之后,慕容德便于隆安二年(398年),“乃率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自邺城徙居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滑县城),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南燕国建国之初,疆域面积相当狭小,处于北魏、后秦及东晋等政权的夹击之下,国势岌岌可危。“时德始都滑台,介于晋、魏之间,地无十城,众不过数万”。于是,其谋臣潘聪力劝慕容德向青齐(即今山东地区)进军:
南燕疆域示意图
……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里,精兵十余万,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三齐豪杰,蓄志以俟,孰不思得明主,以立尺寸之功?广固城者,曹嶷之所营,山形崄峻,足为帝王之都……
慕容德从其计,统率大军攻破东晋齐郡,进入青齐地区,将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建为都城。从此,青齐之地成为南燕国的根基之地,原来后燕国的许多鲜卑人也随之进入了这一地区。南燕后为东晋所灭。广固城被攻陷之后,东晋大将刘裕因久攻不下,积忿于胸,“犹斩鲜卑王公已下三千余人,没入家口万余,以妻女为军赏,夷其城隍,获生口万余,马二千匹……”据此可知,南燕国内的不少鲜卑首领被斩杀,也有不少人(特别是妇女)被俘,进入了东晋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