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秋日黄昏,昆明翠湖之滨的五华山云南省政府所在地。六十一岁的云南省政府主席、民国军事委员会云南行营主任龙云站在他办公室外的围廊上,满怀心事地欣赏着云贵商原上绚烂凄美的满天晚霞。
这位已统治云南十八年之久的彝族人身穿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制服,戴着一副椭圆形眼镜,威武之中又带着儒雅。人们不会想到,这位“云南王”早年在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考试中,到考试发榜,别人看榜是从前往后看,而他和表弟卢汉却是从后往前看——因为他们估计自己的名次是要断后的。
1945年的秋天,是中国人扬眉吐气、享受胜利者喜悦的季节: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十五年的中日战争终于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结束。龙云更加志得意满: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他的云南是全国的大后方和主要兵源地之一,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做为“云南王”,他调度运筹,服务大局,集中云南人力物力财力投人抗战,堪称劳苦功高。
当然,胜利的喜悦中也带着隐忧:抗战全面爆发,全国的许多机构迁到彩云之南,尤其是中央军大量进驻,打破了云南从1912年以来三十四年基本自成一统的封闭格局,蒋介石的中央势力插进了他经营了十八年的这个龙家王国。在抗战胜利后的云南,看着中央的各路驻军、明暗活动的大批特务,以及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频繁活动的民主势力,他感到脚下明显不像以往那样铁板一块了。
蒋介石现在攘了外,必然把枪口调过来安内。30年代中期,中央军一路追击“西征”的红军,从而控制了西部省份;那么现在,借抗日而伸到云南的蒋介石触角,会不会把自己也缠捆起来?能否像以往一样,继续当着这片三十八万平方公里、一千二百万各族人口红土地上的老大,是龙云不敢掉以轻心的问题。
他的担忧非常正确。尽管利用民主力量来对抗蒋介石的对策,但蒋介石的行动迅速、狠辣得出乎他的意料:日本投降仪式举行之后才两个月零一天,一场猝不及防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昆明,他的“云南王”时代从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