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去年被清军押回软禁在太医院的左懋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拒不降清,为了表示自己臣事大明的忠心,他在房门题字:“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
听说了此事,多尔衮对左懋第大感兴趣,先后派洪承畴、李建泰(崇祯朝大学士)及左懋第已经降清的堂兄左懋泰对左懋第进行劝降。
洪承畴尚未进门,左懋第就高声大喊:“真是见鬼啊!洪承畴昔日统兵救援锦州,早已战死殉节。为此事,先帝泪洒皇极殿,并安排了人员设置祠庙,亲自参与祭拜,今天怎么还会有洪承畴出现!”
洪承畴羞得一张老脸无地自容,仓皇而走。
见到李建泰,左懋第痛骂道:“你得到先帝不同寻常的荣宠,竟然不能殉国!不殉国就算了,找个地方躲起来,有多远躲多远,偏偏又投降了李自成!投降了李自成已经丢尽祖宗上八代的脸了,现在又投降了清人,你啊你,到底还有没有半点羞耻之心?怎么还有脸面来见我!”
对于堂兄左懋泰,左懋第闭门不见,只在门内叩头说:“什么也不要说了,就感谢你替我母亲操办了后事,我在这里叩头谢过,其他一切都用不着开口,你已经不是左懋第的兄弟了,左懋第没有降敌的兄弟。”
……
所有劝降的人都无功而返。
这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多尔衮传令大设“太平宴”,并吩咐下人前去宴请左懋第。
左懋第奇怪,问:“太平宴,啥意思?”
来人喜形于色地答:“大清天兵已经攻克南京,天下太平了!豫亲王设宴庆祝,所以叫‘太平宴’。”
左懋第大怒,把来人斥去。
当晚,左懋第肝胆欲裂,呜咽不成声,索笔题诗院壁:
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
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此后,数日不食,只求一死。
追随左懋第的随员艾大选、监饷傅浚听说南京朝廷已经被灭,便剃掉了头发,准备降清。
左懋第怫然变色,强撑着因饥饿而虚弱不堪的身体,召集被拘押在太医院的南明使团余众,严申大明法令,下令当众杖杀艾大选。
傅浚先一步脱逃,向清廷控告左懋第暗通山东,危及京师。
多尔衮恼羞成怒,于闰六月十二日亲自在午门外拿左懋第等人问罪。
多尔衮恶狠狠地说:“左懋第,你有五大罪行,你自己清楚吗?”
左懋第毫不畏惧,挺胸反问:“说来听听,这五大罪行都有些啥?”
多尔褒一本正经地说:“罪行一,伪立福王;罪行二,勾结土寇;罪行三,不投国书;罪行四,擅自杀人;罪名五,当朝抗礼。”
左懋第不怒反笑,说:“你拘留和污辱天朝大使,也不怕失你国国体!”
多尔衮装作没听见,只管说自己的,他说:“你这样执迷不悟,误人又误己,告诉你,今日投降,今日便可以赏赐你大福大贵。”(“尔勿误,今日降,今日福贵矣。”)
左懋第也装作没听见,扭过头,不睬他。
多尔衮审讯不下去了,便征询在场诸臣的意见。
由明降清的清吏部侍郎陈名夏不愿看到左懋第吃亏,想帮一把左懋第,说:“左懋第如果是专门为崇祯帝奔丧而来,看在其重于君臣情谊分儿上,可饶不死;左懋第如果是专门为福王继位来向我大清发布通告的,就不能饶了。”
左懋第抬眼见是陈名夏,毫不领情,语含讥讽地说道:“我认得你,你是先朝会元榜眼,奇怪,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陈名夏满面惭色,俯首不言。
另一降清明臣、现任清廷兵部侍郎的金之俊狐假虎威地喝问:“左先生这样不识时务,难道是不知朝代兴废?”
左懋第怒目而视,反斥说:“你怎么不知羞耻?”
其他人明朝旧臣愧见左懋第,均藏匿得远远的,不敢多嘴。
多尔衮无奈,只好挥出斩首。
同左懋第一同被害的还有随员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壬廷翰、守备刘统五人。
临刑前,左懋第问他们:“你们后悔吗?”
五人答:“求仁得仁,又什么好后悔的!”
于是,六人再向南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一同端坐慷慨受刑。
临刑前,左懋第留下绝命词《沁园春》一阕:
忠臣孝子,两全其难,其实非难。从夷齐死后,君臣义薄,纲常扫地,生也徒然。宋有文山,又有叠山,青史于今万古传。他两人,父兮与母兮,亦称大贤。嗟哉!人生易尽百年,姓与名不予人轻贱。想多少蚩愚,稽首游魂,首丘胡服,也掩黄泉。丹心照简,千秋庙食,松柏耸天风不断。堪叹他,时穷节乃见,流水高山。
被拘禁在北京的左懋第、陈用极等人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忠义之名,而散落在江南各地的南明诸臣也以不同的行动向世人做出了表率。
南京初陷,马士英护邹太后到了杭州,议立潞王朱常淓监国。闲居在家的东林党人刘宗周尽管认为马士英论罪当立斩,但对马士英议立朱常淓一事还是支持的,他自己年老体弱不能行动,便写信给在籍缙绅祁彪佳等人,要他们去杭州协助马士英议办此事,又请分守道于颖坐镇府城,准备攻守事宜,以稳定人心。他鼓励大家说:“咱们吴越大地有险要地形可以凭借,只要人心不散,一边练兵,一边收集溃卒做好守城准备,将来可战可守,一定可以收复天下。”
刘宗周,初名宪章,字宗周。十八岁出应童子试,纳卷者误以字为名,于是更名宗周,另以起东为字。
刘宗周家境贫寒,是个遗腹子,和寡母章氏寄居于外祖母家,读书勤苦,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殿试中三甲五名,赐同进士出身。刘武周虽登仕途,但并不平坦,当官时间也不长,只有四年。被朝廷革职后,自称“草莽孤臣”,在绍兴家乡读书著述,也讲课授徒,成为浙东学社的一面旗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崇祯自杀的消息传到浙江,正在读书讲学的刘宗周大呼:“身虽老,当先躯效死。”
随即荷戈徒步到杭州省城催促巡抚黄鸣骏发兵勤王,同时联络前淮扬巡抚朱大典、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等人招募义兵,北上讨贼。
弘光政权建立,刘宗周接到了朝廷以原官起用的诏旨,在前往南京的途中,多次上疏要求北伐,并倡议弘光统率亲征之师移跸凤阳,同时,纠劾马士英,并劾高杰、刘泽清等镇将。刘泽清因此派刺客多次要行刺刘宗周。
所以,刘宗周在南京停留时间不过两个月,就被迫辞职返乡了。
弘光被俘,刘宗周痛呼道:“如今乾坤颠倒,已经安放不了一张书桌了!”停止了讲学,闭门谢客。
六月十五日中午,刘宗周正就座吃饭,突然得到潞王降清、杭州失守的消息,不由得推案大哭说:“刘宗周殉国的时候到了!”开始卧床绝食。
六月十七日,诸生张应烨对他说,黄道周等人寻访明朝宗室,大明尚在中兴之望,劝他留着有用之身,以作复兴大计。刘宗周接受了劝告,迁居城外水心庵,进食小量粥水。
六月十九日,绍兴通判张愫率领当地绅衿一同带着文书图册和牛酒等礼物渡钱塘江迎降清军,刘宗周深感大明复兴无望,决定滴水粒米不进。
清军统帅博洛久闻刘宗周大名,捎书劝降,刘宗周书不启封,只求速死。
闰六月初八日戌时,经过前后两次共历时一个月的绝食,刘宗周终止停止了呼吸。
临终前,刘宗周艰难留诗三首,其中有句道:“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又有句道:“留此旬日死,少存匡济意。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慷慨与从容,何难亦何易。”
与刘宗周相同,相国高弘图听说弘光朝覆灭,悲愤绝食九日,于会稽城外竹林中的一座破庙里辞世。
原本,刘宗周引退之时,马士英疑刘宗周弹劾自己的奏疏出自祁彪佳之手,刘宗周既去,祁彪佳就跟着称疾去职。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六月,潞王监国杭州,拜祁彪佳兵部侍郎,总督苏、松,但祁彪佳尚未上任,清兵已至。
闰六月初四日,清军统帅博洛向祁彪佳劝降,祁彪佳对家人说:“此吾授命时矣。”
初六夜,祁彪佳自沉于梅墅寓园别业梅花阁前水池中。有遗书留几上,其绝命词有云:“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