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书信 致郭殿兴

    郭殿兴同志:六月十七日来信和《麦收之夜》稿都收到了。现在把我读后的意见写出来,供你参考。

    你的这篇小说,企图通过抢收麦子的事实,来表现农民为了生产连自己孩子在生病也不顾了,并通过王兴甲的母亲怎么样照顾仲明的有病的孩子,来表现新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王兴甲的母亲,可是你对于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没有很好的刻画。其次,在情节的安排上,也有问题。你在小说开始时只写兴甲的母亲为了仲明的孩子生病而心神不宁,然后写她和儿子一同到仲明家里,然后又写暴风雨来了,人们都去抢收麦子,剩下老太太一人看守孩子;你这样的平铺直叙,就不能把事情写得紧张,而且那场暴风雨在文章里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果你一开始就写那位老太太正在怀念仲明的生病的孩子中而暴风雨来了,于是她想到仲明这时一定更为难,于是她和儿子冒雨到仲明家去,那就会紧张得多。

    人物描写是要从人物的行动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你这篇小说,只给读者看了一个故事——而且是粗糙的故事,说不上有人物描写,这是最大的毛病。

    再说故事的细节方面,也有值得推敲之处。例如你写老太太先是看守孩子,后来又忍不住出来看收麦子,但最后发现她是找医生去了,而从她看守孩子到离开孩子的期间,孩子的病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老太太会突然想到去请医生呢?

    这就是说,情节的发展是突然的,脱了节的。

    有的地方交待得不明白:例如“……向仲明夫妻俩人说………仲明跑进屋里说……”前面仲明还在听老太太说话,并没有出去,怎么突然又跑进屋里来说呢?又说“……兴甲跑来对仲明说……”兴甲不是也在屋里吗?怎么又跑来呢?他从哪里跑来呢?

    整齐的文句不够生动。只有“大风骑着麦浪奔来了………”三句还富于形象性,但这里的“骑”字是不妥当的,不如用“卷”字。你问我,你能不能致力于文学,不客气地说,我觉得你现在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还很差,因而这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看你怎样努力的问题。我劝你在业余时间多看些作品,在生活中有些感受就作些习作,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原稿附还。

    祝健康!

    茅盾一九五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