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

69,最快更新乱世栋梁!

清晨,梳洗完毕的萧妙淽,和儿子王敬一起吃早餐。

今日她不用入宫,所以,一会要处理家务事,并陪着儿子早读。

不过儿子很自觉,即便她不在身边监督,功课也不会落下。

外面天气不错,但萧妙淽眉头微拧,眼圈有些发黯,一副没睡好的模样。

她有心事,所以晚上辗转反侧,一闭眼,就做梦。

梦到自己某日入宫后,被赚到某偏殿,然后李笠走进来,把门一关

或者,喝了茶水之后觉得困,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米已成炊,成了李笠的女人。

又梦到自己被接入宫中,成了李笠的女人,颇受宠爱,很快便生下儿女。

而儿子王敬在她入宫前,就被送到叔伯家,寄人篱下,从此和她分居两地,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

各种奇奇怪怪的梦,让萧妙淽无法安安稳稳的睡着,想着自己可能的命运,心中不安。

昨日,薛贵人的那句话,让她心乱如麻,自己被皇帝惦记,也不知该喜该悲。

她已经为王?守丧三年,又过了两年,若改嫁,合情合理,谁也说不得什么。

而萧妙淽现在也想找个依靠,毕竟李笠夫妇对她的照应,未必能一直持续。

所以想通过改嫁,找个伴侣,走完剩下的人生路,因为光靠自己拉扯儿子,真的很辛苦。

想了一个晚上,萧妙淽现在想通了:

李笠不是那种人,真想要她,会直接说,不会耍什么花招,也不会威胁她。

她若拒绝,李笠也不会报复。

所以决定顺其自然:李笠不说,一切如常。

李笠提了,那

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很辛苦,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坚强下去。

如果李笠要她,她就入宫,但前提是儿子留在身边,而不是托付到叔伯那里。

如此一来,自己不需要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儿子也不用寄人篱下,经常和皇子们相处,将来的人生道路至少能平坦些。

或者,她若生下儿女,王敬有了同母弟妹,将来也多了依靠。

萧妙淽想着想着,心情总算是平静些许,觉得接下来,自己照常入宫给公主们当女师,如果李笠挑明态度,她就认了。

然而心静下来没多久,又有些扰动:

如果李笠的梦话,只是误会?

那就当没这回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或许会有媒人上门说媒。

萧妙淽现在不排斥改嫁,但知道不能拖,否则再拖个几年,她容颜衰老,别人就看不上了

然而她不好意思托人说媒,若就这么等着媒人上门,也不知找上门来的媒人,是给谁说媒。

或者,别人见她和皇家走得近,就不会起心思,她就这么独自拉扯着儿子,看着儿子长大,成家。

那就意味着自己还要独力支持十几年。

萧妙淽看着年幼的儿子,心中满是无奈,就在这时,有侍女入内,带来一份报纸,和一个消息。

“主母,一大早,城里有个消息四处传,传得沸沸扬扬,报纸上也登了。”

侍女将报纸用托盘盛着,放在萧妙淽面前,萧妙淽伸手拿报纸,问:“什么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侍女回答:“说是朝廷发檄文,骂齐国声讨齐国,说齐国国主昏庸无道,朝廷要吊、吊民伐罪,皇帝要御驾亲征!”

萧妙淽瞪大眼睛:“御驾亲征?现在?年前?”

。。。。。。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徐州北境,泗水边,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道路向北前进。

路边一座土丘上,李笠冒着风雪,用千里镜观察着四周。

然而风雪导致视野受阻,他左看右看,也看不清方圆一里之外的情形。

再看看河面结冰的泗水,李笠感慨:“这种鬼天气北伐,寻常人看来,皇帝是疯了。”

陪在一旁的李昕,听叔叔这么自嘲,说道:“有备无患,叔叔准备了五年,即便是寒冬时节出征,王师的气势也不会被天气阻挡。”

“即便是春夏时节北伐,打了胜仗,一切好说,要是打了败仗,一样有人说难听的话。”

李笠收起千里镜,看着行军的队伍,再看看侄子:“黄河河面冰封,前军此时应该已经渡河,抵达北岸,逼近黎阳。”

“黎阳距离邺城,也就百里,这下可热闹了。”

“我军北伐前,已经发布檄文,所以,齐军有准备,会在黎阳地区排开阵势。”

“以你之见,敌军主力会在哪里?”

李昕回答:“侄儿以为,敌军野战主力不在黎阳,或者说,敌军骑兵主力不会傻傻守在黎阳,而是迂回渡河,入河南地界,来个围魏救赵。”

李笠点点头:“很好,找到他们,歼灭他们。”

“是,末将领命!”

李昕以军人的身份领命,向叔叔躬身行礼,随后告辞,骑上马,带着随从离开。

李笠再次用千里镜观看起来,却见李昕和随从离开队伍,与走在外围的部分骑兵汇合,然后往西北方向而去。

战争开始了,李笠御驾亲征,侄儿李昕从江沔返回行在,随军出征,皇太子李昉留在淮阴监国。

李家成年男子只有三个,如今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李昕率领一支骑兵,在河南各地游弋,随时与河南驻军联手,拦截踏冰渡河而来的齐军主力。

而李笠虽然是御驾亲征,却不需要亲自冲锋在前。

他任命了三个行军总督,统辖十几个行军都督,以三路大军,对齐国发动全面进攻。

前军(中路前军)已经提前出发,由滑台河段过河,进攻北岸要地黎阳,李笠带着兵马作为中军,安居中路,调度诸军。

如果前军在黎阳决战败北,李笠就要亲自对付反扑的齐军。

不过,他不认为对方有这种机会:在大决战中败北的,只能是齐军。

所以,李笠希望齐军集结兵力,然后他用几次大规模决战的胜利,直接歼灭齐军主力,将齐国的腰给打断。

于是,战前特地发檄文,遣使到邺城,向齐国宣战,以便让对方有时间集结兵力。

而且,他选择的北伐时间极其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

自晋以来,南朝北伐一般选择在春夏时开始,因为此时雨水渐多,淮北、河南各河流水位上涨,方便船只航行。

如此一来,北伐军便可以用船只运载粮草、辎重、兵卒,相对省时省力的实施北伐。

可到了冬天,河水水位下降,许多河道无法通航,此时北伐,后勤难度变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畜力实施陆地运输。

与此同时,因为黄河结冰,天堑变通途,河南河北连成一片。

骑兵众多的北军可以从容渡河南下,大量兵马不必拘泥于在某个渡口处渡河,行军速度提升。

所以,冬天北伐,要么是疯子,要么是狂人。

李笠收好千里镜走下土丘,骑上马,沿着队伍向前走。

特意选在冬天发动进攻,自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目的,是等黄河河面冻结,那么,他的军队,就能避开黄河各要津的束缚,从容渡河。

没有了各要津的束缚,渡河后的楚军,可以根据计划,在预定的战场,和敌军决战。

寒风凛冽,吹得脸都麻了,可李笠心中炽热非常,因为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到了关键时刻。

多少个日夜,他梦到天下统一,将近三百年的战乱,终于结束了。

百姓安居乐业,中原各地一片祥和,不再有战火,不再有列国纷争。

但要结束乱世,必须通过军事手段,所以李笠的梦里,总是会梦到旌旗招展,长矛如林。

一如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诗所言: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辛辛苦苦准备多年,终于等到挥师北伐的时刻,却有些紧张。

苦读多少年的高考考生,走入考场后,坐在座位上,看着考试试卷放在自己面前时的心情,大概就是他此时的心情。

那么,这一次,能考出什么分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