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 兵势虚张

更有甚者,吕布竟未领兵出击。反携一千骁骑亲卫,滞留陈国。

镇东八健将,成廉、宋宪、侯成、郝萌、曹性、魏越六人,各统五千秦胡铁骑,三千并州兵骑,三千三河骑士,三千陆浑胡骑,席卷兖州;另有曹豹、许耽,各领五千丹阳精兵,扼守要冲。一万徐州水军,悉归广陵太守,典农校尉陈登统率。扼守要津,防备曹孟德盖海舰队。

因陈公台,移花接木。i陈王之死,忽变扑朔。

终归“不归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正如曹孟德,心生惴惴。吕布携刺客张闿首级,将兵入陈。此举,颇耐人寻味。张闿临死之前,可称吐露刺杀隐秘。关东亦是,众说纷纭,无有定论。然不可否认,刺客张闿,徐州落网。即便吕布屈打成招,甚是死后炮制,张闿供词。足可趁机发难。传檄关东,兴兵讨伐。

荆州,襄阳,州牧府。

“果为私仇乎?”镇南将军,兼荆州牧刘表,问计群僚。

镇南将军长史蒯良,徐州别驾蒯越。居群僚之首。刘景升凡有问计,多由二人之一先言。

别驾蒯越,起身答曰:“卑下窃以为,既出陈宫之谋,绝私仇也。”

“何以知之?”从事中郎韩嵩,求问。

“吕布,匹夫之雄耳。‘粗中少亲,刚而无礼’。若为私仇,必长驱入甄,与曹孟德,一决雌雄。岂会将兵入陈,先祭陈王,二发檄文,再三出兵。”别驾蒯越答曰:“‘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

“智者千虑。”刘表欣然点头。言下之意,草莽行事,直来直去。岂能如此这般,面面俱到。

治中刘先,起身谏言:“曹吕之争,摇荡关东。南阳不可不防。”

“善。”刘表这便定计:“前军将军。”

“在。”蔡瑁闻声出列。

“出镇南阳。”

“喏。”蔡瑁领命。

“后军将军。”

“末将在。”张允闻声出列。

“下屯江陵。”

“喏。”张允领命。

“右军将军。”

“在。”长子刘琦,闻声出列。

“守邓、樊二城。”

“喏。”

江夏有左军将军黄祖守备,另有南蛮校尉刘磐,领护荆蛮,治汉寿。扼南下水路。可保荆南无虞。

同车出府。

别驾蒯越,一声叹息:“荆襄八郡,披甲十万。将军却从壁上观。如之奈何。”乃指刘表,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长史蒯良,一语中的:“陈公台所设,乃虚实之计也。”

“哦?”蒯越略作思量,这便言道:“莫非。诸军并进,别有所图。”

“然也。”蒯良不愧荆州第一智囊。已然窥破,其中玄机:“诸军并进,避实击虚。此乃,兵势虚张也。”

后世俗语曰:“雷声甚大,雨点全无”。便是所谓“虚张声势”也。

蒯越心中一动:“意欲何为?”

“未可知也。”蒯良亦不能,未卜先知。只因,王允其人,关东人尽皆知。先上疏天子,问迁回旧都。天子不欲,王允这便作罢。后更改司隶校尉为司州,洛阳再无京华气象。

饶是荆襄第一智者,亦不曾料到。不其侯伏完等人,竟暗中行事。却让王允,一无所知。

即便如此,亦让曹孟德,左支右绌,焦头烂额。吕布万余精骑,来去如风。且入寇抄掠,又是边郡胡骑之日常。耳濡目染,自幼便深谙此道。便有大城,固守不出。吏民亦恐,农时俱废,不接青黄。与先前,王太师力排众议,独掌朝政不同。自二党纷争,朝政一分成二。公卿俸禄,二党一般同。换言之,朝廷用度,兖、徐,各支一半。徐州钱粮,只养王党。兖州钱粮,只活曹党。

且徐豫各有四国,国主亦需就食。

唯有蓟国十亿上计,活关东百姓。更有甚者,群雄并起,天下三分。招兵买马,耗费无度。一言蔽之,农时断不可废。

曹孟德麾下,卫将军营士,亦诸军并进,四面设伏。狙击徐州入寇。

累日来,朝野上下,唇枪舌剑,口诛笔伐。曹吕对垒,二党棋峙。先前,天子当面,一团和气,互相遮掩,全然不见。

曹党劾奏积案,皆欲治吕布以下犯上,大逆之罪。

王党据理力争,将吕布讨贼檄文,宣于天子座前。劾奏曹孟德,屠戮宗室,十恶不赦。

新仇旧恨,堆积如山。你死我亡,撕破脸面。

天子如何见过此等阵仗。一时竟,呆若木鸡。

今日朝议,又无功而返,无疾而终。

“如何?”同车出宫。不其侯伏完,窃问。

“盖海未动,营士犹在。”尚书令桓典,附耳言道。

“嘿!”伏完龇牙一笑:“曹孟德,防我之心不死。”

俗语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便吕布骑兵,蝗虫过境。曹孟德亦稳扎稳打,甄都周遭防御,丝毫不松。

尤其甄都令,久为荀彧。先前,陈宫、张邈,裹挟吕布起兵造反。急切间,亦难攻下。如今,时过境迁。甄都城防,堪比铜墙铁壁。更何况宫中,另有虎贲将,日夜值守。单凭伏完、桓典等一众文臣,如何能突破层层门禁。劫走天子。

故需外合里应。吕布兴兵来犯,曹孟德精锐尽出。甄都疏于防范,再假上巳,泛舟河上。行金蝉脱壳,逃出生天。

此皆出,陈宫所谋。

并叮嘱再三,盖海不动,万勿轻动。

自徐州返回。不其侯伏完,便依计行事。坐等吕布兴兵。

甄都北距大河十八里。断难强为。车驾闯关,自寻死路。更何况,即便舟行大河。盖海舰队,后发先至。逃之不及。

“陈公台,可曾言,盖海之事?”尚书令桓典,又问。

“未曾。”不其侯伏完,又答:“公台多谋。岂无万全之策。恐事出不密,功亏一篑。”

“‘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桓典有感而发。

“哦?”伏完闻之反问:“句出何处?”

“祢衡之《鹦鹉赋》。”桓典答曰。

“可是孔北海,所荐之人。”伏完随口一问。

“正是《荐祢衡表》。”桓典随便作答。

“此人,或可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