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倒行逆施

奇经八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不同十二正经,也不通五脏六腑,无有定质,别道奇行。

冷玄运起“阴魔指”,指力循“照海穴”进入阴跷脉,乐之扬只觉一股冷流钻入经脉,起初还算平和,走到一半,忽然变得奇寒彻骨,所过有如千百细针刺扎。更难过的是,那指力蠕蠕而动,仿佛一只冰寒多刺的蜈蚣,循着足舟骨爬入会阴,盘桓一阵,又上行至颈窝,穿过琵琶骨进至颧骨,再由颧骨而入眼窝,围绕眼窝徐徐爬行。

只是这种感觉,已然叫人发狂。乐之扬难受至极,可又受制穴道,不能大叫大喊,但因太过痛苦,肌肤寸寸扭曲,龇牙咧嘴,看上去十足狰狞。

冷玄木无表情,过了片刻,撤去“阴跷脉”的指力,又从“申脉穴”进入阳跷脉。乐之扬只觉蜈蚣又由颈部爬进嘴里,又从嘴里钻进眼窝,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再从太阳穴里钻了出来。

乐之扬求生不得,求死也难,如果可以出声,必定马上求饶,将《妙乐灵飞经》和盘托出。谁知老太监恨他讥讽自身残疾,存心要他吃足苦头,故而不紧不慢地一一点去,非要将八条奇经折磨个遍不可。点完第五条带脉,乐之扬早已虚脱,气息有进无出,两眼盯着冷玄,满含哀求之意。

冷玄见他痛苦模样,心中大为快意,运起指力又点“冲脉”。乐之扬此时此刻,生念全无,但求一死,可又偏偏不能如愿,望着冷玄落指,只有闭上双眼,静待痛苦来临。

正想着,冷流已经深入经脉,一如过往,行走一半,忽又变为奇寒。乐之扬浑身战栗,待要叫苦,忽觉一股热流从会阴升起,钻入小腹,迎上了那一股奇寒冷流。冷热二流相互交融,冷流为之一缓,热流却如冬眠大蛇,受了狠狠一击,陡然苏醒过来,渐粗渐热,矫健有力。

冷玄指力受阻,心中大为怪讶,当下催动指力,欲要冲开阻碍。乐之扬顿觉冷流变强,忽又压过了那一股热流,热流不甘示弱,稍一后退,忽又反击,灼热之甚,有如烈火,指力与之一交,威势顿又减弱。

乐之扬不受炼魂之苦,缓过一口气来,神志也清醒了许多,略一感知,就发现那一股热流正是堵在冲脉和任督二脉之间的少阳逆气,只因自己许久不用内力,几乎将之遗忘。这一股逆气顽固异常,这些日子乐之扬虽未管它,逆气却在不断积聚,好比地底熔岩,积聚到一定地步,势必喷薄而出,将宿主置于死地。

若是其他真气还罢,偏偏“阴魔指”属于太阴之气。太阴、少阳相生相克,两股真气在冲脉里相遇,好比冰炭同炉,势必相互克制。“阴魔指”强龙过江,少阳逆气起初大受挫折,但它根植于乐之扬体内,后续源源不断,纵然一时受挫,立刻就有补充,因此败而复战,遇强愈强,与“阴魔指”斗得旗鼓相当。

冷玄天性倔强,当年三次刺杀朱元璋,明知一死,也义无反顾。此刻遇上对手,想也不想,催动真气大力压制。少阳逆气一受挫折,反击更甚,乐之扬两年中苦练的“灵曲真气”也被激发出来,源源不断地化为少阳逆气。

双方来回攻守,有如一冰一火两条大蛇相互争斗。起初战场不离“冲脉”,但随真力变强,溢出冲脉之外,渐次流入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相持半晌,六条奇经先后充满,可是任督二脉有如天堑,逆气冲突不开,到处寻觅出路。

冷玄越斗越惊,深感乐之扬的体内大有古怪,再看那小子,脸色阵青阵红,双目半睁半闭,眉头紧蹙成一团,但远不如之前的狰狞扭曲。

冷玄大惑不解,蓦地撤了指力,厉声喝道:“小子,你捣什么鬼?”说完这话,想起乐之扬不能说话,当下拍开他的哑穴,质问,“你服不服?”

“阴魔指”一去,逆气占了上风,灼热滚烫,有如熔化的铁汁。这感觉也不好受,但比起“太阴炼魂”之苦,却又不啻于极乐世界。乐之扬屈服之心消灭,倔强之性又起,大声说道:“不服又如何?”

冷玄大怒,挥指又点“任脉”,指力盘绕如蛇,由“会阴穴”直抵“承浆穴”。少阳逆气止于冲脉,任脉中并无逆气盘踞,故而之前的痛苦顿又回来,饶是乐之扬心志过人,也禁不住嘶声大叫。冷玄微微冷笑,说道:“小子,这一下滋味如何?”

乐之扬正想开口认输,忽觉“冲脉”里的热气滚沸起来。任脉中的冷气受了某种牵引,徐徐向下流动,两股真气有如两块磁石,相互吸引,越来越近。突然间,任督二脉,豁然而开,冷热二气上冲下突,刹那之间,冰火交融。乐之扬痛苦烟消,到嘴的求饶之词又咽了回去。

冷玄正在得意,忽觉指下空虚,真气消失无踪。乐之扬的体内生出了一股吸力,源源不断地吸走他指力。冷玄不胜惊讶,又见对方的脸色变得平和,顿时恼羞成怒,沉喝一声,指上加力,谁知乐之扬的奇经之中似有无底深洞,无论注入多少指力,均被吸入其中,化为少阳逆气。

当此情形,冷、乐二人心中困惑,可又不明所以。要知道,天地之间,物极必反,有道是“冬至一阳生”,“老阴生少阳”。乐之扬修炼《灵飞经》,正练为阳,反练为阴,故而他反吹“周天灵飞曲”,在奇经之中生出了一股老阴之气,老阴之气进至“冲脉”,阴柔之至,反为少阳,久而久之,化为少阳逆气。少阳之气力量不足,无法冲开任督二脉,故而盘踞冲脉,势如一把大锁,将乐之扬一身内力牢牢锁住。

冷玄的“阴魔指”属于太阴之气,一入冲脉,顿为“少阳逆气”所吸引。老阴生少阳,倏尔化为少阳之气,不但不能伤人,反而大有裨益。

老太监内力之强,绝非乐之扬可比,“阴魔指”的指力也远远胜过乐之扬自练的老阴之气。少阳逆气得了滋养,声势大壮。任脉中虽无逆气,但冲、任二脉不过一穴之隔,阴阳相吸,少阳之气吸引阴魔指力,上下同时发力,竟尔一举冲开了任督二脉的禁制。

到了这个地步,冷玄骑虎难下。“太阴炼魂”之妙,在于控制指力,既可折磨对手,又不使其受伤。他若增加指力,固然可以击溃那股少阳之气,但也会重伤乐之扬,无法对朱元璋交代。但若撤去指力,岂不又便宜了乐之扬?这小子狡猾倔强,若不一口气将他制服,“灵道石鱼”永无到手之日。

他心中矛盾,只好硬着头皮催动指力,与“少阳逆气”的吸力相抗。逆气如鱼得水,不断吞噬指力,化为己有。乐之扬身当其锋,只觉冲脉之内如吹皮球,渐渐鼓胀起来,可是低头看去,身子一切如常,膨胀之感似又出于幻觉。

“阴魔指”甚耗真气,冷玄纵然内力深厚,时间一长,也觉丹田空虚。乐之扬体内的吸力却是愈战愈强,像是纺纱卷线,源源不断地抽走他的指力。冷玄忍无可忍,沉喝一声,蓦地撤去指力。“少阳逆气”本与“阴魔指”相持,忽然失去对手,登时化为一股洪流,冲入了任督二脉。

乐之扬浑身大震,体内闸阀顿开,真气像是蓄满了的湖水,冲开了堤坝,经过任督二脉,以逆流之势注入了十二正经。顷刻间,浑身精气逆转,有如钱塘江潮,由海入江,狂奔疾行,快如奔马,浊浪滔天。

冷玄一边瞧着,但见乐之扬双眼紧闭、神情痛苦,肌肤之下似有火焰流动,一股灼热之气从他体内发出,远隔数尺,也能感知。

老太监只觉不妙,伸出手来为他把脉,刚刚握住手腕,便觉肌肤之下传来一股潜力,火热强劲,几乎将他的手指震开。冷玄略微加力,方才制服这一股潜流,稍一探查,不禁骇然。心想:“真气逆脉而行,只有当年‘西昆仑’梁萧的‘转阴易阳术’可以办到。莫非这小子练成了这一门奇功?转阴易阳,颠倒乾坤,无怪能够抗衡‘太阴炼魂’。”一念及此,心中稍稍释然,“也罢,败给了西昆仑的盖世神功,冷某也不算十分丢脸。”

正想着,忽见乐之扬张开嘴巴,发出“啊啊”之声,口中所喷之气灼热似火,眼耳口鼻均渗出血水。

冷玄大皱眉头,再把脉门,但觉乐之扬真气乱冲,大有阳亢绝脉之象。原来,真气逆行无阻,少阳之气失去遏止,渐渐化为了老阳之相。所谓“亢龙有悔”,如果没有“老阳化少阴”的手段,阳亢至极,必定精血焦枯而死。

乐之扬如果死在此间,朱元璋过问起来,冷玄无以塞责,尽管十分不愿,他也必须救人。也是乐之扬命大,换了他人,面对如此阳气,必定无法可施,冷玄的“阴魔指”至阴至柔,正是老阳之气的克星。

情势危急,冷玄不敢怠慢,运指如风,点向乐之扬后心的“至阳穴”。这是全身阳气所钟,一旦点中,老阳之气必受挫折。冷玄只怕伤人,故而只聚起了五成指力,谁知才中穴位,便觉指尖一热,从乐之扬体内涌出一股灼热之气,循着他的指尖钻入了“手太阴肺经”,几乎冲乱了他的内息。

冷玄吃了一惊,不及缩手,忽见乐之扬张开双眼,其间血水充溢,眼神迷乱之中透出一股癫狂,突然一跳而起,向着冷玄一掌拍来。

乐之扬气血逆行,收束不住,身心至为紧绷,已经到了一羽不能加的地步,指力加身,顿生反击。他的体内真气洪劲,早已冲开了冷玄所点的穴道,故此纵身出掌,一股真气涌向右手,谁料刚到肘间,真气突然向后一缩,神速如电,劲道十足。乐之扬还没明白发生了何事,真气反冲己身,五脏六腑也似翻转了过来。这就好比他蓄满劲力,向冷玄打出一掌,结果不知为何,这一掌一丝不落,全都打在他自己身上。

冷玄见乐之扬跳起出掌,纵身跳开,暗暗戒备。不料乐之扬掌力方出,忽然如受重锤,脑袋向后一仰,身子横空飞出,只听卡啦啦一阵响,将身后一张八仙桌压得粉碎。冷玄不胜惊异,上前一看,但见少年闭眼咬牙、脸色青紫,鼻息有进无出,早已昏了过去。

乐之扬昏昏沉沉、如处蒸笼,浑身酷热难当,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巨石。这感觉难受如死,好在有一股真气不时注入体内,宛如一道冷泉,浇灭身上的烦热。

过了不知多久,他渐渐有了知觉,但听耳边有人说话。一个声音尖锐刺耳,正是冷玄;另一个嗓音苍劲浑厚,却是席应真。

但听冷玄说道:“他阳气太盛,冲突不禁。督脉为‘阳气之海’,好比阳气之帅,只有制服其帅,其余的阳气才会屈服。”

“不然!”席应真说道,“他全身真气逆转,阴反为阳,阳反为阴,他人的督脉统领阳气,他的阳气却流入了任脉。任脉本为阴气所系,如今变为阳气之宗,所以你方才点他督脉诸穴,收效甚微,不妨试一试任脉。”

乐之扬听到这儿,想要张眼去看,可是眼皮重过千钧,说什么也无法张开,不由心想:“席道长怎么也在……我在哪儿……我究竟怎么了?”

“不对……”冷玄又说:“任脉为阴气之渊,任脉受阻,必然阴气暗弱。他的阳气本就亢奋难制,如此一定走火入魔。他五脏有伤,倘若二疾齐发,没准儿要了他的小命儿。哼,席应真,我按你说的出手也行,若有三长两短,全与冷某无关……”

“你休想推卸塞责!”席应真声音冷峻,“他之前虽有真气逆流之患,但却受阻于冲脉,任督二脉有如雄关大锁,挡住逆行之气,使其不至于泛滥伤身。你我都是行家,理应明白,若无极厉害的外力相助,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通任督二脉……罢了,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多说,但你若不将他治好,陛下那里我自有话说……”

冷玄略一沉默,忽地怒哼一声,说道:“也罢,我双指齐下,任脉犯险,就走督脉。哼,这小子一身经脉乱七八糟,找到穴位也不容易,我尽力而为,若有错漏,老道你也不要穷追猛打。”

“冷公公。”一个娇柔的声音说道,“也许你的指力不足……”乐之扬听到这儿,精神大振:“她也来了……”想要挣扎起来,可是浑身瘫软如绵,连一根小指头也无力抬起。

“我已用上了六成指力,提至七成,我怕他经受不起……”冷玄说到这儿,沉默半晌,忽又慢慢说道,“公主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小子通身潜力无穷,有如罡气密布,我每出一指,就有潜力抵消我的指劲,七损八折,真正入体的不过四成。也罢,我用七成指力,点他的任脉试试……”

说到这儿,乐之扬忽觉心口一痛,跟着一股冷流注入体内,猛可迸散开来,奇寒彻骨,如坠冰窟,紧跟浑身热气聚拢,骤然反扑。冷热之气势如狂龙纠缠,乐之扬的耳边轰轰隆隆,仿佛数十个炸雷响过,蓦然间,他双眼一黑,再一次失去知觉。

又不知过了多久,乐之扬再次苏醒,但觉高热退去,身子轻快许多。他张开双目,只觉又酸又胀,光亮入眼,脑子一阵晕眩。

“醒了么?”席应真的声音传来,乐之扬一挺身,发现已能动弹。他坐了起来,转眼看去,只见锦帐奢华,丝被轻软,周围珠玉生辉,宝鼎异香流转,席应真坐在一边,注目望来,手拈长须,眼里透出一丝关切。

乐之扬默察体内,但觉真气如流,无所不至,只是逆流反行,叫人十分不惯。如此察看一遍,似乎全无异样,乐之扬忍不住叫道:“席道长,我全好了么?”

席应真点了点头,徐徐说道:“你能活着,多亏冷玄。‘阴魔指’天下绝学,既可杀人,也可救人,冷玄使出浑身解数,花了三昼夜的工夫,不惜损伤元气,方才暂且化解了你的阳亢绝脉之劫。”

“暂且?”乐之扬一愣,“还会复发么?”

“我也说不明白。”席应真手拈长须,面有忧色,“你体内情形之奇,老道我也从未见过。”说到这儿,他顿了一顿,“你将真气逼出体外试试,但记住,不要太过用力。”

乐之扬莫名其妙,当下动念运气,真气刚到肩膊,忽然闪电回缩,势如一记重拳,笔直冲向胸口。乐之扬血气翻腾,险些儿昏了过去,好容易缓过气来,茫然问道:“席道长,这是怎么回事?”

席应真看着他苦笑道:“你逆行真气,打乱了周身的经脉。现如今,你的内气固然充沛,却出了几件怪事。”老道顿一顿,说道,“第一件,穴道随气而走,并不固定一处……”

“这可好。”乐之扬大喜过望,“人要点我穴道,岂非无从下手?”

席应真略略点头,脸上却无喜色:“第二件事可就不太妙了。你的真气只能留在体内,一旦向外逼出,就会反冲脏腑,伤人不成,反而自伤。好比你打冷玄那一掌,你想用多少真气打他,就有多少真气反过来伤你。”

乐之扬听了这话,呆若木鸡,过了半晌才说:“这么说起来,我不能再用内功了?”

“也不尽然。”席应真说,“只在体内运行,倒也无关紧要。况且你打人,真气伤你,别人打你,真气也会伤人,这是第三件事。”

“别人打我,真气伤人?”乐之扬莫名其妙,挠头说,“这是什么意思?”

“逆行之气布于全身,一如我道门先天罡气。有人打你一拳一掌,真气也必相应反击。冷玄将‘阴魔指’指力提至七成,方才压制住你体内的逆气。而今你阴阳调和,内息较之阳亢之时更加浑厚,若遇外力,反击之势也更为惊人。”

乐之扬越听越糊涂:“席道长,这么说起来,我到底强了还是弱了?”

“我也不知道。”席应真缓缓摇头,“你不能用真气伤人,遇上等闲之辈,要用真气伤你也不容易,守强攻弱,祸福难料。但有一件事最为糟糕,先代炼气之士,譬如‘转阴易阳术’,逆转真气只是权宜之计,事后必定变逆为顺、回归常态。你的情形却不同,真气只可逆行,不能顺行,大大违背了天人之道。眼下纵无大碍,久而久之,脏腑和经脉必定受损。”

乐之扬听得发呆,半晌又问:“席道长,用我的法子,你也能逆转气血么?”

“难!”席应真摇了摇头,“你一身真气来自‘灵道石鱼’,与我‘凝霞神功’路子不同。此番逆转更是九死一生,稍有差池,就会送命。我年事已高,气血已衰,折腾到一半,只怕就会送命。”

乐之扬听到这儿,大失所望,他甘冒奇险,全为治好席应真,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治不好老道不说,反而将自己逼入了一个古怪境地。

换了他人,遇上此事一定愁烦至死,但乐之扬天性乐观,无法可想,也就听之任之,想了想,笑着说:“席道长,其实你的病有救了。”说着将巧遇西城八部的事情说了一遍。

席应真大为惊讶,说道:“西城八部很少离开昆仑山,如今齐聚京城,莫非出了什么大事?他们和盐帮结怨,朱元璋听了一定高兴。”

乐之扬见他神情,忍不住问:“席道长,朱元璋和梁思禽之间,你到底更赞同谁呢?”

“他两人难说对错。”席应真想了想,叹一口气说,“今时今世,朱元璋的法子更管用一些。但再过数百年,还得用到梁思禽的法子。”

“他们之间究竟有何分歧?”

“说来话长。”席应真苦笑一下,“起初不过争论治国之道,闹到后来,也不过争权夺利罢了。”他看了少年一眼,淡淡说道,“乐之扬,这些事情,你离得越远,活得越长。”

乐之扬默默点头,看了看四周,又问:“我们还在宫里么?”席应真道:“不错。”乐之扬又问:“我昏迷了三天吗?”

“救治花了三天,后来又昏迷了六天。合算起来,我们在宫里已经呆了九天,朱元璋纵不赶我出宫,老道我也呆不下去了。”

乐之扬迟疑道:“朱元璋也知道我的事?”

“他日理万机,哪儿有工夫理会这些小事?”席应真微微一笑,“再说了,冷玄害怕穿帮,百计帮你遮掩,说你感染风寒。微儿又为之附和,朱元璋问过一次,也就罢了。”

乐之扬心口一热,忙问:“席道长,朱微也来看过我吗?”席应真点头说:“你病重之时,她每晚都来看你,这两日情形好转,方才来得少了……”他稍稍迟疑,又说,“她每次守在床边,都会偷偷流泪。”说着连连摇头,似乎不以为然。

乐之扬伸手抚摸枕畔,但觉余润尚在、温香犹存,想象少女在枕边流泪的情形,心中不胜怅然,一时呆呆出神。席应真见他神情,正色说道:“小子,你不要胡思乱想,她是皇家公主,又已经许配耿家,于理于法,你都不该再有痴念。”

这话不说还罢,乐之扬一听之下,登时心生愤激,大声说:“什么于理于法,统统都是狗屁。于法,朱元璋做过乞丐,不照样当了皇帝吗?他能做天子,我为什么就不能娶公主?于理,朱微压根儿不喜欢姓耿的小子,嫁给不爱的男子,难道就有道理了?”

他一口气说完,瞪着双眼,大喘粗气。席应真盯着他,眼里不胜忧虑,半晌说道:“我答应带你入宫,如今已经践约,你也见过微儿,理应就此死心。我们再歇一晚,明天就出宫吧。”心想一旦出宫,禁城悬绝,也许可以断掉这段孽缘。

乐之扬尽管不愿,也无他法。席应真一去,他因势利导,果如老道士所说,气血只能逆行,不能顺行,脏腑之气沉滞郁结,难以流转自如。乐之扬又尝试逼出内力,可是屡遭反冲,五脏经脉均是隐隐作痛,只好闷闷躺下,想到朱微的婚约,更是心如刀割,难以入眠。

一夜无话,次日席应真上奏请辞。不久冯太监回报,朱元璋在太极殿训导群孙,命席应真前往殿中当面道别,又知他身体虚弱,特赐了一顶轿子代步。

席应真入轿,冯太监偷偷告诉乐之扬,放眼贵戚大臣,能在宫中乘轿的也只有老道士一个,皇恩浩荡,当真羡煞旁人。乐之扬不以为然,心想:“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的时候,连轿子也坐不上。这世上强者为尊,一旦大权在握,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皇帝也好,公主也罢,都要吃喝拉撒,都有生老病死,同是血肉之躯,又比老百姓高到哪儿去?”只因朱微之事,他小小年纪,变得愤世嫉俗,一眼望去,但觉这皇宫中一切人事,全都虚伪矫情,惹人厌恶。

不久到了太极殿,皇孙们左右侍立,小的只有十岁,大的也不过二十岁,个个屏息低头,聆听朱元璋和太孙朱允炆谈论政事。

梅殷站在左侧,与一个中年官儿并肩而立。冷玄仍在朱元璋身后,佝偻无神,一如往时。因是皇孙聚会,殿上并无女眷,乐之扬没有看见朱微,心中老大失落,一眼扫去,忽见朱高煦也在队列之中。这小子顽劣惯了,站无站相,左脚磨蹭右脚,两眼东张西望,双手不时抓挠胸背,他直觉有人注视,掉头看来,见是乐之扬,先是一愣,跟着面涌怒意,恶狠狠瞪眼望来。

乐之扬想起他被山、泽二主戏弄的情形,心中暗自好笑。此时拜见已毕,朱元璋下令赐座,朱允炆也上前说道:“老神仙安好,这几日忙于政务,未能参见,心中着实不安。好在今日得见,聊慰孺慕之情。”

席应真起身还礼,笑道:“太孙国之储君,当以国事为先,贫道不过方外朽木,不敢劳烦太孙挂念。”

朱允炆未及答话,忽听朱元璋冷冷说道:“牛鼻子,你先别跟他客气,哼,这国事么,他也办得不怎么样。”

朱允炆一听,脸色发白,神气尴尬,忽听有人恭声说:“陛下息怒,太孙殿下初涉政务,尚未娴熟,不免有一些错漏之处。陛下天纵神武,雄图万里,自古明君均不能及。太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故而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只盼勤能补拙,能得陛下之万一。”

说话的正是梅殷身边的官儿,他年约四旬,眉眼疏朗,彬彬儒雅,气度颇为可观。朱元璋听了他的话,脸色稍稍缓和,点头说:“黄子澄,你这个东宫伴读,别的本事不怎么样,这拍马屁的本事倒是马马虎虎。”

那官儿脸皮甚厚,听了这话,神情自若,恭声道:“小臣实话实说,不敢有一字虚言。”朱允炆看他一眼,眼里大有感激之意。

朱元璋面沉如水,又拿起一封奏章,冷冷说:“云南沐春上奏,麓川土酋刀干孟反叛,逐我使臣,杀我吏民。你给的什么批复?”

朱允炆迟疑一下,说道:“临之以兵,示之以威,派人招抚,以慰其心。”

“派人招抚,以慰其心?”朱元璋将奏章桌上一丢,“这就是你的批复吗?”

朱允炆哆哆嗦嗦,不知如何回答,黄子澄见势不妙,忙说:“陛下明断,云南蛮夷之地,叛乱多起,平复不易。自古平南者,无过于诸葛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孟获,深得蛮夷之心。天子四境,滇南为荒服,荒服者,当以道德化之,示之以威,宣之以德,刀干孟自可不战而降。太孙上法先贤,谙熟古义,臣以为并无不妥之处。”

朱元璋扫他一眼,冷笑说:“黄子澄,这主意是你出的吧?上法先贤,谙熟古义,哼,我看是不知权变,食古不化。”

黄子澄脸色惨变,不敢抬头。朱元璋扬起脸来,扫视殿中群孙:“照我看,这个刀干孟不是孟获,诸葛亮的法子行不通,你们说该怎么办?”

众人均怕得罪太孙,犹豫未答,朱高煦正嫌无聊,一听这话,大声嚷道:“怎么办?自然是派出大军,杀他娘个鸡犬不留。”

朱元璋一见是他,脸色难看,说道:“你这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杀他个鸡犬不留?”朱高煦一呆,挠头道:“这个么,当然是这刀干孟欠他娘的揍。”

朱元璋哈哈大笑。朱高煦见他发笑,自以为答对,登时眉飞色舞,也跟着憨笑。他身边一个二十出头、体形微胖的男子面皮涨红,伸出一手狠扯他的衣袖,朱高煦大是不耐,甩开他手,怒目相向。

朱元璋笑了几声,忽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欠他娘的揍?哼,我看是放你娘的屁!”朱高煦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地说:“爷爷,我、我说错了吗?”

“错得离谱。”朱元璋瞪起两眼,“你这小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什么都爱蛮干。哼,打仗么,有时仓猝而发,还可不讲道理。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讲道理万万不行。云南蛮夷聚居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战则战,该抚则抚,因事设计,并无一定之规。你主战没错,但何以要战,总得有个道理。”他顿了一顿,又扫视群孙,“你们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众皇孙面面相对,朱高煦身边的微胖青年欲言又止,嗫嚅两下,终归低下头去。朱元璋眼看无人应答,脸色渐渐难看,目光一转,忽见乐之扬站在席应真身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登时更添怒气,厉声道:“道灵,你笑什么?”

乐之扬见这些皇孙变成一群呆鹅,心中鄙夷,故而发笑,不想被朱元璋看见,登时微微心慌,忙说:“小道见识浅薄,不知道皇上也会骂娘,想来想去,忍不住就笑了。”

朱元璋本也疑心乐之扬嘲笑诸孙,心里杀机大动,但听他这么一说,怒气稍减,点头说:“骂娘算什么?更难听的话朕也骂过。但你当庭发笑,藐视朕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哼,好哇,你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战不要抚,答得上来就罢,答不上来,朕要打你的棍子。”一挥手,两个太监手持廷杖,走上殿来。

乐之扬久闻这老皇帝喜怒无常,没想到笑一笑也成罪名,猜测他的心思,多半是恼恨孙辈无能,可又不能一一责罚,故而找一个外来人出气。

看那廷杖,又粗又沉,民间传说,这一顿棍子下面,打死过许多名将大臣。乐之扬虽然不怕,但也不愿受这个冤枉,当下把心一横,笑着说道:“小道愚昧,私心揣摩陛下的深意。孟获与刀干孟确有不同,孟获当年威震群蛮,是南方蛮夷的首领,素为蛮夷所信服。诸葛亮收服一个孟获,也就收服了所有的蛮夷,服一人则服一方,乃是大大的便宜事,故而不惜七擒七纵,定要孟获臣服为止。倘若杀了孟获,群蛮无首,一定冒出来许多李获、王获、赵获、张获,前仆后继,遍地开花,诸葛亮连年征讨,又如何还能挥军北伐,收服中原……”

说到这儿,席应真咳嗽一声,忽道:“罢了,到此为止……”乐之扬正要住口,朱元璋却白眉一扬,摆手道:“不,让他接着说。”席应真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愁容。

乐之扬只好硬起头皮,接着说道:“小道不知刀干孟是谁,但听陛下称呼他为‘麓川土酋刀干孟’,想必只是一方之雄,并非云南百蛮之主。云南境内,如他一般的酋长势必众多,不相统属,不服王化。刀干孟驱逐使臣,杀戮吏民,倘若只受安抚,不受惩罚,其他的酋长也会争相效尤,彼此煽动,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必要加以征讨,诛其首恶,杀鸡骇猴,使后来人不敢心存侥幸。这就叫做杀一人则平一方,与诸葛孔明手段不同,但结果一样。”

他一口气说完,太极殿中一片寂然,数十双眼睛盯着他,惊讶、妒恨各不相同。朱元璋盯着奏章,拈须不语,过了半晌,点头说:“好个杀一人则平一方,就用这个做批复吧。”援起紫毫,饱蘸乌墨,刷刷刷地在奏章上写了一行,随手丢在一边,也不说廷杖之事,径自拿起第二份奏章,扫了两眼说道:“这一份是宁海知府的奏折,近日以来,倭人屡次犯我海疆。允炆,你又是怎么批复的?”

朱允炆躬身道:“孙儿之法,乃是增设堡垒岗哨,原本六十里一堡,三十里一哨,如此网罗太疏,倭寇乘虚而入,待到官兵赶到,倭人早已劫掠得手,乘船远遁。故而改为十五里一哨,三十里一堡,网罗既严,倭寇也没了可乘之机。”

“增加堡垒不失为一法。”朱元璋微微皱眉,“但如此一来,堡垒守军都要加倍,修堡垒、养兵员,费用可是不菲。这些钱又从何而来?”

朱允炆一愣,想了想,说道:“可向沿海的富户增加赋税。”朱元璋冷笑道:“增加赋税,必生民怨,民怨则为贼,你这就叫做前门驱寇、后门进贼,除一害,添一害,也不见得如何高明。”

朱允炆面红耳赤,说道:“向内陆各县征税如何?”朱元璋道:“沿海、内地都是百姓,又有什么不同?内陆各县未受倭人荼毒,无故缴税,怨气更重。”他想了想,忽又转向乐之扬,“小子,你怎么看?”

大殿上起了一阵骚动,皇孙们忍不住交头接耳,彼此打听乐之扬的来历。乐之扬存心跟这些皇族叫板,当下朗声答道:“以我之见,与其增设堡垒,不如多造船只。”

朱元璋拈须笑道:“有何道理?”

“堡垒是死的,船只是活的,活胜于死,这是其一;其二,造船之费,远比筑堡养兵便宜;其三,本朝海疆万里,倭寇乘船而来,见缝插针,堡垒中官兵赶到,若无船只,也只能望敌兴叹。不如以船制船,大造战舰,装设弩炮,将堡垒中的官兵练成水军,接到警讯,船先入海,截断倭人归路,而后水陆并进,前后夹击。倭寇一旦漏网,也可穷追猛打,使其殒命海上,不能返回老巢。久而久之,倭人必定不敢来犯。”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这法子有点儿意思,较之前策,算是中策,至于上策么,朕还要仔细想想。”他言下之意,朱允炆的法子竟是下策。皇太孙面皮涨紫,瞪了乐之扬一眼,眼里满是怒气。

席应真见势不妙,又咳一声,说道:“陛下,贫道该告辞了。”

“慢来。”朱元璋又拿起一份奏章,“这件事更为棘手,元人进犯大同,允炆批复,谷、燕二王两路进兵,谷王正面应敌,燕王断其后路,小道士,你又以为如何?”

乐之扬随口答道:“小道不懂兵法,却知兵凶战危,莫如不战而胜。”朱元璋双目精光暴涨,沉声道:“怎么个不战而胜?”

乐之扬笑道:“给他唱一出空城计。”朱元璋奇道:“怎么个唱法?”

“燕王、谷王大可合兵一处、耀武扬威,同时对外宣称,陛下将要巡视北方。元人先见兵威,再听谣言,一定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乐之扬话没说完,黄子澄厉声喝道:“大胆,这是什么地方?你又是什么身份?敢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污浊圣听。”

乐之扬一时忘形,听了这话,也不由面红心跳,朱元璋却摆了摆手,淡淡说道:“不就是屎尿屁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当了皇帝,照样也要拉屎放屁。道灵,朕问你,为何你赞同攻打刀干孟,却不赞同征讨元人?”

乐之扬讪讪道:“小道只是感觉,元人比刀干孟厉害。”

这话颇出朱元璋意料,愣了一下,哈哈笑道:“厉害就不打了吗?真是孩子话!只不过,‘兵凶战危’这四个字确是至理名言,所谓‘大勇若怯’,为将之人,当有怯弱之时。老是猛冲猛打,总会马失前蹄。”说到这儿,他注目朱高煦,厉声道,“高煦,你听到了吗?”

朱高煦正在胡思乱想,应声一惊,忙道:“听到了,听到了。”朱元璋脸一沉:“听到什么?”

“这个,那个……”朱高煦头上冒出汗来,一边的微胖青年凑近他耳边小声咕哝,朱高煦面露喜色,忙说,“啊,对了,为将之人,当有切肉之时。爷爷你放心,孙儿刀法精熟,一刀下去,别说是肉,连骨头也一块儿切下来呢!”

一时间,殿上众人的模样好有一看,既想放声大笑,又怕遭到斥责,一个个鼓腮瞪眼,憋得万分辛苦。

朱元璋却不动声色,说道:“高炽啊,你可真是个好哥哥,当着寡人帮弟弟作弊。”

微胖青年正是朱高煦的兄长,燕王朱棣的世子朱高炽,闻言面红耳赤,低头作礼:“高炽大胆悖逆,还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看他时许,忽而点头说道:“你们两兄弟,还真是老四的儿子。高煦得了老四之勇,但失之无赖,高炽得了老四之智,但稍嫌文弱。两个人合在一起,倒是跟老四一个模子。所以说,你们兄弟二人,须得相亲相爱、取长补短,老四倘若不在,你们要为寡人看守北方边境。”

两兄弟听了这话,齐声应道:“孙儿一定不负重托。”

朱元璋一挥手,又转向乐之扬:“道灵,你读书么?”乐之扬道:“粗略读过几本。”

“粗略也好。”朱元璋笑了笑,“你是道士,不是书生,读书得其大意就好,不用牵制于文义。这样么,我命你为东宫伴读,从今日起,三日一次,入东宫陪太孙读书。”

这话十分突兀,众人无不吃惊。席应真忍不住说:“陛下……”朱元璋一摆手:“朕意已决,不必多说了。允炆……”

朱允炆还没回过味儿来,应声道:“陛下有何吩咐?”朱元璋指了指席应真:“你也看到我和牛鼻子的交情。自从濠州一会,历经万死,至今不改。小道士见事通脱,正可弥补你的不足,你若能尽其所长,他就是你的席应真了。”

朱允炆还没说话,黄子澄首先按捺不住:“陛下,他只是一个道士,怎能做储君的伴读……”

“道士又如何?”朱元璋冷冷说道,“朕也当过和尚,不照样做了皇帝?和尚能当皇帝,道士怎么就不能陪伴太孙?”

黄子澄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朱元璋正眼也不瞧他,又向席应真说道:“宫中禁卫森严,不如宫外自在。你出宫休养几天也好。下个月是朕的生日,十七儿提了个奇特法子,办一个‘乐道大会’为朕庆生,届时诸王进京,天下乐师也要齐聚京城。故而你也不要走啦,留在京城,凑一凑热闹。”

席应真点头称是。朱元璋劳碌半日,不胜困倦,便命众人退下,自己摆驾回宫。

冯太监早已安排轿子,候在殿前,乐之扬扶老道上轿,正要入内,梅殷赶来,握住他手笑道:“道灵仙长,恭喜恭喜。”乐之扬回礼道:“不敢当,叫梅驸马见笑了。”

“何出此言?”梅殷笑道,“今日东宫伴读,明日就是帝王师友,出将入相,大有其份。”

乐之扬忙说:“驸马笑话了,小道出家之人,说什么出将入相。”梅殷欲言又止,握了握他手,压低嗓音说:“过几日,我请你来驸马府一叙。”说完告辞去了。

乐之扬上了轿子,但见席应真闭合双眼,仿佛入睡。轿子行了一程,不久到了阳明观。乐之扬心中有鬼,扶席应真进入云房,便要退出,忽听老道开口说道:“先别走,把门关上。”

乐之扬只好关门,席应真张眼说道:“小子,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让你入宫。而今你越陷越深,不但抛不下与微儿的孽缘,更加陷入了皇权之争。方今天下,是非最多的地方无过于东宫,最难侍候无过于太子。”

“我有什么法子?”乐之扬苦着脸说,“若不回答,就要挨棍子。”

“换了是我,宁可挨一顿棍子。”席应真白他一眼,“总比进了东宫掉脑袋强。”

乐之扬说:“我看这个太孙不像是凶恶之人。”

“太孙倒没什么,朱元璋的官儿可不好当。这些年多少人抄家灭族,李善长、胡惟庸、蓝玉三大案,大小官吏死了数万。我谨守道家冲退之道,一不插足权位之争,二不交通贵戚勋臣,方能苟延残命,存活至今。你这孩子,聪明有余,谨慎不足,落到这是非场中,可又如何是好?”

乐之扬心想:席道长平时还算洒脱,怎么一遇上朱元璋,立刻变得畏畏缩缩,一点儿也不爽快。当下笑嘻嘻说道:“朱元璋不是慧眼识人吗?他让我做太孙的伴读,可见他很有眼光。”

席应真看着他,白眉连连挑动,冷笑说:“别当我不知道你的鬼心眼儿,你以为进了东宫,就有机会见到宝辉,对不对?”

乐之扬叫他揭穿心思,面皮微微发热。只听席应真又说:“朱元璋的眼光,足以看出你的聪明,但凭这点儿小聪明,你还做不了东宫的伴读。太孙信任儒生、柔弱不武,打仗用兵非其所长。朱元璋时日无多,求全责备,当众教训太孙,未免有失偏激。他的见识胜过太孙,那是理所当然的,而你卖弄聪明,对策压倒太孙,大大折损了太孙的皇威,其他皇孙见了,一定心生轻视。朱元璋连提三条奏章,本想你对答失策,借故严惩,好为太孙立威,但你运气太好,前后均无大错。事不过三,朱元璋再如纠缠,未免无趣,索性把你送到东宫,一旦成为太孙的臣属,你的聪明就成了太孙的聪明。哼,黄子澄迂腐书生,哪儿又明白这样的道理?”

乐之扬听出一身冷汗,老皇帝谈笑之间,竟有这么多心机,自己只顾胡说八道,压根儿不知道已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想到这儿,迟疑道:“我得罪了太孙,进了东宫,他会不会找我的麻烦?”

“太孙有容人之量,纵然留难,也不要命。”席应真顿了顿,“怕只怕朱元璋有了成见,借故向你发难,那才是天大的麻烦。”

乐之扬听得心惊,可转念一想,事已至此,想也无用,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朱元璋纵有恶意,自己也不会坐以待毙。

想到这儿,乐之扬面露笑意。席应真见他全无忧惧之色,心知他少年轻狂,听不进自己的规谏,只好摇头说道:“这些事先不说,你真气逆行,大大不妙,想来想去,或许只有‘转阴易阳术’才能化解。你和‘地母’秋涛有交情,不妨透过她求见梁思禽。”说着又取出一串白玉数珠,“这数珠是当年梁思禽所赠,你见到他时,如有不顺,可以数珠相示。此人性子古怪,但甚重情义,睹物思人,应当不会见死不救。”

乐之扬收下数珠,辞别席应真,回到房里,取出真刚剑、空碧笛,又到后山吹起《周天灵飞曲》。入宫之前,他将飞雪留在蒋山,多日来,白隼遨游山中,搏兔猎狐,养得油光水滑、神采逼人,听到笛声召唤,穿林而出,歇在主人肩上,欢喜不尽,须臾不肯离开。

乐之扬又到秦淮河边,找了一间成衣铺子,脱去道装,换上一身青绸水纹织锦袍,踏一双黑缎白底履云靴,背负越王断玉真刚剑,头戴北斗抱月乌纱帽,腰缠一条墨绿纹蟒嵌玉带,左挂乐韶凤留下的白玉玦,右插朱微所赠的翡翠笛,穿戴完毕,对镜照影,当真风摇玉树、云掩冰轮,翩翩佳公子,逍遥世上仙。

当下携鹰入城,他华服古剑,鹰隼雄奇,走在长街之上,格外惹人注目。不多时来到玄武湖边,问明“千秋阁”的所在。走了数百步,遥见一座酒楼,上下两层,掩映湖光,看上去很是通透轩敞。

正要入阁,忽听远处传来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哀怨悱恻,断人肝肠。乐之扬是知音之人,但觉琴声精妙,曲调陌生,不觉为之留步。谁知听了几声,忽然想起了许多往事,回想自幼无父无母,饱尝人间冷暖,好容易年纪稍长,义父又横遭横祸。但因无家可归,只好流落江湖,现如今,心爱的女子又要嫁给他人,自己身为七尺男儿,却只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

他越想越是难过,心酸眼热、悲不可抑,忍不住回头望去,但见长街之上,洒然走来一个老人,灰布袍,四方巾,形容枯槁,貌不惊人。他左手挽琴,右手持弓,两眼朝天,旁若无人,茫茫人海之中,就如一只孤舟逆流而上。

但因胡琴太悲,老者所过之处,无论商贾士人,还是贩夫走卒,均像是死了爹妈一样,神色凄惨,愁眉不展,甚至有人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乐之扬听得入神,不由心想:“义父常说,音乐之妙,哀感顽艳,但我生平所见,唯有这个老者当得起‘哀感顽艳’这四个字。”

老者走到千秋阁前,停下步子,面对湖水,若有所思,手中弓弦来回,琴声越发凄切。乐之扬一边听着,竟然忘了自身的来意。

突然间,两个伙计从阁中冲了出来,其中一人指着老者大骂:“兀那老狗,滚一边儿去,拉这样的哭丧调子,还让不让人做生意?”一边叫骂,一边捋起袖子想要动粗。

乐之扬眼看老者文弱,只怕受这了俗人的欺辱,当下拦住伙计,厉声道:“你骂谁?这位老先生是我请来的客人。”

伙计见他人俊衣美,慌忙躬身赔笑:“公子见谅,老头儿琴声太苦,惹得阁上的主顾不高兴。”

这时老者一曲拉完,停了下来,望着湖水呆呆出神。乐之扬趁势上前,笑道:“老先生拉得好胡琴,不知可否赏脸,上楼喝一杯薄酒?”

老者扫乐之扬一眼,点头说:“却之不恭。”乐之扬见他气度狷介、不同俗流,原本怕他回绝,一听这话,喜不自胜。

上了千秋阁,两人临湖迎风、倚窗而坐。伙计上来招呼:“二位客官,有何吩咐?”乐之扬笑道:“敢问一句,贵楼的掌柜姓什么?”

伙计一愣,答道:“姓方。”乐之扬又问:“可在阁里么?”伙计连声说:“在,在!”乐之扬伸手入袖,取出秋涛所赠的白泥猫儿,轻轻放在桌上。

伙计看见泥猫,脸色登时一变,转身蹬蹬蹬下楼。不过片刻,一个中年男子快步上楼,便服小帽,满脸是笑,看见泥猫,含笑说道:“鄙人方少杰,乃是此间掌柜,但不知这只泥猫公子从何得来?”

“一位老太太送的。”乐之扬笑了笑,“她说若要找她,可凭此物来见方掌柜。”

“好说,好说。”方掌柜笑道,“那人眼下不在,我这就派人去请。二位不妨先用酒菜,稍等一会儿。”

“有劳了。”乐之扬笑嘻嘻说道,“什么拿手好菜、陈年佳酿,尽管将上来吧!”方掌柜含笑去了,不久伙计将来肥鸡卤鹅,另有几样时鲜佳肴,一壶陈年女儿红。

乐之扬含笑举杯,向灰衣老者敬酒。老者酒到杯干,也不推辞,他衣衫破旧,形容枯朽,可是举手投足,自有一番气度,俨然孤高遗世,偌大酒楼只他一人。

乐之扬看那胡琴,忽而笑道:“老先生,敢问大名?”老者淡然道:“老朽落羽生,凋落之落,羽毛之羽。”

乐之扬心中纳闷:这名字当是化名。落羽,落羽,不就是脱毛的意思么?有道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看这老者的气度,莫非以前也是一位贵人,而今穷愁潦倒,只能拉琴为生?想到这儿,微微感慨,又问道:“落老先生,你的胡琴拉得极妙,但这一支曲子,区区从未听过,但不知出自哪一本曲谱?”

“贻笑大方。”落羽生一脸淡漠,“曲子并无出处,老朽无聊之余,自个儿胡编的。”

乐之扬惊讶道:“可有名号么?”

“有一个。”落羽生漫不经意地说,“叫做《终成灰土之曲》。”

“终成灰土之曲?”乐之扬一呆,“曲子很好,名字却丧气得很。”

“千秋功业,终成灰土。”落羽生扶起胡琴,扯动弓弦,长声吟唱起来,“倾城倾国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老者的嗓音苍凉沙哑,唱腔更是哀婉绝伦,乐之扬一边听着,仿佛看见倾国美人变成一抔黄土,琼楼玉宇化为了残垣冷湖,沧海桑田,过眼云烟,一挥一送,全在老者弓弦之间。

落羽生唱罢,楼中一阵寂然,乐之扬心有所感,忍不住横起玉笛,吹起那一支《终成灰土之曲》。

这曲子他只听了一次,但过耳不忘,吹得一丝不差,尽管悲苦不及胡琴,柔和婉转却犹有过之。落羽生听了,目透讶色,忽也拉起胡琴,慨然与之应和。

笛声清婉,胡琴喑哑,缠缠绵绵,绕梁飘飞。待到一曲奏完,乐之扬忽觉面颊冰凉,伸手一抹,全是泪水。他放下笛子,微感羞赧,说道:“老先生,晚生失态了。”落羽生瞥他一眼,点头说:“你小小年纪,竟有许多解不开的心事。情深不寿,愁多难久。”

他一语道破乐之扬的心病,乐之扬不觉气闷,随口反驳:“老先生又何尝没有心事?哀恸山河,杞人忧天。”

“好一个杞人忧天。”落羽生注视杯中酒水,木然呆了片刻,忽地举杯道,“来,凭这四字断语,老朽敬你一杯。”

乐之扬大笑,举杯一饮而尽,拈起一块鸡肉,反手丢给飞雪。白隼一口吞下,蹙眉昂首,顾盼生威。落羽生看着白隼,若有所思,忽道:“奇怪了,女真天隼,还在孑遗留在人间么?”

“女真天隼?”乐之扬怪道,“你说这只海东青?”

落羽生漫不经意地说:“这只海东青不是凡鸟,体魄之壮,气势之雄,仿佛当年大金国的镇国之隼。金人因此鸟立国,金亡之时,女真天隼也随之灭绝了。”

乐之扬一直好奇“飞雪”的来历,忙问:“敢问详细。”

“自古海东青分为五品,第一品玉爪,第二品火羽,第三品青眼,第四品芦花,第五品十三黄。但有一种海东青,不入这五品之中,那就是女真天隼。若说海东青是‘万鹰之神’,天隼就是‘神中之王’,女真人传说,天隼起源北海(按,今之贝加尔湖),乃是异种白雕与一品玉爪杂交所生,体格比海东青为大,神速猛锐却远远过之,能击大雕,可毙虎豹,纵横林莽,所向无敌。

“天隼出现以后,女真人秘而不宣,百余年间少有人知。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辽国天祚帝听到消息,派出使臣向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讨要。阿骨打为了保住天隼,先提出进贡人参万支,但为使者拒绝;又提出进贡骏马千匹,使者还是不肯;阿骨打不得已,请求奉献美女百名,其中包括他的新婚妻子。

“使臣不敢自专,回禀天祚帝,天祚帝却说,一万个女真妇女也不抵不上一只天隼。阿骨打一听,勃然大怒,杀掉使臣,起兵抗辽,结果屡战屡胜,竟以一千铁骑,先灭辽国,再亡汴宋,若非遇上岳武穆天纵神武,临安半壁江山也要落入其手。自此以后,女真人认为大金的气运由天隼而来,为了纪念金太祖阿骨打,此鹰也被称为‘阿骨打隼’。大金立国以后,天隼不离皇家,有如汉人的传国玉玺,若非皇族中人,绝难见其真容。后来蒙古大兴,成吉思汗攻破金国中都,金宣宗带着天隼逃到开封,开封沦陷,金哀宗又将天隼带到蔡州,后来宋、蒙两国攻蔡,金哀宗穷途末路,先将天隼杀光,而后在幽兰轩上吊自尽。这一战,宋军比蒙军先入蔡州,蒙古窝阔台汗怀疑天隼落入宋人之手,故而怀恨在心,借故攻宋,发动了端平之役。”

说到这儿,落羽生长叹了一口气。乐之扬听得入神,看了飞雪一眼,迟疑道:“老先生,你说的都是真的么?”

“真又如何,假又如何?”落羽生漫不经意地道,“天隼也好,地隼也好,再过十年,还不是一堆白骨。”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起身说,“承蒙款待,就此别过。”

乐之扬忍不住问:“老先生,你也要参加‘乐道大会’么?”

落羽生也不回答,拉着胡琴,飘然下楼,人已走出老远,《终成灰土之曲》仍是悠悠传来。

老者忽然而去,乐之扬有些失落。再看白隼,心想它若是女真天隼,为何流落到无双岛上?释印神去世之时,女真还没有立国,天隼到底是女真得自释家,还是释家后人取自大金,其中秘辛,不可稽考。但若落羽生所言是实,天隼种族荡尽,飞雪再无同类,无双岛上无双鸟,想一想,当真凄凉得很。

想到这儿,乐之扬伸出手来,轻轻抚摸飞雪的羽毛。白隼低头敛翅、乖顺异常,乐之扬瞧在眼里,更生怜惜:“飞雪若无同类,它又如何繁衍后代,难道真要孤独终老么?唉,倘若朱微嫁人,我也不会再娶。孤鹰鳏夫,倒也是一对,可惜鹰隼寿命不过十年,十年之后,又有谁来陪伴我呢?”一念及此,自怜自伤,眼前佳肴美酒,全都失去了滋味。

正想着,湖上飘来一叶扁舟,船家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双桨起落,划过一湖碧水,箭也似向千秋阁驶来。

不一会儿,方掌柜匆匆上楼,笑道:“道爷,人来了。”乐之扬起身下楼,随方掌柜走到湖边,但见扁舟抵岸,船家低头。他正觉纳闷,忽听方掌柜又说:“还请上船。”

乐之扬纵身上船,船家回篙一撑,船离岸边,跟着桨叶划水,向前驶去。乐之扬忍不住问道:“船家,这是去哪儿?”

“蘅筕水榭。”船家嗓音娇嫩,竟是女声。乐之扬吃惊,定眼望去,那船家也抬起头来,露出一张白里透红的圆脸,眉如弦月,眼似流星,朱红小嘴翘起,透出一股子娇憨。

乐之扬惊讶道:“呀,你是女的。”女子笑道:“你眼光不坏。”乐之扬听出她语中讥讽,笑道:“姑娘这一身装束,让我想到端午节的一件事儿。”

“划龙船么?”女子笑问。

“不对。”乐之扬大笑道,“是吃粽子,外面瞧着难看,剥开粽叶,里面却是白玉生香……”话没说完,忽见少女怒目相向,喝道:“你说什么?谁是粽子?你敢剥我的衣服试试?”

乐之扬自觉失言,忙说:“我打个比方,姑娘误会了。”

少女瞪他一眼,说道:“你这人油腔滑调的,一点儿也不像好人。哼,要不是看地母娘娘的面子,我劈头一桨,把你打到湖里去喂鱼。”

“好,好。”乐之扬苦笑说,“我现在闭上嘴,一句话也不说。”

少女轻哼一声,一面划桨,一面瞧着飞雪,忽又忍不住问道:“这只鹰是你的?生得好俊。”乐之扬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少女按捺不住,叫道:“喂,我问你话呢!”

乐之扬指了指嘴巴,连连摇头,少女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好了,我许你说话。”乐之扬这才开口笑道:“那你还拿不拿我喂鱼?”少女脸一红,白他一眼说:“你这张嘴下了水连鱼也臭死了,所以留在船上也好,不要祸害了鱼。”

乐之扬大笑,少女又问:“先别笑,这只鹰真是你的?”

“是啊。”乐之扬摸了摸飞雪的毛羽,“它是我的亲亲好兄弟。”少女看得羡慕:“我也能摸一摸吗?”

“你有胆来摸摸看。”乐之扬盯着少女,似笑非笑,女子受他目光所逼,好胜心起,丢开船桨,伸手摸来,乐之扬悄悄做个手势,女子还没摸到,飞雪闪电探头,狠狠一嘴啄下,少女仓皇缩手,已是不及,但觉鹰嘴从手背上轻轻划过,一时汗毛倒竖,浑身僵直,一张俏脸血色也无。她呆了一下,忽见乐之扬一脸笑意,登时又气又急,抡起木桨要打,忽见乐之扬笑嘻嘻不闪不避,顿又自觉失态,悻悻收起木桨,低头只生闷气。

不久望见一座水榭,水中白莲红菱,榭间精舍俨然。少女停舟靠岸,锐声喝道:“到了,还不滚下船去?”

乐之扬笑道:“多有得罪,还请见谅,敢问姑娘芳名?”少女冷冷道:“我干吗说给你听?”乐之扬道:“不说么?唉,那我只好叫你粽子姑娘了。”

“谁是粽子?”少女又气又急,冲口而出,“我叫莲航。”说到这儿,猛可悟及中了乐之扬的激将法,气得鼓起两腮,恨不得一桨把这小子打落湖里。

“莲航?”乐之扬笑道,“莲渡慈航,真是好名儿。”莲航听他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心中微微一乱,不及回答,乐之扬纵身一跳,飘然上了水榭。

绕过水榭,忽见一个园圃,其中花木繁盛、蜂蝶纷飞,园中一个青衣少女,左手挽着紫竹篮,右手拎着鹤嘴锄,正在园中锄草。乐之扬当下招呼:“姑娘请了,敢问地母娘娘何在?”

少女转过身来,肌肤白腻,眉眼清秀,小嘴巧如红菱,微微一笑,绽露贝齿,问道:“你是谁啊?”乐之扬笑道:“区区乐之扬,方掌柜引荐我来的。”

少女“唔”了一声,起身说道:“是你么,跟我来。”说着荷锄在肩,手提竹篮,袅袅绕绕,走在前面。乐之扬跟随其后,笑道:“敢问姑娘芳名?”

“不敢当。”青衣少女说道,“我是这儿的婢女,名叫岚耘,岚霭之岚,耕耘之耘。”

“雾耕岚耘,好意境。”乐之扬口中说笑,心中却很纳闷:“莲航、岚耘,倒像是一对儿,莫非莲航也是秋涛的婢女?老太婆有精舍不居住,有丫头不使唤,偏偏去卖泥人,真是大大的古怪。”

岚耘走了一段,忽到水榭尽头,但见莲航后发先至,脱了箬笠蓑衣,露出一身藕色衣裙,看见乐之扬,眉间透出怒气。在她左边不远,一个女子斜倚朱栏,正向湖中投食,水中游鳞往来、百鱼争食,惹得粉莲摇曳、碧荷荡漾。

岚耘走上前去,行了一礼,柔声说:“小姐,这位乐之扬,是方掌柜引荐来的。”

女子回过头来,两人四目相对,均是吃了一惊。这女子并非他人,正是乐韶凤坟前见过的柔弱小姐。上一次相见是夜间,灯火依稀,面目模糊,而今云白天青,湖光潋滟,女子名花倚栏,肤若嫩玉,面如凝脂,身段天然婀娜,眉眼流盼动人,不但娇弱堪怜,更添了几分说不出的慵懒。

“是你?”女子皱眉看来。乐之扬与她目光一对,登时心如湖水、荡漾生波,慌忙避开那目光,欠身说:“敢问秋老前辈何在?”

“你问地母?”女子亭亭站起,“她不在这儿。”

乐之扬大失所望,又问:“她去哪儿了?”

“我也不知。”女子摇头说,“家师昨晚出去,至今未回。”

“家师?”乐之扬打量女子,心中惊讶,“你是秋前辈的弟子?”女子微微一笑:“忝为劣徒,有辱师门。”

乐之扬心中嘀咕,这女子柔弱至斯,丝毫不像习武之人。相比起来,若说莲航是地母的徒弟,倒是更加可信一些,一边寻思,一边问道:“不知地母何时回来?”

“那可说不准。”女子漫不经意地说,“家师一向行踪不定,要么片刻就回,要么三五天也说不定。”乐之扬大感泄气,可是事关重大,关系他和席应真的生死,只好说道:“既如此,我在这儿等她回来。”

“你找家师有事么?”女子问道。

乐之扬对她一无所知,自然不肯直言相告,随口答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小姐只管喂鱼,不用理睬区区。”

女子打量他一眼,忽而笑道:“你姓乐,叫乐之扬?”乐之扬点头。女子道:“我姓水,名怜影,也算是此间主人。留你在此,不是待客之道,还请随我入室,一奉香茗。”

乐之扬见水榭中都是女子,正想婉拒,忽听飞雪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跟着拍翅而起,窜到半空。乐之扬转眼看去,远处朱栏之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只白色的波斯猫儿,蓝眼幽幽,如珠如宝。乐之扬不及转念,飞雪一收翅膀,向白猫猛扑下去。

乐之扬大吃一惊,喝止不及,这时间,白猫忽地失去踪迹,飞雪一扑落空,转眼看去,白猫不知如何,已经钻入了水怜影怀里。

白隼向来百发百中,忽然失手,登时大怒,转身又向水怜影冲去。乐之扬阻拦不及,跳到水怜影身前,张臂护住少女。白隼见状,闪身飞起,乐之扬忙发“鹰语”,飞雪盘旋两圈,不情不愿地落在他的肩上,鹰目兀自盯着白猫。那一只波斯猫儿仍是懒洋洋的,呆在主人怀里若无其事。乐之扬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只懒猫儿,竟然躲开了天隼雷霆电发的一击。

“北落师门!”水怜影抚摸波斯猫的颈毛,微笑叹气道,“你又拧淘气了,若叫大鸟儿抓去,我可不管你呢。”猫儿闭着两眼,一动不动,仿佛睡着了一样。

这一边乐之扬也教训飞雪:“说了多少次,没有我的吩咐,不许乱抓猎物。哼,长了这么大,一点儿志气也没有,这猫儿有什么好抓的,抓老虎豹子才算本事。”飞雪挨了一顿呵斥,耷拉脑袋,灰心丧气,偶尔偷瞟一眼,那样子就像是刚犯了错的孩子。三个女子看得有趣,莲航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

水怜影也是莞尔,说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这猫儿也有不是之处。”乐之扬怪道:“什么不是之处?”水怜影笑而未答,莲航嘴快,抢先说:“老虎豹子算什么?我们这只猫儿,比起老虎豹子厉害多了。”

水怜影轻皱眉头,低喝道:“莲航,又说大话。”莲航撅起小嘴,不服道:“怎么说大话了?北落师门它……”

“你还说?”水怜影柳眉高挑,眼凝寒霜,陡然一扫柔弱,仿佛变了一人。莲航花容失色,住口不语。水怜影也恢复了柔弱神气,回头笑道,“乐公子,请!”

乐之扬盛情难却,只好跟着她来到一座水厅,厅堂窗开八面,微风徐来,窗外柳影绰约,随风飘来幽幽的荷花香气。

水怜影抱着猫儿相陪,不多久,莲航、岚耘奉上茶点,茶是太湖碧螺春,杯子是宋定窑的白瓷,剔透如羊脂白玉,杯中茶水青碧,宛如嵌在杯中的一块翡翠。点心是千层桂花糕,用水晶莲花盘盛放,咬上一口,每一层的滋味都有不同。另有天青色汝窑瓷盘,盛放若干果子,黄橙绿橘,石榴胜火,岚耘用小银刀剖开一只西域胡瓜,其间黄白糅杂,俨然藏金纳玉。

如此美食美器,皇宫大内也不多见,乐之扬赞不绝口,吃了半只胡瓜,又将一盘桂花糕一扫而光。莲航在一边掩口直笑,说道:“贪吃鬼,一辈子没吃过桂花糕么?”乐之扬笑道:“桂花糕吃过,这种滋味的却没吃过。”

水怜影笑道:“若是喜欢,再取一些来。”乐之扬忙说:“饱了,饱了。”水怜影笑了笑,又说:“镇日长闲,不如奏乐消遣。”

乐之扬笑道:“再好不过了,如今美食美器,还有三位美人,若是再有美乐相伴,正如古人所说,‘四美兼得,夫复何求’了。”

“尽胡说!”莲航啐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才算是四美,你这又算哪门子四美?”

“莲航。”水怜影轻声呵斥,“我说了多少遍,对客人礼貌一点。”

“对别人我有礼貌,对他么?”莲航撅起小嘴,白了乐之扬一眼,“小姐,你不知道他多可恶?说我是粽子姑娘,又让他的臭鸟来啄我。”

水怜影笑着摇头:“乐公子,我这小鬟性子顽劣,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哪儿话?”乐之扬摆手笑道,“莲航姑娘快人快语,好比三伏天里吃冰,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冷热交煎,却叫人打心眼里痛快。”

三个女子都笑了起来,莲航笑骂:“真真贱骨头,挨了骂还这么高兴。”水怜影却说:“莲航,你不懂的,乐公子这是天生的潇洒,学也学不来的。”顿了顿又说,“岚耘,拿我的琵琶来。”

岚耘取来一面琵琶,水怜影笑道:“让公子见笑了。”把弦轮指,弹起一支《十面埋伏》,音繁弦急,大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势,窗外柳枝上的鸟儿也为琵琶所惊,扑簌簌飞上天去。

乐之扬一手捧茶,默默听完,水怜影放下琵琶,笑道:“乐公子是雅人,但不知小女子这曲子还过得去么?”

乐之扬想了想,说道:“恕在下冒昧,小姐的手法是极好的,可听来听去,却似乎少了一点儿东西。”

水怜影“哦”了一声,说道:“还请指教。”

“照我看来,琴声中少了一个‘情’字。白乐天《琵琶行》里曾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无论何种乐器,奏乐之前,先要有情,倘若无情,技巧再高妙,也如镜中摘花、水中捞月,空洞虚幻得很。”

水怜影微微一笑,漫不经意地说:“可刘禹锡也说过:‘天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在方寸之间,但为自身所有,无情有情,谁又说得明白?或许我之有情便如你之无情,你之有情又如我之无情。”

“是呀,是呀。”莲航一边帮腔,“你大言炎炎,不知所谓,哼,你带了这么长一支笛子,一定很会吹笛了,你吹来听听,我倒要看看,你有情还是无情。”

乐之扬笑道:“姑娘有命,岂敢不从……”摘下笛子,凑到嘴边,眼角余光所及,忽见水怜影凝目望来,神情颇为急切,眼底深处,更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乐之扬一愣,只觉这女子神气古怪,犹豫之际,忽听窗外传来一个粗莽的男子声音:“他妈的,屋里的人,全给老子滚出来。”

乐之扬应声吃惊,凑近窗户一瞧,还没看清,疾风飚来,他急忙缩头,笃的一声,一支箭颤巍巍钉在窗棂上面。

乐之扬又惊又怒,抓起一张椅子挡在身前,探头再瞧,嗖嗖嗖又飞来三箭。他一扬手,羽箭全都钉在椅子上面。乐之扬一面提防来箭,一面偷眼看去,水榭之外多了七八只小船,船上人面透煞气,纷纷弃舟登岸,提着刀枪向水厅奔来。

乐之扬放下椅子,刚刚拔剑在手,对头已经蜂拥而进,密匝匝有四十多人,个个形容剽悍,神完气足,一看就是内外兼修的好手。

“什么人?”莲航锐声喝道,“光天化日之下,胆敢擅闯民宅?”乐之扬回头看去,莲航手持一支八尺来长,青碧如玉的竹篙,扬眉瞪眼,拦在水怜影身前;岚耘也将紫竹篮、鹤嘴锄提在手里,站在二人身边,神情颇为紧张。

闯入者面面相对,其中一人叫道:“怎么只见几个雏儿?秋涛那贼婆娘呢?”

乐之扬猜到对方来历,不待三女答话,抢先说:“谁是秋涛?这儿是私家水榭,品茶赏湖的地方,你们擅自闯入,作何道理?”

对方一听这话,均是面露迟疑,先前说话的那人又道:“别听小畜生鬼话,老子早就探听明白了。这座‘蘅筕水榭’是西城在京师的老巢之一,秋涛那贼婆娘常年龟缩在此。绑架钱长老她也有份儿,闹得不好,钱长老就被关在这儿,秋涛那贼婆娘……”

乐之扬听得眉头,细看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四旬男子,手持一柄鱼叉,面皮枣红,头顶半秃,正说得带劲,忽地惨哼一声,伸手捂嘴,指缝间流出血来。旁人大吃一惊,均叫:“濮阳兄,怎么了?”

那人放开手,扑地吐出一口鲜血,血水中躺着两颗牙齿,还有一颗亮晶晶的圆珠,仔细一瞧,竟是一颗精钢锻造的莲子。群豪一时哗然,冲着岚耘怒目而视,为首一个高大老者厉声说道:“小丫头,你暗器伤人?”

岚耘冷笑说:“谁叫他血口喷人?”红脸秃顶汉子怒不可遏,高叫:“臭丫头,我濮阳钊跟你拼了。”手中鱼叉一抖,大踏步奔向岚耘。莲航冷笑一声,青竹篙伸出,拦住他的去路。濮阳钊挺叉便刺,鱼叉与竹篙相接,嗡的一声,濮阳钊只觉一股奇劲顺着竹篙涌来,登时双臂发麻,蹬蹬蹬连退三步。

其他人一片哗然,呼啦一下向前涌来。莲航一声娇叱,竹篙呜地抖圆,篙影重重,化为斗大一团。两个汉子奔得太急,首当其冲,但见满目青碧,慌忙止步后退,冷不防膝盖一痛,腿脚乏力,竹篙乘虚而入,刷刷两声,将两人挑得横飞出去,落入人群之中,响起一片痛呼怒叫。

“慢着!”高大老者厉声发令,“全都退下!”

众人应声后撤,定眼看去,地上两颗铁莲子滴溜溜乱转,登时恍然大悟,方才那两人必是先遭莲子打中,再被竹篙挑飞,两个小丫头远攻近守,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念及此,众人心中凛然,轻敌的念头烟消云散,各自手握兵刃,流露肃然之色。

高大老者踏上一步,沉声道:“你们这儿,谁在管事?”

“我!”水怜影冉冉起身,笑吟吟说道,“足下虎面燕颔,又是江浙口音,想是盐帮应天分堂的赵见淮堂主吧。”

老者一愣,点头道:“你认得我?”

“略有耳闻。”水怜影淡淡说道。

赵见淮盯着女子,沉声说道:“我看你是个千金小姐,怎么一言不合,就出手伤人?”

“你说他么?”水怜影指了指濮阳钊,“这位濮阳先生,乃是浙江分堂的副堂主,一把‘降龙叉’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气,为何说起话来粗俗不堪,连下三流的痞子也不如?”

“你骂谁?”濮阳钊跺脚大怒,“你要不是个娘儿们,我这把叉子,从你嘴巴里进去,后脑勺出来……”话没说完,忽见岚耘左手微动,跟着锐风袭来,慌忙竖起钢叉,只听当的一声,铁莲子正中叉身,震得濮阳钊虎口发麻。

“姓濮阳的,”莲航冷笑说,“你牙齿长得太多了吧?这儿可是蘅筕水榭,也是你撒野的地方吗?”

濮阳钊大怒,正要回骂,赵见淮一摆手,向水怜影说道:“地母秋涛是你什么人?”

“那是家师。”水怜影淡淡说道。

来人应声一惊,呼啦一下,纷纷后退数尺,面上透出惊惧神气。赵见淮微微皱眉,忽又笑道:“好,好,我正担心你们关系不深,既是师徒之分,那就再好也没有了。”

水怜影笑道:“此话怎讲?”赵见淮哼了一声,森然说:“昨天晚上,西城拦道偷袭,劫走了本帮的井长老。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天我也拿下地母秋涛的徒弟,一个换一个,看谁熬得过谁?”

乐之扬一边听着,暗暗心惊,不想一过十天,盐帮和西城不但冤仇未消,而且越结越深。盐帮众人听了赵见淮的话,纷纷大声起哄:“没错,抓住这个小娘儿们,用她来换钱长老!”“不止是她,这儿四个人一个都别想走!”“我说,这油头粉面的男人是哪儿的?”“呸,这还不明白吗?这几个小淫妇儿耐不住寂寞,这是她们豢养的面首。”“呵,这小子一看就是个银样镴枪头,要找汉子,还得找爷爷我这样的。”“你可别说,西城的娘儿们长得还真俊,待会儿落到手里,老子定要好好地服侍她们!”……盐帮弟子多是市井出身,良莠不齐,口无遮拦,渐渐疯言疯语,越说越是不堪。莲航、岚耘何曾受过这种羞辱,气得面红耳赤,倒是水怜影不动声色,待到对方闹完,方才徐徐说道:“盐帮首脑,不离三大长老、五大盐使、十五分堂之主。三大长老里面,海长老孙正芳掌管东南五堂,五省海盐由此而出;土长老高奇掌管北方五堂,除了私盐流通,西北的土盐也由他经手;井长老钱思掌管南方五堂,西南的井盐都在他手中流通。三大长老天南地北各领一方,井长老常在成都,何时又跑到京城来了?”

“你西城欺人太甚。”赵见淮洪声说道,“五盐使者发出‘十方水精锋’,天下盐帮精锐,都向京城赶来。钱长老五天跑死六匹快马,就是为了赶到京城,为齐帮主报仇雪恨。”

乐之扬听得心惊,水怜影却是笑笑,漫不经意地说:“赵堂主,恕我斗胆直言。贵帮帮主未立,群龙无首,各方首领齐集京城,只怕祸起萧墙,还没打败我西城,先为帮主之位大打出手。”

“胡说八道。”赵见淮冷笑道,“我盐帮的家事不用你管。小丫头,你是自己束手就擒,还是逼老爷们动手?”

话音未落,忽听有人叫道:“赵堂主,跟她们啰嗦什么?管他女人男人,先拿下再说。”

众人齐声称是,纷纷冲上前来。莲航见状,抖动竹篙,正要向前挑刺,忽听一声大喝,一个虬髯壮汉手提双锤冲上前来,铁锤挟风而落,撞入篙影之中。

嗡的一声,莲航虎口大震,竹篙几乎脱手。岚耘见势不妙,抖手射出三枚铁莲子,分打壮汉上下三路,那汉子也甚了得,收回铁锤,遮拦不定,叮叮叮挡开三枚莲子。冷不防第四枚铁莲子飞来,笃地打中他腿上“跳环穴”。汉子一瘸一拐,狼狈后退,莲航却不容他退走,挽起竹篙,直刺他的心口。

这时一个褐衣男子空手跳出,右手一招,接下一枚铁莲子,左手突出,将竹篙一把攥住。莲航大吃一惊,正想夺回,男子发声大喝,左手尽力一抖,莲航如受雷击,四肢百骸几乎散架,禁不住放开竹篙,连连后退。

岚耘见状,扣住一把铁莲子,正想救援莲航,不料嗖嗖连声,数枚冷箭破空射来。她不及多想,素手一挥,莲子撞上箭矢,双双落了一地,箭镞蓝汪汪的,分明淬有剧毒。岚耘心中大凛,扫眼看去,一个黄衫青年举起连弩,扬手射来。她不敢怠慢,从竹篮中抓起铁莲子奋力掷出,只听嗤嗤连声,弩箭准头顿失,一支箭穿过胡瓜,将果盘射得四分五裂。

莲航丢了竹篙,赤手空拳,褐衣男子一篙在手,更不迟疑,大喝一声,反篙疾刺,势如奔雷掣电,直奔少女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