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悬疑推理的长征路

紫金陈

国内很多出版公司都做过类型小说的丛书选题,但这次由豆瓣阅读发起的方舟文库悬疑推理系列还是让我很意外。为何?在我个人的印象中,读者很挑剔,尤其针对类型小说,包括玄幻、科幻、悬疑推理在内,都是一批难兄难弟,无论写成什么样,总有人说:“嗯,故事还不错哟,但比起日本、欧美的还是差点意思。”作为作者,我只能从审美上去藐视:“我去,他根本不懂欣赏嘛。”私底下又会逐条翻阅所有的书评,对差评嗤之以鼻,对好评者马上引为知音。所以,在类型小说总是被读者厚此薄彼的情况下,豆瓣阅读的方舟文库小说集,真可谓是悬疑推理小说路边跌倒无人扶时的一根拐杖啊。

市场上普遍将悬疑推理作品分成两类,一类是悬疑,一类是推理。区分方式很简单,怪力乱神精神分裂做梦臆想等元素引发的故事统称悬疑,有刑侦犯罪、警察侦探的称推理。当然,推理里面还分本格派、社会派等各小门派,门派之间芥蒂很深,各个读者群都很有优越感,互相看不起。

我早期写过市场上认为的那种悬疑,后来写过本格推理,再后来转向社会派,现在写的东西既不像悬疑,也不像推理。我个人以为,类型小说没必要有所谓的门户之见,我对类型小说质量优秀的定义只有两个字——好看。甭管它写的是科幻、悬疑还是推理,故事好看不就够了嘛。好看之余,若能再让读者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感悟,有一些感同身受,这便是成功的故事。对于创作者来说,更不要有思想负担,非得认定了自己写的是某一类,束缚了很多创意想法,作为过来人,这样的创作误区我有过,所以可别走我的冤枉路了。

十几二十年前,作品要想获得大众读者的认可,很多时候得靠运气,因为传播渠道很有限,酒香也会被埋没;后来互联网普及,只要故事好,你总能收获高点击量,作品从而能被更多人看到;再后来互联网上的创作渠道被几家文学大平台垄断,那个时期对于新人作者而言是段艰难的日子,好故事不一定会被推荐,渠道话语权远重要于作品内容本身。如今的环境多好,互联网已经普及,文学平台上也是百家争鸣。豆瓣阅读作为后起之秀这几年也做得有声有色,平台对内容的重视、对作者的尊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我非常希望这样的氛围能够持续下去,类型小说需要更多的新血液,需要更多的竞争,才能开辟更多的读者群,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次方舟文库悬疑推理系列的出版,对于新人创作者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这次的方舟文库悬疑推理作品集中,我看到了一些作者,他们的创作思路很自由很活泼,风格各异,有侧重故事本身设计的,有侧重结构技巧的,有侧重故事背后的人文关怀的。慢三的《暖气》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社会派悬疑佳作,几乎具备了畅销小说应有的一切元素。郭沛文的《冷雨》和《鹌鹑》,技巧娴熟、文笔不俗,通过外国悬疑推理元素本土化的操作,构建了颇具特色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让我一个没去过长沙的人也能感受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我虽然比他们早创作几年,但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一些东西,看到了比我这根“老油条”更多的灵气。

悬疑推理从大众娱乐层面看,是个极其重要、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题材。你看剧看电影,悬疑推理题材谈不上占了半壁江山,但半壁的半壁还是有的。不过从阅读层面上,我们做悬疑推理小说还是任重而道远,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还是相对小众的。

为何大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会出现这种偏差?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创作作品的质量普遍良莠不齐。模仿、跟风,是大家对悬疑推理作品的刻板印象。大多数时候,创作是从模仿开始,而一味地模仿则会走入歧途。

方舟文库在作品的选择上,有一点我特别认同:故事的本土化。

中国有中国的悬疑和推理,我们的本土化归根到底便是接地气,接近生活认知的常识。在方舟文库悬疑推理书目的选择上,我看到了很多反映生活,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命题,这些故事也在豆瓣阅读上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和好口碑。一味地猎奇,制造空中楼阁的故事,在实际的读者检验中已经落了下风。

创作者对于故事,总是抱着虔诚和热爱,我由衷希望豆瓣阅读的平台能够发掘更多的作者,提供更多的好故事,也祝愿方舟文库悬疑推理作品集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