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胆》诗文辑录
古时候的天地现在还有,古时候的日月现在还明,
古时候的山河现在还在,古时候的人现在不见了。
——摘自白族《打歌》
《孔雀胆》小说中主要历史人物事迹和命运完全忠于史实,因而不再单独作传。本篇辑录了一些相关诗文,供读者赏析玩味。小说中已经引用过的均不再收录。
《孔雀胆》小说中所提皇室及世家子弟入无为寺习教均为历史真事。段正淳,大理第十五任皇帝,自小拜无为寺妙湛禅师为师,勤学精武,十七岁时参加寺中大考,文章擢第一,武试第三。可见这些皇帝子弟不仅要在寺中习文学武,学成后还要参加考试。
段正淳成人后娶高升泰(曾夺位自立为皇帝)之妹高升洁为正妻。高升洁从学于本慧国师,精奇门,有文才,与丈夫争辩,总能占到上风。段正淳二十二岁时,作诗一首道:
国有巾帼,家有娇妻。
夫不如妻,亦大好事。
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
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当时高氏把持了一切朝政,高泰明堂弟高祥明曾赠送给段正淳农奴三万二千户,堂堂皇帝竟要接受臣子的“赏赐”,也难怪段正淳会写出“妻叫东走莫朝西”这样的诗句了。
段和誉,又名段正严,即为金庸先生名著《天龙八部》男主角段誉原型,七岁入无为寺,拜正静为师。他少年时喜欢游玩,曾作有《游园诗》:
虎啸天生关,水泻银华翻。
梅开彩虹桥,龙吟碧水潭。
段和誉年轻时爱民用贤,思揽政权,然而励精图治四十年,也无法改变高氏专国的事实。到他年老时,王室动荡,诸子争权,他无力阻止,心力交瘁下禅位为僧。
段和誉一生中,颇多趣事。他为皇帝时到无为寺进香,遭两名刺客行刺。刺客被捉住后本该处死,段和誉听说二人是为主人复仇,很是赞赏,不但赦免了二人,还特意立义士冢。
段和誉出家后入无为寺,特意在观音大士前塑金童玉女法相,即他本人和玲珑夫人年幼时的面容。又在壁间题诗:
茫茫尘缘事,迷迷执不悟。
一朝脱苦海,皈依三宝佛。
高昌雅,字文中,元代人。有《点苍山》一诗:
水绕青山山绕城,由来人杰地应灵。
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
李京,字景山,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大德五年(1301年)任云南乌蒙道宣慰副使。著有《云南志略》一书。有诗《苍洱临眺》: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罳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
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罘罳(fú sī)是古代设在门外的一种屏风,旃(zhān)檀是一种香树。虎头指晋代画家顾恺之,龙眠指宋代画家李公麟。
罗观,元代庐陵人,元顺帝时曾在云南任职,有《五华楼》一诗:
世祖平南九十春,苍山花木几枯荣。
晓寒海气连云湿,夜静钟声带月明。
满目微茫疏雨寺,几家篱落夕阳城。
不堪楼上吊今古,断雁西风两袖清。
乔坚,字鼎实,元朝时任云南顺庆路判官,有《题龙尾关驿壁》诗二首:
苍峰千丈玉搓牙,锦树模糊噪映鸦。
浊水难将明月浴,好山多被乱云遮。
江村日落人争渡,旅店年丰酒易赊。
可是炎方风景别,严冬开遍野桃花。
池上苍山翠作堆,池边花竹映楼台。
夜暄灯火庖人语,地覆松花使客来。
战马不嘶关柝静,哀猿天啸瘴云开。
征衣尽拂红尘去,且向邮亭进酒杯。
“柝”(tuò)是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段福,字表仁,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之叔。大理国灭亡后,曾经跟随蒙古军东征西讨,后来回乡,路上写下《春日白崖道中》一诗:
烟雨濛濛野外昏,苍茫四合动阴云。
青归岸柳添春色,碧入山荒破烧痕。
百里人烟诚杳杳,十年戎马尚纷纷。
诗成更怕东风起,添得吾曹老一分。
生动地描写了战争后遍地苍痍的凄凉。然而春天来到,新草添绿,又带给人无限的希望。
段功死后,妻子阿盖作《悲愤诗》:
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
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
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里彩。
吐噜吐噜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好歹。
云片波鳞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
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霜潇洒。
“雁门”即为雁门关,指代阿盖塞外的蒙古老家;“踏里彩”为锦被名;“吐噜”为可惜的意思;“肉屏”为骆驼背;“铁立意”为松林。全诗虽然意境不高,但却表达了阿盖夹在父亲和丈夫之间两难矛盾的心理。
董法真为南诏董天官十八世孙,世袭赵州汤天大寺和仙支总管事,十八岁即入主九鼎寺凌霄阁,在大理地位很高,经常出入总管府。段功死后,董法真在五华楼前连续做法事十二天,并在五华楼铁门上题诗道:
吾主段功冠群英,文韬武略泣鬼神。
三军阵中勇如虎,征南战北建奇勋。
平生不爱江山美,一片痴心儿女情。
那防梁王施巧计,孔雀胆毒殒将星。
虽然极力称颂了段功的才干,但对他为阿盖美色所迷也是不以为然的,这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大理人的看法。
僧人本慧精诗文,与段功结为至交,他善于相人,曾经力劝段功远离梁王,但其不听。段功死后,本慧写诗悼念:
玉骢紫衣游拓东,吾念弥陀声如钟。
引得将军下战马,夜谈法华诸色空。
知空而实实本幻,悟色恋色入迷途。
蛛丝罗网局中布,愿效飞蛾自投入。
孔雀屏丽胆毒储,难防心计坠壳中。
将军不曾沙场死,美人关上独丧生。
吾叹将军全才能,马打前失情结丝。
人间生死有定数,一诗悼念旧知己。
吟诗完毕,大哭三声,又大笑三声,声如巨雷,随即大喝道:“苍天无眼、梁王小人、杀我段功、必遭报应。”
段功死后,梁王与大理交恶。红巾军复攻昆明,梁王派其叔铁木的罕向大理借兵,段宝断然拒绝,作书回答说:“杀虎母,还喂虎子:分狙栗,自诈狙公。假途灭虢,献璧吞虞。金印玉书,设钓鱼之香饵,绣阁艳女,备掩雉之罗网。况平章已死,只遗一奴一獒。奴可配阿盖妃,獒可配华黎氏,二事许诺,当借大兵。不然,金马山换作点苍山,昆明海改作西洱海,兵来矣。”
书后还附诗一首:
烽火狼烟信不符,骊山一举任枝梧。
平章枉丧红罗帐,员外虚题粉壁图。
凤别岐山祥兆隐,麟游郊薮瑞光无。
自从界限鸿沟后,成败兴衰不属吾。
梁王读后,恨段宝入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段宝听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后,曾派其叔段真前去上表,表云:
臣闻有天下者为天下之主,有列土者为列土之君。卑臣宝虽隔万里之遥,每切中原之向。大理有二帝三皇之后,一方九姓之传,汉晋六朝以来,大蒙国受封于前唐,残唐五季而终,二理国继守于两宋,臣祖思平等恪共藩复,贡礼屡修于中土,华风远畅于边隅。迨至故元,不尚仁义,专事暴残。顺帝已遁北方,梁王犹祸鄯阐。迩闻明主奉天承运,御极南京,中原太平,边徼宁乂。意者中国有圣人,履尧舜之正统,陋汉唐之浅图,天时人事然也。或命臣依汉唐故例,岁贡天朝,或仿元代职名,俾守旧土。庶深谷回阳,幽扄照日,八方浴德,六合同春,垂怜边境,救恤一方。欲修进贡,恐触明威,合待事体之定,专候圣旨之颁,谨此。
这也是大理唯一一次表示要与明朝通好。朱元璋看表后曾表示,如果大理愿意出兵夹攻梁王,可以考虑沿袭汉唐故例,继续封段氏为云南王。但段宝出于某种考虑,最终没有同意,大理也始终奉元为正朔,沿用元代年号。
史籍记载,朱元璋先后派出七批使者到云南劝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投降,梁王不从,还杀死了明朝使者。朱元璋有意招降,是因为云南山高路远,他统一中原不久,不愿意轻易用兵。以朱元璋的眼光,肯定能够看出大理有实力与梁王相抗,既然招纳梁王不成,也应该花了不少功夫在劝降大理上,但大理始终不同意出兵攻灭梁王,由此惹怒朱元璋,以致后来对云南用兵毫不留情。段氏虽然奋力抵抗到最后一刻,最终还是败在明军的铁蹄下。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国力的较量,大理军能与梁王相抗数十年,但若与中原王朝较量,无异于以卵击石。
段宝死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好是朱元璋派大军攻打云南之前,当时他年仅三十岁,死因不详。
明军灭大理后惨酷镇压段氏和白姓大族,焚毁五华楼及典籍等,均为历史真事。
段宝继大理总管位为十五岁,因而可推测本故事开始时段宝十二岁,段僧奴十三岁,小说中略做了夸大处理。
段僧奴自幼聪慧,七岁能文,九岁琴棋书画崭露,极得父亲段功喜爱。她八岁时,段功命她以兰花为题吟诗一首,当即得诗道:
绿荫丛下吐幽芳,虽非国色得天香。
瑶台边上仙家草,移栽人间将相家。
清新可喜,对一个才八岁的小女孩来说,十分难得了。
段功死后,阿盖公主护柩归葬大理。高兰率儿女到龙关迎接灵柩,哭声载道。段僧奴亲作祭文道:
十万雄师哭声哀,愁云惨雾笼战街。
最是人间伤心事,从此难觅父笑颜。
她一直有志为父报仇,时常舞动段功生前的佩剑“乌钢剑”,说:“吾原以此剑雪父恨刃梁王而未遂,引以为憾。但以此剑配身,父容依然,言犹在耳。”
出嫁建昌时,段僧奴与弟弟段宝依依惜别,在龙关桥赠离别诗一首:
珊瑚钩起出深闺,满目潸然泪湿衣。
冰鉴银台前长大,金枝玉叶不芳菲。
鸟飞兔走频来往,桂秀梅香不暂移。
惆怅同胞未忍别,应知恨重点苍低。
走到翠柳堤时,感受离别亲人的痛苦,赋诗道:
何彼浓兮花正红,香车独去洱河东。
鸿飞雪岫难经目,风刺霜林易割胸。
云白天高连水远,月新春叠与秋重。
泪珠如泻通宵雨,千里关山几处逢。
到达建昌后,她与阿荣约法三章:操兵演武伺机伐梁王;戒酒色立德政;兴农田而罢狩猎。阿荣满口答应,但他只是垂涎段僧奴美色,娶到手后并不如何珍惜,整日沉于酒色,又连纳六名姬妾。段僧奴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另居别处。
丈夫指望不上,弟弟段宝也迫于形势与梁王修好,段僧奴彻底失望,从此便持素于沙门。她后来回到大理隐居,经常与无极、达果、安道、桂楼、张继白、玄素几人一起结社吟诗,号称“南中七隐”又称“叶榆七子”。
段僧奴一直活到九十四岁,其女琼芝嫁给大理总兵徐进次子,孙女嫁给张继白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