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黄梅天,总要想起贺铸《青玉案》中的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还有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如此看来,梅雨季节的闷与湿难免带来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不畅,出口无非两个:一个是被濡湿的愁,一个就是湿润的闲。
以上一词一诗都是宋人作品。若论唐人写雨,第一个高手就是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下笔何等洁净无尘;“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园乐》(其六))设色何等明艳鲜润;“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栾家濑》)刻画何等生动活泼;“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捕捉何等敏锐细致;“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画面何等气势不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气氛何等清朗润洁……敏感的诗人,就是没有雨的时候,他也会感到另一种雨意:“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是那空明的山色是那么浓翠欲滴,还是像细雨一样湿润了行人的衣裳。对湿润度和色彩饱和度极其敏感的诗人,带我们走进绝美的意境。
第二高手,大概便是李商隐了。因为林黛玉说喜欢他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提醒我注意到他和雨的缘分。这句诗来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写的是萧瑟秋景和凄清秋情,“残荷”一作“枯荷”。他写雨最著名的当然是《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过去大多说是写给他的妻子的,最近看到考证,说那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这是写给朋友的。(古人的离情和思念,经常都是对朋友的,这在当时再正常不过,到了今天似乎有点难理解了——这真悲哀。)
李商隐的世界常常是下着雨的,他的诗题就有《微雨》、《细雨》、《春雨》、《风雨》、《夜雨寄北》……雨伴随着他的失意、离别、阅读、悼念、疾病、思念,这样的雨,只能是冷冷的秋雨——“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高楼风雨感斯文”,“楚天长短黄昏雨”,“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雨声带来的惆怅和凄苦是那样刻骨铭心,以至于他将流水的声音都听作了凄凉悲切、添人羁愁的雨声——“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李商隐的雨是飘忽迷离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寺》),那迷蒙的气氛,幽怨的情调,似乎在暗示圣女对爱情难以言说的期望,叹息这种期望像梦一样终归破灭。“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四首其二》)朦胧之中,透露一股压抑不住的生机,但更笼罩着某种迷乱与愁苦。这一切,应该和情爱有关吧。
李商隐写到雨的诗中,我最爱一首《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潇潇之中,一个穿着白布夹衫的人怅然而卧。过去和心上人相见的地方,如今伊人已去,只剩一片冷落沉寂,怎不让人悲愁失落。伊人住过的红楼人去楼空,隔雨望去竟然让人感到心生寒意,只能在雨中独自往回走,灯光将飘忽的雨照得好像珠帘,却更添与世隔绝般的孤苦和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在远方的伊人应该也为春天的远去而悲伤,如今两人只有在残宵依稀的梦中片刻相见了。写下诉说相思的书信,附上作为信物的玉珰,可又怎么能送到伊人手中呢?即使有鸿雁传书,连满天的云都像横铺万里的罗网一般,这思念和问候能冲破这重重阻碍吗?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以暖色调写冷寂空落,以透明感写恍惚迷失,“小李”手段真非常人可比。雨有时尽,而相思无尽,遂令后世读者,突觉满心雨意,一同黯然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