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施世纶直言谏圣君 康熙帝挥泪责太子

  胤祥坐镇户部,清理国库积欠。没想到,清来清去,却清到了太子头上。看着太子愤然离去的背影,胤祥心中一阵焦躁:唉,太子啊,太子,你身为国家储君,上不为君父分忧,下不给群臣做榜样,却干出这样的事来。你叫我怎么向父皇交代呢?

  四阿哥胤祯到底比胤祥老练。他也生太子的气,可是他没有忘记,眼前还有几十个户部官员在看着他们哥俩呢!今天,虽然牵连了太子,可是大旗不能倒,只要稍微一松口,就会前功尽弃,清理积欠库银的大事,将功亏一篑。想到这儿,他把脸一沉说道:“各位,听见了吗?太子从我做起,已经答应如数归还欠银了。你们怎么办,都掂量一下。是学吴佳谟呢,还是照尤明堂那样立刻还清。刚才十三爷说过了,不管是太子、阿哥、还是户部官员,谁欠债谁还钱,一个也脱不掉。这是皇上的圣旨。四爷我和十三爷是奉旨办差,无论对谁都不能留情面。你们也别心存侥幸,听清楚了吗?”

  见这位“冷面王”出来说话,又听他说得这么决绝,谁还敢违抗啊。胤祯的话刚一落音儿,下边就齐声答道:“回四爷,听清楚了。”

  “嗯,那就好,你们都下去吧!”

  “扎。”

  户部官员们走了,胤祥却还气乎乎地站在那里。他真想不通,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父皇百年以后,他就拥有天下了。金碧辉煌的宫殿,锦绣铺地的御花园,前呼后拥的太监、宫女,粉黛上千、嫔妃如云的后宫,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为什么这么急不可待地去侵吞国库银子,贪一时之欢乐,干自毁长城的蠢事呢?

  胤祯端着一杯凉茶走了过来,拍着胤祥的肩头说:“十三弟,你也乏了,大热的天儿,何必生闲气呢!来,喝口茶,消消气儿,咱哥俩出去透透风。”

  胤祥感激地看了四哥一眼,接过茶来,一饮而尽。哥儿俩出了户部衙门,漫步来到西河沿儿。凉风一吹,胤祥的心平静了许多,说道:“四哥,这次来户部办差,是你掌舵,我划桨,干的是为太子挣面子的事。如果太子不糊涂,他就该懂这个理儿,痛痛快快地把四十二万两银子交出来。要不然……”

  “哎,十三弟,别老垂头丧气的。太子的事你别发愁,四哥我去跟他说。咱们这差事是难办,可是既然父皇交代下来,无论如何咱们不能办砸了。当年,明朝的永乐皇帝,起兵篡位攻打南京。船走到半路没风了,永乐想回兵。可他手下有个人说,只管向前走就有风,一辈子不走,一辈子没风。永乐听了这话,终于登上了宝座。不然的话,明史就要重写了。眼下,我们的‘船’还在江心,不管有风没风,我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呀!”

  四阿哥胤祯办事,一向是说干就干,从不拖拉。太子拖欠国库银两四十二万,这可不是件小事,必须立即与太子讲明利害。可是,太子住的毓庆宫在大内里边,现在天色已晚,外臣不奉旨意是不准入内奏事的。胤祯只好写了请帖,把太子请到他的四贝勒府。兄弟、君臣促膝谈心,直到深夜。其实,事情是明摆着的,太子也并不糊涂。国库亏空如此,太子又带头欠债,他不还钱,其他十几位欠债的皇子阿哥谁肯出血?皇子们不还,又怎么去追交官员们的欠款?这么一来,清理积欠的事儿就非得泡汤不可。要是差事办砸了,老皇上康熙一动怒,还是得拿太子问罪。所以,不用胤祯多费口舌,太子胤礽便痛痛快快地答应卖了通州花园还账。兄弟俩谈完了正事,天色已交三更,胤祯便安置太子在正房休息。可是太子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他倒不是为了通州花园行宫,也不是心疼那四十二万两银子,他是心里生气。别人看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家储君,好不威风。可他也有苦处啊。上边有皇上,下边有群臣。在皇上面前,他是臣;在百官面前,他又是君。既是君又是臣;既不像君,又不像臣。出一点儿错,上边父皇要严厉训斥。下边,八爷的阿哥党群起而攻之,活像是钻进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今儿个,王鸿绪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硬是跟自己过不去,还不是仗着老八的势力吗?这个王鸿绪还懂一点儿君臣之礼吗?唉,自己这太子当的徒有虚名,太窝囊,太不值得了!

  辗转反侧之间,天已交四更了。胤祯已经过来请安。太子不得不匆匆起床,草草梳洗,对胤祯说:“四弟,你头晌就去户部,把咱俩昨晚议的事告诉十三弟。我决意带头还债,叫十三弟手腕子硬一点儿。不管是哪位阿哥,也不管是几品的官员,只要欠了债,都得还钱,一个也不要饶过,看户部那些个王八蛋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完,带着从人骑马赶往畅春园去了。一路上,他快马加鞭,风驰电掣,不敢稍加停顿。因为太子知道康熙皇上一向是早起惯了的,对皇子们的要求也非常严厉。从他们上学开始,都必须四更上课,不准迟误。此刻天将五鼓,父皇恐怕早起来了,去晚一步,少不了又是一顿训斥。

  太子所料果然不错。他来到畅春园搪宁居的时候,康熙皇上早就开始问政了。大院里肃穆寂静,几个太监有的在熄灭廊沿下的灯烛,有的在洒扫院落。太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轻手轻脚地躬身进殿,见父皇康熙盘着腿坐在炕上,神情严肃,张廷玉、佟国维和马齐三位官员正在奏事。太子不敢打扰,默默地行礼叩见之后,退下来站在一边。

  康熙皇上听完那位官员奏报,转过脸来对三位上书房大臣说:“嗯,你们都听清楚了吧?据施世纶所奏,下边竟出了这等事情,实在是开国以来闻所未闻。朝廷救济安徽凤阳的十万石粮食,只有两万石分给百姓,其余八万石全被各级官吏侵吞了。吏治败坏如此,贪风横行无阻,这成何体统。长此下去,百姓可怎么活呀!”

  太子在一边听着,这才知道,原来下边跪的是新选的户部侍郎施世纶。不过他低头跪着,看不清面目。见父皇动了气,太子也不敢多嘴。却听佟国维说:“皇上不必为此生气劳神。施世纶刚才所奏,只是凤阳一地的见闻,何至于到处皆是如此呢?奴才今儿个就发文,要安徽巡抚好好地查一查,该办的办他几个。”

  马齐接过话茬儿说:“据施世纶所言,确实令人触目惊心。不但万岁为之焦虑,奴才也深感不安。下边也太没王法了。依奴才之见,应停发赈济粮食。贪风如此,简直成了无底洞。有多少粮食也填不满这个坑。”

  张廷玉一向是谨慎的。听马齐这样说,他不得不表态了:“不不不,马齐的活似有偏激。安徽今年灾情严重,朝廷不赈济一点儿恐怕要激出民变的。”

  跪在地下的施世纶听到这里忍不住了。他叩了个头奏道:“万岁,奴才愿请旨前往凤阳。三年之内,如不把凤阳治理得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请万岁治奴才欺君之罪。”

  康熙沉思了一下说:“嗯。你们说得有道理。朕看赈济一下灾民还是应该的。凤阳这地方民风刁悍,不赈济救灾,万一出了乱子,还得派兵平定,花钱用粮就更多了。施世纶请旨去安徽,忠心可嘉,可是朕却不能准你。朕要让你干一件更重要的差使,你就留在京城里掌管户部吧。现在十三阿哥在那儿,太子和四阿哥坐镇,办好了户部清理亏欠的事儿,比治理好几个凤阳都强得多。朕就看你的了。”

  一听这话,施世纶连连叩头说:“万岁,奴才只是治理一郡一地之才,户部至关重要,非臣能力所及。臣不敢接此重任,恐怕万一办砸了,有失主上知人之明。”

  康熙一挥手说:“哎,这是什么话?朕知道你是刚正廉明之臣,才破格委你以重任。朕心里很清楚,这件事难办。但惟其难办,才得用你这样铁面无私的净臣。你只管放开手跟着十三阿哥去办,一切由朕为你们做主。你别害怕,小人们害不了你。”

  施世纶又磕了个头说:“主上对奴才如此信托,奴才万死不足报答皇恩。但此事事关重大,奴才实在不敢奉诏。”

  康熙感到有些奇怪,不解地说:“嗯?怎么,都说你施世纶胆子大,敢于藐视权贵,从不阿谀奉承,也从不屈服于小人。今天为什么一再推脱呢?”

  “回圣上,不是臣一味推脱,实在是力不从心。”

  “你是怕欠债的官员太多,清不过来还是怕得罪人?”

  施世纶急切地说:“回万岁问话,不是欠债的人太多,而是欠债的人太大。比如,不少皇阿哥,还有太子爷都欠有国债。奴才官微职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呢?”

  站在一边的太子胤礽听施世纶这么一说,头“嗡”的一下差点没晕过去。好嘛,昨儿在户部,王鸿绪当众揭了他的短,今儿在万岁面前,施世纶又告了一状,上上下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留了。莫不是看到皇上不待见我,他们就纷纷落井下石,都来挤对我、作践我?可是太子也不糊涂,他知道心里再有气儿也不能在这儿发作。他连忙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胆怯地说:“父皇在上,儿臣不肖,三年前在通州买了一处花园,一时手头紧,借了户部的银子。儿臣已答应清还,求父皇治罪。”

  太子这一请罪,施世纶可架不住了。刚才太子进来的时候,他正跪着向康熙奏事呢,知道进来了个人,但不知是谁。一是他不敢抬头看,二是他从未见过太子,三呢,他根本就没想到太子就在跟前,所以,不但没请安,反倒告了太子一状。这会儿,太子一说话他后悔也来不及了。连忙伏在地上重重磕头说道:“圣上,奴才出言不逊,冒犯了太子。请圣上和太子治臣不恭之罪。”

  “哈哈哈……”康熙开怀大笑:“请什么罪呀?君臣父子之间就应该这样直言不讳,有什么就大胆说出来,这很好嘛。胤初,昨天户部的事朕已经知道了。今天施世纶又提到这件事,你该好好想想,同是一档子事,说的人却不同。有善有恶,有向着你的,也有想扳倒你的,用心不一样啊!你也是个聪明人,心里要有主意,不能怪罪施世纶。就是朕也有办错事的时候,臣子们犯颜批鳞,朕也从来没怪罪过。你知道郭是的事儿吗?他当面指责朕是暴君。朕不但原谅了他,还给他连升三级呢。”

  胤礽连忙磕了个头说:“皇阿玛教训得对,儿臣记下了。施公心怀忠义,儿臣岂敢怪罪他。”

  康熙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嗯,这就好。你们都起来吧。户部的事是难办,可是再难也得办好。国库有账无银,一旦国家有事可怎么得了!清理贪贿、刷新吏治,就得从这里撕开一个口子。如果连这点儿事都办不成,全国整饬吏治、改革弊政还从何谈起呢?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干,万事有朕做主呢。朕看刑部的事也该清了,冤狱不少,积弊更多。等清完户部,再清刑部吧。施世纶,太子已经知错改错了,阿哥们谅也不敢抗旨不遵。你就到户部报到办差去吧!”

  这一下施世纶放心了,忙答应一声:“臣遵旨。”

  康熙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人说:“好了,你们都跪安吧。”

  众大臣一齐跪下:“扎。”

  太子晕晕糊糊地跟着众人出了澹宁居。他没料到这一场泼天大祸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被皇上放过了。他这儿正暗自庆幸呢,不防太监邢年赶了出来,说道:“太子爷请留步。万岁有旨,还有话要对太子说呢。”

  胤奶心中咯噔一下:坏了!这一回去,少不了一顿训斥。他战战兢兢地重新来到康熙面前跪下说:“皇阿玛宣儿臣回来,不知有何训示?”

  康熙黑着脸,没好气地说:“哼!有何训示?你自己干的好事,还用朕说吗?你身为太子,却不思上进,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把朕的教训弃之一旁。你,你,你把朕的脸都丢尽了!朕万万想不到,刷新吏治,惩治贪赃,第一个碰上的就是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你想想,这些年朕是怎么疼你、爱你、保你、护你的。明珠要害你,朕将他抄家罢官;索额图要陷你于不义,朕圈禁了他;你无端责打纳苏尔亲王,朕顾全你的脸面,苦口婆心地替你安抚臣工。可是你又是怎么做的?朕听说你在背后发牢骚,说什么‘当了快四十年太子,千古绝少’。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你想盼朕早点死吗?你三十好几了,难道还要朕扶着你走路吗?!”

  康熙这一阵劈雷闪电般的发作,可把太子给吓坏了。他躲无可躲,闪无可闪,父皇暴怒之下想辩白又不敢,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战战兢兢地说:“请皇阿玛息怒。皇阿玛多年恩养、谆谆教诲,儿臣时刻铭记在心,不敢稍有怠慢。若说儿臣生性懦弱、办事不力,儿臣不敢不认。但若说儿臣对父皇心怀二志,有不轨之举,儿臣断不敢这样做。皇天在上,求皇阿玛圣鉴……”说到这儿,他鼻子一酸,竟放声哭了起来。

  康熙见太子如此,也不觉动了怜子之情。他缓和了一下口气说:“你不要害怕。朕刚才在盛怒之中,说话也许有过激之处,未必句句都准。你是读过史书的,隋文帝一世英明,可江山却断送在儿子炀帝手里。朕千辛万苦保存你这点骨血不容易啊。要知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哪!你这样不争气,怎么能不叫朕伤心呢?”康熙说着动了真情,不觉老泪纵横,哭出声来。

  胤礽见此情景更是惭愧,抽咽着说:“求皇阿玛保重龙体,儿臣知道错了,一定改过。”

  康熙擦了擦眼泪说:“唉,在朕的二十多个皇子里朕最疼爱的是你。因为你不但是太子,还是皇后的亲生儿子。你的母亲有功于社稷,有恩于朕。朕看在你生母的面子上,总是对你格外施恩。只要你立得正、站得稳,哪个大臣、皇阿哥想加害你,朕必定严加惩处,或杀或贬,决不手软。可是你要是自己胡作非为,获罪于天,又叫朕如何保全你呢?下去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