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胜利之决战(十九)
扬州城破,震动京师。这几年来,朱允炆就为了朱棣,已经不知道跟群臣开了多少次会议。而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朱允炆已经从天下之主,瞬间变成了亡国之君一般。
皇宫内外,人潮涌动。不光是文武大臣齐聚皇宫,就连皇宫里的宫女、太监都人人惶恐。
“诸、诸、诸位爱卿。”
朱允炆在见到满朝文武之时,早就已经惊恐万分,话都已经讲不利索。
在场之官员,各个都是低头不语。谁都不敢乱说话。
朱允炆看着殿下那些文武,各个都是低头不语。朱允炆愤怒到了极点。
朱允炆为人憨厚,极少发怒。可现在的朱允炆,已经不知道应该愤怒,还是应该害怕。
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朱允炆让大明一百多万军队,消耗殆尽。反而朱棣从几百、几千人马,聚集到了几万,十几万的大军,现在已经攻破扬州,与京都应天隔江对峙。
这仗怎么打的?朱允炆不清楚,如何败的朱允炆也不清楚。
朱允炆压了压火气,无奈的说道:“诸位爱卿,燕王朱棣已经攻破扬州,不知各位爱卿有何办法?”
殿下依旧是沉默不语,没有一人发言。
朱允炆看到没有人出谋划策。顿时愤怒完全爆发。
“啪!”朱允炆狠狠的拍打了桌案,顿时站起。
“平日里诸君夸夸其谈。现在国家正是危难之际,你们都变成了哑巴?难道你们想让朕做亡国之君吗?”
诸多大臣在看到朱允炆犹如发疯一般,更加惧怕到全身颤抖。
此时方孝孺率先站出。
“陛下!”
朱允炆朝着殿下的方孝孺望去。
方孝孺连忙施礼道:“陛下,原本陛下已经下诏,命云南黔国公沐晟进京。怎料沐晟托病不出!这才耽误了战机。”
朱允炆此时内心里也有一些悔恨,悔恨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还是皇长孙的时候,听从了方孝孺等人的鬼话。为了巩固政权,而削藩。
朱允炆并不傻,朱允炆现在内心里十分后悔,为何一定要削藩。如果不削藩,也不会闹出这么多事,更加不会让大明的百姓也跟着吃苦,自己的江山也不会不报。
朱允炆明白,朱棣打着靖国难、清君侧的口号!无非就是为了推翻自己,朱棣坐上皇帝的宝座。
朱允炆看着殿下一群哑口无言的大臣,朱允炆狠不得将殿下的所有人大臣,全部命人拉出午门斩首。
但此时就算杀了所有人,也无济于事。现在朱允炆所需要的非常简单,那就是能够打败朱棣,保住他江山的计策。
“陛下!”此时一个官员拜道。
朱允炆定睛一看,是太傅魏少正。
魏少正拜道:“陛下,现在逆贼朱棣已经夺下扬州,与京都只有一江之隔。为保陛下周全,保护大明江山。臣建议,不如陛下迁都西安,西安乃是千年古都,且有地利之优势。虽然逆贼朱棣攻下扬州,但逆贼朱棣现在已经孤军深入,大明各省县都终于陛下,只要到达西安之后,陛下可下诏令天下勤王。逆贼朱棣必破。”
“这?”朱允炆感觉魏少正说的很正确。
应天和扬州实在是太近了,而且应天的守军全部加起来,也是五万人不到。应天虽然也是多朝古都。可是应天除了长江之外,没有天险可守。一旦朱棣率军过江。围困应天,应天势必难以守住。
朱允炆内心是赞同魏少正的,但朱允炆又朝着各位大臣望去。
此时太师庞义连忙走出。庞义乃是两朝大臣,服侍过三位帝王。当然朱标监国,庞义也辅佐过朱标,虽然现在年岁很大,不过在大明王朝之后,还有很多声望。
庞义连忙施礼道:“陛下,万万不可听从魏少正的谬言,太傅简直就是误国误军!”
魏少正气氛的回道:“太师,你此话何意?魏少正乃是大明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老太师,为何污蔑于我。”
庞义根本就没有正眼去看魏少正,而是上前施礼道:“陛下乃是真命天子,受先帝之封晋为帝位。现在逆贼朱棣兵峰扬州,与陛下隔江而望。陛下若迁都西安,其京都百姓不顾,那便会尽失天下民心。难道太傅大人,想要陛下日后背负骂名不成?”
朱允炆还是年轻,在听到了庞义的话,顿时感觉到魏少正说的完全不对。
朱允炆从小就是学习儒家学说,朱允炆当然明白,民心的重要。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关键的时刻,朱允炆居然想到个人的逃生,却忘记了大义。朱允炆顿时脸色微红,感觉到惭愧。
朱允炆连忙问道:“老太师,那你有何妙计,可破燕军?”
庞义喃喃的回道:“回陛下,迁都万万不可。事到如今,不如与逆贼朱棣议和!”
“议和?”朱允炆惊道。
庞义说道:“没错!议和!”
当此话一出,朱允炆顿时脸色惊变。朱允炆本想大骂庞义,怎奈庞义是两朝老臣,朱允炆此时此刻也只能压了压火气。
庞义解释道:“陛下勿慌,议和只是缓兵之计。”
“此话怎样?”
庞义道:“陛下,逆贼朱棣从北平起兵,先是进攻济南城,怎奈被济南城所阻,而且失去大量人马。逆贼朱棣破釜沉舟,直扑京都。老臣以为,朱棣攻下扬州之后,也不会马上渡江。其一朱棣也需要调整兵马。其二朱棣建造渡江战船也需要时日。老臣以为,虽然逆贼朱棣现在看似胜券在握。而实际上真正的战斗,这才刚刚开始。”
一直以来,庞义都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开始不怎么上朝议政。可今天庞义所言,确实很对朱允炆的胃口。
朱允炆问道:“老太师,你畅所欲言,朕愿闻其详!”
庞义道:“现在逆贼朱棣需要时间,而陛下也需要时间。陛下现在要做的,首要是先稳住逆贼朱棣。”
“如何?”
庞义道:“陛下可派遣能言善辩之人,前赴扬州与逆贼朱棣议和。陛下可提出让朱棣永镇北平。世代永为北平之主。”
朱允炆摸了摸他的小胡须,喃喃的说道:“事已至此,燕王还会返回北平吗?”
朱允炆很是喜欢这个提议,但朱允炆并不傻。如果朱允炆和朱棣对调,此时的朱允炆来到了扬州,也不会轻易的返回北平。
庞义道:“陛下,此乃缓兵之计!如果逆贼朱棣还有半点忠君爱国之心,一旦返回北平,那么陛下可暂时与逆贼朱棣休战!陛下远比逆贼朱棣年轻,假以时日。陛下定会如愿以偿。但此时的陛下应该效仿春秋越王卧薪尝胆。”
“老太师,如果燕王不返回北平呢?”
庞义道:“天下乃是大明的天下,陛下乃是大明的皇帝。如果朱棣不奉召议和,非要无理。此时陛下也不用惊惶。陛下在于逆贼朱棣议和同时,便派得力之人,在两江募兵。而且号召天下勤王灭燕。如果能灭燕者,陛下可封侯拜将!老臣相信,在草蜢之中,也会有英雄出世!”
其实在朱允炆殿下的那群文武,早就已经慌了。根本没有人考虑如何安稳朝堂。而是所有人都在思考,如果朱棣打进了京都,自己的下场如何?
有一些朱棣的旧党,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就已经默默的跟燕王朱棣划清了界限。这群人所想的就是,朱棣进入应天之后,会如何对待自己。而以前周王的旧党,还有当初公开加害朱棣的大臣,这群人更加的恐慌。这些人这几年都清楚,朱棣在战场上杀人如麻。新仇旧恨,这群人都害怕日后的朱棣秋后算账。
表面上看着大殿之上,大明的官员都在附和庞义提出的妙计,实际上都是心怀鬼胎。恐惧未来。
此时此刻,庞义的提议,没有人反对。
齐泰连忙给黄子澄使了一个眼色。
齐泰上前拜道:“陛下,此时国家乃是危急存亡之际,臣身受皇恩,势必粉身碎骨以报陛下。臣远往两江等地,为陛下募军!”
黄子澄也连忙站出,施礼拜道:“黄子澄愿协助尚书大人,为陛下解忧。”
朱允炆看着殿下的两个谋臣,朱允炆又听到了庞义的建议。心中的愤怒也消散不少。
也不知道为何,此时此刻朱允炆还是那么相信面前的两个人。
朱允炆内心感叹,虽然方孝孺等人提出的策略虽然有错。但这三个人还是对朕忠心耿耿。
朱允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朕现在就命你们二人赶赴两江招募兵马。”
“陛下!臣等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其实狡猾的齐泰心里有他的打算。齐泰明白如果一旦朱棣围攻应天,那么应天一定是水泄不通。齐泰的秘密,我知道,想必朱棣也会知道。齐泰知道一旦朱棣攻入京都,那么他一定会惨到一百倍。所以齐泰不管庞义的计谋是否有效。趁着京都还没有被朱棣围攻,齐泰率先撤离。一方面在两江招兵,一旦朱棣兵败,齐泰以后勤之功返回京都,到时候论功行赏一定少不了他。相反,朱棣攻入京都,那么齐泰也可趁机藏匿与江湖。原本就是江湖中人的齐泰,早就已经算好自己的退路。
在一切都由朱允炆拍板之后,最后一个难题,那就是此次大明与见朱棣议和之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所以选择的人,也需要朱允炆好好考虑。
话说朱棣在攻下扬州城之后,内心无比澎湃。现在朱棣在安抚了扬州城百姓之后,扬州城内并没有发生民变。
此时的朱棣站在扬州城墙之上,隔着长江远望应天。朱棣内心有着无比复杂的想法。
朱棣此时也已经是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现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朱棣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朱棣比谁都清楚。
此时的长江之上,一艘官船顺江而至,朝着扬州城行驶而来。
突然间一个士兵传报:“报!应天城派遣了一位官员,说要求见王爷!”
“官员?”朱棣瞬间朝着我看来。
我看着摸了摸下巴,沉默了许久,微微笑道:“明白了!一定是朱允炆打算跟你议和!”
“议和?”朱棣惊惶道:“妹夫!此话怎样?”
我看着朱棣说道:“王爷,现在您率军都打到京都城下了。朱允炆怎么可能会打开城门让你进入到京都之中。此时此刻,他不议和?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朱棣原本就是没有政治头脑,所以也没有想到过议和。
如何早在之前,朱允炆就提出议和,或许历史就发生了改变。不过此时此刻,就算是最笨的人,也不可能接受议和。
在一旁跪拜的士兵,已经等候很长时间。那个传报的士兵,仗着胆子再次说道:“王爷!靠山公!那官员所讲,他亲自带了皇帝的书信,想要求见王爷。”
朱棣没等说话,我便开口说道:“你先下去吧。命马三保接待来人。不可失礼!”
那士兵看了看朱棣,朱棣点头说道:“照着靠山公所说行事!”
“是!”那个士兵快速的退下。
而我不慌不忙的站在城墙之上,远望着远处的官船。
我指着那个官船说道:“王爷,您猜一猜,那个官船里的人会是谁?”
朱棣又不是算命的,又怎么会知道是谁。
朱棣看着我说道:“妹夫啊,本王怎么会知道!朱允炆跟本王议和,你说本王应当如何?”
我尴尬一笑,看着憨厚的朱棣,我实在忍不住笑意。
“王爷!很明显这个议和计策,乃是缓兵之计。不过也好!公孙羽知道咱们需要时间,而他们更加需要时间。但他们不知道的事,即便提出议和拖延时间,也无非扭转乾坤。”
说着我靠近了朱棣,压低了声音说道:“王爷!您这样!”
我在朱棣的耳边秘密的说着一大堆的话。朱棣一边听一边点头。
“没错!没错!对!就是这样!”
我说完,看着朱棣说道:“王爷可曾记下?”
朱棣尴尬的看着我,微微一笑。
我知道刚才我讲的比较多,以朱棣的文化程度,确实难以全部记住。
我尴尬一笑,连忙说道:“王爷无非就是那么几点。只要王爷见到朱允炆派遣的来使。第一不要被感情蒙蔽。第二切记我所讲的话。那样一定可以蒙混过去。”
我又在朱棣的耳边嘀咕着,朱棣一边听一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