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贾拓夫,14岁参加革命,54岁被“四人帮”迫害致死,40多年的革命生涯,既波澜壮阔,又令人惋惜。当我们撰写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斗争经历时发现,他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点自传和回忆的文字,我们只能通过查询档案,走访他的领导、同事、战友,参阅他们的回忆文章和著作,才得以写成这部贾拓夫的传记。
本书是在1993年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贾拓夫传》的基础上,参考了1995年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国家计划委员会办公厅、中国轻工总会办公厅合编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贾拓夫》一书,同时,还参阅了许多贾拓夫的战友、同事的回忆文章,其中包括:
薄一波:《深切悼念贾拓夫同志》;
宋平、宋劭文、薛暮桥、周光春:《敢于对“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不同意见——记叙贾拓夫同志的几件事》;
习仲勋、马文瑞、汪锋、白如冰:《深切怀念贾拓夫同志》;
李维汉:《回忆延安时期的民族工作——纪念贾拓夫同志》;
常黎夫:《亦师亦友相敬如宾——忆拓夫同志》;
白寿康:《贾拓夫在绥德第四师范》;
张俊贤:《贾拓夫到佳县发展党组织》;
李忠信:《贾拓夫蒲城脱险》;
王仁济:《贾拓夫在城固》;
余海丰:《忆拓夫同志二三事》;
程子华:《忆拓夫》;
赖大超:《严以律己的拓夫同志》;
孙作宾:《深切缅怀贾拓夫同志》;
张邦英:《怀念拓夫老战友》;
杨和亭:《忆拓夫同志》;
张汉武:《学习拓夫同志的献身精神》;
赵伯平:《学习拓夫同志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
董学源:《杰出的党的地下工作者拓夫同志》;
罗文治:《贾拓夫同志的远见与卓识》;
杨 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楷模——回忆贾拓夫同志二三事》;
李屺阳:《坎坷而光辉的一生——怀念贾拓夫同志》;
杨永昶:《怀念我的良师贾拓夫同志》;
刘 春:《贾拓夫同志与党的少数民族工作》;
何承华:《领导·老师·兄长》;
白如冰:《关于拓夫的一些回忆》;
郑戈桓:《怀念拓夫同志》;
杜延庆:《拓夫同志关心工会工作》;
狄景襄:《财经工作者的一个好榜样——纪念贾拓夫同志》;
赵家梁、张致祥:《执著探索艰辛实践——追忆拓夫同志在经济计划方面的卓越贡献》;
廖季立:《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
余建亭:《纪念拓夫同志坚持实事求是》;
薛葆鼎:《他为真理而牺牲——贾拓夫同志去逝26周年祭》;
傅石霞、赵家梁、张致祥:《关心手工业的贾拓夫同志》;
张 盘:《忆拓夫同志几件事》;
黄 海:《追忆贾拓夫同志》;
魏 敏:《回忆下放抚顺期间的贾拓夫同志》;
肖远力、周玉书:《实事求是的楷模——怀念贾拓夫同志》;
白向银:《回忆贾拓夫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一些情况》。
……
笔者在撰写第一稿时,参考了贾拓夫的夫人白茜和子女们,为自己亲人平反,长时间奔走呼吁,找了各个历史时期与贾拓夫一道战斗和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而收集到的宝贵材料,这些材料与《中共党史人物传》一书中“贾拓夫”一文构成了《贾拓夫传》的基本素材。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的有关资料,走访了几十位老同志,包括杨尚昆、薄一波、习仲勋、马文瑞、程子华、刘澜涛、李维汉、汪锋、郭洪涛、张秀山、赵伯平、常黎夫、刘春、周光春、张汉武、杜延庆、任寿康、狄景襄、赖大超、吴鸿宾、张俊贤、刘杰山、杨和亭、徐炳如、杨克、牙含章、郭敬、董学元、廖季立、李忠信、余海丰、王仁济、黄海、傅石霞、魏敏,以及《中共党史人物传》中《贾拓夫》一文的执笔者——赵家梁、陈大伦、郑戈桓、常诚、张盘、张致祥等同志。我们向这些老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
特别应该感谢的是从1954年10月到1959年10月,足足5年时间,与贾拓夫朝夕相处,一起工作的秘书赵家梁同志。他所写的《我的自述》为本书的成稿提供了大量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正如赵家梁所说:“我跟贾拓夫关系一直很好。我对他很敬重,他对我也器重。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拘束,没有什么隔阂,坦诚相待,融洽相处。直到1959年他被错批为右倾反党之后,我不担任他秘书之后,也还去看他。”在贾拓夫被迫害致死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赵家梁以及与贾拓夫多年共事的陈大伦、张致祥、郑戈桓、常诚等为他的平反昭雪做了许多工作,为本书的问世付出了许多心血。
在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撰写出版了《爷爷率红军走过——毛新宇话长征》一书,其中专设一节“谁是红军进入陕甘的引路人”,他写道:“有一个人,在中共中央选定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问题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就是贾拓夫。”“贾拓夫为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落脚陕北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进军陕北引路人的作用。”毛新宇的研究,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贾拓夫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贡献。
本书得以问世,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市政府,神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条件的限制,关于贾拓夫的资料收集有许多困难,加之笔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祈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