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经济武器与《凡尔赛协议》

    英国阿尔福雷德·泽曼爵士(Sir Alfred Zimmem)在“一战”中,曾经写过一本13页的小册子,名叫《对付德国的经济武器》(The Economic Weapon AgainsL Germany.London: Allen&Unwin,1918)。他在这本书里面第一次提到了“经济战”这样的理念。泽曼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奎格雷教授列为英美精英组织的重要成员。

    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中的中欧强权(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正处在世界范围的被包围的态势之中,凭借它们自己的力量无法打破这样的包围。这本书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大规模经济封锁所形成的“经济战”的理念,而德国人当时认为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1915年12月,英国首相提到:“有人会认真去想由于橡胶短缺,我们将会失去这场战争吗?”由于英国和美国能够封锁欧洲大陆的德国,控制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材料来源,而德国在战争中得不到这些原材料的补给。德国的战争准备是基于一种假设,那就是战争最多只会持续一年。显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而德国在战前准备非常不充分,并且没有想到,由于丧失制海权,德国被英国进行经济战略的大包围,使德国在战争中巨大的原材料损耗难以得到补充,因此逐渐丧失战斗能力,以至于最后溃败。这一点是德国作为大陆强权首次同海洋强权较量时面临的重大战略新问题。

    泽曼在书中进一步提到关于对德国战败之后的计划和预测,他指出,在正常的和平协定签订之后,将会发生什么呢?对德国港口封锁的解除实际上并不是英美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没有原材料就不会有德国工业的就业;如果没有就业,大量从战场上回家的复员军人就将形成庞大的失业人群,而这些人将会威胁社会秩序。反观英国和美国,由于它们控制了原材料的供应,就控制了德国经济重建的进程。德国将会面临物资全面短缺的局面,如果考虑到饥荒出现,经济混乱的局面将至少会持续3年时间。

    由于英美对德国的经济封锁在战后仍然持续,德国必然出现物资短缺的问题,这种短缺局面并不是平常的商业抵制,而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国家行为。事实上,德国的物资短缺从一开始就是英美有意而为之的。在泽曼提出的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1919年的《凡尔赛协议》其实是战争的继续。正如《凡尔赛协议》的起草者,美国国务卿兰辛( Rohert Lansing)后来所指出的那样,《凡尔赛协议》并不会提供公平的和平,最终将成为持续战争的工具和手段。他当时就已经预感到“《凡尔赛协议》产生的是一种失望、后悔和进一步萧条,这种和平协议的条款,显然是不同寻常的严厉和带有侮辱性质的”。而刚成立的英美主导的国联,“在复杂的贪婪情绪之中将会成为捕食者”。

    兰辛作为美国的主要谈判代表,在整个和谈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各国的银行家们作为谈判代表的“顾问”,实际上把持着谈判的主导权。“在5月15号,我收到了布利先生的辞职信,同时还收到了我们另外五位主要专家的辞职信,这些人共同抗议和平条款的严厉和不公正。辞职信中指出,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条款违反了美国当初参战所捍卫的基本原则。”意大利总理弗朗西斯科也曾经说过:“在当代历史上,《凡尔赛协议》将成为一个非常糟糕的先例,它违反了所有的先例、所有的传统,德国代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不公正的条件。在他们面对饥荒、物资短缺和革命威胁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只有签字。在古老的宗教法律体系之中,每个人都必须有申诉的权利,甚至魔鬼都拥有这样的权利,邪恶的人也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利。但是当今新的国家社会,甚至不遵循黑暗的中世纪所形成的神圣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战争消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德国全部资产的3倍,德国每年最终将会被迫赔偿高达17亿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而且要一直持续还钱到1988年。沙赫特也曾做过这样的评语,他说《凡尔赛协议》是一个有意的设计,这个设计将在经济上摧毁德国。这显然符合大英帝国统治精英的理想。

    在《凡尔赛协议》影响之下,每一个经济的自然进步,每一个经济的复苏行动和信心的恢复,由于外国政治势力的控制都变成了不可能。在战争中,英国对战争的融资主要通过税收,占到战争融资的20%.德国是6%。德国的货币供应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从72亿马克增加到284亿马克,对于每个德国人而言,货币供应量相当于从110马克增加到430马克。当时德国整体物价水平,如果将1913年作为基准值100,1918年德国战败之后则上升到234,这样的通货膨胀幅度跟英国的情况大致类似。这种物价上涨程度对德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被德国政府有效地对冲了,德国当时的工资,从1913年的基准值199上涨到248,德国人工资上涨幅度甚至略微高于通货膨胀。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严重伤害了德国经济,但是并没有摧毁德国的货币系统。

    很明显,对于英国的统治精英而言,他们试图从根本上遏制德国的再度崛起。一个采用所谓“自由经济”体系的德国,在海洋强权的经济围堵战略下,是不可能真正发展和强大的。一个经济疲软、政治涣散、武功全废的“相对稳定”的德国,才符合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因此,德国的货币系统从1918年战争结束到1922年期间,处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之下。

    但是,到了1922年7月,英国统治精英发表了《丘吉尔白皮书》,宣称“无意将整个巴勒斯坦变成一个犹太民族乐园”,从而背信弃义地酝酿推翻《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的重大承诺,德国的货币系统突然风云突变,超级通货膨胀的飓风在全无征兆的情况下悄然登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