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

发作一次。听说这次比上一次金钏死时打的还狠呢。好像如今也只剩下半条命了。”

赖瑾怔怔的听了一会子,叹息一声。

薛蟠窥着赖瑾的神色,开口说道:“我听人说你在园子里同宝玉吵起来了?”

赖瑾摇了摇头,自嘲的说道:“也算不上吵,不过是我自己发泄罢了。也不知他听没听得明白。举止无状,倒让大家见笑了。”

薛蟠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开口说道:“早该这样。你要是能骂醒他也算是做了一场好事。如若不然,你也省的憋一肚子气。我跟你讲,这也就是宝玉那个凤凰蛋,向来是个糊涂蒙心的我不搭理他。倘或换个别人,我能由得他害的我妹妹那么惨?皮不揭了他的。”

赖瑾微微一笑,没有答言。

薛蟠又道:“小柳儿临去西海沿子的时候,嘱咐我没事儿多照顾一下琪官儿。如今秋收时节,铺子上进了很多东西,我要去城外给他送些日常家用的去。我瞧着你精神头也不大足,不如跟我一起去走动走动?”

赖瑾略微皱了皱眉,不怎么想去。

薛蟠轻叹一声,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不大喜欢琪官儿的为人做事,其实我也未必看得上他。不过是看在小柳儿的面子上罢了。你只当陪我出去散淡散淡,也就是了。”

赖瑾想了想,也觉得在家闷着不好,遂点头应了。

薛蟠大喜,开口说道:“那就明日一早,我过来接你。”

于是两人又闲话几句,薛蟠告辞而去。

至次日一早,薛蟠果然如约而至。身后还带着一大车的米粮布匹等物。小霸王趾高气扬的坐在高头大马上,挥舞着马鞭说道:“你动作快些个,咱们给他送了吃食后还能在城外逛逛。”

赖瑾点头,旋即扳鞍上马,跟薛蟠一径出了京城。

秋日的郊外一片金黄,远处的稻田在日光的折射下越发耀眼,秋风吹过,一波一波的稻田浮动就仿佛是金色的浪花,金光粼粼,叫人瞧着便心生舒爽。

离京二十里外就是紫檀堡,蒋玉菡的宅子就在这其中。薛蟠和赖瑾到地方的时候,蒋玉菡并不在家中,听门房的回话,是去了庄子上看佃户秋收。

于是薛蟠吩咐蒋家的下人将盛着粮食布匹的车子拉入院中。自己则带着赖瑾去了前头的庄子上。那庄子离着蒋玉菡的宅子约有三里,十来家茅草屋坐落在山脚下,褐黄色的乡间土道阡陌相交,通往远处的田地和山间。有粗布衣衫带着草帽的老农在田地里割稻子,还有穿的干净利落的村姑捧着瓦罐去给自家男丁送水送饭。偶尔能听到狗吠鸡鸣之声,看起来异常悠闲自在,颇有种采菊东篱的惬意安然。

蒋玉菡一身绫罗站在田地边儿上,用手搭在额间往远处眺望。金色的阳光倾洒在他的身上,让他看起来比往日多了两分清朗纯粹。大抵是总在日头底下站着的缘故,就连肤色也比先前黝黑许多,倒是后世很流行的那种小麦色。笑起来的时候越发显出一口皓齿,再不复当年阴郁忧愁的形象。

不知怎么的,赖瑾觉得如今的蒋玉菡比从前要顺眼很多。

蒋玉菡此时也瞧见了打马过来的薛蟠和赖瑾两人。他朗笑着挥了挥手臂,大声问道:“什么风儿把两位哥哥吹来了?”

薛蟠用力夹了下马腹到蒋玉菡身边,扳鞍下马,随口说道:“如今正是秋收时节,铺子里来了好些米面粮食。我想着你一个人,头年顶门立户的也不容易,就给你带了些粮食过来。”

旋即又看着面前的田地,哈哈笑道:“没想到你小子还算行,头一年就打出来这么多粮食。倒显得我的举动有些多余了。”

蒋玉菡很是开心的勾了勾嘴角,开口说道:“这都是李大叔他们的功劳。要不是他们伺候田地伺候的精心,也没有今日的成果了。只是还要谢谢薛大哥哥惦念,这一年多来得亏了您时不时照应着。”

“好说好说,这也都是小柳儿的吩咐,我不过是听话照做罢了,你很不必如此客气。”薛蟠说着,用手扇了扇风,满头大汗的道:“今儿天挺热的。要不咱们找个地方喝两口茶,歇息歇息?”

地里干活儿的李大叔接口笑道:“这位公子要是不嫌弃,我家就在前头。可以让二丫带着你们过去喝点井水,俺倒是觉得比那劳什子的茶水好喝。”

蒋玉菡随即附和道:“这里的井水很是甘甜,我也觉得比茶水好喝。”

薛蟠哈哈笑道:“那也不错,其实我也不太喜欢喝茶。”

于是那李大叔吩咐姑娘将人带了家去,坐在小院儿的石头桌椅边儿,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清澈的井水。薛蟠端起海碗来漫不经心地打量一眼,只看见这盛井水的碗虽然有些残破,连边口处都缺了豁口,但看起来倒是干净整洁,一点儿也不像有些存户家中脏兮兮的。遂安心的饮用起来。

众人端着海碗将一碗井水一饮而尽。只觉得这清水果然澄澈甘甜,沁人心脾。尤其是冰凉凉的喝下去,叫人爽到心里。连整个秋日带来的燥热和浮躁都去了大半。

赖瑾紧紧锁住的眉头略微松了一些。

留意到异常沉默的赖瑾,蒋玉菡开口笑道:“今儿子瑜怎么不爱说话。”

没等赖瑾开口,薛蟠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嘴道:“跟宝玉闹了点别扭。”

旋即想起蒋玉菡和贾宝玉的那点子糟心事儿,立刻住口不说了。

蒋玉菡也装作没听见先前那一句话。二丫断了一盆山上摘的野果子过来,笑嘻嘻说道:“都是今儿早上我和弟弟去山上摘的,刚刚用井水灞过。几位公子要是不嫌弃,就多吃两个。”

众人也笑眯眯的道了谢,伸手去抓果子吃。甜甜脆脆的,倒也不错。

二丫瞧见众人吃的香甜,越发满意的摸了摸头发,转身走了。

赖瑾默默吃着果子,依旧有些郁郁寡欢。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饶是赌气伤心,一会子也缓不过神来的。

沉吟一会子,蒋玉菡终究还是劝道:“荣国府的宝二爷生性绵软,不通世故,又家世很好被长辈们惯坏了的。子瑜还是别同他计较才是。”

当日因种种缘故,赖瑾对于蒋玉菡的观感并不是太好。可如今时过境迁,看着蒋玉菡豁达淡定的模样,赖瑾也不由得佩服他的心胸气度。只因若是蒋玉菡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赖瑾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这么平静的接受。毕竟每个人对于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总是比较通融宽厚的。

就像后世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同情心,倘或受害人真的变成了自己,不知道很多自诩宽容善良的人,还有没有那种故作大度的心。

赖瑾思及此处,不免又想起原著之中宝玉落魄了,还是蒋玉菡接济照顾他。如此举动当真可谓是以德报怨。果然古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细细想来大抵还是有缘故的。

这么想来,对蒋玉菡的态度也比先前亲热许多。蒋玉菡一直就觉得赖瑾对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和隔阂,之前想着也许是两人身份地位相差太多,遂也不以为意。如今瞧见赖瑾态度慢慢转变,他因之前赖瑾仗义执言帮他摆脱了忠顺亲王纠缠的事情很感激,如此一来,倒也投桃报李的引着他多说了几句话,尽力开解他的抑郁不忿。

三人只在李大叔的家中略坐了一会子,便回了蒋玉菡的宅院,吃过午饭之后,薛蟠和赖瑾两人又陪着蒋玉菡说了一会子话,众人还去山上采了些时令果子,便打马回转。

之后的几日,因朝政繁忙,赖瑾倒也无心去打听荣国府的事儿。倒是赖嬷嬷经常前往荣庆堂陪贾母说话摸牌,时不时的开导一番。只是贾母依旧忧心自责,赖嬷嬷的话也只是说了十句听两句,聊胜于无罢了。

以及荣国府上各位主子们或病或伤,府中一时间倒没了得力的人管辖。听说这几日管事婆子与各屋丫头们也是偶有争执,什么你祸害了我的花,我克扣了你的例菜之类的,吵吵嚷嚷的,倒也没个清闲。

没过几日又是宝玉的生日。因他在北静王府品评联诗一事得罪了诸多亲戚家的姊妹们,且贾母王夫人这会子正病着无暇理他,他又被贾政一顿好打这功夫还没能下床走动,今年的生日也只是平常过了,丝毫不像原著中那般热闹。贾宝玉本就是个喜聚不喜散的绵柔性子,思及此处不免又是哭了好几场。整日里以泪洗面悲悲切切的,据说倒有了两分林姑娘的风范。

赖瑾一直没有去园子里探望宝玉,倒是去荣庆堂看了贾母几回。贾母的身子骨儿是越发不好了,如今说三句话的功夫都咳嗽不止。鸳鸯等几个大丫头侍奉在床前,邢夫人偶尔来看过几回,身边跟着已经接回去教养的迎春。迎春依旧如早先那般唯唯诺诺的性子,不过穿戴倒也比从前好多了。见到赖瑾的时候偶尔也能闲聊两句,只是两人素日就无话可说,这会子倒也说不出热络来。

往日里最擅言辞的探春近些日子也不怎么说话了。听说王夫人的病一直是反反复复的,不见起色。探春身为庶女自然要侍奉床前。只是不知王夫人是暴露了本性还是被宝玉的事情刺激到了,如今性子越发阴沉暴躁。探春稍有不对便是一顿斥责,虽然算不上打骂,但当着满屋子丫鬟婆子的面儿如此给探春没脸,探春愈发觉得下不来台。

再加上王夫人陷害林黛玉、薛宝钗一事给探春留下了层层阴影。这一对母慈女孝很是融洽的母女两个倒是比先前生分好多。

至于被宁国府接回去的惜春也只是来这边看过贾母一回。那日赖瑾并不在跟前儿,只听说惜春的性子越发冷淡了。来了之后也不怎么说话,只默默坐了一回,侍奉了汤药之后就回去了。满脸硬邦邦的,好像例行公事一般。瞧得鸳鸯止不住叹息。只是她也晓得这事儿原是贾母对不住惜春,拿了人家的东西还不能尽心对待人家,也怨不得人家心有怨怼总是介怀。

至于宝玉,先前是借口黛玉之事伤了心在园子里头胡搞瞎搞。后来则是被回京叙职的贾政暴打一顿,真的起不来床了。所以一直也没能过来探望贾母,自然也不会去荣喜堂探望王夫人。

于是往日间热闹喧嚣动辄站了满屋子人的荣庆堂就显得越发寥落单薄,空荡荡的没个人气儿。就连人行走在其中都不知不觉的屏住气息,小了动作。

赖瑾只觉得荣国府是一日比一日更清净了。

如此又过了不少日子,宁国府的下人来传话说大老爷贾敬宾天了。

赖瑾想了好一会子才想起来这人是在城外道观里整日忙着修仙炼丹的贾珍他爹。好像当年还是个进士及第的才子,只不知为何并没有入朝为官,一直到死都还是个白身。整个人神秘兮兮的,阖府上下的人也都不怎么了解这位老爷,当然也不议论他。

只是这会子死了,虽说平日里住在城外不惊动人,这会子也少不得闹得阖族上下鸡飞狗跳。据说他的死因也不是很光彩,有人说是误食了丹药中毒而死,也有人背地议论说是平日里在道观“双休”,和那些小姑娘们放纵太过,再加上总吃一些有毒的丹药,积累到如今精尽而亡。

不论哪一条,听起来都不太好听。众人也只得当做没听见了。

公公没了,尤氏身为当家主妇自然得操办周全。于是一面给贾珍、贾蓉乃至贾琏等传信儿,一面又要接了自家继母和两个继妹过来帮忙操持。赖瑾知道尤氏此举无疑是引狼入室,只是他身为外男,对于府中阴私事情也不好讲的太明白。只得撺掇赖升媳妇去尤氏跟前儿叨咕两句。

尤氏听完,倒暂且按捺住了将尤氏老娘和她两个闺女接过来的心思。只一味张罗着开丧破孝等事宜。

至于贾珍等人听闻此消息,倒是急忙告假。消息传到乾元帝耳中,倒是额外加恩追赐贾敬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度,入彼私第殡殓。又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且准朝中自王公以下前去吊唁。

这是很大的恩典惠泽。圣旨传下以后,不止贾家众人,满朝文武都称颂圣上的仁厚宽宥。

又过了一些时日,远在江南的贾琏、贾蓉等也都回京奔丧。贾琏回家醒过老太太和父母双亲之后,又去宁国府那边看了一眼,片刻不停的到了赖家给赖嬷嬷等人请安。并且还带了好些希贵表礼,诸如江南织造局的各种上好锦缎,江南茶园子里精心培育的最上等的茶叶以及西洋商人贩卖来的各种机括玩意,种种物件儿,不一而足。

瞧着贾琏如此郑重其事的登门拜访,赖家众人倒是觉得很是熨帖。言语当中每多谦辞,叫贾琏很不必如此客气。只不过如今贾琏就在赖尚荣手底下做事,对赖家众人殷勤小意一些也是有的。因此赖家众人的话,贾琏并不以为意。赖嬷嬷只和贾琏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就让赖瑾陪着贾琏去书房闲聊了。

她也明白,贾琏之所以火急火燎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