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和珅3岁这一年,他家发生了一场大变故。他的母亲在生和珅的弟弟的时候难产,他弟弟活了,母亲却死了。和珅的母亲到底是死于难产,还是死于产后失调,正史、野史均无确切的记载。而此时和珅的父亲常保是在北京,还是已经在福建任上,正史、野史也没有确切的记载。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读者朋友们当然会有个萦绕已久的问题会再次映入脑海:和珅的父亲常保,为什么不把老婆孩子带在身边呢?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钮祜禄·常保,家大业大,没个人管理不行。
亲生母亲去世之后,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就开始了与继母一起相处的时光。关于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正史上当然不会有任何记载,野史笔记上则肯定会有关于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继母对待孩子十分苛刻的记载。其实,这些都很好理解。正史上没有记载,是因为当时的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尚未出名,完全没有引起相关史家的关注。野史笔记上记载和珅、和琳兄弟二人遭到继母虐待,则完全出于中国国情:您想啊,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故而继母不喜欢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其实完全是人之常情,言语不太好听,也肯定会经常发生。而这些,当然会在年纪幼小的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心底里造成强烈的反差和巨大的阴影。
话说到现在,我想起了两句中国古话,一句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句则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简直是太适合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遭遇了。和珅9岁的时候,他家又出了一件大事,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父亲钮祜禄·常保因病去世,死在了福建副都统任上。一如前面所说,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父亲钮祜禄·常保到底是因何死亡,正史、野史均无记载。只是有野史笔记记载说:钮祜禄·常保任上的小妾们为了各自的子女,把常保的财产瓜分之后,纷纷离散了,连常保的灵柩都没有运回北京来。
话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理解,9岁的和珅、7岁的和琳兄弟二人,无父无母——这童年,真够不幸的了。不过,此时此刻,要说这俩孩子是孤儿吧,还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的家庭和咱现在还不一样,咱现在都实行一夫一妻制,那个时候不是,大官的家庭,谁家不是三妻四妾的?和珅的父亲常保也是如此,三妻四妾的。和珅的母亲死了,和珅的父亲死了,但是和珅父亲的三妻四妾还在。你想想,和珅再要钱跟谁要去?咱们给起个名吧,跟自己的姨要去?人家不是没钱,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你和珅啊!和珅的父母一死,他父亲的小妾们都只顾着瓜分家产、努力地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谁还顾得上照管和珅呀。您想想,可怜的和珅兄弟两个人,从他们父亲死以后,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呀!肯定是非常悲惨的——即使像野史笔记记载的那样,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有外祖父一家照顾,我们相信,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日常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9岁的一个孩子,要承担如此沉重的生活重担,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也一定会在这个9岁的孩子的心理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逐渐地,和珅这个普通的孩子变了,逐渐变得不再普通了。他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少年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少年老成的汉子。他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现在的命运,要想恢复甚至超过自家原有的幸福,今后就只能靠自己了。
靠自己?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呀。即使在现在,搁在我们谁的身上,也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要是搁在一般的人身上,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长为一个社会上很平凡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很小的无名官员而已,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是绝对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来的。
少年时代的和珅在逐渐地成长着。在这个时期,他天天盼望着,夜夜梦想着,如果哪一天,我若能够见到皇上就好了。因为,见到皇上,是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此时的和珅打心底里想着,如果让我见到皇上,就凭我的才能,我一定能够赢得皇帝的青睐,皇帝也一定能够赏识我。
您说,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就凭您?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吃了今天的饭,明天的饭还不定有没有呢?虽说家庭背景不错,但也都是过往,也有些家底,但也大都没有自己的份儿,您还想见到皇上?皇上是您这么小的一个人物那么容易见得了的?
但是,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可谓无巧不成书,您还别说,没过多久,和珅他还就真的见着皇上了;而且皇上一看见他,一眼就相中他这个有着诸多不幸的孩子了。您说,这个话是打哪儿说起的呢?话还要从他的读书生涯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