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更象是请君入瓮

但,在廖仲平真的攻城后,吴争很快就从迷茫中清醒过来。

那么,选择撤离是最正确不过的做法了。

放弃抵抗,能让人,特别是无辜的民众,死得少些。

而吴争更相信,自己收复杭州的难度,绝对不会比战胜番人联合舰队更难。

……。

在刚听儿子说要撤出杭州时。

吴伯昌用一种失望,甚至可以说鄙夷的目光,看着他引以为傲的儿子。

“一万府兵,才一个时辰不到……就这么放弃了?”

“打不过还打?”吴争毫不理会父亲的鄙夷,耸耸肩膀,无所谓地笑道,“该死的不死,何必让不该死的人先死?”

吴伯昌一愣,但随即明白过来,他点点吴争的额头,欣慰地笑道,“也好,我也许久没回吴庄了,怪是想念的。”

父子两双目对视,同时莞尔。

……。

变化太快。

让人无所适从。

不仅城中居民无所适从,就连一心想要从正面击败吴王殿下的廖仲平,一样懵懂。

站在吴王府大门前,廖仲平心中的失落,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

就象憋足了劲,一拳挥出,打中的只是一团空气一般。

哭笑,不得。

杭州城中的百姓,一如既往地生活,该上工的上工,该劳作的劳作,酒肆茶坊,一如往常般的热闹。

仿佛,城头变幻的大王旗,根本影响不到所有人的日常一般。

这,便是生活!

王府,依旧王府。

哪怕是廖仲平攻破杭州城,占领了吴王府。

但,吴王府依旧是吴王府。

从来不会因为叛军攻占,吴王府就不是吴王府了。

除非,朝廷削夺吴争的王爵。

可,朝廷,敢吗?

那么,吴王府,自然还是吴王府。

廖仲平可以从那些门缝里闪烁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冷漠,那是一种看待敌人般的冷漠。

所以,廖仲平甚至不愿意,踏入王府大门一步。

他随即下了一道严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违令者,斩!”

可下完这道令时,廖仲平就后悔了,这他X不就是北伐军十六条军规中的一条吗?

廖仲平仰头苦笑。

“上奏朝廷,大将军府……已平!”

“传讯莫相,立即派得力人手,安抚百姓……!”

……。

人心,其实是最不可测的玩意。

千万别说“深得人心”四个字。

人心最难捉摸,也最难把控,因为,一颗人心的主人,自己也难把控自己。

人心善忘,它有选择地去忘记曾经受到的恩惠,却刻骨铭心地记住仇恨。

而人心,最善于从众。

百人之中,只要有三成人说天是黑的,那么,至少有五成以上的人会附和。

当日午时,已经迟缓了一个多时辰的汉明半月谈,以代总编撰张煌言的一篇檄文,做为头版首条,拉开了声讨朝廷挑起内战、戗害功臣的序幕。

这不是吴争的授意,而是张煌言不甘心的自作主张。

在随吴争前往码头途中,张煌言完成了腹稿。

在即将离岸的船上挥墨,一气而就。

于是,江南学院八千生员开始上街。

杭州城近四万织女紧随其后。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全城的百姓开始掺和了。

廖仲平苦不堪言,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他而言,这就是个粘了手的烫手山芋,挥之不去。

杀不得,镇压不得,因为就他认为的公心而言,吴王专权,可诛,但,百姓依旧是朝廷的子民,不能因为吴王一人,而大开杀戒,最关键的是,至今,廖仲平还没有得到,挥师南下前莫执念许诺的,朝廷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为这场突袭正名,补上该有的公文!

也就是说,他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非法!

……。

一天半,就一天半时间。

廖仲平甚至还没有巡视他的战利品的机会,叛军甚至还没有控制全城。

一个预料不到的坏消息传入了依旧戒严的杭州城……建阳卫二万大军逼近杭州!

武康、德清、崇德,三面告急!

廖仲平愣住了,他出离地愤怒,莫执念这老东西在做什么?

奉旨调往无锡的建阳卫,怎么会突然出现自己身后?

最关键的是,卫国公不是被扣留在京城吗?

建阳卫怎么敢擅自南下?

“来人……!”廖仲平大喝起来,脖子上的青筋毕露,“去问问你们的家主……为什么?!”

“将军息怒,城中大乱,百姓蜂涌而至……是否下令弹压?”

廖仲平稍稍一愣,破口大骂,“有本事,你杀光全城人啊……要是杀不完,本将军就砍下你的头颅!”

……。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这种军规,并非北伐军所创,历来有之。

其实但凡史上所有精锐之师,皆有这种军规。

可廖仲平麾下叛军组成,那可是莫执念私下豢养的死士。

倒不是说死士就是乌合之众,恰恰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死士执行纪律的苛刻,尤胜于军队。

但,有一点肯定是与军队不同的。

那就是廖仲平此时所率的死士,效忠于个人,也就是莫执念或者莫家。

叛军根据地在太湖水域,这也是天下战乱尚未平定时,特有的状态。

不管是大将军府,还是朝廷,皆无闲暇去肃清山川水域中,因战乱聚集起来的盗贼。

既然是草寇,便没有固定的补给,他们除了在太湖能得到莫家按时输送的补给,一旦离开,那就鞭长莫及了。

莫家虽然势大,但还没有大到可以公然在沿途各府,明目张胆索要补给的程度。

若真到了那种程度,那就不叫草寇了,应该叫,官军!

从太湖至杭州,至破城两日,前后六天,携带的口粮已经告磬。

这种情况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廖仲平命令是下了,可效果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

当然,不管坊间发生了什么不堪之事,都不会传到廖仲平耳朵里。

因为,廖仲平真正的心腹,只有一千多人。

将按察司衙门当作临时行署的廖仲平,所能得到的禀报,也就是城中学子生员聚众闹事、百姓追随,局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