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多尔博想以和为贵

议事堂中之人,谁心里都明白,此时军情紧急,延误不得。

可利益诉求的不同,此时各人的屁股决定着他们的脑袋。

多尔博又离席回了内院,他得向他姐姐东莪问策了。

最后,反倒是不识兵法的东莪,给出了她的建议,那就是所有建议都采纳。

病急尚能乱投医,乱拳也能打死老师父,只要是个法子,用用就是了。

于是,滋阳缇骑四出,一面向清廷求援,当然,是空手套白狼式的求援,一面向凤阳府求援,甚至还派出了一路去联系海州,请求停战议和,这,怕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再说了。

天晓得,阿济格此时自身难保,除非允许他率军撤向徐州,仅要他派援兵,那估计是与虎谋皮了。

而最能说服多尔博的,就是东莪提出,多尔博“亲征”,而且是带着东莪自己的“亲征”。

东莪的意思是,只要两军遭遇,东莪愿意替多尔博说降沈致远,从而避免一场不该有的战争。

多尔博欣然采纳了东莪的谏言,在他看来,还是“以和为贵”啊!

……。

沭河之上,无数艘渡船争渡。

密密麻麻地人群中,一队军服不同的游骑在四处徘徊着。

没有人去理会他们,也没有人去制止他们。

直到这队游骑自觉无趣,悻然离开。

“将军?为何不……杀了他们?”一名副将疑惑地向沈致远问道。

沈致远放在手中望远镜?往副将手中一丢,“不值当?留下他们?鄂硕必会清醒过来,让他们回去?鄂硕反而搞不明白我真正的意图。”

“将军英明!”

“少拍马屁。”沈致远指着正在忙着渡河的军队,问道?“没人质疑本将军令吧?”

“将军放心?各营将领都已经知会过了,无人提出异议……他们都是将军一手提携的,怎会质疑将军军令?况且,谁不明白如今北伐军已经掌控战局……没人想以卵击石!”

沈致远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传令下去?前锋一旦渡河?迅速向占据莒南十字路,配合莒州方向,对安东卫形成夹击之势。”

“是……末将这就传令下去。”

“等等……再重复一遍,记住,只包围?不进攻。”

“可……若对方先动手呢?”

沈致远轻哼道“那就……歼灭!”

“遵命。”

……。

可沈致远无法预料到,鄂硕会在南下途中?调安东卫余部大军向莒南方向运动。

这就造成两军前锋,几乎在同一时间?在莒南方向正面遭遇。

毫无悬念,这时已经陷入无法善了的局面?两军随即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发起了进攻。

而这种正面交战?无法象突袭可以迅速击溃对方?战局一时陷入胶着。

之前沈致远和吴争所有的部署,都被打乱了。

不得已之下,沈致远只能先打好眼前这仗再说,他调莒州方向的偏师南下,两面夹击莒南清军。

可这样一来,莒州方向的“堵漏”就缺失了,鄂硕有了充裕的撤退时间和空间。

那边鄂硕接获急报之后,迅速派人向赣榆岳乐传讯,随即下令大军北撤。

而赣榆岳乐本就不看好凭自己一支孤军,能守住赣榆小城,听闻沈致远率叛军抄了自己后路,岳乐毫不犹豫地下令连夜北撤。

而城外鲁之域对赣榆城进行的是佯攻和骚扰,双方在两天之中,几乎没有正面交战,最多的只是相互炮击。

正因为如此,鲁之域无法在夜里发现城中守军已经撤退,直到天亮再发起一波佯攻时,才发现,敌人跑了,仅有的收获,就是岳乐撤退时留下的数十断后残兵。

但因吴争事先有过叮嘱,对敌驱赶为主,杀伤为辅,所以鲁之域并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派人知会钱翘恭,由风雷骑追击来扩大战果。

吴淞卫随即入城,赣榆光复!

……。

赣榆收复,昭示着北伐大门正式开启。

但不管是鲁之域的吴淞卫、泗州池二憨部、广信卫以及钱翘恭的风雷骑,皆已经精疲力尽,急需休整。

阿济格闻知岳乐向北撤至安东卫,便已经明白,东翼已经不可靠,他不得不改变原本想夺回泗州战术,开始正式思考向北寄人篱下,还是向西与吴三桂争夺陕甘的主导权。

而多尔博派人转道济南府,向安东卫鄂硕传讯——撤兵。

在莒南激战的沈致远接到吴争的命令,主动与莒南鄂硕部脱离接触,率军往南,进入淮安界,与刚刚收复赣榆的吴淞卫会师。

退回安东卫的鄂硕,在与岳乐商议之后,决定无视多尔博的命令,固守安东卫,同时由岳乐回京请援。

到了这个节点上,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休兵,战局由此进入了大战前的静默期。

……。

建兴二年,九月十五。

淮安城。

吴争以大将军名义,召开军机会议。

除了三个战场主将,建兴朝首辅黄道周代表皇帝朱莲壁,率团赶来参加会议,兵部、户部尚书及侍郎,左营廖仲平也在其中。

连新任招抚将军、衡阳卫指挥使的刘放,也列席了此会。

参与会议的人数高达二、三百人之巨。

只有和州庐州方向还在交战的夏完淳,因战事正酣、路途遥远没有赶来,派了一名副将做为代表。

这是后世史书记载的赫赫有名的“淮安会议”。

会议将这场局部的“报复”战争,正式定性为“北伐战争”。

既然是北伐战争,便是国战。

既然是国战,便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个人的利益,再不好拿到台面上来讲了,甚至群体利益也得为国战让位。

就此,不管是建兴朝,还是大将军府,对这场战争的各种不同声音,嘎然而止。

无数志士日思夜盼的王师北伐,在不经意之中到来了。

黄道周在会议上宣讲了皇帝的旨意,授吴王临机决断、专擅之权,总理北伐一切军政事宜。

吴争随即以大将军的名义,向建兴朝治下二十九府(包括大将军府所辖十三府)下达了征兵令,这征兵令与之前不同,这次是举国皆兵。

lt;scrptgt;;lt;/scr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