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让“子弹”飞一会

番人舰队大举撤退了。

大松一口气的郑森,疑惑地看着敌人舰队缓缓撤离,他不明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伤亡惨重、疲惫至极的郑家水师没有组织追击,也做不到追击,因为船速差敌人太多。

他们开始救援还在海面上挣扎的同袍。

此战,郑家水师几乎被打残了,说几乎,是因为最大的损失并非来自是主力舰,而是数百艘火攻船。

这种情况,恐怕是海战中不多见的。

但不管怎么说,郑家水师是“胜利”了,至少,郑森是这么宣扬这次胜利的。

……。

这是吴争第三次见到郑森。

三方的临时停战协议已经生效,接下来就是三方会谈。

有句话说得好,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未必能得到。

这场海战,依旧无法分出胜负,郑家水师已经被打残,番人舰队也被北伐军的登陆搞得焦头烂额,无法两头作战,而吴争确实也打不动了,强硬登陆东藩岛之后的二万人,与其说是占领,不如是说威慑,因为不管从弹药、粮草补给,还是战前战后的赏赐、抚恤,都已经无法保证。

所以,有必要即刻停火,按后世的话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相较于七星岛火拼后,郑森第二次见面时的“咄咄逼人”,那么这次郑森显然是压抑和克制的。

他的目光中已经没有了那种自信,更多的是沉重和痛苦。

想想也是,二十万大军攻福州,结果被三万不到的守军打得折损十多万人,狼狈回撤。

赖以成名的水师,在七星岛一战,被后起之秀的陈钱山水师打得没了脾气。

如今,又被番人舰队打得体无完肤,关键是,最后的“胜利”来自于北伐军对东番的登陆,这就使得郑森不得不向吴争“服软”,虽然他确实不甘心。

吴争能理解,但,不同情。

理解是,每个胸有大志者,都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沉沦,如同大浪淘沙。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战争也不同情弱者。

何况郑森绝不是弱者,如果给他机会,或者吴争自己没有抓住这次机会,那么,此时二人的会面,绝对是又一次“喋喋不休”的争执。

争执正朔、争执天下归属、争执双方的利益划分。

“大木兄,辛苦了。”吴争说得很诚恳,心里也诚恳。

这是对郑森这些年来,坚持反清作为的肯定。

因为谁都能看出吴争的诚恳,所以,郑森落泪了。

但郑森迅速抬手抹去已经流下的泪,强笑道:“吴王殿下及时来援之恩,森没齿难忘!”

听锣听音,吴争自然能听出郑森话来的怨怼之意,但吴争不想解释,也解释不了。

吴争绝不认为自己是一只善良、单纯的小白兔,到了这个位置,善良、单纯已经不存在,适当的权谋,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保护身边人、保护数十万追随自己的官员和将士。

吴争也绝对认为,如果郑森与自己易位而处,郑森一定会比自己做得更……不堪。

这次确实是自己给郑森挖了个坑,但吴争坚定地认为,这其实不全是个坑,如果郑森应对得当,未必不能全身而退。

譬如,一支仅以袭扰为目的的舰队,是不可能被番人主力舰队咬上的。

譬如,袭扰各国商船,根本无须动用主力舰船,以快船就能达到目的,又怎会无法脱身而引发一场大战?

再譬如,如果不是郑家水师贪欲过甚,恐怕也不会“逼迫”到克里索恩下决心与郑家水师决战,在面对郑家水师和王一林部南北夹击袭扰的情况下,克里索恩很难做出决战的决定,正如现在的结局一样

,克里索恩需要预防到被王一林水师趁虚而入的后果。

但吴争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结局,确实有郑家水师不可抹灭的大功,正因为郑家水师拼死交战,才有了自己三支水师登陆东藩岛,如入无人之境。

也才有了克里索恩不得不无条件地下令停战,请求重开谈判。

“回报!”吴争看着郑森充满阴霾的眼睛,坚定地道,“你和将士们付出的一切,都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郑森有些惊讶,在他看来,胜利者最值得骄傲,同时,也只有胜利者可以分配战果,但,他诧异于吴争的表态。

应有的回报?难道,吴争是想兑现他的承诺,将东藩岛归入自己的统治之下?郑森确实有些想不明白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确实如吴争所说,一切,都有了回报,这,一定是值得的!郑森太需要一个可以依为根据地的后方了。

之所以迟迟不敢向红毛动手,那是因为郑森忌惮于红毛的船坚炮利,同时,不敢陷入两面交战的困局。

也正因为如此,在吴争提出合击番人联合舰队之后,将东藩岛归入自己辖下时,郑森心动了,否则,郑森怎么可能起意率水师全员北上增援滩浒山呢?

或许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郑森看着吴争坚定的脸和清澈的眼睛,不得不叹自己枉作小人了。

然而,吴争接下去的话,就差点令郑森当场翻脸了。

吴争是这么说的,“北伐军与大西军已在醴陵会师,孤也与晋王会晤并达成共识。鉴于如今长江以南的局势,汉人各势力急需同仇敌忾、抱成一团,方才可以尽早完成北伐大业……所以,孤与晋王决定,长江以南所有抗清势力只允许一面旗子,你部步军归入晋王旗下,水师整编入孤的旗下……你意下如何?”

无耻!这是郑森听闻之后第一个反应。

“这是趁火打劫!”郑森愤怒嘶声道,“你是义兴朝吴王,我是永历朝延平郡王,你命令不了我!”

吴争淡淡地说道:“可李定国是永历朝的晋王,并有永历帝,军政诸事勿论大小,皆有晋王专断的明旨……怎么,你想抗旨?”

郑森愣住了,吴争说得没错,郑森是永历朝的延平王,在晋王之下,当然,权力不是以王爵等级决定的,在于实际职务。

可晋王如今在永历朝的实权,因有永历帝的背书,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也就是说,李定国的命令,几同于永历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