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绝

“义兴朝的国都就在应天府,长公主竟要册封吴争为吴王,如此荒唐之事,你一朝首辅为何不反对?”钱肃乐嘶声道。

“我为何要反对?”黄道周毫不犹豫地道,“王爷并无觊觎尊位的意思,我为何要反对?长公主继位,对王爷有利无害,我为何要反对?册封吴王,王爷是受益者,我又为何要反对…?”

说到这,黄道周突然苦笑起来,“太傅啊,道周只是一个由王爷举荐之人,说是首辅,可内阁之中,哪个真心服我?我反对有用吗?”

钱肃乐看着黄道周,轻叹一声,“黄幼玄啊黄幼玄,今日之你,哪还有当年石斋先生的风骨。”

黄道周仰天呵呵一笑道:“号称正直的卧子先生能派人暗通鞑子加害王爷,毁家杼难的止亭先生(钱肃乐的号)不也弃朱氏投了王爷,为何我黄道周就不能学着虚与委蛇……太傅未免太过霸道了吧?”

钱肃乐被黄道周这么一怼,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黄道周几步上前,死死地拽着钱肃乐的衣袖不放,“太傅不能走,你一走,我一人如何镇得住数百重臣?到时真出了什么乱子,太傅如何向王爷交待?”

“皇帝生死未明,连长公主都登基了,吴王都册封于异姓了,还有什么乱子可出?”钱肃乐大喝着。

可骂归骂,身子却转了回去。

钱肃乐知道,黄道周最后一句话说得在理,朝堂上数百官员,因为吴争下的严令,无法出宫,心中怨怼早已浓郁,黄道周一人,确实控制不了场面,这要是再来一场更大的闹剧,怕是真不好向吴争交待了。

这时,一个沥海卫士兵匆匆从承天门方向跑来。

见黄道周和钱肃乐俱在,禀报道:“禀首辅、太傅,清廷派人知会我朝,其使团正驻在仪真,若我朝同意,皆可随时过江。”

黄道周和钱肃乐为之色变,二人相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愕。

“快派人去禀告王爷。”黄道周喝道。

沥海卫士兵拱手一礼,回身飞跑而去。

黄道周松开了拽着钱肃乐衣袖的手,不无得意地道:“想来,此时太傅怕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钱肃乐瞪了黄道周一眼,当先开步,黄道周追上去,二人窃窃私语着,向奉天大殿走去。

……。

吴争在途经仪凤门时,接到三路信使急报,一好、一坏、二中性,四个重大消息。

好消息是,王朝先水师一部,已经顺利进入江浦水域,正等待吴争的命令。

坏消息是,江北急报,有大量清军南下,人数不明,已经攻破宝应、槐树镇,蒋全义部损失惨重,已经向池二憨、鲁之域部求援,此时正向南溃退。

中性的消息是,长公主已经继位,大典将在三日后举行。清廷使团已在长江边上,只要义兴朝同意,便会立即渡江进行停战谈判。

吴争被这四个纷乱甚至矛盾的信息,几乎搞晕了头。

王朝先水师进入江浦水域,让吴争有了与尼堪决战的底气。

可江北突然出现不明兵力清军,并且已经南下,这让吴争不由得恐惧起来,江北三部加起来兵力也就两万出头,只要一部崩溃,那就是前功尽弃。

问题是,恰恰是这个时间,清廷突然派出了停战谈判的使团。

清廷究竟想要做什么?

多尔衮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能迅速击败蒋全义,并迫使蒋全义不断南撤,清军一定兵力远胜于蒋全义部。

否则以蒋全义的心性,打不过也得咬敌人一块肉下来的脾气,断不会在短短一天功夫,仓皇南逃至此。

那么,清廷是想决战吗?

这说不通啊。

尼堪所部虽然依旧占据大胜关,可十二万大军,至今日折损几近七、八成。

就算剩下的都是八旗精锐,也难挡沥海卫、京卫、建阳卫合力一击,因为水师的到来,可以迅速阻断江浦方向对尼堪的补给。

这对于一场双方合计近十万人的战役而言,胜败几乎已成定局,无非是时间长短和代价高低的问题。

可为何清廷一面派大军南下,一面派出使团呢?

吴争最后作出判断,清廷是在虚张声势,准确地说,应该是多尔衮想以战促和。

拿江北战场的胜利,来弥补尼堪部的败迹,由此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利益。

想通了这点,吴争同样下了三道令。

派人向朝廷传言,应允清廷使团渡江进行谈判,但应允时间定在明日,也就是说,留出了一天的空隙。

再派人向江阴方国安传令,令其部迅速渡江北上,前往泰州与蒋全义会合,并将池二憨、鲁之域、蒋全义三部归入方国安统一指挥。

最后传令王朝先,立即封锁江浦水域,在此水域,所有船只禁航。

看着身边的王一林,吴争道:“还愿意打一仗吗?”

王一林摇摇头,“我今生的仗,在龙潭已经一次打完了,你若是不愿意我跟着,我可以回城去。”

吴争一时语塞,愣了半晌道:“我手中兵力不够,无法对大胜关清军形成合围,王朝先的水师只来了一部,控制水域没难处,可真要封锁数十里江面,太难了。尼堪被沥海卫猛击之后,最大可能是向江浦回撤,这就可能躲过水师封锁……所以,我想请你帮忙。”

“我空有伯爵虚名,手中无兵,能帮你什么?”

“令叔麾下水师,虽说伤亡惨重,可溃退之后,幸存下来的也不下三千人,已经休整了不少时候,想来应该可以动动了。你是国公亲侄,又曾是副指挥使,统领他们应该不难。你率部由定淮门西出后北上,配合沥海卫夹击大胜关……还可以将城中千余禁军、数百沥海卫带上,如此可以凑出五千之众。”

“你高看我了,一群溃兵罢了,难有作为,没得还误了你的事。”

吴争有些恼意,“你究竟想怎样?是,我确实救援不力,可我当时也在率部与清军交战,并非明知国公有难而见死不救……你有怨言,尽可明着来,不必如此半死不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