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党争泥沼中爬出来的小人

吴争怒极反笑,放开搀扶马士英的手,任由他继续跪在地上,狠狠道:“好,本候倒想听听,你这个聪明人是如何揣度我心思的。”

马士英轻哼道:“靖海候有抗清复明之心,马某相信,深信不疑。可靖海候此心之外,还有别的心思,也不足为奇。若鲁王一直监国,待抗清复明有成之日,鲁王之声望便可水涨船高,到时,朝堂之上,有钱肃乐等一众清流便会力主拥立鲁王登基,先不说鲁王与靖海候是否君臣同心,就说鲁王心性多疑,又岂会不防备于靖海候拥兵自重?”

“而鲁王身为皇室,又是靖难之君,靖海候就算到时想反对,恐怕也得不到群臣的附和,如此一来,靖海候就得与整个天下为敌。除非靖海候到时能急流勇退,保全一世英名。可依老朽看来,靖海候绝非自甘清贫之人,你需要为将来布局,这就是你废黜鲁王最重要的原因。”

吴争轻嗤一声,“荒谬!”

“荒谬与否,候爷心里自然明了。再来说说你拥立长平公主监国,前面说了,鲁王是男子,监国靖难,有顺势登基的惯例。可长平公主则不同,她是女子,就算她一直监国到大业有成,也须重觅皇室男子,承继大统。可要另外寻觅皇室男子,就怎么也绕不过靖海候了,想那时,靖海候早已手掌百万大军,晋国公、甚至封异姓王爵了。只要不是候爷想要的,候爷就能一言否决,无论监国还是诸朝臣,都对候爷无可指责。”

吴争有些发愣,这面前的槽老头他x的就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吗?

可许多事万万承认不得,于是吴争喝斥道:“这不过是你以小人之心妄自揣度本候罢了。”

马士英连连应道:“马某自然是小人,全天下都指我是小人、奸倿,不缺候爷一个。可候爷莫要忘了,马某这个小人,是从党争的泥沼中爬出来的。”

吴争怒道:“本候原想为你寻个安乐清闲之职,以让你安养后半生,不想你竟如此恶意揣度本候,实在可恨。今日之后,你便自去,本候不想再看见你。”

这话份量很重,如果失去了吴争的庇护,马士英现在出去,就会被那些朝臣撕碎,能活过今晚,就算马士英命大了。

所以,吴争不用自己动手杀人,把马士英赶出去,就能灭口了。

马士英何等老练,他岂能不知其中厉害?

而激怒吴争,本来就是他想要的。

于是马士英拜道:“请候爷息怒,且容我把话说完。”

“讲。”

“如果候爷真有这番心思,那就一定用得着马某。如今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清流。”

“清流不好吗,对国对民总比阉党、奸倿要好!”

“不。”马士英坚定地否定道,“有句话候爷定是听过,水至清则无鱼,刚极易折,马某虽身在阉党之列,可对于忠臣义士还是佩服的,但朝堂之上,清流独掌大权,与国与民无益。”

吴争嗤然道:“笑话,清流独掌大权,总比奸倿掌权好,难道让奸倿贪腐渎职、祸国殃民吗?”

马士英叹道:“我举个例子,候爷就能明白。”

“崇祯末年,朝廷国库拘紧,入不敷出,数十万边军发不出饷。皇帝欲加征三饷,可就是这帮东林、复社众人生生驳回了,后来皇帝执意征了一年,却因这些人的强阻半路废止,以至于边军将士无饷可领,引发兵变、叛乱不止。试问,这样的清流于国于民有益吗?”

吴争反驳道:“朝中清流驳回的本意,想来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负担沉重吧?”

只是吴争的语气已经不再肯定。

马士英没有反驳,而是继续举例道:“好,那就再说两年前弘光朝的事,福王登基之后,确实荒淫、贪奢无度,可四镇截留赋税,才是真正引发崩溃的原因,可如果不是这帮东林党人,也不至于一年就亡。候爷应该知道,以长江天堑为界,南北相抗,淮河以南辽阔的土地和人口,朝廷每年从江南各地征收粮食、银钱、布帛等财物,弥补朝廷庞耗费。加上朝廷百万大军,就算不能北伐,至少自保无虞。可实际上,朝廷连官员俸禄都发放不出。”

“国库空虚,清军攻扬州之前,就是这批东林党人,还在不断地上折,谏言皇帝减低各地赋税,甚至于更甚者谏言免税。若非当时马某和史可法联手否决,弘光朝怕是支撑不到一年。试问,这样的清流,与国与民有益吗?他们不是为了百姓福祉上疏免税,可仅仅是为了他们的名声,候爷想必知道,崇祯朝每次东林党人谏言减税,政令下达之后,各地的百姓依旧生活贫苦,可事实上,朝廷的赋税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

“马某其实心中也非常不解,这两年在辗转各地山林田间,才得以释疑。原来朝廷的政令根本就落不到百姓头上,百姓依旧在交着重税,而百姓交的重税,被当地官府、士绅豪族及地方皇室瓜分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凭着自己的免税权,大肆吞并百姓土地,以至于失去土地的百姓纷纷附逆,这才是各地反贼层出不穷的原因。”

看着侃侃而谈的马士英,吴争有种错觉,这眼前的老实究竟有忠是奸,是奸臣是能臣?

阉党真全是奸倿,清流真皆是忠臣?

吴争心中感慨,史书春秋笔法,那是胜利者书写的,字里行间,都代表着他们想要说的,失败者,只能接受,永远无法反驳。

就象看到的明史,那是由大明的对手、敌人编撰的,能代表明朝真正所发生的吗?

还有参与编撰明史的那些人,十有八九是明降清之臣,他们只有靠着贬低、诋毁大明来掩饰他们降清的罪过和无耻,这样的人编撰的明史,能体现大明的真实吗?

而来到这个乱世已经不少时间的吴争,越来越发现,许多事根本就不是想象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