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瓷器,其实陈嫣对玻璃的工艺更加了解,这是因为她最喜欢的一个UP主就是专门做玻璃艺术品的。看的多了,当然也会有相当的了解——甚至因为同为UP主的关系,两个人私下有联系。
陈嫣受其影响,对玻璃的种种工艺是很有兴趣的。
而在现代社会,知识是向普罗大众敞开的,只要肯学,真的很难有学不到的!因此,她确实了解了很多关于玻璃的知识,虽然这些都是理论性质的。
首先,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只是石英砂(二氧化硅)加上纯碱(碳酸钠)或者石灰石(碳酸钙),然后经过高温得到钠玻璃或者钙玻璃——这是完全的理想状态,照搬化学方程式得到的!现实生活中想要靠这么点儿东西就造出玻璃,不是不可能,只是太难了!
首先就是高温环境,玻璃的烧制温度实在太高了!比瓷器还要高不少,古代工艺条件下是很难达到的。所以需要使用助熔剂,让玻璃烧制的温度降下来。一般是苏打或者芒硝。
据说最早玻璃误打误撞造出来就是因为苏打不小心和砂子混到了一起,又经过了烧灼。
不然的话,一般情况下谁能将砂子烧化了?
其次,有了助熔剂得到的玻璃依旧相当粗糙,只能是很原始的玻璃…最早只能烧色相很浑浊的玻璃球来着。
这是现在的工艺都能达到的…就陈嫣知道的,国内就有玻璃作坊,会早玻璃珠子。贵种一些的有‘蜻蜓眼’,这个有技术含量,得会调制不同颜色的玻璃液,还得有手艺,弄出同心圆或者偏心圆的图案来。
相比之下,米粒珠、管珠什么的就要简单多了。
还有另一种造玻璃的方向,也属于比较高端的,那就是用来仿玉器。虽然这个时代玻璃难得,可大块可以用来造玉璧的玉更难得!所以有人就想出了玻璃玉璧的主意。
这种玻璃的难点在于必须尽量使玻璃颜色清澈,并且减少气泡。后世看到的玻璃往往澄澈透明,也没有气泡的存在,甚至比天然的宝石更加完美。但那是技术进步后的结果,最早的玻璃可不是那样的。
早期的玻璃,各种原材料都非常‘杂’,不是纯粹的化学元素。比如用石灰石吧,它能是纯粹的碳酸钙?其他的原材料也大抵如此。另外,就算是原料中纯粹的那些化学元素,也有影响,因为他们会与其他成分反应,使玻璃带颜色,但这种颜色又因为不可控的关系,很多都不那么美好……
至于气泡,那更是困扰了数千年的问题!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解决。玻璃工匠往往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尽量减少气泡地产生。只是这种办法终究没有普适性,更会耽误生产,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减少气泡上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效率自然会降下来。
造玉璧的玻璃得呈现出绿色,而且得尽量保持通透、减少气泡,这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顶级的技艺了。
真要说的话,比造蜻蜓眼还有技术难度。当然了,赚的也更多。
因为国内有这样的技术基础,陈嫣其实不必从最基础的做起。相比起自己从最基本的玻璃窑炉慢慢起来,在原本的基础上做改进怎么也容易一些。从无到有,或者做改进工作,怎么选并不难判断。
不过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陈嫣还是决定自己另起炉灶。
一个方面,玻璃作坊在此时虽然有,但还是太稀罕了!且不说她寻访不寻访的到,就算能找到,人家又肯拱手相让吗?手握着玻璃制造技术和作坊,等于是躺着赚钱了,怎么可能甘心让给别人。
若是让陈嫣以势压人,那她又觉得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此时的玻璃制造是个什么水平,她是知道的。水平低还在其次,她也没指望这个时代的玻璃制造水平高…当然了,西方世界里玻璃工艺已经不错了,现在应该正好是腓尼基叙利亚玻璃的黄金时代,罗马玻璃则是蓄势待发,等到腓尼基叙利亚玻璃衰落,就能接位…估计也就是几十年内的事情了。
可是西方玻璃做的好对陈嫣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远水解不了近渴。
重点在于此时国内的玻璃作坊规模极小!可能是生产方式导致的,也可能是不想泄露技术?反正从产量推测规模,应该是小的可怜了。
这么小的规模,她就算收编了他们又能怎样?工匠得不到多少,甚至可能会和她弄出来的新技术格格不入。技术积累倒是有点儿用,但就为了点儿技术积累费这么大的劲,根本不划算。
干脆自己上吧……
既然要做就做好,她也不指望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了,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就能造出透明澄澈的水晶玻璃。她只希望能够超出现在的西方玻璃工艺水平,领先一些。
说起来现在西方世界中玻璃器的市场已经被培养起来了,贵族们使用的玻璃器十分精美。相比起瓷器,玻璃器外销显然容易很多。当然,前提是她弄出来的玻璃能够比此时西方玻璃更好。不然的话,实在是竞争不过,因为从大汉运送玻璃,漂洋过海的,运输成本是很可怕的!
另外,玻璃的好处可不止这么点儿!相较于商业上的好处,陈嫣更看重玻璃在另一方面的作用。毕竟,好的商品虽然稀罕,但也是非他不可,陈嫣手下的好商品也有不少呢。
另一方面的作用和学术有关。
制造出澄澈透明的玻璃就可以弄望远镜、放大镜什么的,说不定比较原始的显微镜也可以尝试一下——虽然水晶也可以,但想要找到天然透明澄澈的水晶,其实也非常困难,最多就是给顶级贵族造一些‘玩具’而已。想要真的推广这些东西,玻璃才是最终解答。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绝对有着重大意义的!正是通过这些,人类才能更好的观察世界,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陈嫣也不指望造出这些东西就能等着科学自己进步,她只是对华夏传统的想问题方式不自信,总觉得那是走偏了路线……
她甚至担心,担心在自己弄出一大堆超出时代的产品后,因为这些东西背后没有科学技术的积累,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是强行点亮的科技树。最后,她人死了,国家经过朝代更迭,其中有严重的战乱,于是技术就散失了,甚至消失了。
这并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瞎担心,因为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事情。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黑科技’还少吗?那种不理解原理,本来就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超级科技,光是知道消失的就可以列个长表格了。还有一些不知道的呢,后世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所以连他们存在过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陈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想着促成东西方交流,引入一些此时古希腊、罗马的东西。另外,就是笨办法了,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好东西,这样普遍撒网,总能有一些流传后世,然后发挥应有的作用吧?
后人自有后人福,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为了玻璃,陈嫣想了很多,一开始还是整理瓷器的想法呢,这一会儿早就跑偏了。只能拍拍脸,清醒一下,早点儿把关于瓷器的工作做完。
关于瓷器的想法整理完毕,她没有去休息,而是趁着这两天围绕着瓷器、玻璃想了很多,正是脑子里思绪乱飞的时候开始弄起玻璃相关的东西来。
相比起瓷器的零零碎碎,关于玻璃的想法就规整的多了,毕竟陈嫣是真的系统了解过这个。
她首先从玻璃熔窑开始进行设计,在坩埚窑和池窑之间左右徘徊。相较而言,坩埚窑无疑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将坩埚放进窑膛,各种反应都在坩埚内完成。真要说的话,和烧砖、烧瓷器差别不大(工艺上还是有差别的,只是这种差别并不是难以逾越的)。
使用池窑的话,那就麻烦了,整个窑炉都得重新设计一遍,根本不可能和之前弄出来的烧砖、烧瓷器的窑炉混用。特别是池窑中的熔池,得用耐火材料…在陈嫣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能生产军用耐火砖的还是少数国家吧。
当然了,只是在公元前烧个玻璃而已,用不了那么高级的,但对耐火的要求始终还是有的,这就要头疼一番了…所以陈嫣才觉得小说里太乱来了啊,哪能随便找点砂子之类的原材料,没过多久就搞出玻璃来了。
她还是了解具体工艺流程的人了,依旧觉得得花不短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光是最基础的窑炉就能难死个人…就算用简单一些坩埚…呵呵,符合烧制玻璃标准的坩埚本身难道就能随便弄出来?
陈嫣左右徘徊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用池窑。好处很明显,产量可比坩埚窑大多了!至于工艺难度,虽然有…但要克服的难度也不差这一个了。而且真要说的话,譬如耐火材料什么的,用用心也不是真的做不到。
青砖本身就是很优秀的耐火耐腐蚀材料了,如果用最好的那种青砖,说不定直接就可以了…就算相比后世还是有差距,那最多就是损耗大一点儿,得记得经常修补熔池。虽然麻烦,但这个时代搞工业,哪个又不麻烦呢?
总之是不能与后世的工厂相比的。
回忆池窑的设计图,陈嫣很是头痛,她大概知道池窑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很多具体的细节就不行了。这就好比一座房子,房间划分她清清楚楚,可面对管道路线、电线什么的,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只能做到大概加猜测。
尽量回忆起关于池窑的方方面面(她已经尽力了,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也只能靠工匠们自己试验,最终完成整套工艺),就这么一件事,这一天就结束了。
这倒不是她工作效率变低了,之前回忆各种关于瓷器的细节,因为可回忆的东西少,花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多。现在关于玻璃的就不一样了,她知道的东西多,想要尽量详细一些。
就这样,第二日继续工作!
池窑暂时就这样了,她开始回忆各种原材料以及原材料的配比,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是整套工艺中的基础。相比之下,脱色剂、减色剂、着色剂、澄清剂等等,这就复杂很多了。
着色剂比较好记,因为当时她重点记过,比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什么的,唔…其中比较好得到的倒是好一点,不太好得到的该怎么办呐…真难啊。
脱色剂也比较好记,但是减色剂和澄清剂她是真的有些记不清了,只隐隐约约记得一点儿内容,比如铵盐好像是澄清剂的一种,其他还有几种都不是很确定——澄清剂能促进玻璃溶液中的气泡逸散出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陈嫣是一定要搞个明白的。
相比之下,乳浊剂这种事玻璃乳浊化的存在,她记不清了也没有太在意。因为以现在的情况来说,乳浊的需求不大,至少不是必要的。现在先将玻璃做起来,等到将来有空了,可以让工匠将一些有的没的成分都试一下,总能有收获的。
在熔池中,原料发生反应,成为玻璃溶液。看起来已经大功告成,实际上还远未到松口气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利用这些玻璃溶液制成各种玻璃制品了!
这个不简单!
如果想要做器皿,要么吹制、要么浇筑,至少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两种。吹制的好处是熟练之后效率快、成本低,而且可以把玻璃壁做得又薄又均匀。
浇筑在这一点上就差了许多,一个模子做一个,而且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工匠打磨什么的。就像是做锡器一样,脱出来的模有一些地方有痕迹,得磨掉。
这些都意味着更大的人工成本!陈嫣对这种一向深恶痛绝!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只适用于贵族,普通人负担不起!
不过说真心话,有些也确实只能浇筑,比如一个盘子,那要怎么吹制?
器皿是这个样子了,还有玻璃板呢!相比起可有可无的玻璃器,陈嫣对玻璃更看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方面的用途!然后次之就是玻璃板了。
玻璃器算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摆设和日用品而已。能够卖奢侈品赚大钱不假,可对于陈嫣来说,如果只是想要赚钱,她有的是办法。至于玻璃器的那些用处,完全可以由瓷器来……
玻璃板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个玻璃窗就让陈嫣觉得搞玻璃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连纸都没有,普通人的窗户上都光秃秃的,白天撑开窗户板,晚上就放下。而有钱人呢,则是可以糊窗纱什么的,主要是夏天可以防蚊虫。至于说冬天,布料用的太后,屋子里就没光了,布料用的太薄,北风吹进屋子,连点儿热乎气都没有了。
如果能够有透明度还不错的玻璃板安窗户上,谁会拒绝呢?光是房子的光线就会好不止一星半点儿,对于有读书人的家庭来说,这可是很重要的!
对了,玻璃板还可以用来建暖房。成本高的时候建花房,就当给有钱人弄得奇技淫巧,回收回收成本。等到玻璃板的成本渐渐下来了,玻璃板的价格走低,还可以开发温室大棚,搞反季节蔬菜呢。
不过玻璃板可比一般的玻璃器要麻烦多了!如果只是想造个一块两块的,事情并不难,也不会比造个玻璃器更费心思。关键是,玻璃板这种东西,本来的定位就是普罗大众能用的,得实现量产才行!
真要是不怕麻烦,直接浇筑一块玻璃板也行得通,但那明显不是量产的办法。吹制的话,倒是好一点儿,可以先将玻璃吹制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将圆筒剪开,成为一块玻璃板。这种做法,已经能勉强够用了,毕竟吹制出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玻璃并不难,熟练之后效率也不错。
但陈嫣并不满意,一开始她就是冲着浮法玻璃去的!
陈嫣去年搞了一家锡器作坊,说实在的,她对锡器生意兴趣并不大——她无法让此时的锡器生产上一层楼,关于锡器的技术储备在她这里几乎为零。而锡器本身又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了,她杀进这个产业真没什么意义。
之所以非要弄这么一个锡器作坊,当时她就是想到了未来搞玻璃工艺的时候用得着!
后世流行的浮法玻璃,和锡这种金属是密切相关的!
浮法玻璃简单来说就是玻璃溶液流出,会浮在密度比它大的液体上。等到玻璃液铺平了,就是厚薄均匀,而且光滑的!
然后在玻璃半凝固的时候通过辊带拉走,这个过程中又会因为力的牵扯,玻璃板再薄那么一点儿。最后凝固、冷却,按照使用所需的大小,划玻璃就是了。
浮法玻璃的工艺中,所用的液体有要求。第一,密度要比玻璃液大,不然浮不起来!第二,熔点不能太高,如果容易太高,玻璃液怎么可能渐渐凝固?液体的玻璃也不能上辊带了。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要求,不能与玻璃液发生反应什么的。反正,在后世,选择的是锡,估计锡满足了所有的要求。正好,这个时代金属锡的加工已经很成熟了(青铜器里就是要加金属锡的,所以华夏民族对锡的利用很早,而且也不缺乏锡),这可让浮法玻璃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很多。
陈嫣盘算着关于玻璃生产的种种,足足花了三四天功夫才完成!为了记录清楚这些,最终整理好的文字和画稿都有一大箱子!她用的可是布帛,而不是竹简!
而弄好这些后她就不免要为瓷器、玻璃这两门产业考虑了,现在她手上花钱的速度很快,但就算花钱的速度再快,已经准备好的事情也不能不做了。只要忍过这段比较难的阶段,后面就能见到通途!
瓷器、玻璃,这又是两个大金矿啊!
于是她开始写信,安排起这件事来。陈嫣身边辅助她工作的‘秘书班子’中有负责财务的,此时就有一些愁眉苦脸了。
“翁主,交通号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都花钱如流水了…这里再出一笔,账目上就难了。若是有哪儿周转不开,就要断了钱了!到时候的麻烦就大了!”这也是小姑娘恪尽职守。
如陈嫣这种做生意的人,确实不应该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往往他们得利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做事,这样才是对资本的最大利用!可是这么操作应该是有一个度的,不然就会相当危险!
资金链一断,麻烦可就大了!有的人身家何止万万,可是就因为几百万断了资金链,一切全完了,这又找谁说理去呢?
“不要紧,这笔钱到底不多,不论哪儿都能省出来…今年不会出事的。齐地那边红蓝花生的好,不知能染多少布帛。还有南边的蔗糖,去岁不过小试牛刀而已,今年至少能比去岁多几倍,福溪庄园,还有和南越的交易什么的。这些都是今岁新增的入账,定能救急。”
陈嫣掰着手指头算账:“今年就是最难的时候了,等过了这个坎儿,海运赚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一船货物一船金银…陆运也是这个道理,倒不是说有那么赚钱,只是之后的投入就能有今岁那么多了。”
“过了今年这最难的一年,到时候就轻松了!”陈嫣说着又笑了起来:“不会差钱的,我自己还有小金库,实在不行,问大长公主、问皇后娘娘借钱周转,又有何难呢?”
说到前面的时候做财务的小姑娘不一定理解,但最后的话让她放松了很多。
是的,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眼前的不夜翁主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背后多得是有钱人!为自家母上、姐姐,借钱周转不要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