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齐玄素的收获还算不错,不谈“奢比尸毒”、“玄玉”、佛陀舍利,仅仅是对“长生石之心”的调查进度就已经很让齐玄素满意了。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齐玄素不想因为“长生石之心”走上巅峰,最终又因“长生石之心”跌落尘埃。
这次灵山之行,其实就是齐玄素借力打力,借天师的力打地师的力。
具体分析事情切忌刻舟求剑,用过往经验生搬硬套。
都是架空大掌教,如今的形势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六代大掌教上位的时候,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刚刚经历了五代大掌教乾纲独断的时代,所以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在心有余悸的同时能够有着较大的共识,算是齐心协力,六代大掌教自然是无从借力打力。而经过了几十年的共事之后,三师之间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共识越来越少。不再牢不可破,而是有了缝隙。
而且三师时日无多了,随着以三师为首的六代弟子陆续飞升离世,七代弟子会逐渐遗忘五代大掌教时期的记忆,甚至很多七代弟子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五代大掌教时期,八代弟子就更不用说了,不再刻骨铭心,也不再发自内心地恐惧,只是听老辈人用嘴说,自然不会再过分警惕大掌教集权。
各种条件综合之下,齐玄素所说的通过借力打力来实现权力平衡并非不可实现,其难度和阻力要远远小于六代大掌教时期。
当然,哪怕阻力减小,仍旧不意味着能够简单做到,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仍旧很高。
接下来,齐玄素和齐教瑶原路离开这处地下遗迹之后,又关闭了“阴阳门”,也就是把姚祖的画恢复原样,从巫咸拨回到姚祖,阵法便再次关闭,恢复到黯淡无光的死寂状态。
然后两人等到血月消失,继续踏上前往灵山的路途。
另一边,关于昆仑道府的调查还未有明确结果,张月鹿便接到了前往玉京参加议事的通知。
当然不是要以议事为借口抓捕张月鹿,只是有关九堂联席议事的后续,上次代为主持议事的是慈航真人,这次则变成了正主清微真人。
地点也变成了北辰堂。
关于北辰堂,张月鹿不可谓不熟悉,毕竟是她的第一个堂,不过就如齐玄素最早是进入天罡堂供
</di>
职却被别人认为是紫微堂出身,张月鹿则是最早进入北辰堂供职却被认为是天罡堂出身。
总之,张月鹿对北辰堂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议事正式开始之后,清微真人先是总结了近两年来的成绩,是可喜的,也是振奋人心的。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大部分“钉子”都被拔除,海外各洲和沿海各州的情况大为好转,其中着重表扬了婆罗洲道府——因为齐玄素闭关,所以是徐教容代为参加议事,而且这本就是次席副府主的职责。
总结完成绩之后,清微真人并没有直接切入本次议事的正题,而是谈起了看似无关的题外话,大秦帝国的灭亡。
所谓大秦,就是安息以西,西大陆的大一统王朝,其首都名为“七丘之城”。有许多谚语,如七丘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路通七丘等等。
只是随着大秦的覆灭,西大陆再次变为诸国并存的状态,再也未能像东方这样建立起一个大统一的帝国。在座的都是二品太乙道士,都系统地学过西方历史,知道这段历史。
清微真人着重讲了西秦帝国的灭亡,在西秦帝国末期的几百年,帝国公民们已经不再去军队服役,因为帝国的军队需要长达十年的苦役,驻扎边境不得返回,而且军饷不高,还要出生入死。因此,西秦帝国眼中的蛮族逐渐把持了军队,这与大齐王朝后期的胡人把持军队颇有几分相似。在此过程中,西秦帝国的文官和武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
西秦晚期,各支蛮族军阀内讧不断,皇帝朝不保夕,近乎于傀儡,各地军阀成为实权者,依靠帝国的“将军”封号进行统治,各路野心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搞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像极了大齐末年的藩镇势力。
这些将军们,皆是西秦帝国眼中的蛮族,真正的西秦人视从军为粗鄙之事,从不参军。
此时的文官政府已经瓦解,帝国已经失去了对底层行政区的控制,那么这些西秦人在做什么?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大道,那就是进入教会。
在文官政府崩溃的同时
,掌握了巨量财富的教会日益承担了地方政府的职能,教士们成为了地方城市的实际统治者。因此,西秦的世家望族都会将孩子送入教堂,与圣廷融为一体,以保证香火绵延,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
这便是圣廷走向西大陆统治者的开始。
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在西秦帝国文官政府崩溃的时候,为什么是圣廷承担起了政府职责?这就不得不提到圣廷的大学制度。
中学是贵族、绅士、体面阶层所需要的教育。大学是教士、医生、法官、律师的培训班。
大学的全称是“主教座堂学校”,目的是培养神职者,因为圣廷主张对《圣典》的解释必须以圣廷认可的正统神学观点为标准,所以圣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须接受神学教育。而主教座堂学校就是让培养教士的。
随着世道的发展,为了满足传教的需要,又开展了医学和法学的课程。
医学不必说了,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疗。关于这一点,道门的理解十分深刻,乱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如此才能收拢人心,其效果仅次于发放粮食,盛世显贵也要靠炼丹取悦帝王贵族,从而平步青云,成为国师之流。其本质都是祛病消灾。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寻求长生。
法学更多是教士走上层路线的必要手段,精通法学的教士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地君主,接近君主,从而掌握权力,并影响君主,从而实现传播教义的最终目的。其本质上与儒门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殊途同归。
正因如此,教士们越来越多承担官僚的职责,乃至于在文官政府崩溃后,取代官僚。??
这也让大学变为三门基本学科,即神学、医学、法学。
再后来,贵族们不再满足于中学的教育,还有许多寻求进身之阶的平民,都纷纷涌入大学,于是大学的学科越来越丰富,不过如今的大学中仍旧是只有神学、医学、法学这三个学科的学生才能得到各种特权。
万象道宫本质上也是效仿了圣廷的大学制度,不过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万象道宫不局限于三门基本学科,而是综合性质的“大学”,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培养道士或者技术性官僚,如果能走到最后,
</di>
那么已经涉及到了领袖的范畴。
用儒门的话来说,屠龙之技和帝王心术,全都教。
明白了圣廷的崛起历程,就会发现,他们与道门的崛起并不是一个路数,反而更类似于儒门,从依附君主到控制君主。
道门的崛起是什么路数?
其实就是造反的路数,在独尊儒术之后,道门大败,由庙堂退至江湖,然后便开始了孜孜不倦的造反之旅,发动百姓,对抗朝廷,反对儒门。直到大魏末年,终于成功,取代儒门成为天下之主。
两条路线决定了圣廷和道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圣廷热衷于传教,其本质上是在复刻当年的胜利经验,润物细无声,蛊惑人心,从内部瓦解取代,所以各种奸细、策反、渗透层出不穷,妄图靠念经让道门自乱阵脚。
道门同样也在复刻当年的胜利经验,于是道门在新大陆推动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帮助新大陆的原住民们推翻圣廷的统治,争取独立自主,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
所以在不熟悉的领域,道门是毫无疑问的防守方,道门需要不断清理内部的叛徒,拔除各种“钉子”。这便是北辰堂召开九堂联席议事针对圣廷势力渗透的原因。
而在熟悉的领域,道门则是进攻方,比如说新大陆,道门成功帮助原住民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与圣廷形成南北分庭抗礼之势,圣廷忙于镇压各路起义,则成了防守方。
张月鹿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一振,她有些明白清微真人要讲什么了。
果不其然,就听清微真人说道“我们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局面,这就像是把圣廷打过来的一拳给防住了。不过大家不能高兴太早,不是说我们挡下了这一拳就算胜利了,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打了我一拳,我们也还一拳回去,这才公平。”
“至于如何还回去,我们当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偷偷摸摸地搞什么传教或者渗透,我们要另外开辟战场,而这个战场,就在新大陆。”
清微真人话音落下,在他身后便有一张巨大帷幕徐徐降下,上面绘制了整个新大陆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