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讲到,东北地区是抗战后,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地区。我党我军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同国民党经过三年珠死较量,终于打败了国民党百万军队,解放了东北全境,是我党最先完全控制的第一个大区,变成了推进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党中央在解放战争中,把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放在东北,作为东北地区主要领导人员之一的高岗,会同其他领导人一起,精心组织、策划和指挥了东北战役,取得全面胜利,震惊中外,敲响蒋家王朝崩溃的丧钟。
1946年,国民党统治者不顾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和坚决反对内战的呼声,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的一切协议,丧心病狂地掀起大规模内战高潮,想用武力彻底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可是蒋介石也看到共产党已经不像在“江西那样好对付了”,当时,“人心厌乱,兵心厌战”,已经成为“一般人的心理”,“反内战求和平”已经成为“大众的呼声”,他不能不有所顾忌。在实现和平,反对内战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打出“和平建国”的旗号,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他盘算着:(一)如果毛泽东不敢来重庆,就可以造谣中共拒绝和平谈判,把内战罪责加在中共身上;(二)毛泽东来重庆,可以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三)可以争取时间,调运军队,部署内战。
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第三次电报后,得意地对他的心腹们透露了他的诡计:毛泽东不会前来重庆同我进行谈判。他不来,我们就明令讨伐!他来,我们利用谈判,拖延时间,挥兵北进,把他们包围和消灭。
蒋介石的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早已被中共所料。中央在延安枣园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毛泽东主席去重庆的安全问题,高岗首先发言,坚决不同意毛主席去重庆,说蒋介石这个政治流氓什么事情也会干得出来,“4·12”以来他害了我们多少人。……大家建议让周恩来代表毛主席去重庆。斯大林电报催毛泽东去重庆并承诺由苏美两国对毛的安全作保。
毛泽东坚定地说:“为了人民,为了和平,我非去不可,不去怕是没有出路的。万一打起来,那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这个党呀,是打不垮的。……觉悟起来的中国人民,英雄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毛泽东毅然率代表团到重庆谈判,大出乎蒋介石所料。同时,延安根据毛泽东部署积极准备对付蒋介石发动的进攻。
毛泽东去重庆时,刘少奇、朱德和高岗等中央和西北局领导及千人到机场送行,都对毛泽东去重庆的安全很担心。所有到机场的干部表情沉闷,忧心忡忡。朱德对周恩来说:“润之兄的安全拜托你啦。”彭德怀说:“翔宇兄,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哟,全中国只有一个毛泽东。”高岗说:“毛主席的安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
国共两党谈判,在国民党一拖再拖,经过43天的斗争后,达成“双十协定”,蒋介石表面上不得不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他表面上同意国共合作和平建国,骨子里仍坚持反共灭共既定方针。
“双十协定”签字后,蒋介石对他的部下颁发了“剿匪”密令,向解放区进攻。同时美国派飞机、军舰为蒋介石运送部队到华北,抢占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地点。
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不久,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积极部署全面内战。3月27日,东北停战协议成立。31日,国民党破坏协议,继续向营口、本溪、四平进军。4月1日,蒋介石在反动派包办的国民参政会上发表演说,公开推翻东北停战协议。其时,北平军调处派人要到东北;北满军区指挥各省军区组织力量,占领一些城市,并象延安一样发动大生产运动,为军调处我方人员(中共代表周恩来、顾问饶漱石)在谈判桌上造成有利条件。北满各地根据分局和军区指示,随即召开党委会、军区会议,调整军事部署,精心指挥剿匪,打击国民党保安部队。同时,组织机关、军队和群众掀起了第一次大生产运动,处理日伪开拓地,恢复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接着,在苏军撤离后,一举解放了齐齐哈尔、哈尔滨等一批大、中、小城市,北满部队不断壮大,歼灭了敌人在北满的大量有生力量,为军调处我方代表创造了有利条件。到7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和地方武装消灭蒋军14万多人,缴获长短枪4万多支,机枪1500挺,各种炮558门,冲锋枪450支,飞机5架,汽车150多辆,还有大量弹药、装备。
蒋介石发动的全国性内战爆发后,高岗以陕甘宁边区参议长和各解放区参议长身份,联名数以万计各界人士,呼吁制止内战,呼吁美国军队撤离中国。反内战运动,在全东北广泛展开,对人民群众教育鼓舞很大,全国有1亿多群众参加反内战游行抗议活动。
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指示,突出强调发展地方武装,动员新兵员,补充主力(我军从四平、长春撤退后有的师不足3千人)。“指示”还对军事作战、兵力部署、军工生产和党政军工作适应变化了的严峻新形势作出具体要求。6月11日,高岗等东北局和联军领联名致电各兵团并报中央,指出敌愈分散愈易被我歼灭,我指战员勿因敌占我一些城市,感到恐慌,须知我军在现时的作战条件下,放弃某些城市,可以诱致敌人拉长分散,换取歼灭敌机会。这个电报对克服一些人的悲观情绪发挥重大作用。
东北局和联军总部,在东北停战暂呈缓和状态期问,针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势头,抓紧时机,整编部队,扩充武装,准备自卫反击,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同时发出补充主力和加紧作战准备的指示,指出:东北我军由于战争中的不断消耗,一般的部队还没有达到初来东北时数额,为了加紧作战的准备,“各省应负责在每个工作区,从自己的地方兵团、县大队和独立营中抽调出二千到二千五百人的建制部队补充各该工作区的主力部队,以保证每一个主力师、旅除充实现有三个团外,另增编一个补充团,充实该师、旅到1万人左右”。“地方党、地方兵团的同志应该自觉的当所谓‘兵贩子’,认清源源不断的补充主力,正是地方党和地方兵团的责任”。
经过扩军整编,东北主力部队整编为5个纵队,10个独立师,44个独立团,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兵种,总兵力达30多万人。
各军区还组建了一批二线兵团,以备及时开赴前线,补充主力。高岗亲自主持扩军和二线兵团的建设,这是他南梁创建红军时组建第二游击队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老办法,使主力部队经常保持后备兵源,为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作好准备。
当东北地区正在贯彻“7·7决议”,大搞剿匪、土地改革和整编部队,准备“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时,蒋介石的内战部署完毕,部队调到前线。国共都做好准备,一个要进攻,一个要反攻;国民党要消灭共产党,共产党要推翻国民党,目标明确,针锋相对。
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和美国驻国民党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发表声明,宣布“调处”失败,支持蒋介石放手打内战。国民党政府撕毁东北停战协议,美国空军军官陈纳德在蒋管区设立空中运输公司,为国民党往东北运送军事人员和物资。蒋介石提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开始进攻热河解放区,并先后向我辽东、辽南发动进攻。美国援蒋钱、物源源不断,到1948年夏,援助的贷款、物资等价值43亿4千万美元。美国出钱,蒋介石出人,以为可以打败共产党。
1946年9月4日,针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进攻,林彪、高岗等东北局领导联名发出对敌作战原则指示,指出:“采取运动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根本方针”的十条原则。8——15日,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亦称九月会议),围绕着东北敌我斗争形势分析,此前东北形势处于和缓状态,抱有和平幻想的人提出“和战”问题。会议对蒋介石的政策是“洗脸还是杀头”的问题展开讨论。林彪说对蒋介石是杀头政策还是洗脸政策?对蒋介石有两个,一是对蒋介石本人杀头还是洗脸?二是一党专政的并不重要,“对他的反动政权必须推翻!”“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反革命的拼死同革命势力斗争,也完全是为着维护他们的政权’。”正在讨论时,新华社发表了《蒋军必败》的社论,提出抛弃一切和平幻想,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使会议讨论的问题得到解决,明确了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国民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6日,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此时,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休整、扩充,翅膀已经硬了,后方根据地日益巩固。东北局于19、23日发出准备粉碎敌人进攻哈尔滨、东安等地的指示,命令各军区迅速完成补充主力的计划,派大批干部加强土改工作团(实际是临时党委),掌握可靠的群众武装,扑灭反革命叛乱。后勤部门以最大力量抢修铁路、公路,组织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保证前方供应。高岗亲自审改签发了这些指示,并指示《东北日报》发表了题为《东北军民动员起来,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社论,号召东北军民紧急动员起来,随时准备粉碎蒋军的进攻。高岗对舆论工作一贯很重视,延安时期就用报纸在发动大生产和击退三次反共高潮中,充分发挥了舆论的作用,他自己除对《解放日报》工作加强领导外,亲自撰稿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文章、讲话等50多篇。
寒冻即到,一些人有畏敌怯敌情绪。林彪自四平“败走麦城”之后,胆略有所影响,对南下渡江作战有后顾之忧。高岗对中央指示和《蒋军必败》社论中央军委指示反复琢磨,心领神会,坚定地提出主动出击的建议,“不打莽撞仗,要有决心打硬仗”,以他那素有所谓的“二杆子”劲对林彪下决心以极大壮胆、支持和启示。他还向林彪介绍在南梁时期对敌人采取“又打又拉”的办法,几个小游击队把敌人一个正规团打垮的经验。早在延安时,毛、高交谈陕甘反“围剿”情况时,毛泽东很欣赏高岗这种“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进退有据,始终主动”的打法。
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妄图先击破南满我军,再向北满进攻。在1946年10月中旬集结了10万兵力,分三路向南满解放区进犯,在半个月内就侵占了几座城市,并向安东(现丹东)进逼。
10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又一次狂妄的宣布“五个月之内打垮共军”。东联总针对敌人进攻势头,针锋相对,林彪、高岗等决定主动出击,实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互相支援的作战方针,迫敌两面作战,并就目前东北情况与工作方针问题向党中央报告。他们在报告中分析了敌人大举进攻的严峻形势后,提出我党在东北斗争的方针是:第一步力求站住脚,首先巩固现有地区,在将来则扩大现有地区,并准备将来在军事上渐渐转到平衡的地位,进而转到优势并形成对全反动政权是改造还是推翻?高岗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看来对待蒋介石的头杀不杀国的影响。具体工作最主要的是首先发动农民群众,其次在政治上巩固自己的军队,作战方针上采取打中小规模的运动战,着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保持中小城市与广大乡村。
10月31日,高岗等4人联名报告中央并告肖华、江华、程世才等,指出目前敌人利用松花江阻我北满部队而集中主力进攻南满与西满,最近正在布置攻洮南。长春以北兵力空虚,我军拟以5个师兵力,令火车运输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绕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敌人发动攻势,以各个击破敌人的方法求得歼灭敌人,以破坏敌人攻洮南的行动及策应南满和破坏敌人进攻哈尔滨的计划。电报还指出,敌人已深入西满南满,而关内尚未增加出关的条件下,我们突然出现在松花江以南进攻,故敌必无力将我驱逐,而在约一个月以后,彼如调兵向我进攻时,届时松花江已结冰,使我运动甚为自由。故目前出击不致被敌打回,一月后敌人打我时已无后路顾虑。
决定做出后,联军总部指挥四纵队在南满新开岭地区发起对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战役攻击,全歼二十五师(号称“千里驹”)8900多人,活捉敌师长李正谊,取得了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全歼一个完整的正规主力师的胜利,给予深入南满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以迎头痛击,打响了运动战并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第一炮,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联军的斗志。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遂决定成立南满分局和南满军区(亦称辽东分局和军区),陈云任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肖劲光任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加强了辽东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东北局和东联总遂对辽东的战略任务发出指示指出:“目前你们的根据地任务是削弱与抑留敌人,保存自己,坚持根据地。”还指出“你们更须准备敌向南满抽兵北上时,猛歼灭敌人,这是整个东北战略形势上极端重要的一着。”
为了配合南满作战,东北局和联军总部于12月11日向各军区发出《关于地方部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指出:“敌有乘松花江结冰期间向北进攻的极大可能,敌目前可能出动的兵力约四、五个师,目前除我主力准备打运动战外,我各地方部队应即准备打游击战。”《指示》要求松江、吉林、辽西、辽东各被占区内各地党必须迅速在部队进行指战员的动员,加强领导机关,提高信心,研究活动办法,具体规定各部队活动地区。
16日东北局、东联总领导接到了辽东分局、军区领导关于南满兵力部署意见的电报后,17日,林、高、彭联名发出坚持南满局面给辽东分局、军区的指示,提出内线作战、内线外线相结合作战和少数兵力处于内线主力到敌后外线作战三种作战方式,指出南满的斗争必须要有抗战时期的那种困难局面下艰苦斗争的思想、行动上的准备。主要是巩固内部,结合群众,依托广大的山区,加强下层领导,采取大胆而精细的处置,各个歼灭分散的敌人。
辽东分局根据这一指示,作出将主力伸进敌后,以三纵坚持在临江地区,以四纵深入敌后与地方武装配合歼灭敌人的部署。东联总立即批准了这一方案,并指出坚持南满斗争,“意义甚大”,使“我们仍能保有广大土地与人口,使敌不能全力向北摧毁北面的根据地,使我南北依存。”
此时,国民党纠集6个师兵力,向南满发动进攻。我东联总根据敌人的进攻态势,决定坚持南满,保卫北满的方针,采取南满困难,北满出援,北满紧张,南满支持,又拉又打,互相支援的战略战术,叫杜聿明首尾不能相顾。
1947年1月初,北满集中了12个师的兵力一下江南作战,林、高亲自指挥,部队向中长路两侧长春、吉林以北广大地区分散守敌展开了强大攻势作战,配合江南战场,迫敌北调,减轻临江地区的压力,并造成歼灭敌人的条件。至1月中旬消灭敌人4千多人,取得胜利回师江北。敌人慌忙抽兵回援本溪等地,而后撤回通化,粉碎了敌人发动的第一次对临江的进攻。当时气候异常恶劣,我军冰天雪地下江南,冻伤几千人。
中央军委于1947年1月11日给林、高、彭发出指示电,肯定了北满、南满部队所采取围城打援方法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并指出“只要你们能用一切方法,将杜聿明现有有生力量加以削弱,例如平均每月歼1个师以上,就可能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就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敌我形势,并建立巩固根据地。”
2月10日至12日,联军总部召开主力部队师以上干部会议,高岗在会上作了报告,总结了一下江南的经验教训,强调指出,不打莽撞仗,要打硬仗和要有好的战斗作风。会议决定二下江南作战,认为目前南满、北满及关内的状况,需要打好这一仗。林彪作了会议结论。
高岗《关于北满部队第一次出击松花江的情况》报告毛主席,介绍了一下江南的经验。
东北局根据会议讨论的问题,作出八项工作决议。《决议》指出发动群众是全部的中心环节和建立军队、整训队伍再战。要求北满在一个月内10个师每师补充到1万至1万2千人。同时,指出粮食、农业、工业、军工生产和培养干部,继续剿匪;敌后工作,组建武工队,镇压反革命,精简后方等工作。这一决议报中央后即复电:“完全正确,坚决执行”。
接着,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继尔调集4个正规师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攻。我军集中4个师,向进犯之敌反攻,歼敌4千多人,粉碎敌人进犯。敌人不甘失败,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在第二次进犯临江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又集中5个师兵力向临江解放区发动第三次进攻。我南满军队奋起反击。林彪、高岗指挥北满部队二下江南作战。2月21日集中了12个师兵力,以奔袭方法歼灭了吉林西北城子街、九台、农安等地敌人4千多人,并包围了德惠的敌人,收复了辑安,金川等重要城镇,先后歼敌7800多人,配合南满部队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对临江的进攻,击破了杜聿明“十天打下哈尔滨”的谎言。
这一战对杜聿明吃惊不小,急忙调进攻南满的七十一军陈明仁部增援德惠,我军回撤诱敌过江歼灭之。我军正在回撤过江时,大部队已过江,尾部和运输队正在过江,国民党打开小丰满水库,几里江面水冲冰块顺流而来。干部战士和民工,有的挽起裤子,有的脱掉裤子,涉着齐膝齐腰的水强渡,滑倒了又爬起来。棉衣涉水很快冻成冰棍。满载武器弹药、粮食物资的几十辆大车陷在江心,牲畜冻僵淹死。部队以排、班为单位,互相拉扯扶架,对躲不过的冰块,用刺刀劈,枪托挑,有的炮弹被冰块撞爆,冰块水柱冲天而起。好歹上岸的人,衣服冻成冰棒,用枪托敲掉冰块,慢慢走动,有的抽筋、冻僵、冻死。
杜聿明借此为解窘迫,将计就计,虚张声势,编造什么“德惠大捷”,对外宣传“歼灭共军十万”,糊弄蒋介石,为部下鼓劲。南京蒋介石接到“大捷”电报高兴得不得了,亲自直接命令孙立人、陈明仁的新一军、七十一军,乘胜“渡江追击”。杜清知自己的虚张声势“大捷”,共军不是战败而撤,主力并未损失,过江只能送死,捏着两把汗暗暗叫苦。他急令孙、陈迅速回撤,不得冒进。杜聿明在德惠见到孙、陈两军长告诉实情,并研究了对付共军可能再次进攻的战备,快速回防,保卫长春。
1947年3月初旬,没有出杜聿明所料,他正在火速回撤时,民主联军北满部队第三次下江南作战,使杜聿明又大吃一惊。16日,我乘松花江解冻前歼灭敌八十八师全部和八十七师大部后撤回江北,共歼灭敌人6500多人,为南满减轻压力,保证了“四保临江”胜利。北满部队回师江北时,顺便进行中长铁路“大翻身”,破坏有关段落,阻止敌人通行。中央转发了东北铁路“翻身的经验”,发至各部队将领。群众说:八路军是“扒路军”。
杜聿明跑回长春,急令新六军、十三军防守长春,以防共军攻城,始惊魂才定。他对郑洞国说:校长(指蒋)事事瞎指挥,搞得我措手不及。长春兵力空虚,共军真来攻城的话,长春不保,你我要成为党国的罪人!
南、北满部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取得胜利,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部队进行休整扩编,总结“南打北拉,北打南拉”运动战的经验。高岗特别强调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和创建根据地及消灭8万土匪的经验。经休整扩编,北满部队为3个野战纵队和7个独立师,兵力扩大到20万人。至1947年春,东北民主联军达到30多万人,基本形成拳头,已具备运动战的条件。经过几次战斗,粉碎了敌人“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转变敌我形势”,敌人由进攻到防御,我军由防御到进攻的历史性转折。
当时有一首《筛豆子》快板诗形象地概括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
国民党,兵力少,南北满,来回跑。
北满打了它的头,南满打了它的腰。
让它来回跑几趟,一筐豆子筛完了。
筛豆子,大家干,咱把反动派筛几遍。
南满消灭它几个团,北满消灭它几个师;
机动兵力筛完了,可筐再打歼灭战。
截至1947年春,国民党苦心发动的全面内战破产,他的部队遭到我军在各个战场上有力打击之后,损兵折将,丢城失地,锐气大挫,被迫调整战略部署,放弃全面进攻解放区,一改“全面进攻”为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两翼实施重点进攻,东北战场被迫转入守势。
3月18日,党中央撤离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军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形势异常紧张。在胡宗南进攻延安前,蒋介石在高级将领会议上狂叫:“不灭共匪,死不瞑目”、“打到延安去,活捉毛泽东”,“三个月消灭共军”。我军针锋相对提出:“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到清涧枣林坪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到底往那里设?大家意见过河,到山西解放区去。毛泽东执意不离开陕北,他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长征以后,我们象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是陕北的小米、延河水使我们恢复元气,使革命站稳了脚根。”
任弼时等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力争毛泽东过河。毛泽东生气地说:“陕北问题不解决,我决不过黄河。哪里群众拥护我,哪里就安全,陕北人民好,地势也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有保证的。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都一直是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带领广大人民浴血奋战创的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后提供了安身立命之地,指挥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又成了党中央、毛主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中心。为稳定党心、军心,拖住胡宗南部,毛泽东在陕北转战一年多,寻机多次各个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直到1948年春继沙家店战役后,取得宜川大捷,西北战局扭转,由防御转入进攻,延安即将收复时,他才渡河东进。
延安失守的消息传到东北,高岗比谁都痛心疾首。据李力群回忆,他几夜没睡好觉,饮食不下。他常念叨毛主席的安全,中央的安全问题,天天收听外台对陕北的战况,并让秘书记录广播。当收听到外台和国民党电台说:“胡宗南占领延安消灭共匪5万人,贺龙、江青被俘送到西安。”高岗自信地说这是“欺骗宣传”。延安是民主的首都,实际上也是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致向往的地方,被看作解放全中国的希望。延安失守,很多人痛心。高岗又给大家做工作说,延安失守,我比大家还痛心,我在那里革命20来年,为建立这块根据地作了很大努力,日本军也没打进来。家乡人民和山水使我更留恋。但是,今天放弃延安,是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将夺取更多的“延安!”我们还要夺取西安、北平、沈阳、南京。胡宗南占领延安,表明他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他背上这个所谓“胜利”的包袱,陷入边区人民汪洋大海之中,正是消灭他有生力量的好机会。只要关内外的仗打得好,延安一定会早日回到我们手里。他还用过去为保存实力,丢失一些地方诱敌分散,而后歼灭敌人的事例教育大家。正如新华社电文说的,“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他的灭亡,中共撤离延安标志着走向全国胜利。”他的话使很多同志受到极大鼓舞,开开阔了视野,消除了疑虑。
不管怎么说,陕北根据地是他亲手创建的,流血流汗干出来的成绩而复失是痛心的。他在延安毛泽东身边工作9年,他和陕北人民感情太深厚,和毛泽东的革命友谊太深厚,1947年春,他打算回陕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因延安失守,东北战事紧张,未成行。
3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高岗主持起草了向中央的报告。报告分六部分,汇报了东北军事状况,着重讲了我军进入东北的情况,1946年春季作战和四平保卫战的经过,6月以后部队补充和休整及下江南、保临江的胜利经过,我军现有军事力量和国民党的情况以及今后建军方针和东北军事斗争形势发展的估计。
中央退出延安后,收到东北战场较详细的情况报告,感到极大兴奋。
3月底,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再次调集7个师向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大规模的进攻。东北局、联军总部领导高岗等及时给辽东分局陈云、肖劲光等发出《关于目前作战方针等问题的指示》,指出:敌驻热河2个军,业已有5个师调入东北,另一个师据报亦在向东北转运中。敌军由热河调来之大部或全部兵力必用于南满,你们必须准备应付今年异常困难与紧张的斗争局面。并提出南满的作战方针应是以运动战为主,消灭在进攻中间的敌人,或以围城方法求得打运动战。你们在地方与军队的干部中均须有应付今年斗争的思想准备,建立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指示还把北满部队配合南满斗争部署通知了辽东分局领导,使辽东有坚强后盾。3月31日,辽东分局接到高岗等领导的指示电,立即研究,提出贯彻执行意见,并复电高岗等,“我们已集中两个纵队5个师打运动战。”陈云、肖劲光、肖华联名发出致各兵团首长电并报林彪、彭真、高岗。指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战斗意志,发扬打硬仗、打大仗、打恶仗的坚强决心。”4月2日,陈云在致高岗的信中,回顾了南满的斗争,总结了经验,树立起坚定不移的意志去坚持南满。陈云同志在信中表示,“即使现有实力全部消耗完了,仍不能保持南满时,也是必须拼的,因为这有全东北全国的意义。”他还说:坚持南满“又因此打破那种‘保存’实力的退却的想法,那种退却的‘保存’,将来南满与全东北都不能保存,近视眼必害自己,亦害全局。”
陈云和高岗是老搭当了,在西北局一起工作过,特别是在北满期间合作的更好。他针对战场上配合不够协调的情况,如实地告诉高岗。他在信中分析了敌我悬殊的形势,提出采取“分别先后,集中重兵,各个击破”的计划。他说:“中央和东北局对敌人各个击破的政策的对策是:各个战场协同动作,以各个击破敌人。”强调执行这一政策,必须打破右的情绪,打破在战场上的不及时支援而“保存”实力的思想。并建议东北局召集一次会议,进一步研究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陈云这一建议引起高岗的特别重视。
高岗根据陈云来信精神和建议,及时地在联军总部召开高干会议,就协作问题专门研究。高岗在会上强调指出,各部队、各战场上,互相协作,“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不打则已,一打开,各方面配合,彻底消灭敌人,坚决克服“保存实力”的国民党作风。
由于联军总部的正确指挥,陈云、肖劲光等领导辽东部队坚决战斗,在北满部队的配合下,至4月初旬,消灭国民党军队8千多人,粉碎了敌人第四次对临江的大规模进攻。
青化砭等战役后,毛泽东于6月15日,关于陕甘宁边区三个月作战情况,致电高岗。高看到电报非常高兴。
至此,东北民主联军经过4个月的爬雪卧冰的艰苦斗争和连续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3万余人,收复了11座城市,坚持了南满,巩固了北满根据地,彻底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东北解放区建立10个省,2个行署,210个县、32个旗,46个专区,解放区人口达3300多万。已经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态势。东北国民党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完全转入守势。东北民主联军完全转入了进攻主动,彻底扭转了整个东北的战局。
1947年夏季攻势是东北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开端。经过三季攻势,蒋介石在东北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东北我军在这块黑土地上扭转了国民党的反革命车轮,使它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人民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全面胜利的道路。
东北敌人在我军连续打击下,四进临江失败,机动力量大为减弱,特别是官兵士气一落千丈,被迫转为所谓“机动防御”,放弃南攻北守计划,采取防御待援方针。在松花江岸设防,在北宁线和热河采取控制办法,主力在中心地区机动作战。此时我军总兵力已达40万,群众发动起来了,根据地日臻巩固,处于大反攻的前夜。
在全国而言,东北率先打响反攻第一战。随着东北战场发生变化的同时,高岗及时分析形势,总结“七月会议”以来的经验,对民主联军提出打更大规模的战斗,促使东北形势根本改变的任务。
4月16日,高岗致陈云的信中,全面分析了东北目前形势。他在信中指出:“目前东北正处在敌我力量将发生根本变化的剧烈斗争阶段,只要我们仗打得好,再大量歼灭敌人,形势将大为改观。”“纵然敌再增兵,我们也能背得起!”只要我们主客观上不犯错误,同时关内的仗打得好,“东北敌我力量的根本改变,必然会到来”。“当然这不能是等待,而是经过大规模的残酷的战争来争取”。高岗在信中还较详细地回顾了1946年7月会议以来,深入发动群众,“生长我之力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并对夏季攻势个人首先提出概括部署的意见。高岗首先提出发起夏季攻势的意见并达到陈云的同意。陈云收到高岗的信,倍加赞同。他在5月8日的复信中说,你对东北形势估计和今后工作的意见我都同意。进一步具体指出:造成东北今天形势的内部原因:一是打破和平幻想,二是发动群众,三是4个月来的战争(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这是主要的决定的。如果不避免锦西会战和撤出四平,就很难有今天的好形势……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民主联军的不断壮大,后方巩固,积蓄了力量,等待、忍耐、筹划,铺平了走向胜利的道路,“狠打”的时候到来,要狠狠地歼灭故人,“恢复和扩大解放区”。东北战场取得了下江南、保临江的胜利后,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东北局和联军总部利用部队休整扩编的机会,在5月初召开会议,作出《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高岗亲自主持起草决议,《决议》实际是夏季攻势的动员令。决议总结了东北我党我军贯彻执行“七七决议”之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有利于我的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东北全党的努力,把自己的方针放在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上,找到了力量的源泉,生长与壮大了革命力量。决议强调指出:东北正处在一个新的形势面前,即在军事上敌人不得不从进攻转入防御,而我军则从防御逐渐转入进攻。这就对东北全党提出了新的任务,即是“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大量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中央军委及时批准了这个决议。
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按照这个决议,为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略形势,结束东北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全面部署兵力,乘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士气低落之际,于5月中旬部署从东西南、热河、冀北等6个地区发起夏季攻势,率先开始转入战略性大反攻,打进国民党统治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的战斗。
在夏季攻势部署期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出致林彪、高岗并告朱德、刘少奇的电文指出:
出师顺利,甚慰。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事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目前你们以八个师南进,希望能于秋季解决南满问题,争取于冬、春两季向热河、冀东行动一时期,歼灭十三军、九十二军等部,发动群众,扩大军队。该两地区有人口一千五百万,为将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长沈平津四市必不可少之条件,夺取两路四市,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北满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南满强大的根据地;第三步还要解决冀辽满地区的根据地问题。毛泽东的指示对东北前段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东北民主联军正在发起夏季攻势给予极大推动,并且对秋冬和明春攻势战略指明了方向。
夏季攻势首战攻克怀德,歼敌5千余人,揭开夏季攻势序幕,刘震纵队夺取头功。毛泽东于5月底致电林、高:“庆祝歼灭国民党七十一军主力及其他战线的胜利。”东北大反攻比党中央发出反攻命令提前几个月。
为了有利于东北战局的发展,中央于1947年春将冀察热辽地区划归东北局领导。根据中央指示,高岗在接收冀热察辽分局时,要求分局动员党政军民一切力量,配合东北大反攻。他还传达了中央批准的东北局决议,部署了夏季攻势,打通冀察热辽解放区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统一东北局和冀察热辽分局的工作。他对冀察热辽军区的作战方针指出:要由先打分散小仗转为大仗,先进攻分散小据点,积小胜为大胜,提高打大仗的能力。
分局和军区根据高岗的意见,决定以程子华、黄志勇、刘道生等组成前线指挥、部,集中6个旅(内1个骑兵旅)兵力,投入夏季攻势,有力配合了东北大攻势。此时,正是国民党实施“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中,向热河进攻。热河地区连年遭灾,加上战争的消耗,群众生活极度困苦,军队武器和衣食供养更困难。先吃地富,后吃中农,再吃贫农,马先喂谷草,后喂高粱杆,再喂树枝,实在无物可给。部队衣食困难不堪,去冬有的人把茅草绑在身上御寒。高岗和分局领导一起研究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供给,并在一些地方开种烟亩,自力更生,保障后勤供应。发动军民总动员,发扬抗战时期的敌后斗争的经验,克服了极度困难,渡过了难关,中央赞扬了热河的经验。
新华社发表《东北一年》社论,指出:“一年来东北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东北民主联军的率先全面反攻,是全国解放区全面反攻的信号,它将大大加强华北解放军反攻时的地位。”
东北夏季攻势开始部署,蒋介石在南京坐不住了,伤透脑筋,他对心腹陈布雷说:“我想到东北再走一趟”,“让他们振作点”。5月底,在12架战斗机的护航下,蒋介石带刘斐、俞济时等由南京飞抵沈阳督战、打气。蒋介石到沈阳后,召开军事会议,听取各方面汇报并向杜聿明、孙立人等训话。“今天,正好是去年我到东北的一周年”。蒋介石丧气地说“局势大不相同,实在叫人着急,现在共军正在广泛展开进攻,以切断东北和关内交通,阻碍我方援军的到达。”“听说他们最近在破坏长春至沈阳之间的铁路,然后对我分割包围,情况的确严重啊!”蒋介石遂向杜聿明、孙立人等下达了一系列“必须顶住,你们要替我好好地打”的命令。“这个局面如不及时补救,前途不堪设想”,“我决定继续采取战线攻势,战术守势的万全之法”,“争取在短期内务必扭转局面。”为了给部下打气,他通报了美国政府给1亿3千万发子弹的援助。但大厦将倾,无济于事,反而瞎指挥一阵,为我军攻势造成更有利形势。
针对敌人分散固守点线情况,我分头发起攻势,主力以长春、四平、吉林之间,实施攻击,围城打援战法,到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胜利结束,历时50天,歼灭敌人8.3万多人,攻克42座城市,解放人口近千万,扩大解放区16万多平方公里,使东、南、西满与北满根据地连成一片,并打通了冀察热辽解放区,结束了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
国民党军队被压缩在中长路、北宁路及沈吉路沿线以沈阳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的少数据点上,迫使敌人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继续分割东北解放区及冀察热辽解放区并妄图各个击破我军的战略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从而东北战场的主动权牢固地掌握在我党我军手里,国民党军队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了。
东北率先发起了大反攻,打进国统区,为陕北转战的党中央提供了思路。中央在东北夏季攻势胜利的启示下,7月间在靖边县小河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习仲勋、李井泉、王净、贺龙、陈赓、汪东兴、陆定一等高级将领和高级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对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进行分析。经过一年多的人民解放军的艰苦作战,到7月,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由于战线拉长,把守城市,保卫后方供应线,作战兵力削弱,士气急剧下降,官兵充满了失败和厌战情绪;在国统区内,人民奋起斗争,使国民党军队的后方极不稳固。与此相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因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由于我军不需要分兵守卫后方供应线和城市,机动兵力大大增加。在解放区内,大部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得以巩固。针对蒋介石为摆脱困境,在7月4日颁发了《全国总动员方案》,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人民解放战争难以支持的图谋。小河会议决定主动出击,打进国民党统治区,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国民党要打进解放区,共产党要打进国统区,得民心者必胜。
为了纪念我军进入东北作战中牺牲烈士,高岗及时提议由东北局决定在哈尔滨市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塔,怀念阵亡烈士,激励部队和人民踏着先烈血迹继续勇敢作战,完成东北解放未竟事业。
东北解放区的发展,在东北局、联总正确指挥下,提前实现“冀热满地区的根据地”连成一片的任务。
为了适应夏秋冬和明年春季攻势和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需要,加强党对东北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夏季攻势全面展开前,1947年5月下旬,东北局对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党政军领导明确分工。期间,高岗和林彪在交谈加强东北局领导时,林彪又一次叫高岗担任东北局书记,高岗仍表示他做副手。调整后的东北局委员会,除原有的1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外,又新增加了肖华、伍修权、周保中、何凯丰、刘亚楼、汪金祥等6名为东北局委员。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张闻天、林枫等7人组成东北局常委会,高岗仍为第一副书记兼秘书长、民运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机构调整中,成立了中央军委东北军分会,林彪任主席,副主席罗荣桓,高岗等6人为委员。同时,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党委会陈云任书记。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辽沈决战前,林彪大部时间在前方活动,高岗不仅在主持联军总部和军区的司政后勤工作,同时主持了东北局的常务工作。在这段期间工作异常繁忙,诸如处理前方后方文电,指挥各分局和各军区的工作,加强政治教育和后勤供应,组织和训练二线兵团以及干部配备等。尤其是民主联军由10多万到几十万直至上百万军队的组建、训练、开入攻击阵地和反攻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分夺秒地完成,无数的电报、电话从各军区、纵队和一线指挥所纷纷飞向联总;无数的指示、命令又从联军总部发往部队;无数的请示,指示和分析、判断、信息、敌情,多数是他亲自拍板处理。高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和组织才能。其时,他还主持以陕甘宁边区的经验为基础,为东北解放区制定政策,方针和施政方略。
随着领导机构调整,部队也进行调整。联军总部管辖3个二级军区,12个三级军区,总后勤部扩大为后勤司令部,并重新任命了二级、三级军区司令员、政委,加强了军队指挥职能。部队都进行了整编,扩充了主力部队,为秋季展开大规模攻势作好部署和组织整训。
夏季攻势结束后,蒋介石为挽救败途,临阵易帅,调总参谋长、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出阵,接替了熊式辉的东北行辕主任职务。杜聿明患病下台,由郑洞国代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陈诚为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将保安司令部撤销,由他一把抓。
新官上任三把火,陈诚一到沈阳就撤掉陈明仁的职务,给其他将官来个下马威,杀鸡给猴看;公布了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关于今后战略方针:“坚持东北,确保华北,力争华中,巩固华南”;对东北制定了“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的战略计划,并到处吹牛说要“消灭共军,六个月恢复东北局势,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以此表明决心,安定民心,鼓励军心。
熊式辉卸职后说:陈诚想在东北出风头,打胜仗,在蒋介石面前挽回他任总长期间失去的信用。可是东北的共军并不象陈诚想象的那么容易打的。“我们等着瞧这小鬼的好戏吧!”
蒋介石集团为什么垮台的那么快?除了他代表的是一小撮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外,党政军领导层的腐败,更重要的是战术被权术所破坏,战事被人事所破坏,最终自己搞垮了自己。带兵打仗的将领,都各怀鬼胎,搞权术斗争,保存实力,各找自己的后台,为了孵卵才去带兵打仗,这个仗怎能打胜?只能输多赢少。蒋介石后来已经意识到国民党的失败,是内部原因,不是共产党打倒的,是内部打倒的,有人认为是蒋介石自己打倒的。
9月1日,我党中央在陕北的山沟里发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规定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大反攻,使解放战争达到一个“转折点”。这无疑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夏季攻势一结束,8月8日,高岗等总部首长联名向部队发出加紧训练,发动秋季攻势的指示(亦称88指示)。各部队、军区根据总部的指示,对秋季攻势进行各项紧张的准备。9月初,我军以9个纵队开到集结地点,后勤给养得到保障。
9月14日,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全面展开,所向披靡,连战皆捷。10月初,蒋介石仓促飞赴沈阳督战,又一次召开军事会议。策划部署“沈阳外围决战”。蒋介石到东北一次倒霉一次,正如周恩来曾经说:“蒋介石到哪里,哪里就失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它体现了全国90%以上人民的意志,并重新颁发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鼓舞极大。东北民主联军连克数城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高岗主持组建二线兵团。同时,东北局决定成立第一线和二线指挥所。各省军区先后组建了一批独立团,参军人数达38万多,全部补入野战部队,使我军力量大大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秋季攻势于11月5日胜利结束,历时50天,歼灭敌人近7万人,扩大解放区4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60万,收复城市17座,解放了中长、北宁沿线广大地区,再次给东北之敌以沉重打击,使长春、吉林之敌完全孤立,东北敌人被迫龟缩于四平、沈阳、长春、吉林、锦州、营口等2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更加被动局面。气势汹汹上台的陈诚当头挨了一棒,尝到民主联军的厉害。
经过秋季攻势的沉重打击,国民党军队受到重创,大伤元气。处于被分割的状态,粮食、电源、兵源等都处于困难境地,士气低落,陈诚灰心丧气,为挽救危局,急忙扩编部队,将保安部队改为野战军,还从苏北调来嫡系四十九军,使东北国民党军队总兵力达到58万人;同时收缩战线,调整部署,固守沈阳、锦州、吉林、长春等大城市,再不敢贸然妄动,采取的作战方针是:重点防守,保持军力,保住沈阳。
秋季攻势后,我军利用作战间隙总结经验,整军训练,总兵力达到70多万人,在质量上已占优势,数量上远远超过国民党军。针对敌人重点防守和运动战减少的情况,确定我军作战原则,并在练兵中加强攻坚的训练。高岗在军区领导干部会上(各纵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参加)强调,要鼓励部队,克服困难,勇敢战斗,不怕严寒,连续作战,准备打硬仗,打恶仗,准备冬季攻势中取得更大胜利。
到12月中旬,经过周密部署,我军以9个纵队的兵力在地方武装兵团的紧密配合下,发起冬季攻势,风卷落叶。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指战员顶冰盔,披雪甲,坚持在冰天雪地同敌人大战。
1948年1月10日,我军发动冬季攻势中间,蒋介石带杜聿明、俞济时等一帮人由南京经北平到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对东北战事进行新的军事部署,以对付我冬季攻势,并研究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问题。2月1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撤销了东北行辕,宣布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派卫立煌到东北任“剿共”总司令。
陈诚一到东北时野心勃勃,不可一世,本想大显身手,一上任就立即进行整编军队,建立4个兵团司令部,提出了“固点、联线、扩面”和“倚托重点,向外扩张”的防御方针,排除异已,重用亲信,妄图创一奇迹。结果,靠爬杆上来的人指挥打仗,一败涂地,“人事破坏了战事”。陈诚上台不到6个月,被歼近20万军队,灰溜溜地滚回上海。在1948年4月伪“国大”开会时,台下有人高喊:“杀陈诚以谢国人!”“把陈诚扣留,解京法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们要求蒋主席演出这出戏!”云云。熊式辉在陈诚上台时说的话不谓言之不预。但有人不无讽刺陈诚说:“不是陈诚无能,而是共军太厉害,太狡猾!”
到1948年3月中旬,大规模的冬季攻势胜利结束。经过100天的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8个整师,15.6万人,攻克了四平、辽阳、营口等17座城市,解放人口600多万,扩大解放区达30多万平方公里,国民党统治地区缩小到仅占东北总面积的不足3%,迫使国民党军只固守长春、沈阳和北宁线上的几座孤城和郊区。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杨家沟政治局会上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当“兵贩子”,组建二线兵团,是高岗驾轻就熟的工作。早在陕甘边南梁时期,“兵贩子”和组织第二线游击队就出了名。动员广大翻身青年农民参军,扩大人民军队,保卫解放区人民胜利果实,巩固地方政权,进而夺取全东北,是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战略任务。从全面内战爆发以来,高岗亲自参加抓组建二线兵团和独立团扩充主力的工作,同时加强了军队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军事、政治素质,适应大兵团决战的形势。
东北特别是北满等解放区,经过剿匪、土改和反奸清算斗争,摧毁了封建势力,充分地发动了群众,使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翻身,阶级觉悟提高,根据地巩固,为扩大主力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兵源和练兵基地,并源源不断输送到前方作战。翻身人民真心实意拥护我党我军,把参军保家保地,支援前线出钱出物出人,打败蒋介石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光荣义务,积极争先恐后地去完成。1945年秋冬,我军初进东北,总兵力10来万人,1946年春,经四平等地战斗,我军有些主力部队达不到原来数额。黄克诚的七师三旅原是井冈山的老红军,开到四平时近万人,撤退时只剩3千人,原陈毅的三师1.3万人只剩4500人,邓华部损失更严重。
1947年冬,中央决定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成立东北军区,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和东北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到1948年夏,第三批二线兵团组建后,东北野战军达70多万人,军区部队达33万,共105万人,我军压倒敌人优势,当时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总兵力55万,素质比人民解放军差得远。
在扩建二线兵团中,各省军区根据东北局和军区的命令,全面发动翻身农民参军。在高岗提出的“穷人江山穷人保”的口号鼓舞下,掀起了“参军保家”、“参军保地”的高潮,广大翻身农民从切身体验中认清了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是穷人的政党,解放军是保卫人民利益的军队,“胜利反攻,人人有份”,农村普遍出现了父母送子,弟妹劝兄,兄弟相争,新娘送郎参军的局面,甚至父子相争。《东北日报》报导北满各省“参军保家热潮澎湃”,农村干部带头参军,带动了广大青年热情参军的情景。北满地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沟,到处是组织动员,党员、村干带头,翻身农民参军的浪潮,使野战部队、地方兵团迅速壮大。
1947年夏到1948年春,在土地改革运动的基础上,东北局和军区结合三次强大攻势,先后部署和发动声势浩大第二批、第三批兵团扩建运动,青年农民踊跃参军保家,打倒蒋家王朝。高岗、罗荣桓亲自领导组建后备兵团,扩充兵员,指导训练。这次共组建起160多个独立团37万多人,为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彻底消灭东北蒋军做了准备。北满地区的合江、松江、牡丹江、嫩江、龙江和吉林、辽吉等军区,普遍扩建了一批后备兵团。黑龙江省到48年,向主力部队输送新兵9.5万人,松江参军达12.7万人,合江省参军6万人,辽东10万人。后备兵团陆续编入主力部队,东北解放后进关作战,在平津战役中和解放南方又做出贡献。
1948年4月,后备兵团均集中到点和整编结束。为了加强新的后备兵团训练,以适应解放大城市战斗的新形势,东北军区在高岗和罗荣桓的领导下,于4月中旬专门召开7个军区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后备兵团的练兵会议。会上交流了第一批后备兵团练兵的经验,研究部署第二批、第三批后备兵团的军事、政治教育、训练计划。会议后,军区司令部由高岗签发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的指示,指出:“为适应广大兵团作战需要,北满各军区第二批兵团的练兵,从5月1日开始,全期时间为4个月,军事教育占60%,政治教育占40%,初期以政治教育为主,后期以军事教育为主,以有重点的密切配合整训,在进行中根据第一批独立团的练兵经验彻底贯彻群众性的练兵运动,以求练兵在4个月的时间能完成教育计划,完成各军区练兵的战斗任务。”各军区根据练兵会议的部署和东北军区司令部的指示,都开展了大练兵运动,根据去年第一批后备兵团练兵的经验,采取诉苦三查(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方法进行了新式练兵运动。经过这次大练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战斗力得到提高,纪律得到整顿,团结得到加强,群众性的练兵活动得到开展,“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得到发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诉苦三查的方法,是东北民主联军三纵某团在练兵中创造的经验,东北军区普遍推广这个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他指出:“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诉苦三查”的方法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对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和民主运动是个重要发展,对提高全军政治觉悟纪律性和战斗力都起了重大作用。毛泽东的“评论”对东北民主联军诉苦三查练兵方法肯定,并推广到全军,特别是推动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线后备兵团的新式整军运动的深入发展。
二线兵团紧张集训,各军区、分区领导深入连队加强教育训练具体领导,高岗等军队领导深入各地视察军训,及早解决练兵中各种思想问题和战略战术问题。
白天练射击、刺杀、投弹、翻院墙、爬城墙,晚上夜战、夜行军和村庄、街道攻防战斗,新老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当时,新兵多、“解放战士”(即俘虏兵)多,“为谁打仗”和“谁养活谁”的概念不大清楚,有些领导讲马列主义,讲社会主义好,人人有吃有穿,再讲深点讲了也听不懂。为启发阶级觉悟,增强为人民打仗,高岗提出“谁养活谁”大讨论的自我教育,普遍唱着《谁养谁》的歌曲,“练好兵,打长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深入人心,明确了共产党是解放被受压迫人的救星,蒋介石是压迫人民的头子。在战术上强调攻坚战、夜战、爆破、巷战等。特别在三季攻势后,我军伤亡大,俘虏多并经过训练,补充主力。在辽沈战役前,各营、连普遍做俘虏转化工作,随时补充主力,有的部队“解放战士”占兵员额总数的40至50%,不少人当了我军干部,有的当了副总参谋长等高级干部。群众说蒋介石正是“王莽替刘秀操兵”,蒋介石军队的士兵,变成了蒋介石的“掘墓人”。在某种义意上,蒋介石不仅在物资、军火是“输运大队长”,在人力上也成了“二道兵贩子”。在组建二线兵团和练兵运动中,高岗和罗荣桓配合很好,“土专结合”,有商有量,共同倾注了心血。
1948年6、7月,各军区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暂停练兵工作,部队纷纷开到农村帮助农民夏锄、挖渠、防洪;前线和边缘活动的部队,在不妨碍作战任务的条件下,就地帮助农民夏耘,受到广大群众好评,更大地激发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发奋增产粮食,支援前线。
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使之在争夺东北的战场上生根、开花、结果,高岗主持联军总部日常军事行政和政治工作期间,特别重视了群众性的武装建设。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要求各省军区把组织自卫队(后称民兵)工作列上议事日程,大力动员解放区翻身农民参加自卫队组织,注意培养教育,配合主力部队剿匪、除霸、反奸斗争。到1948年秋辽沈决战前,自卫队员发展到200多万之众,成为地方治安的主要支柱和二线兵团重要兵源。
这批人民武装力量,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担负着担架运输,侦察警戒,扰乱敌人,送信带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配合部队剿匪、打仗、破坏敌人道路、桥梁,接送转移伤病员,维护地方秩序,保卫生产建设,参加生产劳动,更重要的是为后备兵团广开了兵源。自卫队员经过入伍前培养教育和锻炼,部分队员参加了民主解放军。东北解放后,大部队入关作战,他们继续执行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产建设等任务,有大批自卫队员参加新组建的独立师。各地都建立了武装委员会和联防组织,继续坚持站岗放哨,配合公安武装清剿反动派的残渣余孽,揭露破坏分子造谣,保护了农村的秩序。
为了适应东北我军战略决战的需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7年12月发出《关于成立野战军和军区的作用并东北军区和野战军领导人选给东北局、联军总部的指示》,指出“现时关内各解放区均分前方后方,前方以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统率野战兵团,后方以甲级军区(即大军区)司令员统率地方兵团及乙级军区及军分区,并管理本区范围内的动员、训练、兵工生产与负责供给前方。两者司令员或政委,依各区情形,有兼的有不兼的。两者隶属关系,一般的是野战军与军区,均受军委指挥,但在行政上野战军属于军区。”中央指示还指出:“东北野战军今后工作任务扩大,主力将逐步南进,东北甲级军区亦应及时成立,同时并指挥冀察热辽甲级军区。林彪应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兼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因为林彪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时候多,军区可设第一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主持常务,由罗荣桓、高岗两人中择一任之。又野战军及军区其他副司令、副政委应如何安排,均由你们考虑提出,报告中央批准。至于军区及野战司令部、政治部亦应分开组织,以便野战军随时行动。”
东北局和联军总部收到中央的指示后,经过研究将大军区人选报经中央批准,高岗任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
1948年1月1日,东北军区正式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高岗主持机关常务工作,林彪专门负责作战。东北军区成立后,下辖辽东、冀热辽两个甲级军区及吉林、松江、牡丹江、龙江、辽吉、嫩江等军区。
1月6日,中共中央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庆祝你们1947年消灭敌军28万余人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完成全解放东北而奋斗!”
东北军区开始组织辽沈战役,准备打大仗,打硬仗,解放全东北。2月2日至3月7日,召开政治工作会议,3月召开后勤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对军队的政治和后勤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部署。高岗分别在两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东北我军当前的任务,就是要积极准备打大仗,打硬仗,全部歼灭国民党进入东北的兵力。要求各军区、部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使大家都认识到全国革命形势已进到一个转折点。东北国民党军队已经困守在几座孤城,寄希望于增援而企图顽抗。我军要坚决截断敌人退路,吸引敌人新的增援,采取围城打援,消灭敌援军,最后攻击守城敌人,解放全东北,使革命战争走向全国范围的胜利。军区和野战部队要抓紧时机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继续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以提高阶级觉悟和战斗水平,为解放全东北做出贡献。后勤会议有军区后勤各直属单位、供给、卫生、兵站、军工、军械、各军区、纵、师和军校后勤的负责人参加。会议集中整顿财务、纠正本位主义、纪律松弛等问题,彻底转变作风,以适应战争需要,把后勤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黄克诚在会上作了报告。高岗在后勤工作会议上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大规模的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后勤供应显得非常重要。历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门要抓紧组织军工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保证前方打仗部队的需要。高岗的讲话对政治和后勤工作会议鼓舞很大,明确了主攻目标,使与会者进一步认识了政治工作做细,后勤工作做好的极端重要性。会后进行部队整编和政治教育。后勤部门,把火车、汽车、大车和人力畜力组织起来,统一指挥,集中使用,一切为百万军队作战服务。
东北军工生产发展很快,东北局和联军总部对军工生产很重视。根据“准备长期斗争”的既定指导方针,早在1946年就按照“7·7决议”精神,大抓了军工生产,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大连等地建立了7个军工生产基地,有的是一条龙联合企业,奠定了东北解放区的后方军工基础,保证了前方的供应,支持了全国。
高岗亲自勘察厂址,组建厂子,并提议由东北局决定成立了军械局。1947年5月5日东北局的“决议”里明确指出,努力发展军工生产,供给前线子弹、炸弹、炮弹。10月,东北联军总部召开军工会议,高岗代表东北局和联军总部到会作了重要指示。会议做出了《关于军工生产决定》。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推动东北各地军工生产迅速发展,在已经建立起36个军工厂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批军工厂、联合企业和修械厂、所,总共70多个,从基层和其他部门调一批原来搞过工业和工运的干部、懂工业技术的人员(包括接收的旧人员)到军工企业工作,加强了领导和技术力量。口号是:“一切为前线”,形成大规模的军工生产系统,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被服和其他军需物资,保证了我军作战的需要。朱总司令在一次中央军工会议上赞扬东北军工生产说:“我们生产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弹药。过去仅靠缴获,现在加上后方生产供给,制造了重武器,这个成绩是很大的。”
东北军工厂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保证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需要,同时对全国,特别对华东、华中、华北战场支援很大。1947年东北局根据高岗的建议,决定在大连建立一个兵工联合企业,是7个军工基地中最大的一个,对外称“建新公司”。在解放战争中,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无烟火药450余吨,还有1200多门炮以及各种军工生产设备,做军鞋236万双,有34000多人参加做军鞋。这些军用物资,除为东北辽沈战役提供了大批武器外,绝大部供给华东、华北战场。大连生产的弹药从海路运往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然后用人推车运到华东前线。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写信感谢大连地区和工人阶级的支援。副司令粟裕说:华东解放,特别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推车和大连的弹药。
百万大军入关作战,东北地区负责全部经费和武器弹药,对其他战场也给予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的支援。1948年冬,中央军委决定要东北一星期生产70万把剪钢丝钳子和50万把军用铁锨。高岗立即指示军工生产部门抓紧生产,提前完成任务并运往前线,保障了平津、淮海战役的急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时东北仅子弹一项完成20亿发。东北军工生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做出了更大贡献,朝鲜战场使用的大批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是东北生产并及时运往朝鲜战场。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夏秋冬三次攻势并取得胜利,已经为辽沈战役创造了条件。东北局、军区领导审时度势,认为决战的条件成熟,及时研究了战略决战的方案。在抓紧练兵的同时,制定了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血条例、人民自卫勤务条例、优待革命军人家属条例。
1948年4月13日,在哈尔滨召开炮兵干部会议,加强炮兵建设。4月20日至5月20日,东北军区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研究讨论了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高岗在会议上就军力部署和军队正规化建设问题和后勤工作作了重要讲话,罗荣桓、陈云等在会议上也讲了话。会议着重研究了军队整编和建设问题。会后,各军区和野战部队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抓紧进行了整编、训练。到8月辽沈战役前夕,东北人民解放军整编为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共53个师,加上地方兵团共105万多人。经过诉苦、三查新式整军运动和政治大练兵,全军政治觉悟大大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整个部队阵营雄壮,士气高涨,求战心切。根据地日益巩固,群众积极支援,东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从军政训练,物资筹集,供应组织和交通配备,都为新的、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作了准备,拉开了真正“最后一战”的架势“独占东北”,业已万事齐备,水到渠成。
其时,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攻势,4月22日,光复延安。去年3月19日,胡宗南以损失5千人的代价占领延安空城,蒋介石大肆鼓吹“赫赫战果”,通令嘉奖,延安县改为“宗南县”,给胡宗南戴一顶桂冠。胡宗南的军队从此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我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向关中进军。党中央、毛泽东胜利完成转战陕北的任务,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及首府延安将要回到人民手中,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于3月下旬东渡黄河。毛泽东对陕北有十分特殊感情,他站在黄河东岸眺望陕北感慨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陕北人是真金子,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陕北”。
高岗听到西北胜利和延安光复的消息非常欣慰。一回家里对李力群说,延安收复了,彭总率部向西安进攻着。中原刘邓大军也取得重大胜利。全国各个战场都在大反攻。
毛主席、党中央在陕北生活和战斗过13个春秋,给我们留下了延安革命精神,延安革命作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这时,蒋介石将卫立煌召回南京,举行军事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固守东北,坚守沈阳、锦州、长春三大战略要点,并相机打通往关内的北宁线。我东北军区根据分批歼灭敌人的方针,首先在长春开刀。
4月18日,东北局、东北军区林彪、高岗、罗荣桓等领导就打长春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将研讨的结果电报中央军委,并提出部队军事、政治整训之后,集中9个纵队攻打长春,以7个纵队攻打长春城,2个纵队在四平以南打增援之敌。用新成立的三个纵队和部分独立师,在锦州——沈阳间和沈阳——四平间牵制敌人。预计用10天到半月准备,用10天到半月时间可以解决战斗。
中央军委接到电报后,22日回电同意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战略部署。
党中央把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歼击的目标,放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样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百万大军集中兵力,解放东北后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以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持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
高岗、罗荣桓联名向各部队发出指示,强调指出:要按统一规定的命令执行,保持部队的高度集中,加强兄弟部队之间团结、协作的问题。接着东北军区又颁发了入城部队纪律8条守则。
为接管城市作准备,东北局在3月就明确提出东北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加强城市党的工作,首先是发展党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随后高岗主持召开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集中研究了城市的工作,把“集中于注意”城市工作提到“当务之急”,他说:并不是我们“不要城市”,条件成熟了,“要把城市工作当作当前紧急任务。”
我军攻打长春战役开始部署,国民党驻长春守将廖耀湘回南京活动,亲自晋见蒋介石,蒋介石答应给东北国民党军队10个师的武器装备。1948年5月东野用两个纵队攻打长春,通过几次试打,没能得手,只占领了长春西郊机场。长春守敌防御极严,工事坚固,易守难攻。
日伪统治长春时建筑了很多坚固工事,市郊壕坑道连网,市区从布局到建造,都从军事意义安排的。城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和大兴公司,都用花岗石砌一米厚的墙,中型炮弹不能损坏,楼底钢筋水泥坑道直通大马路,四通八达,中间又有厚重的铁门可以互相隔绝。各主要街道都可以发挥火力。重要街道口还有水泥板掩盖的地堡。国民党攻占长春后,又修筑许多永固性工事,仅中央银行周围就有150多处。国民党中央社吹嘘:“长春防御为坚冠全国”。于是6月15日东北军区在吉林召开军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改强攻为“长围久困”,部队乘此进行训练和休整,采取围城打援,开展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敌人到了“山穷水尽”“无力抵抗”时再攻打长春的方针,并命肖劲光、肖华负责指挥围城任务,开始封锁、断粮、断炊围城之战,准备围困2至4个月时间拿下长春城。
当时,敢不敢同敌人强大的兵团进行决战,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占领的重要城市,是东北解放战争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鉴于去年夏季攻打四平的教训(夏季攻势中四平战役最为残烈,陈明仁死守阵地,发挥强大火力,在街道撒豆子,我军攻入巷道,滑的跑不动,攻而未克)。林彪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定。
7月20日,东北局常委会进一步重新讨论了东北战场形势和我军作战行动问题。在会上,高岗对东北形势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屋建瓴,分条缕析地分析了东北敌我的形势。他说,东北战场形势对我们实行打大仗、打恶仗、打胜仗很有利,我们的军队在质量上已占绝对优势,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近一倍,地盘超过几十倍,大部铁路控制在我们手里,后勤来源广阔,有翻身的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又有巩固的北满根据地,我们要敢于打大仗,打大仗的条件已经具备。在讨论打长春的问题时,高岗说,强攻把握不大就不勉强,继续对长春实行“长围久困”,断绝粮、炊、草进城,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消灭之。
从全局着眼,他大胆提出:将主力调转南下作战,出击北宁线和北平至承德地区作战,切断敌人退路,造成“关门打狗”的形势,并讲了南下作战的许多有利条件。高岗在讲话中,剖析了国民党日暮途穷的窘境。东北野战军南下打大仗、打胜仗的条件、时机已成熟。他的精辟分析,对与会同志启发、鼓舞很大,使一些人顿开茅塞。
这是一次解放思想,下定决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会议。会议将讨论的意见报告中央军委。毛泽东很满意并回电同意南下作战的部署,高岗坚决拥护毛泽东的复电。此后,前指对南下作战犹豫。
毛泽东对东野司领导南下作战犹豫的思想给予批评。指出,全军指战员首先是干部要坚定南下的意志和信心。毛泽东的指示,切准了要害。林彪在谋略上不能说不强,在胆量上就不如高岗的大。
早在去年7月,夏季攻势结束后,程子华来哈尔滨时,高岗亲自交待了在冀热察辽作好战场准备的有关具体任务,打算切断东北与华北敌人的联系,全歼东北守敌。之后,高岗亲自到热河、冀东视察,要求热河和冀东地区领导,加强南下作战的战场准备工作,抢修铁路、公路,发动群众,筹措物资,逐项进行落实。随后,他又提议,东北局决定派东北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黄克诚到热河工作,加强作战准备事宜。他对南下作战,关门打狗,心中已经有谱,和毛泽东的意图相合。他对贯彻落实南下作战,关门打狗,全歼东北敌人的战略方针,尽了一切努力,他亲自找许多同志甚至找司令员林彪谈南下作战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意义,消除了林彪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疑虑和犹豫思想,对统一思想,提高南下作战的重要性认识,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8月6日《东北日报》发表了高岗审定的《部队教育方向》的社论,指出:“诉苦三查是部队教育工作的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普天之下都存在两种人,“一种是受人压迫的人,一种是压迫人的人”。共产党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领袖,只有跟共产党一起,打倒蒋介石。
1948年9月7日,林彪等给毛泽东的电报说:实际上在去年就开始了大军进入冀热察辽地区作战的战场准备工作。去年7月,子华(即程子华)同志来哈尔滨时,东北局就提出了准备战场的各样具体问题。随后高岗同志亲临热河和冀东以及今年克城同志去热河工作,都是为了同时加强这一准备工作。此外,在去年冬天就开始了恢复郑家屯至通辽的铁路,以及重新修筑通辽到彰武的铁路,只是由于今年东北是五十年来所未有的大雨,致使通辽到阜新铁路直至最近才完成。
为了保证辽沈决战后勤供应,9月东北局、东北军区决定成立支前委员会,高岗任支前委员会主任,仍兼任民运部长,并将原来3个后勤部扩大为5个。各省均成立支前分会,一把手担任主任,负责组织支前工作。高岗要求各地把支前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东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南下作战的部署,正是党中央、毛泽东已经考虑的与国民党军队决定性的第一大战役放在中国版图的雄鸡头部,东北决战的条件成熟并能取胜将对全国意义重大。
东北军区部署南下作战的同时,东北国民党“剿总”卫立煌根据蒋介石固守三大战略要点的方针,重新部署兵力,集中58万军队防守沈阳、长春、锦州、山海关等城市,确保关内外陆海联系,妄图对我东北解放军实行“持久消耗战略”,守住三大要点,力图稳住东北。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决定将作战的重点置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计划在东北“彻底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以利巩固华北,达到屏障黄河以南之作战的目的。蒋介石飞抵北平、沈阳进行部署。
中央军委和毛译东主席对东北局常委提出南下作战方案很满意,及时回电后,又于7月3日指示东野在制定新的作战部署时,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的作战,歼灭范汉杰集团。这个战略方针是从全国解放战争出发的。把东北和华北两战场联系起来考虑的。这一着,是蒋介石所未料到的,蒋介石受了我“练好兵,打长春”策略的影响,他以为中共主力在北面,即使大打也是长春,不会首先在锦州开刀。
但是,前线指挥部林彪等于8月6日向中央军委提出要华北杨罗耿(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先行,以杨罗耿部队行动的时间,才能确定东野的行动时间。接着又提出了南下作战的很多困难,对锦州开刀,关门打狗产生疑虑。这既不符合东北局常委的决定,也是不从大局考虑的。当时,华北兵团兵力少,压力很大,背着和牵制傅作义的几十万军队。林彪当时担心华北和沈阳方向之敌两面增援夹击,我腹背受敌,恐难取胜,自己处于被动境地。作为高级指挥员这种远虑是可以理解的,此虑属“知已知彼”之列。高岗极力鼓气、支持,林彪仍顾虑重重,直至8月12日毛泽东批评后,他才横下南进关门打狗的决心。8月中旬,东野整编完峻,成立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和野战部队正式分开。野战军司令部准备率部南下作战。
8月14日党中央决定由高岗代理东北局书记并负责主持军区的全盘工作。
截至1948年7月,我东北军队三年来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6万余人,歼灭政治土匪10多万人,收复城市230座,解放区人口达4200万人,占东北总人口86%,东北解放区面积占97%以上,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经过几个月的准备,辽沈决战的条件业已成熟,决战胜利的把握很大。我军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队将近一倍。敌人虽然还有58万军队,但已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
8月29日,东北军区作出了《辽沈战役行动政治动员指示》,决定将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提出“争取全歼东北敌军”的战略决战的口号,辽沈战役进入全面总动员。9月7日,毛泽东主席制定了《辽沈战役作战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东北局集中全力进一步动员各地党组织克服一切困难,领导东北人民支援前线。东北军区在高岗的主持下具体部署落实后勤、政治等各项工作。“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武器给武器。”高岗说:“一句话,要什么给什么,只要我们能办到,竭尽全力支援前线,要真正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彻底消灭东北敌军,解放全东北。”在后勤保障和接管城市工作上,高岗熬了很多不眠之夜,保证了战场的需要。林彪曾说:后方没有高岗等全力指挥,辽沈战役胜利不可能那么快。
9月初,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辽沈战役的指示,东野重新调整了部署,先头部队突然包围了北宁线各城,接着北方主力部队日夜兼程陆续南下到达并控制了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70多万部队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人民解放军向北宁线义县、唐山段发起猛烈进攻,13日攻克了安山、石门、代河、烟筒等,接着占领昌黎、北戴河,义县是切断后路,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21日东北解放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组成前线指挥所。月底,高岗、陈云等在双城总部组织欢送林彪、罗荣桓等率指挥所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30日,东北局由高岗审改签发了《东北全党在辽沈战役中的任务》指示,要求百分之百地完成支前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号召克服困难,全力支援此次伟大战役。
10月1日,东北军区由高岗签发给各兵团、纵队、独立师以及各军区关于准备夺取锦州、全歼东北敌人的战斗动员令,指出:“我在北宁线的第一步任务已胜利完成,第二步是准备夺取锦州,歼灭守敌,并准备打沈阳西援、傅作义北援之敌及长春突围之敌。锦州之战有很大可能发展成为敌我两军主力的大决战。……望各部抱定打大仗、打恶仗的决心,准确执行命令,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因伤亡泄气,不因疲劳偷懒,准备付出重大代价去争取战役的全部胜利。”各部队根据总部命令,部署夺取锦州的战役。
辽沈战役中的运输、民工动员、军用一切物资组织调度全部落在高岗及其领导下的一班人身上,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9万付,大车12.9万辆,马30万头,运送粮食1亿1千万斤,保障了76万东野大军像钢铁洪流滚滚南下。战役期间,铁路工人和民工配合部队运送到前线各种物资1.9万车皮;邮电工作者随军抢架线路保证了通讯畅通无阻;工程队冒着敌机轰炸扫射,随军抢架桥梁、修路,部队打到哪里,公路、线路、铁路就通到哪里;军工工人为前线生产和储备了大量武器弹药。战役开始后,又昼夜不停补充供应手榴弹40万枚,追击炮20万发,子弹300万发,山野炮15万发,掷弹筒和六零炮弹60万发,及时保证了前方部队的需要。
此时卫立煌只守三大点(长、沈、锦),陷入“欲退不舍,固守无力”的被动境地。可国民党报纸仍吹嘘:“沈阳城防固若金汤,国军决不放弃东北”的老调。
攻打锦州正在激烈战斗中,我军后路被敌人切断,后勤供应受阻,特别是汽油供应不上。高岗命令各地人背畜运,又从奈曼旗至北票日夜抢修了700多里一条简易公路,保证了前线需要,夺取锦州的全面胜利。锦州攻克后,东野将要回师东进,这将有一批大城市解放,收留几十万俘虏、城市供给、接收敌党政军机关和财物及工矿企业,要组织动员,抽调干部,配备班子,既紧张又繁重,高岗忙得没明没夜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东北局常委会、高干会,研究部署支前工作和49年工农业生产计划、总结各地建政建党经验,为接收新区和城市布置任务。如接收沈阳城市工作,抽调大批干部,10月26日晚,在高岗家里开领导紧急会议。高岗主持会议,他说,主要讨论一下方针和措施。陈云、林枫、王首道、叶季壮、吕正操、汪金祥、张平化等参加,集中研究讨论了方针问题和主要措施。他根据大家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参照接收哈尔滨的经验,一切旧机关先不要打乱,暂按原来系统接管,工厂、仓库、机关、学校、器材、物资、人员直到文档,都原封不动,绝不能破坏。他说,估计要有二、三十万俘虏人数,要集中到几处,严格管理,尽快进行教育培训,成为我二线兵团,以补充主力。同时要抓军工生产恢复,沈阳军工生产潜力大,立即修好铁路,首先是北宁线,“准备进关作战”。他要求东北局、行政委员会抽大批干部参加接收工作,工业部和财政、金融、交通、商业、军工军需等部门,留少数干部,其余基本搬到沈阳。公安、铁路、群众团体,也要安排得力干部到沈阳。他说,今后重点在沈阳,东北局也放在沈阳,要尽快迁去。他最后强调指出,特别注意方针政策,纪律教育和严格的组织管理,不怕外乱,就怕内乱,要高度集中,一切服从统一指挥。沈阳接收好坏,对全国影响很大。同时宣布了由陈云任沈阳军管会主任。
27日,根据会议精神,决定有关方面负责人选,并抽4千多名干部。28日,高岗作了动员讲话,并宣布了东北局决定任命伍修权为军管会副主任兼卫戍区司令,陶铸为市委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朱其文为市长。指示当日就动身前往沈阳,有些具体办法在路上研究决定。
11月2日,沈阳一解放即进驻沈阳。尽管时间紧,在陈云的具体领导下,接收沈阳工作很成功,中央将其经验在全国其他大城市接收工作中推广运用。
此前,哈尔滨市各机关及各界代表沉痛公祭炮兵司令朱瑞同志(在义县战役中踩着地雷牺牲),陈云主祭,高岗致悼词,号召以练好炮兵,打倒蒋介石来纪念先烈。
当我军切断敌人退路后,攻锦战役打响前,南京政府着了慌,蒋介石急忙于10月初旬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叫嚷要对“锦州势在必保”。遂空运部队并组织东西对进兵团增援锦州。然后返抵北平,准备坐阵指挥东北决战,声言“这一战可以击灭共军主力,打开东北局面”。毛泽东说,蒋介石飞到沈阳,这下我们胜利就更有把握了。周恩来说,蒋介石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仗就好打,他历来就是瞎指挥。可林彪对廖耀湘、候镜如兵团和华北傅作义部援锦行动胆寒了,他对罗总说:“准备一桌饭,却来两桌客人,你说这饭怎么吃?”遂向中央军委发报,想回师打长春。据林彪的秘书回忆说:林并与主持军区工作的高岗联系而未同意回师,林即时电告中央申明前电作废。林彪思想矛盾,情绪不好,脾气老大,第一次抬手打爱女林豆豆。时有人说,林总不打锦州打豆豆。
蒋介石从沈阳飞到北平,主持军事会议。会议期间接到宋美龄的电话,当即坐卧不安,匆匆结束会议,急着要去上海,傅作义一再请求他亲自指挥这一“决定东北国军命运”的重大战役,但蒋介石执意要去上海“处理要事”。急得傅作义团团转,事后说:“蒋介石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还给他干什么!”傅作义随之对蒋失去信心。我东北解放军在一百多万民工支援下,辽沈战役全面展开。
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15日攻克锦州,全歼守敌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和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达到“关门打狗”的目的。一举砸断锦州这根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扁担,裂开东北与华北敌人的联系,锁住敌人逃跑退路。锦州速战速决,国共两党都出意料。东北首府哈尔滨集会庆祝锦州大捷,高岗在会上报告形势和任务,指出:即将全歼东北蒋匪,应加强支前。
锦州战役创造了东北战场敢与国民党大兵团作战先例,大长解放军和东北人民的士气,大挫蒋介石在东北军队的锐气。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逃跑退路被切断,长春守敌受到极大震动。经过5个月的围困,长春已经“山穷水尽”了,粮价由6月每斤高梁4万元,到10月涨到3500万元,实际上有价无粮;一个金戒指,只换一个馒头,几个饼子换一个姑娘。据资料说,饿死10多万人,饥民大量偷跑出城,出现人吃人肉的惨状。军队靠空投度日,为抢空投食品,军队互相打起来,上峰追究时,下官说为打仗吃饱肚子,不算过分吧?顶了回去。有的饿的受不了,说:“没有留命处,就去找八路。”
伪满都的长春“8.15”前70万人,日本投降时为50万,解放时城里市民只剩不足20万人。“民无粮造反,兵无粮自散”。兵不血刃的长春,正是实行“战略达到战争”目的典范。蒋介石利用滇军打共军,利用共军消灭滇军,结果滇军变成了共军。东北局已派人做敌军的起义工作。10月16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把蒋介石给他的手令交给我东北野战部队领导,17日率众宣布起义,人民解放军接替了曾泽生60军的阵地。蒋介石更是火上浇油,大光其火。18日,带杜聿明又飞抵沈阳瞎指挥,作出固守沈阳的决断,等待国际支持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遂命长春守将郑洞国兵团向沈阳突围。调集候镜如、廖耀湘两个团兵,强命杜聿明任“剿总”副司令,坐阵葫芦岛指挥,企图夺回锦州,打通逃往关内通道。
东野奋勇阻击于大虎山等地区,寸步不能前进。郑洞国看清大势已去,于19日宣布长春守敌10万余人放下武器,长春宣告解放,属解放战争中第一座和平解放的大城市。这里值得提到的是东北军区派去的地下工作人员,为长春起义做了大量工作。
长春解放后,东野即时高速部署辽西歼灭战,乘敌人混乱之机乘胜追击,从南北两翼合围对进,经过两日一夜激战,于28日,全部、干净聚歼廖耀湘西进兵团10万人,活捉在缅甸和日军作战打出虎威的蒋介石虎将廖耀湘。
蒋介石不听杜聿明、卫立煌等劝阻,送掉廖耀湘兵团的10多万人后,派飞机从葫芦岛把杜聿明接到北平,他沮丧地说:“马歇尔害了我们的国家。抗战胜利后,我决定军队进到锦州后,再不向前推进。马歇尔一定要接收东北,把我们所有的精锐部队都调到东北,弄得现在连守南京的部队也没有了,真害死人。”
同日,中共中央电贺辽西大捷的电文说:“东北我军在两星期内连获锦州、长春、辽西三次大捷,使敌人损失26个整师共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对于全国战局贡献极大。尚望激励全军再接再励,为全歼东北匪军,解放沈阳而战!”
辽沈战役烽火连天时,高岗预测敌人可能有向营口败退,他和伍修权及时向中央军委和前指建议,中央军委及时复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因敌有随时退至营口的可能,望10 纵准备,一径发觉敌有退营口的象征,即兼程开营守备。”“高岗、伍修权建议:以12纵及3个独立师由钟伟指挥,由四平以北上东于24日以前全部运抵清源,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敌向营口退路。此计划甚为必要,请电复高、伍,照此速办,愈快愈好。”高、伍判断建议是准确的,尽管采取措施,辽沈战役除营口跑掉一点敌人外(一个军部,一个师部,两个团),全歼国民党在东北军队。
10月30日,我东北野战军一股作气,由辽中以西渡河,象秋风扫落叶,解放了辽阳、抚顺、本溪、鞍山、海城等城市,向沈阳合围而进;一部急转向营口方向前进。11月1日,对沈阳守敌发起总攻。同日东野第十一纵队等先遣兵团秘密入关,对平津实行战略、战役包围。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逃离沈阳,兵败如山倒。2日沈阳、营口解放,歼敌13万多人。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黑土地在封建军阀和日本的铁蹄蹂躏、屈辱、呜咽下,历史沧海桑田中流逝到1948年,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国民党青天白日的旗帜纷纷降落在沃野千里的东北大地上。
辽沈一战改变了国共两党军事力量。毛泽东说:“东北告捷,蒋介石完蛋的日子就不远了。”
11月3日,党中央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诸同志,东北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和东北全体同胞们,热烈祝贺东北全境解放。贺电说:“热烈庆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并从而完成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积极援助下,从一九四五年冬以来就曾经用极大力量来抢占东北,先后投入兵力及收编伪军、胡匪达一百一十万人。”我东北全体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在三年的奋战中歼灭敌人一百余万人”,“粉碎了中美反动派奴役东北人民并利用东北以挑拨国际战争的美梦,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的巩固基础。”“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与关内人民和各地人民解放军亲密合作,并肩前进,为完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驱逐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解放全中国而战。”沈阳解放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为中国革命胜利干杯。
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出乎党中央领导和斯大林的意料。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林、罗、高等的电报中估计:从46年7月起,用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要求东北“今年九月至明年六月的十个月要准备进行三次大战役……”斯大林对此估计不相信,我党个别领导也不相信。战争的发展比毛泽东估计的还要快,东北只用了50多天就全歼东北敌人,全国也只用了三年多点时间解放了全国。
东北全境解放,有人惊慌失措,担心无法控制,难以消化,惊呼现在“不是怕太慢,而是怕太快。”然而,东北全境牢牢控制在我党手中且日益巩固和发展。斯大林对高岗全面控制东北更加赏识,他对南斯拉夫代表团说:“原来中国同志是对的,苏联是错了。”1949年夏刘少奇、高岗访苏期间,斯大林又一次讲了这个意思。
美国《纽约时报》惊呼:“东北的沦陷,不仅关系远东这场内战的胜败问题,重要的是世界均势改变了,而且是朝着美国希望相反的方向变化的。”英国《太晤士报》评论说:“中共占领东北,又将出现一个由北向南的征服形势……以现在看来,中国如果要统一,似乎将来从东北出发了。”东北全境的解放,对帝国主义国家震动很大,企图利用东北挑拨国际斗争的梦想破灭了。
至此,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到11月2日,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47万多人。到11月12日,残敌全部扫清,“独占东北”圆满地划上句号。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付出6.1万多人伤亡的代价。
高岗在哈尔滨主持庆祝大会,发表讲话,宣告东北全境归人民怀抱。
辽沈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大大动摇了国民党军心,为整个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愿以偿地彻底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在“七大”提出夺取东北的战略任务。
三年来东北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和政治土匪100多万人,敌特人员0多万人,俘敌少将以上军官294人(内上将3人,中将39人),毙14人,伤4人,校级军官4648人。缴获各种炮12859门,枪械51万多支(挺),子弹8千万发,炮弹84万颗,电台800台,汽车3461辆,坦克、装甲车350多辆,马匹6万多头,还有大批通讯器材。东北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做出极大贡献,参军人数达160万人,支前民工达316万人,担架20多万付,大车306710辆,907020匹马,粮食450万吨,运送油料3千多桶,子弹1千多万发和大量炮弹等军用物资。还抢修公路4300多公里,恢复铁路2千多公里,搭修桥梁380多座;在农村提出“村村设医院,家家是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口号,从战区到后方,有上千万农民行动起来,为支前服务。我方参加指挥东北解放战争的军级以上领导260多人。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个最大战役的第一个,创造了同敌人强大兵团作战典范,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对全国各个战场鼓舞很大,加上其他各个战场上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也转入优势;人民解放军达到300多万,东北解放军达130万,占总兵力三分之一多。国民党军队降到290万,“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质量远远超过国民党军队。”
东北全境的解放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以及淮海战役准备了前提,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战略上巩固的和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大后方,为支援全国解放做出贡献。
可以断言,没有东北这个可靠的后方基地和辽沈战役的经验,没有强大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作为后盾,平津、淮海战役要推迟组织的。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结束10天后,为新华社写的评论说:解放战争进人一个新的转折点,原计划“需要五年时间”,现在看来,只“需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打倒。”
整个辽沈决战中许多人员都工作异常紧张,一方面指挥各机关和各地党政军机关全力以赴,组织人力、物资、军火支援前线,一方面前方送来的无数文件、电报和电话联系,川流不息的请示、汇报和连续不断的会议,天天打听前线胜利消息,天天督促源源不断地组织担架、运输和架桥修路民工奔赴前线,还要和民主人士协商新政协的筹备会的问题、接收和组织前线转下来的伤病员的慰问、治疗,接收城市、几十万俘虏等。这期间高岗精神异常振奋,夜以继日,忙忙碌碌,真可谓“废寝忘食,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