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中国长城》
佛朗兹?卡夫卡,是近代捷克作家。他在现代欧洲文学上占了一个
古怪的重要地位,重要得几乎令人难以理解。这就是说,卡夫卡的作品
并不多,在他生前出版的更少。他的声望是由于他的遗著发表后,逐渐
增加的。到了今天,卡夫卡已经成了欧洲现代文学的一尊偶像。悲观、
怀疑,反对极权统治,反对大量机械化生产,反对抹煞人性,反对漠视
个人存在;现代欧洲文艺作品所流行的那种绝望、空虚、空无内容,以
及不可思议的情节的倾向,都追溯到卡夫卡的身上,说是由他的作品所
表现的思想感染而来。
在现代欧洲文学上,他成了一个先知,也成了祖师之一。
卡夫卡生于一八八三年,已经在一九二四年去世,仅仅活了四十多
岁。他虽是捷克人,却是用德文来写作的。他本是学法律的,却喜欢写
作。可是染上了肺病,在恋爱和婚姻上又受到挫折,他所生活的又恰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那个阶段。在大屠杀的战场上,在战后不景气的
社会中,个人和个人的生命都象是一只蝼蚁,这就构成了在卡夫卡作品
里的那种苦闷、绝望、冷酷和嘲弄的气氛。一九二四年因肺病不治在柏
林去世。临终时曾要求他的好友麦克斯?布洛德将他的遗稿和日记书简
等等全部毁去。可是布洛德不忍如此,不曾执行他的遗嘱。幸亏布洛德
不曾遵照卡夫卡的这个愿望去做,否则现代欧洲文学史上可能会没有卡
夫卡其人了。
《中国长城》是卡夫卡的遗稿之一,虽然在一九一八年就写成,却
到一九三一年才初次发表。这是用第一人称,一个参加筑长城的劳工的
口吻来写的。虽是小说,却并没有什么情节。虽然提到了"暴君",说
筑长城是为了抵抗来自北方的敌人,但是没有提到孟姜女,更没有采用
有关长城本身的任何资料。卡夫卡当然不是用长城来写历史小说,但是
我怀疑他对中国长城的知识根本就不很多。他采用了"中国长城"作他
的一篇小说题名,不过是出于自己的一种爱好,用异国题材来发挥自己
的苦闷而已。
倒是他的另一个短篇《变形》,虽然情节更荒唐,但是却具有强烈
的讽刺意味。一个男子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忽然变成了一只大昆虫。卡
夫卡很细腻的描写这个由人变了虫的心理的种种反应,以及这人的家属
对这件可怕事故的种种反应。起先自然是同情、伤心,接着是害怕、规
避,终至视为是既成事实,加以厌恶、遗忘......,卡夫卡用这个荒唐不
可思议的故事来抨击现代社会制度的冷酷和可笑,发挥了他的苦闷和绝
望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