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杨绩穿上自己最新亮的褂衫,临水照面,用梳子就着刨花水,把头发一缕一缕梳整齐。
梳好后他拍拍袖子,把衣服上不存在的尘微拍落。然后他走到房门前叩门,说:“娘,你好了没?”
门里的杨氏没好气地答:“快了快了,耐心等着。”
杨绩急了:“赶紧的,一会儿王府的车该来了,咱们不能让人家等啊。”
杨氏手一抖,差点把金钗插歪,这不省心的儿子。
“知道了,肯定耽搁不了。”
杨绩无法,干脆搬了凳子坐在门口,盯着母亲什么时候出来。这时家里的大门被叩响,杨绩心里一惊,难道是王府来人了?
他忙去开门,结果门外来人是住在胡同最里面的贾举人夫妇。
“您二位这是?”
一向鼻孔朝天的贾举人给他作揖,他不好意思开口,他夫人答话:“杨少爷忙着呢,我们夫妇知道今日贵府有大喜事,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就是听闻您家里出嫁了的小姐今日做寿,所以特意来送贺礼的。”
说着贾夫人举起手里的木匣子,当着杨绩的面打开:“这是东北带来的老参,很养人嘞,我们老贾托了不少人才拿到手的,他自己生病都不舍得拿出来吃的。”
杨绩冷笑,贾家铁公鸡的名头是大伙都知道的,今日舍得送如此重礼来,图谋什么根本不用多说。他推开贾夫人递过来的木匣子:“贾夫人搞错了吧,我妹子没在娘家做寿,你要送礼,认准亲王府的牌匾,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
贾夫人赧赧:“哎呀瞧您这话说的,亲王府的门槛太高,咱们升斗小民跨不进去嘛。反正您是肯定要去吃酒做客的,就行行好替我们夫妻送个礼,也不费你什么事。”
杨绩不屑,他拿起扫把想把这两人赶走,贾夫人不肯离开,连忙又说:“杨少爷我这可是在帮你们,你们杨家什么情况大伙儿都是知道的,我料你们今天去登门,拿不出几样像样的贺礼。既如此,何不收下我们夫妻的心意,也全了你们的脸面,别让孺人娘娘面上无光。”
杨绩有些犹豫了,幸而从后面窜出杨氏来,直接把门一关,隔着木门对外面喊话:“贾夫人的心意我们心领了,不过我女儿在王府里过得好好的,不缺一根人参吃,您的东西还是带回去给贾举人补身体吧。”
门外的夫妻喊了几句见没人开门,气恼的走了。等他们离开后,杨氏才打开门,她探出头一看,刚巧看到隔壁张婶也正探出半个身子望过来。
张婶不期能和杨氏碰个面对面,便有些尴尬,拿着手里的竹篮子有些踌躇不定,想了想后,她才下定决心走过来。
“绩哥儿他娘,你这打扮好,显得人精神。”
杨氏乐呵呵应下,热情的把张婶拉进家门。
“老嫂子别打趣我,我还怕打扮的不行让人笑话呢。”
张婶连说不会,寒暄几句后,她掀开竹篮上盖着的布,露出里面贴了红纸的十几个鸡蛋。
“我家大丫前日生了个儿子,我留了好些个红鸡蛋,今早上一锅煮了给你拿来,这东西兆头好,你拿去给你姑娘吃,菩萨会保佑她的。”
说完张婶不安得说:“不是啥好东西,娘娘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就是个心意,绩哥儿他娘你受着吧,要是觉得东西难看,不送也行。”
杨氏接过篮子喜得跟什么似的,拉张婶进屋看她自己准备的贺礼。
杨氏边走边说:“反正我们就是穷苦人家,王爷也知道我们小满的娘家什么样,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我们干了也让人笑话,而且我掏空老本准备的东西,他们也不一定看得上。既然这样我就不折腾了,就给我姑娘准备了点她以前爱吃爱用的东西送去。
你瞧瞧,这一坛是我自己做的茶果,是我姑娘派人来点名要的。还有醋芹、撒子,统统都是些零嘴,就这些东西要是跟贾家的人参放在一起,瞧着都变扭。还是你的红鸡蛋好,让我们小满沾沾你们家大丫的运气。”
张婶看到杂七杂八的一堆东西,人就轻松了,杨家也不是势利眼嘛。于是她和杨氏两个人有说有笑的,等王府的马车到的时候,杨绩无奈地看着她们把茶果坛子、鸡蛋篮子、撒子盒子一个个搬上马车,张婶还从家里搬了一坛酸菜来。
“娘啊,你这样大包小包的去,小满会觉得丢人的!”上了马车杨绩和杨氏并排坐着,杨绩小声跟他娘讲。
杨氏飞了儿子一个白眼:“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我还能不知道她,你妹妹就是个呆子,连脸面是什么都不知道呢,还嫌弃老娘给她丢人?不可能!你看着吧,小满看到这些肯定开心,她可不是你,就喜欢东想西想。”
马车很快到了瑾王府,下人先请杨氏和杨绩下车,立马有丫鬟围上来给他们带路。
杨氏急了:“哎我东西还在车上呢。”
领路的丫鬟马上说:“夫人别急,您先跟公子进门,东西一会儿从后门送进来,保管一样也少不了。您看门口人多,现在一样样搬也不像话。”
杨氏才肯作罢,跟着丫鬟往里面走,半路她和杨绩被分开,杨绩被小厮带着去前院赴宴,她则被丫鬟交手给二门里穿戴更体面的另一个丫鬟。
这个丫鬟明显是读过书的,又口才极好,一边为杨氏领路,一边妙语连珠的为她介绍游廊四周的景色。
等她们走进待客的花厅,里面早就觥筹交错,席上坐满了来做客的内眷。引路的丫鬟也不走,就跟在杨氏身后伺候,顺便给她介绍在场的人。
“跟您打招呼的是京兆尹大人家的赵夫人,坐您左手边的谏议大夫家的钱夫人,还有面对面那两位是国子司业家的孙夫人和御史中丞家的李夫人……”
能够坐在席上的无一不是官宦之家的夫人太太,这些人往常连一个眼角都不会去施舍给杨氏,但今天却个个和气,纷纷主动来找杨氏说话,杨氏有些晕头,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这些人看中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那个传说中极为得宠的女儿。
杨氏尽量让自己装的沉稳些,可她的慌乱还是逃不过在座诸人的眼睛。有人以袖掩面,用衣服遮掩掉不屑的笑意,正此时,一个穿金戴银的丫鬟走进花厅,走到杨氏身边行礼。
“奴婢松香,给太太见礼。”那丫头起身,又说:“孺人早就等着您呢,一听说您来了,让奴婢快些将您请去呢。”
杨氏马上放下酒杯:“我这就去,她人在哪儿呢?”
松香将人挽起,客气的向在座这些太太点头抱歉,然后把杨氏接了出去。
杨氏问她:“姑娘把我带走,要不要跟王妃娘娘请示一声?”
松香笑得很甜:“哎呀太太,王妃不在这儿呢,人家在东花厅里待贵客呢。何况就算王妃知道了孺人把你请去,她也不会说什么的。”
是这样吗?杨氏不敢问了,跟着松香又走了一段路,弯弯绕绕进了藕禾苑。
谁能想到今儿寿宴的主人竟然缩在自己的院子里,连酒席都没去吃呢。
杨小满伸长脖子等着,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乳燕投林地扑到了杨氏身上。
“阿娘我好想你啊,你身上的味道还是这么好闻。”
杨氏笑得眼角的皱纹更深,,摸着女儿的手,说:“臭丫头,娘不在你身边,你有没有惹事啊。”
杨小满腻着杨氏,撒娇道:“才没呢,我可乖了。”
两母女亲亲热热的进屋,杨氏送来的那些东西已经被搬到藕禾苑了,杨小满当即开了坛,啃茶果啃的不亦乐乎。
杨氏宠溺地给女儿倒茶,让女儿慢点吃。又问起这一年多来女儿的生活。
杨小满当然什么都说好啊,瑾王殿下对她好,王妃也不为难她,下人们也伺候的好,在她嘴里没有一样是不好的。
杨氏叹气啊,闺女嫁了人还是一团稚气,让她都怀疑是不是孩子磕到门框上撞坏了脑子。她只好再从女儿嘴里打听,瑾王是怎么对她好的呀、平常吃啥喝啥啊……等等这些,以及关心女儿的闺房之事。
得知瑾王几乎所有时间都跟女儿待在一起,杨氏先是高兴,后是担忧怎么还没怀上孩子。于是她找出那一篮红鸡蛋,吩咐杨小满一定要全部吃下。
这会儿陈怡身边的宫女来请人了,请杨孺人前去亮个相。杨小满就问杨氏,是愿意去花厅用饭,还是等她回来一起在藕禾苑吃。
杨氏当然更愿意和女儿待在一起,于是就定下等杨小满回来。结果杨小满去了两盏茶的时间就回来了。
杨氏问她:“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说给你过生辰的吗?”
杨小满眨眨眼睛回她:“拿我做筏子给王妃扬名呢,我去了前面,跪一跪、谢一谢,她就放我回来了。她可没功夫应付我,正陪着各位贵夫人聊天呢。”
杨氏沉了脸,觉得自家闺女受委屈了。结果没等她发作,又有人通禀说王爷来了。
李裕锡不止自己来了,还带了杨绩和一班演杂耍的技人。他牵着杨小满的手,对杨氏和杨绩说:“太太和兄长不要拘束,在座的都是一家人,今天请二位过来,一是给小满庆生;二是谢您将小满养的这么好;三是知道家里肯定担心小满,所以请您二位过来一起吃个饭,也好安心。”
既然亲王爷是这个态势,那说明小满是真的把日子过好了。杨氏高兴的落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瑾王越喜欢,觉得傻闺女能嫁一个这样的人家真是佛祖保佑。
一家子和气的坐了一桌,李裕锡陪着用了些酒菜,然后告别丈母娘,带着大舅子去前面说话,留下杨小满母女边看杂耍边吃席。
那边厢李裕锡带着杨绩回前院,得知杨绩目前还没找到差事,便请杨绩为他做一件事。
李裕锡:“皇父命本王主理地书,本王自然想把差事办得尽善尽美,所以不光要参考地方上送来的县志,还需要请靠得住的人去实地走一走。不知道内兄愿不愿意替我去西北走一圈,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杨绩答应下来,心里想着拼了命也要把事儿办好,让王爷知道小满家里也有可用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缺更的一章今天补上,非常感谢友友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