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底气

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热闹的就跟菜市场没什么两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九成五的意见还是没有脱离思想的禁锢。

对于儒家大臣来说,你让他们做学问没问题,让他们治理天下,大多也能胜任,让他们风花雪月更是个中高手。

但是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儒家读书人考虑问题,很难去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对于儒家来说,也不需要这么麻烦,他们只要能愚民,能忽悠皇帝,能在官场屹立不倒,就足够了。

草原问题,延续了几千年,历朝历代,名臣辈出的时候都没能解决掉,凭什么觉得现在的朝廷就能彻底根治。

“草原上的牧民是杀不完的。”兵部侍郎钱睿叹息道:“战王领军出关,试图一举将草原牧民尽数捕杀或者俘虏入关,且不说能不能真的绝灭草原,就算能,以后呢?

刚才几位大人说了,驻军于草原,要不了几年就会兵备松弛,甚至我大明的兵最后都成了牧民……

因此长期驻军于草原,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上根本不现实,还有就是筑城,草原地广人稀,想要在这般辽阔的疆域上筑城,要筑几座?

就算筑城,草原不事农耕,若是光驻军,那么粮食辎重全都有赖中原支撑,每年耗费的银子不会低于一千万两,银子何来……”

等到钱睿一番分析说完,朱厚炜开口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之大患,不解决掉他们,我大明身边就如同一直潜伏着一头随时都能恢复雄风的猛虎。

杀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算杀的再狠,过不了几十年,还是会有新的强大部族诞生,生生不息,恶性循环……

想要彻底解决草原边患,实行一种办法很显然并不可行,所以得要数管齐下。

而在这之前,朕想问问列位臣工,草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原之患,为何草原一旦诞生出强大的部族,就必然会南下寇边!”

杨一清肃然道:“回禀陛下,草原苦寒,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一旦遇到天灾,牧民更是会损失惨重,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他们便只能觊觎中原,用抢掠的方式来为自己续命。

另外,游牧民族本身就嗜杀,他们将狼当做自己的图腾,骨子里面也充斥着狼性,他们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各部族之间才会接连不断的攻伐,直至完成一统,诞生出一个全新的强大的部族。”

朱厚炜笑道:“杨爱卿说的这些倒也中肯,所以在朕看来,想要消除边患就要从这两点出手,第一是要让草原的百姓有生路,而不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劫掠。

只要草原上的百姓有了生路,他们也就无需抱团取暖,为了形成强大战力而相互攻伐。

其二,要不断削弱草原部族力量,至少也要让他们无法形成一个大的部落,从而有实力而滋生出野心。

诸位臣工刚才说的那些,朕听的分明,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之处,此无需多言。

朕的对策也算是集思广益,其一,筑城!

在草原上筑造城池不算难事,难的还是如何养城,城池存在的意义不单单只是为了防御,更不仅仅只是要驻军,而是如何将之合理利用,让草原百姓对各城产生依赖,甚至将之视之为圣地。

草原上最富裕的资源是牲畜,最缺乏的资源是粮食、果蔬乃至生铁等等。

如果朕允许草原城池自由贸易,让城池里面有充足的粮食和蔬果供应,那么会如何?”

杨一清皱眉问道:“陛下打算在何处筑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要知道南方的粮食输送到北方,这一路上的靡费甚巨,更不用说运往草原,只怕十石粮食从京城出发,运送到草原城池之后,恐怕最后剩下来的已经不足两石,商贾逐利,如何会做亏本买卖,那么为了保证利润,他们一定会大幅度提升粮价,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了,牧民是否会不满,甚至无力购买?”

一番话说的满朝大臣纷纷点头应和,在他们看来,皇帝的想法实在是有那么点太过于想当然了。

朱厚炜淡笑道:“朕打算在草原上建造城池十座!每座城池内驻军三千,派遣流官治理牧民民政,至于如何保证粮食供应,这个朕自有办法,而且粮价朕会限定。

诸位臣工也无需担心,限定了粮价,就没有商人会愿意和草原做生意,相反,朕会让他们有利可图,进而趋之若鹜。”

众臣自是不信,不过天子在金殿上如此堂而皇之的说了,他们也不好反驳,就全当个笑话来听了。

朱厚炜当然不是在空口说白话,他的底气就是蒸汽机!

蒸汽机已经被成功研发,存在的难题或者说瑕疵一两年内就会被攻克,届时向草原各城铺设铁轨,一次性转运数十上百万斤粮食轻而易举。

当然,这需要时间,不过筑造城池本身也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朱厚照已经用他手里的战刀给他赢过来了。

不过现在和群臣说这些无异于天方夜谭,朱厚炜也懒得废这口水。

“翟爱卿。”

翟銮应声而出。

“草原筑城的事,朕便交给工部去办,选址何处,如何筑造,朕会派几十个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给你,至于筑城的银子从户部支取,不得征发徭役。”

杨一清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户部出银子筑城?

还不能征徭役?

这得花多少银子?简直难以想象!

嘉靖帝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他有考虑过户部的承受能力?

户部现在确实不差钱,有每年盐政的五百万两,有收的土地税和人头税差不多也有四五百万两,再加上今年征收的商税,保守估计,户部每年的进账至少超过两千万两!

可以说有明一朝,户部就没他么这么富裕过,以前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现在呢?

户部能有什么支出?

大头军费已经被皇帝包圆了,剩下的大头无非就是官员的俸禄!

就算嘉靖帝大幅度提升了官员俸禄,可算起来,每年的俸禄支出也就五百万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