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不相信。
尽管战报中说得很清楚,最后定鼎战事走向的是把秃孛罗的六千人,但朱棣实在不明白,黄昏是如何倚靠一个泰山号硬撼歪思的两万多大军,是如何将这两万多大军一步一步拖入泥潭的,又是如何拖到把秃孛罗的六千人等到最好的战机的。
因为朱棣实在无法想象。
一个泰山号,一个钢铁怪兽,能在一场面对两万多人的战事里,达到如此重要的战略意图?
那得需要何等强大的火力才能掣肘住两万多的大军?!
不过朱棣很快想到了一件事。
战报中说:斩敌酋歪思头颅!
歪思死了!
而在这样的战事中,歪思的头颅肯定要第一时间送来应天,于是朱棣问跪着的那个斥候,“可曾将歪思的头颅带来?”
斥候立即答道:“就在殿外袍泽手中,深恐惊扰陛下,不敢未报入殿。”
朱棣愣住。
卧槽,还真的有歪思头颅?
朱棣也注意到了,这个斥候和第一次送战报的斥候是一样的盔甲,也就是说,都是靳荣派遣观察黄昏的斥候。
竟然被这货策反了。
文武百官一听,心里也是一咯噔,难不成是真的?
歪思的头颅都有?!
可战报上说的事情他们还是无法相信,更是不敢相信,太天方夜谭了,如果这个战事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以后的战争都将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
战争将会进入一个新时代。
朱棣大手一挥,“宣殿外之人进殿。”
片刻后,几个斥候手捧一个盒子进殿,淡淡的腐臭味和刺鼻的石灰味瞬间弥漫整个奉天殿,文武百官纷纷皱眉。
尤其文臣。
但朱棣也没有丝毫觉得不适,毕竟马背上的皇帝,砍脑袋这些事情,他自己亲手操作的不要太多,哪会忌讳这些东西。
对礼部官员道:“礼部那边可有人见过歪思?”
礼部尚书吕震看了看左右侍郎,礼部有资格来参加大朝会的人很多,但今日来参加大朝会的就他和两位侍郎。
倒是巧了。
礼部右侍郎就是从礼部擢升起来的,以前没少干接待外邦或者出使的事情,闻言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出使过亦力把里,见过数次歪思,应该能认得出。”
朱棣挥挥手,“你去看看。”
那位礼部右侍郎上前,探头看向被斥候掀开的盒子,只看了一眼,胃里就天翻地覆,不过这个场面,他哪敢失态,强忍着不适,仔细端详那颗已经有些发臭的头颅,万幸这是冬天,如果是夏天,肯定是无法辨认了。
礼部右侍郎看了许久,才转身对朱棣道:“陛下,确实像是歪思,因为经过石灰包裹,又过了些许时日,微臣只能确定像歪思,但不敢肯定是真的歪思。”
朱棣点点头。
这个可以理解,这样都能笃定是歪思的话,只能是歪思的亲人才做得到。
不过此事不急。
反正此事还会有后续战报,到时候等到靳荣的战报后,便知真伪了,不过朱棣现在基本上已经相信了这两封战报。
以黄昏的谨慎,不可能弄出假的战事大捷出来。
两次大捷,朱棣知道该奖励一下了,然而有点尴尬,因为这两次战事大捷,主力都是黄昏的蚍蜉义从,而蚍蜉义从不是国家军队编制。
是黄昏的私人武装。
怎么奖?
你总不能把黄昏的私人武装里的那些人,封个什么爵位吧,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给黄昏封侯,然后奖赏大量黄金白银给蚍蜉义从,而参与两次战事的斥候全部获得军功,李二、王五和赵子迈等人都直升千户,泰山号上的二十多个年轻将领的奖赏也很尴尬,最终还是决定记军功,按照功劳擢升。
同时封把秃孛罗为大明的陕西都司指挥使。
尼格买买提为指挥使——闲的。
暂时不知道将尼格买买提如何安置,大概率是要像使用雄霸那样,让他去参与外扩战事——毕竟亦力把里的降兵和把秃孛罗的兵力,不宜放在漠北和亦力把里,还是派出去打仗比较稳妥。
奖赏的事情,不是朱棣在奉天殿当场拍板的,需要经过数日,由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在天子的授意暗示下拟定出来,再交由内阁送递乾清殿等待朱棣御批。
所以几日之后,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负责这些事的官员们都在骂娘。
狗日的黄昏,不要老子们安生么。
因为几日之后,又有一封战报过来了,然后这三个部门就开始疯了——接下来的奖赏事宜,工程量太尼玛大了。
亦力把里的战事完了!
封赏的事情就一大堆,仅是封赏的名录就一长串,这三个部门可不得忙成狗,自然高兴不起来,嗯,工作上高兴不起来,实际上他们和整个京畿的朝野一样,振奋莫名!
大明西征,打下了亦力把里!
这一次的战报再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了,因为是靳荣写的,也算是一封正儿八经的战报,和战报一起送来的,还有纳黑失之罕的头颅,以及老臣异密忽歹达的陈情降书。
这就不可能有假了。
同时还有一封请求朱棣派人去亦力把里建立布政司的章折:这封章折是黄昏专门送递过来的,言说了诸多事宜,最后请求朱棣派人过去建立布政司和都司,以便彻底将亦力把里掌控在大明手中,又在章折中说,已经请范闲作为总责人,暂时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官府处理亦力把里的战后事宜,请朱棣着一稳重老臣有经验的人去亦力把里和范闲搭档。
言下之意,是要请朱棣重用范闲。
朱棣大喜过望啊。
他真没想到,兵力更重形势更好的奴儿干那边还没打下女真,黄昏竟然搞定了靳荣,双方一起联手解决了亦力把里。
于是应天朝堂这几日忙得飞起。
礼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要负责战后奖赏事宜,吏部也要迅速运转制定亦力把里布政司的官员构成,以及人员选定——好在如今随着科举改革,人才勉强够用。
但还是忙成了一锅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