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战庆阳:张良臣的钓鱼行动

张良臣集结了精兵烈马,由众义子“七条枪”分头率领,战前动员大会上,张良臣没有多说废话,仅仅高喊了一句:“弟兄们!一颗人头一两银子,立即兑现!为啥这么便宜?货充足就不值钱呗!城外有的是,大家顺便去割呀!”

52

徐达是在凤翔军事会议上决定的进兵路线,论战争常识:理应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北进攻庆阳,一路向正西进攻临洮。

当时的徐达断然采取了集中兵力攻取一路的战略决策,虽然是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但具体实施却战果非凡,顺利解决掉了元廷甘陕主力李思齐。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分析得失原因,却只能发现:出敌不意并非是唯一的原因。

这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拥兵庆阳的张思道没有主动出击,也由于虎视宁夏的王保保没有及时出兵增援李思齐,等到王保保意识到这点,已时过境迁,李思齐部早已不复存在。王保保却还要独自挖空心思来琢磨怎样收复兰州,而收复兰州之战导致最后功败垂成,关键一点就是失去了友军的一切配合,使自己陷于孤军作战,怎么说也要后悔当初失策。

庆阳的张思道却是在真正的自食其果,之前有李思齐的甘陕元军主力存在之时,庆阳不管怎么说也有友军遥相呼应,等李思齐部队烟消云散之后,张思道才陡然发觉:自己已是孤军!

换句话说:这两位在李思齐被打击之时,一直是在隔岸观火,实际上却是在坐以待毙!

这种愚蠢的懒惰让徐达顺利收拾掉了李思齐,也给徐达指挥大军转兵东进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徐达于临洮接到朱元璋指示,哪会耽搁片刻?立即挥师定州,又是之前多数城池的翻版:定州元军守将陈宗聚提前联系归降,徐达索性信任到底,命令陈宗聚继续署理州事;大军来到会州、宁州、隆德等地,一路风调雨顺,不见血光,西征——现在好像应该是东征了——将士们徒步旅游一般开到了萧关。

萧关地势虽险,却不见元军驻守,徐达得以顺利进占,庆阳也就在望了。

徐达正待部署攻城事宜,西安府留守辎重的汤和派人送来了好消息:之前遵大将军将令,派出部将指挥张焕侦逻庆阳,并且遣人招降张思道等人,现在张思道与金牌张已经被宁夏王保保诱捕,其弟张良臣表示愿降我军,现已经送来了庆阳军民数目账册,并且派来知院李克仁、葛八(格斡)来给我大军贡献军马,数目在册,请大将军派员接受。

令远在南京的皇帝如此挂念的庆阳城就如此容易到手了?徐达简直不敢相信,但也许是之前的战事过于顺利了,徐达还是没有想到其它变数,立即派出了右丞薛显率骑兵五千跟随李克仁等降将去了庆阳接防,并且顺便接受所献军马。

也不能怪徐达过于憨厚实在,因为导致庆阳张良臣主动归降的起因合情合理:自临洮李思齐束手就擒于徐达之后,庆阳的张思道就估计到了自己的命运,徐达的大军很快就要对自己动手了,但是,庆阳地处关中内地,弃城远走无法西向,北走宁夏那是王保保刚刚占据的地盘,可以说是无处可退!

就此固守庆阳?应该是最佳也是必然方案,庆阳城高地险,城内粮食充足,易于长期固守,唯有一点:再怎么长期也总是有限度的,没有外部援兵,庆阳就还是一个死地!

万般无奈之下,张思道想到了宁夏的王保保,不管怎么说大家也是元廷一家,若能抛弃前嫌出兵援手,那么庆阳也就真正固若金汤了。

张思道决定亲赴宁夏向王保保低头求援,心诚则灵么,自己不亲自出头,王保保怎会尽释旧怨?此行实在无望,还可以从宁夏再赴漠北去找皇帝,总比都困守在庆阳城内强得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张思道还是拉上了金牌张等非嫡系将领,毕竟他们与王保保没多少旧怨,应当能对说服王保保出兵南下有益。

就算王保保铁心幸灾乐祸,甚至扣留了自己,还有这几人能远赴漠北上都搬兵请援呢,到时皇帝的圣旨到了宁夏,你王保保能公开不尊皇命?如此庆阳之危可解也!

至于没有了自己主持的庆阳能不能坚守到援兵到来?张思道信心十足:留下守城的是自己的兄弟张良臣与平章姚晖,对于自己一奶同胞的弟弟,张思道再信任不过。

张思道又名张良弼,其实良弼也是良臣的意思,哥俩几乎就是同名,但做兄弟的这位良臣却更应该称为“良将”,其人自幼聪明伶俐,酷爱习武,兼习兵书,因此文武双全,长大后骁勇善战,在军中惯有“小平章”之称谓。

尤其令张思道放心的是,良臣兄弟还收了七位真正“良将”为义子,这七人更是非同小可,可以说是“威震关中”!金牌张厉害吧?那是被人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沙场战将呀!可是,关中一带山贼与与其作过战的王保保军中都这样流传:“宁碰金牌张,莫遇七条枪!”

七条枪,就是指良臣的这七位义子,因为他们惯用的马上兵器都是长枪,进而创出了这绝响的名头!

老谋深算的张思道一切都算计到了,恰恰没有算透王保保的狠劲儿:抵达宁夏之后,王保保大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场将张思道捆了个死猪相似,尤其令张思道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王保保对自己一行来了个连锅端,管什么金牌张、银牌李,论什么有无旧怨,一律逮捕!

其实也很简单:王保保既然对这“关中四将”之一动了手,焉能让其随行人走脱?到上都喊冤告御状?

消息传到庆阳,那张良臣还能甘做元廷的“良臣”么?因此,张良臣献城归降既合情又合理,不由得稳重老道的徐达信之不信。

但是,有句大家都听说过的俗语:打了一辈子雁,竟然被雁啄了眼!这种意外就在徐达这里出现了:张良臣压根就没有归顺大明的意思,正在抛出诱饵,布置一个圈套,等着逮一条大鱼向元廷报功!

在张良臣看来:兄长被执是张家与王保保的私怨,焉能因此而误“国家大事”?

张家一门既然做了汉奸,那么,“大义所在”就是要将汉奸进行到底,良臣么,蒙古人的良臣又怎么了?总比委屈在一个乞丐起家的和尚手里做“良臣”光彩!

庆阳城头,张良臣举目远望,得意洋洋的明军终于来了,唯一令张良臣遗憾的是:徐达没有亲来庆阳抚慰“三军”。

否则?嘿嘿!一条绝大的大鱼可就被活煮进了我的火锅也!

53

右丞薛显其人,我们前文已经提过,曾在太原战役中与傅友德各率五十名敢死队员联手冲击过王保保的一万前锋铁骑,稳住了明军差点崩溃的防线,也就是说,在战场厮杀方面,与傅友德相差不多。

朱元璋曾对其有过一句评语:“勇略冠军,可当一面。”——这句话的前半句充分说明了薛显上了战场之后的胆略与武艺;后半句就不是“超猛”这么简单了:“可当一面”,这是啥评价?是相当于三国张飞那种级别呀!粗中有细,大智若愚!

插句闲话:据史载,薛显有个与副将军常遇春类似的毛病:“擅杀”!

这里说的“擅杀”不是在战场上胡乱砍杀,是类似常遇春一次干掉三千战俘的那种荒唐嗜好,这对薛显的仕途进步产生了根本影响,据载:薛显在战后论功行赏之时,因此瑕疵“止封永城侯”。

可见,以“擅杀”闻名青史的朱元璋并不喜欢“擅杀”的将领,朱元璋“擅杀”的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甚至是具有潜在威胁的人,从没有过朱元璋下令杀俘的不光彩记录。

书归正传:薛显今天面临的不是普通的战场,严格说是张良臣精心挖好的大陷阱,这对于被皇帝认为“可当一面”的薛显是个巨大考验!

张良臣的策划简单实用:等趾高气扬的明军来到庆阳之后,自己率文武将官毕恭毕敬将其迎进城内,接着便是豪华的接风宴,对明军的下级将士当然也要烈酒、大肉犒赏,等这些人吃饱喝足之后,必然会入住自己给他们安排的“军营”,主将则要入住“五星级总统套房”那种档次的驿馆,其实这都是“豪华装修”过的监牢,一夜之间所有“贵宾”便成了真正的囚徒!

再往后?这些人也就成了绝好“人质”,那时的徐达?甚至南京的朱和尚——嘿嘿!估计烧香都找不到庙门!

此计划倘若实现,按照常理推断:没有任何前敌元帅甚至皇帝敢于公开舍弃自己这么多的部属,如此绝情谁还为你们卖命?估计不缺粮草的庆阳之后的粮草就要由明军负责按时供应了。

那时还用发愁庆阳城能坚守多长时间吗?

最大的可能就是双方进行不大公平的谈判,双方最后签字画押一个“不平等条约”,让自己得以裂土独立封王!那时啥光景?甚至自己由“王爷”再进一大步的可能都有!

那句真言老话怎么说来着?哦——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张良臣的美好梦境开始逐步变为现实:庆阳城外,薛显率五千铁骑来到庆阳城下,军容整洁,人雄马壮!

陪同而来的还有这次和平行动的原始接触人指挥张焕;元军方面当然也有张良臣的使者知院李克仁与葛八。——看来徐达对张良臣的归顺没有丝毫怀疑:连一名人质也没留在自己中军。

张良臣的计划顺利实施:庆阳和平解放的仪式进行得热烈隆重而又庄严肃穆!

庆阳主将张良臣亲自出迎城外,表现得诚惶诚恐,率所有部属匍伏道左,态度甚是卑下,讲话充满自责,令人感觉到一派悔恨自己觉悟太迟的声调。

首先遥祝远在南京的天生圣主朱皇帝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再祝因为公务繁忙而没能一睹尊容的徐大将军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一切都守规守矩,三祝愿一项不少,最后张良臣宣布:庆阳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入城式现在开始!鸣炮奏乐!

意外出现了:薛显把手一挥:“慢——徐大将军在北伐之初就有过严令:任何城池无大将军明确将令,将士一律不得入城,以免扰民。我们大军只能在城外扎营住宿,这个入城式就免了吧,项上人头要紧。”

张良臣皱了皱眉头,却不便过于殷勤再劝薛显大军入城,一旦引起这小子怀疑怎么办?只得摇头赞叹:“徐大将军治军果然名不虚传!看来我等没有作出错误的选择,日后能成为这等‘人民子弟兵’中的一员,在下倍感光荣,倍感骄傲,倍感……不多说了,请薛将军入城,我等略备薄酒,为薛将军洗尘接风!”

“免了,军中有铁规:将帅不离军,这场小酒还是等明天交接防务完毕再开局吧,到时咱们都来个一醉方休!”

“那……将军自律如此,令在下汗颜……如此……在下吩咐将美酒佳肴送到军中就是。”张良臣不敢过于热情,热情过头了便会适得其反,至于眼前的局面突变?回城修改计划就是了:敌变我变,方为巧战!

就此,劳军酒食源源送到城外,在酒食之中,张良臣倒不敢做什么手脚:五千大军,哪会同时开饭?一个不小心,导致明军警觉,来个立即撤兵,那这一顿大餐岂不就白忙活了?

传将令:劳军美酒不准掺水,烈度要够味,数量要充足!

但愿你们个个灌成醉鬼,酒后不能开车,难道还能骑马?

今夜,老子全军出城再次给你“劳军”!这回给你薛将军送去的不会是美酒羔羊了,是强弩大刀加长枪,外加春天里的一把火!到三更,熊熊的火光将会照亮你和我!

54

城外的薛显。

可怜!薛显拒绝入城并不是感觉到了张良臣有什么不对头,却是当真鉴于明军军规而扎营城外,对于张良臣的表现,薛显给打了“一百分”,怎会想到自己无意中逃过了一大劫?不,还没有逃过,毫无防备的薛显马上就会大祸临头!

入夜,劳累行军一天了的明军睡得很安详,主将薛显与指挥张焕由于兴奋多饮了几杯,也是早早入眠,以便养足精神应付明天的交接繁杂,还有那数千匹军马,也要及时赶回大将军军中,驻扎新地方,劳累不可免,默念一二三……千万别失眠呀!

此刻,明军大营唯有执勤警戒的士兵在忠实巡逻,而庆阳城中,张良臣集结了精兵烈马,由众义子“七条枪”分头率领,战前动员大会上,张良臣没有多说废话,仅仅高喊了一句:“弟兄们!一颗人头一两银子,立即兑现!为啥怎么便宜?货充足就不值钱呗!城外有的是,大家顺便去割呀!”

半夜时分,张良臣的劫营大军悄悄开城出动,直到潜行至明军大营不远,城头才一声炮响,霎时间号角齐鸣,元军骑弩开路,齐声呐喊,七枪带头,齐扑明军大营!

这等夜半惊变,薛显等如何能防?睡梦中惊醒时,元军已经突破了鹿角木栏屏障,等急切披甲下床之刻,元军已经杀入了大营,慌乱中上了战马,元军的大火已经点燃了营帐!

没说的,死命往外冲吧!所幸薛显部下都是百战精兵,遭袭并不溃散,人人还都能摸起手边的家什就地抵抗,薛显更是边喊边杀,混战中竭力集结自己的部下,却也慢慢组成了一个大战团,一步步向营外滚动。

指挥张焕最为倒霉,动作稍微迟缓,竟然被人按在了行军床上,就此被张良臣生俘去了。

黑暗好似突然逃去,明军大营瞬间亮如白昼,那是元军四处点燃的大火!

但是,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明军却只能各自为战,一个个小型战团迅速消失,失去了组织的士兵就是再怎么凶悍都是没啥战力的,更何况,大部分没有跨上坐骑的士兵连抵抗都谈不上,只能被四面扑来的铁蹄冲的七零八落,再被逐个摘去脑袋。

不幸中的万幸是:薛显被皇帝夸赞的“勇略冠军”起了决定性作用,薛显终于率领不知数量多少的部下冲出了战场——“屠宰场”,苦苦甩开了敌军追兵之后,薛显才发现:自己的肩头不知啥时被不知七条枪中的哪条给戳了一枪,一个大血窟窿已经干枯,黑洞洞令人胆寒。

计点将士,已经折损大半,没奈何,薛显只得带伤又带了残兵回见徐达。

徐达闻此惊报却并没有显得特别吃惊,甚至连责备薛显的意思都没有,而是低头沉思片刻,对诸将长叹:“圣上真是明见万里之外啊!早就来旨警示我等小心今日之事,现在果如前言。是我疏忽了圣命,自会上疏求罚……然而:张良臣的这种叛变,实在是自取灭亡!徐达今天发誓:当与诸公尽全力剪除之!为今日战死在庆阳城下的将士复仇!”

于是,徐达此言迅速传遍各地,临洮的冯胜、傅友德也坐不住了,闻讯立即帅师赶到泾州前线;西安的汤和也率全师聚会到了徐达主力大军。

徐达这次看来动了真怒:庆阳!不准逃窜一人一马!

首先断绝张良臣的一切外援,连可能的外援也要提前防备!下令俞通源率精骑封堵庆阳西方通道;顾时率重兵设置庆阳北部防线;傅友德所部攻略庆阳东方各城;陈德所部封锁南部一切道路;徐达本人则帅诸将直趋庆阳城下,以重兵四面围了庆阳。

庆阳的攻坚战就此拉开了帷幕,但是,任何人都没有预计到:那张良臣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徐达的攻坚战开始就极为不顺,进而演变成了围困战,而且,这一战竟然拖延了三月之久!

而且:庆阳战事竟然同时引发了其它不同三处战事,东大同、西兰州、中凤翔三处重镇遭到元军凶狠反扑!

因为:宁夏的王保保终于出手了!

不过,由于现在明军的战场是分为东西两处,我们还是先来关注一下奔赴东线战场单独主军的“猛男”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