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都风云(四)【标题错误,实应为二百二十六章】

    有了大明皇帝的书面保证,诸王们终于66续续地进京城了,每个王爷在京城中都有自己的大宅,足以容纳千人以上,李维正在京城里也有自己的住宅,就是那栋用一千两银子买来的小宅,李维正的三千人并没有全部进城,只带了五百人,其余依然驻扎在原地,但就算是五百人。李维正的旧宅也容纳不下,不过正好他宅子旁边是一个道观,就改成了临时军营。

    诸王进城后要拜祭先帝,给自己的父皇守灵,皇室的事情异常繁杂琐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这样一来,李维正便闲了下来,没有人顾得上他,他倒落了个自在。

    这天下午,李维正在一百多名亲卫的严密护卫下,来到了大学士解缙的府,因为锦衣卫的缘故,他在朝中的人缘并不好,真正能说上几句心里话的,就只有解缙一人。

    解缙原本做到了右春坊大学士一职。洪武二十六年以后的圣旨,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但新皇即位后,他的职务虽然没有变,但替皇上拟旨的权力却被剥夺了,改为方孝孺的专职,朱允炆有什么疑问不解,只会去问黄子澄、齐泰二人,从来就不会想到来问他,无形之中,解缙便成了一个赋闲官,上朝也好,在家休息也好,没人会来过问他,只是每月白拿一份俸禄罢了。

    今天他就没有上朝,不小心染了小恙,他的兄长解纶和妹夫黄金华正在房中探望他,洪武二十年,解缙、解纶和黄金华三人同中进士,一门三进士,轰动了京城,此后,朱元璋非常喜欢解缙的才华,一步步提升他,但他的兄长解纶和妹夫黄金华却比不上他,去了小县为官,前年冯傅案后,朝廷官员锐减,时任吏部尚书的叶天明便将远在四川及广东为官的解纶和黄金华提拔进京,解纶为户部郎中,黄金华为礼部主事,反倒比解缙得到重用。

    此刻三人坐在书房里正暗中讨论诸王进京之事,三人虽是兄弟,但观点却各有不同,解缙认为燕王雄才大略,本应是继承皇位最好的人选。若他为帝,大明王朝不会面临今天削藩的困境,可重兴盛唐霸业;解纶却因长期在四川为官,对蜀王极为推崇,纳贤尊士,贤明自律。若他为帝,当开创大明文治江山。而黄金华却是当今皇帝的拥护者。他认为建文帝敢于除旧革弊,宽厚待人,重视民生,比先帝的严刑峻法要强过百倍,便是最好的皇帝,三人各持己见,一时争论不休。

    这时,门外传来了快的脚步声。随即管家禀报道:“老爷,辽东李维正在外求见!”

    一句话,把兄弟三人惊得同时跳了起来,现在的李维正可不是当年的威海卫指挥使了,现在他是定辽侯,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连当今皇帝都对他忌惮万分,解缙连声道:“快请,快请!”他慌不迭地向外跑去,解纶和黄金华也想一见这位名满天下的权臣,也跟着跑了出去。

    “李总兵何言‘求见’二字,解缙可担不起啊!”解缙跑到门口对李维正躬身施礼道。

    李维正也拱手笑道:“我不用‘求见’二字,你跑得没有这么快。”

    两人对望一眼,皆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气氛立刻松快了,解缙上前亲热地拉着李维正的手,打量他一下笑道:“守廉兄,你去辽东才几年。就像老了十岁一样,这是为何?”

    “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东奔西跑地操劳,能不老吗?倒是解兄比上次更加细皮嫩肉了。”

    解缙知道李维正是暗指自己被贬黜一事,他苦笑了一声道:“早知今天如此,我就呆在高丽不回来,再混到你的辽东当个文书员,也比现在强。”

    李维正哑然失笑道:“你若在辽东。正好给我两个宝贝女儿当先生。我一月付你双倍薪水。”

    后面的解纶和黄金华正好赶来,听李维正说得有趣,都一起笑了起来。李维正却不认识他们,他见解纶和解缙长得颇像,便诧异地问道:“这二位是?”

    “这两位就是我的大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你可有耳闻?”

    李维正肃然起敬,向他二人施礼道:“一门三进士,我早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人,当是我的幸运。”

    两人连忙躬身回礼道:“不敢!不敢!李总兵闻名大明;我们才是有幸一见。”

    “好了,大家都不用这么客气。”解缙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寒暄道:“一边是我的兄弟,一边是我的好友,大家都随意点。”

    “随意!随意!”李维正呵呵笑着,和三人一起走进了府中。

    来到书房,解缙又给李维正加了一个座,并命下人重新换了茶,三人坐下,解缙便笑问道:“李兄今天怎么想到来看我,我听说你是昨天才进京城,对吧!”

    李维正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方缓缓道:“大明社稷危急,我忧心忡忡,今日特来向解兄求教,何以解忧?”

    他这句惊人之语,不仅解缙不解,旁边的解纶和黄金华也大吃一惊。不知李维正为什么会出此危言。尤其李维正身份非常,既说此话,必有所依,二人一起坐直了身子,肃然聆听。

    “李兄何出此言?”解缙不露声色地问道,他隐隐猜到,李维正说的就是削藩。

    李维正点点头道:“我守辽东,同时也关心天下大势,新皇即位,除旧革弊,气象为之一新,凡洪武旧法,一概重修,看似万民欢呼雀跃,百官拥戴,但他却不知自己已经触犯到了另一个集团的切身利益,早晚给自己留下祸根。”

    “李总兵说的可是藩王集团?”解纶插口道。

    李维正却摇了摇头,“我说的不是藩王集团,我说的是右武集团。”

    李维正这句话一出,三人同时沉默了,他们明白了李维正的意思,他说到了建文新政的核心上,扭转洪武一朝重武轻文的格局,把从前的武治天下,改成文官当政,以文人治理天下。

    李维正又继续道:“重文必然轻武,这不仅是礼制上的尊卑变化,实际利益上也在改了,从前洪武一朝江浙税赋沉重,可收来的钱米并非用于挥霍浪费,先帝的勤俭天下皆知,这些钱米其实都用在了补贴军费之上,可现在平均江浙税赋,朝廷税赋减少,而官员俸禄增加,自然军队供养福利必然相应减少,就用山东威海卫来说,一月时军士两日可吃一顿肉,可到了三月,就变成了三日吃一顿肉,中低级军官的一些额外俸米也被削减了,有一些老部下向我诉苦,刚开始我还以为有人行贪污之事,待我追查下来,才知道是兵部调减了军队的福利,削减了军队的供养,另外,架空五军府,收军权于兵部,各省军卫实行布政司与都司共管,这就等于向天下宣言。将来是以文治武,这让武官们如何服气。长此以往,朝廷纵有雄兵百万,也必然打不过藩王的私军。”

    解缙平静地听完了李维正的话。他忽然叹了口气道:“李兄的担忧虽然有道理,但这也是没办法之事。江浙长期重赋,这就如池塘无法蓄水,鱼苗无法生长,朝廷此举,就是要放水养鱼,富裕江浙民间,民富则国富,虽然军队目前吃了一点亏。但从长远看,江浙富裕,朝廷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加,然后再慢慢补贴军队,我以为朝廷削减军费只是临时之举,长远看并没有什么影响。”

    李维正冷笑了一声道:“可问题是现在削减军费,无异于自掘坟墓,你可知各国藩王,哪个不是倾家荡产,积蓄财富用来招兵买马,燕、秦、晋更是向民间巧取豪夺,用来补贴军队福利,大幅提高军队俸养。连蓝玉都知道北上四川掠夺财富养军,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却反其道行之,削减军费,此薄彼厚,你让士兵如何肯替他卖命。”

    房间里一片安静,其实解缙知道李维正说得有道理,但他不明白李维正跑来给自己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时,解纶和黄金华互相使了个眼色,一起站起身拱手道:“我们还有事情,就不久留了,先告辞!”

    解缙心情很沉重,也无心留他们,便对李维正道:“李兄稍坐,我送送他们。”

    他把解纶和黄金华送出了书房。李维正却背着手,望着院子里黄金华的背影,轻轻地冷笑了一声。

    片刻,解缙返回了书房,他关上门便问李维正道:“你今天跑到我这里,不会就是为了一通感慨吧!你知道我也无法劝皇上,给我讲又有什么意义呢?”

    “非也!非也!”李维正微微笑了起来,“我来找你,是想请你去高丽,替我主持一个试验。”

    “什么试验?”解缙不明白他的意思。

    “很简单,就是恢复相权唐制,重新实行三省六部制,不过,我这个恢复唐制,有一个小小的改动。”

    “恢复相权唐制”这六个字让解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以说他就是大明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骨子里是坚决反对朱元璋废除相国,实行君主独裁,他一直认为臣有臣权,君有君权,双方各行其权,各走其道,但他从不敢提,今天李维正的“恢复相权唐制”六个字说到了他解缙的心坎之上。

    他立刻坐下来认真地问道:“那你的小小改动又是指什么呢?”

    李维正笑了,他用指头蘸了茶水在桌上轻轻一点,点下个芝麻大的水滴,道:“这是君,是国之象征,不干政事,不掌握军权。”

    然后他又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道:“这就是高丽的政事堂,由除吏部以外的五部尚书及中书令、尚书令共七相组成,此乃权力中枢,每半年轮换一人掌”执政事笔“为政事堂之,天下行政权皆在政事堂内。七相共决天下事,但军权和吏权不归政事堂,每月由秘书省负责召集并主持朝会,讨论国之重大事宜,并且相国皆由朝会百官投票选出,以资历、能力、德行为优,四年一任。可续任两届,为防止相国专权,那我们则需要另设两个重要台省。”

    李维正又用茶水画了两个更大的圈。笑道:“一个圈为御史台,掌监督刑律权,即监督政事堂七相。若相国违法,御史台可提议朝会罢免之,同时制定刑律,天下刑律皆出于此,另一个圈为门下省,有权审核、封驳政事堂所出的重大政令,并依照吏部的考核结果任命百官,吏部的职权就归于此,为保证御史台和门下省有足够的力量,御史台和门下省各掌一半军权,合二为一方能调动军队,若遇外寇入侵等紧急事态,可临时授权政事堂指挥军队。”

    解缙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一个小小的变动吗?君无权,为国之象征,这是闻所未闻之事,就算是君权被限制住的唐朝,至少相国是君主任命的,高丽可好,相国不对君王负责,倒对朝会负责了。

    “可是军队怎么管?大将造反自立怎么办?”解缙有些糊涂了。

    “解兄真是糊涂了,唐制中的将归卫,兵归所忘了吗?兵将本来就不是一家,他怎么造反?再说军中有监察御史,大将出征,御史监军,他又怎么个造反去?”

    说到这里,李维正猛地将茶水往桌上一泼,顿时汪洋一片,他沉声道:“不仅如此,我还要给高丽读书人更大的权力,御史台和门下省的主要官员,皆由天下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投票选出,我办高丽日报,就是要让读书人明白天下之事。”

    “这、这是唐制吗?”解缙结结巴巴问道。

    李维正哈哈大笑,“是唐制。如假包换的唐制,只不过是稍微改良后的唐制。”

    李维正的笑容慢慢收敛了,他凝视着解缙缓缓道:“解兄可知道,此时,从前大食以西的法兰克、意大利等大国也同样在恢复古制,他们叫做文艺复兴,我们也一样,叫做唐制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