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

朱元璋面对文武一心,微微点了点头,“高丽咎由自取,大明出兵讨伐,吊民伐罪,理所当然!不过上国做事,总要讲究仁心慈恕,不教而诛的事情,咱是不做的。现在就把崔莹带下去,还有他的属下,悉数送回高丽,晓谕高丽国内,不日就有天兵讨伐!"

在莹已经傻了,他万万也料不到,居然会是这么个结果。

毕竟以高丽君臣的判断,元延对待高丽,逼着进献女子、奴仆,压榨高丽的财富,还成立征东行省,安排达鲁花赤。

种种行为,已经是天怒人怨,十分过分,

大明再恶劣,也就是跟元延差不多,难道还能更过分吗?

不能够啊!

孔孟之道都忘了吗?

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

我们这么聪明,还摆不平大明?

事实证明,这根本就不是摆平摆不平的事……而是大明要灭了高丽的问题!

寻常灭国也就罢了,不过是换个国君,又怎么怎么样!

可这一次事情要命了,大明出手,那是吊民伐罪,

辛盹杀回来,世家大族,尽数血流成河

等到侯国出手,那可是寸草不生,鸡犬不留!

这三方联手,不是制成标本的问题,而是连标本都剩不下的问题。

在莹好想继续哀求,给高丽一条活路。

但是对不起了,锦衣卫直接把他拖走。

朱元璋面沉似水,看了看文武群臣,继续道:“既然要讨伐高丽,谁来领兵?”

他的话音刚落,常遇春就豁然站起。

“启奏陛下,让臣领兵吧!臣出兵北平,颇有经验,对付高丽草寇,不在话下!

他刚说完,徐达竟然站起,似乎也有这个意思。

可就在这时候,蓝玉居然抢先一步。

"陛下,杀鸡不用牛刀,臣愿意领兵!"

这时候朱棣竟然也跟着凑热闹道:“父皇,由孩儿统兵,讨伐高丽足矣!"

面对这一群好战分子,朱元璋微微沉吟,就首先摇头,否定了徐达和常遇春……不是这俩人不能打,而是这俩人太能打了,完全浪费人才。

此番讨伐高丽,就不是单纯的沙场征战

“徐达,常遇春,你们是咱的左膀右臂,国之柱石,非国运大战,不可轻易出师。区区小事,交给蓝玉就行了!"

蓝玉大喜,连忙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必定不辱使命,臣斗胆推举燕王督师,节制倭国、辛吨等一切兵马,并力讨伐,一战功成!”

朱元璋怔了怔,对朱棣道:“让你督师,你可不许坏了蓝玉的事情!"

朱棣忙不迭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好好追随蓝先生,跟他学好领兵的本事,不给先生添乱。"

这倒是了,蓝玉还是朱樑的老师呢!

朱棣的这身本事,还是跟蓝玉学的……这么看来,朱棣的大缺大德,总算找着根源了,原来在这啊!

朱英认真看了看,微微点头,记在了心里,

御前会议结束,决策形成,接下来就是落实阶段

五军都督府,中书省兵部,一起找到了蓝玉,你要多少兵马,多少钱粮,才能平定高丽?

蓝玉扫了几何人,也包括自己的姐夫常遇春。

“讨伐高丽,还需要动用朝廷的兵马钱粮?你们也太小看我了吧!"

常遇春冷哼道:“你别吹破牛皮!高丽好歹是个国家,不能儿戏!"

蓝玉呵呵道:“军国大事,谁敢儿戏?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我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去年燕王他们那一批学生毕业,今年又快要毕业了。二百名武学生员,配属五千兵马,我带着他们北上,一路走,一路练兵。这比学多少年都管用。等到北平之后,发动辛盹的兵马,到达义州等地,开始推行均田,铲除豪强。然后再让关铎和张定边领兵,伺机向南,压制高丽国内的兵马。"

常遇春听着,微微点头,“伱小子安排的还算妥当,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什么接下来!接下来就等着庆祝胜利了!"

常遇春当真是吃惊不小,"你,你说什么呢?难道就不用打一仗?"

蓝玉道:“或许需要打,但问题也不大!只要倭国出力就是了。不是还有那么多修长城的青壮吗!随便抽调点兵马,讨灭高丽足矣!”

蓝玉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边防军的事情,用不着大动干戈,尤其是不需要朝中精锐出动,那样太浪费了。

常遇春怔了怔,半响之后,才意兴阑珊道:“诚如是,确实不用俺领兵了。”

常遇春突然一阵失落,敌人这么弱了吗?

那我这一身本事,还有用武之地吗?

好歹来一个强悍点的,让咱老常也过过瘾啊!

要不然鼓动上位,出兵追杀王保保算了,

以前觉得保保太弱,现在一看,那也分跟谁比啊,毕竟像高丽这种,只配娃娃兵和边军对付的货色,实在是不值一提。

大将不怕强敌,怕的是寂寞啊!

蓝玉没本事帮姐夫排解忧愁,实际上蓝玉并不觉得自己的学生兵比其他兵马差,甚至他还有那么一股子自信,未来的大明,是他们这些人的天下!

以后打仗,要靠脑子,靠训练,靠纪律!

至于姐夫那群靠天赋的,就只能等着慢慢凋零了。

“先生,你说这一次用兵,真的那么容易吗?”朱棣将信将疑,询问蓝玉。

蓝玉呵呵一笑,“我不妨告诉你,论起来跟张相学的本事,朱英那小子虽然时问长,但他很笨的,考试都是最末一等,跟我比差远了,我才是张相的衣钵传人。你知道张相认为,对外的核心是什么不?"

朱棣瞪大眼睛,他哪知道啊!

“就是可持续竭泽而渔。怎么说呢,要先可持续,然后才能竭泽而渔式盘剥!敲骨吸脑式压榨!”

朱棣继续表示听不明白,能不能讲点人话?

“悟性太差!”蓝玉毫不客气道:“你动动脑子想想,高丽那种地方,如果真的落实均田,按照大明本土来治理,会怎么样?"

朱棣道:"那,那就多了一个行省呗!"

“可也多了一个包状啊!一个可能和贵州,陕西一样贫穷的省份……这两省是腹心之地,自不必说,可高丽到底是边缘,现在让朝廷出那么大的代价,中书省诸公能干吗?"

“那,那要怎么办?”朱棣不解。

蓝玉笑道:“这就是这一次用兵的精髓所在……我们要让高丽国王,还有他的大臣可持续,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继续维持下去,不能一下子就垮了。

“让他们维持下去,干什么?”

“干什么?竭泽而渔,敲骨吸髓啊!”蓝玉气得怼了朱棣一拳头,“这么蠢,还怎么牧守一方?没有他们喝泽而渔,咱们怎么发财?难道你一个燕王,还要动手去抢啊?你不怕激起民变?不怕落下骂名?

好家伙,朱棣愕然良久,傻傻看着蓝玉,渐渐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崇拜。

论起大缺大待,还要看你蓝玉啊!

不对,蓝玉说了,他是跟张先生学的。

这就有意思了,钱唐,高启,徐贲,这些有名的才子,基本上都说是张相门下每个人都嚷嚷着继承张相之学。

然后朱荚,蓝玉,朱文正等人,也都以张希孟门下自居,偏偏他们学的和那些人完全不同!简直是南辕北辙。

大明朝的好人是张希孟教出来的,大明朝的坏蛋也都是张希孟教出来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张希孟到底是个什么人?

朱棣觉得这可以列作当下最难的问题了,甚至比讨伐高丽还要难一万倍!

就在应天城中,紧张筹备的时候,一条消息传来,明氏投降矣!

没错,割据巴蜀的大夏投降了。

作为最后一支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割据力量,大夏亡国并不意外

尤其是在数年前,明玉珍病死,儿子明升继承帝位,主少国疑,明眼人都清楚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这应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但问题谁都清楚蜀道有多难!

要想迅速平定巴蜀,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时间拖延下去,生灵涂炭,耗损民力,这也是朱元璋迟迟不愿意发动战事的原因所在。

而这一次担负攻击巴蜀任务的两位将领,一个是自湖广出兵的汤和

他调集大军,连接云南兵马,声势浩大,直扑姜州,杨璟、韦权担任前锋,冒死猛攻。

国初的明军,当真是虎狼云集,慎重提出一个人,都是开了挂的猛士。大夏将领邹兴被明军乱箭射死,人人丧胆。

只不过大夏国内,万万没有料到,这边打得这么狠,竟然只是佯攻!

真正灭国之兵,陕西方向,常遇春领着精锐兵马,通过陈仓古道,直取阶州,随即又攻克文州。

此时横亘在明军前面的,正是陡峭险峻的摩天岭。

常遇春按着宝剑,询问左右道:“此处可有人通过?"

沉默了少许,朱元璋突然躬身道:“三国年间,邓艾曾经从这里翻过,直取巴蜀,灭了季汉!”

常遇春毫不迟疑,“既然前人可往,我大明将士亦可往!”

随即常遇春追随将士,攀山越岭,沿着昔日邓艾灭蜀之路,杀了过去。到了险岭之处,将士同样毫不日现,以毛毡毯子,裹住身躯,自山头滚下。

蒿草碎石,割裂身躯,不小心头颅撞击石头,鲜血流淌,筋断骨折,算不得什么,更有人直接丧命。

朱元璋面对此情此景,心惊肉跳之余,也是长叹连声。

“虽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叹气之后,朱元璋竟然也学着将士,以毯子裹住身躯,自山上滚落,顺利到了平地,只是受了一些擦伤。

坐在地上,朱元璋大口喘息,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血水,忍不住仰天大笑“三国演义,终于成矣!"

此刻常遇春已经招呼将士,重整旗鼓,他们不顾身上的伤痕累累,高举手里兵器“灭夏之战,就在今日!"

常遇春身先士卒,日现着手下将士,突破天险,直捣江油。事实证明,任何山河险阻,都挡不住天下一统的脚步!

明升追随臣下投降……报捷贺喜的文书,直奔应天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