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号汉王

朱元璋定下了决战大计同时清点手下兵马,他从金陵带来的士兵,加上丁普郎和傅友德的旧部,差不多有十万之众,此外还有一万五千名水师。

这就是朱元璋旳现有的阵容。

如果大军决战,朱元璋还能动员出十万人投入战斗,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一个月,还能追加五万人。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极限是二十五万人。

超过了这个数字,就要抽调防备张士诚的兵马,就要集中地方散落的士卒,降低对地方的控制。

总而言之,后患无穷。

这里面有个很无奈的事情,陈友谅因为肆无忌惮,不用在乎治下百姓生死,反而能在短期内,快速集中大军,做殊死一搏。

反而是朱元璋,由于处处把百姓放在前面,讲究爱惜民力,因此在爆兵的这件事上,束手束脚,不能放开蛮干。

而在这种两大集团进行生死较量的紧要关头,兵力优势能带来的巨大信心,甚至会影响最终的结局。

大约就是因为相信优势在我,所以最终真的打了大胜仗。

所以张希孟和朱元璋商议的内容,就是分散陈友谅的力量,争取战略优势。

不管是明玉珍,还是五溪的苗兵,都是这个思路,包括送去一顶白帽子,也是要打乱陈友谅的节奏

而就在他们刚刚结束讨论,一份密信,送到了张希孟的手里,来信之人正是刘伯温。

张希孟简单看了看信中内容,就迫不及待去见朱元璋了。

“主公,明玉珍果然发动了。”

老朱一喜,“怎么说?”

“他派兵封锁夔门,切断和陈友谅的联系,并且追尊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建立庙宇,四时祭祀。他自号蜀王,还扬言要替徐寿辉报仇!”

老朱抓过信,仔细看了看,忍不住哈哈大笑,“陈友谅噬主的后患果然来了,明玉珍在这时候,给他这一击,可不寻常!”

张希孟也颇为赞同明玉珍实力雄厚,威望也高,进军巴蜀,战功赫赫。

哪怕他只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也足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毕竟他代表了一个行省。

如今陈友谅只剩下两个行省的地盘,面对朱元璋的一个行省,也不是那么不可一世了。

“主公,刘学士还提到他们现在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八万人,实力相当了得,但是他们缺少一些东西,还请主公慷慨赐予。”

老朱本以为那边能有三五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发展到了八万,着实是了不得。

“说吧,想要什么?是兵器,还是钱财,又或者是粮食,咱都给他们想办法!”老朱答应得很干脆。

奈何张希孟微微摇头,竟然全都不是。

刘伯温写信,要的是最新的章,要的是印刷造纸的工匠,要的是能教读书识字的人!

“主公,他们说了,兵器可以自己造,可以缴获,粮食也能自己种,还可以从陈友谅手里抢唯独章书籍,教书先生,他们变不出来,也抢不了。他们最需要人手,去把道理讲清楚,把苗民的斗志动员出来。”

朱元璋忍不住错愕,彼此相隔千里,处在交战的前沿,他们不要兵器,不要粮食,竟然要章,要教书先生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是仔细想想,却也震撼。

兵器和粮食,都能解决。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起兵反抗的理由,就是改变千年命运的纲领从均分田亩开始,到华夏重兴,再到十六字的戒石教诲在这段时间里,张希孟已经极大完善了整个思想主张,越发逻辑缜密,内容丰富。

当初汤和和刘伯温他们,选择千里迢迢,前往苗部,就是怀揣着理想,心中热血涌动,才义无反顾出发。

尤其是刘伯温,以弱之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不计生死就是想真正为了恢复中华做出贡献,弥补半生侍元的过错。

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十分偏僻,能得到外界的东西不多,便是张希孟的最新章,也不够完整。

这样刘伯温如何能忍?

别的都能通过打仗缴获,唯独这个不行。

不光是他期盼着,还有不少开始读书识字的苗族少年,他们也急需这些东西读书识字,为的就是明白道理,而张相的这些章,就代表着至理。

朱元璋心中感叹,他也不得不承认,张先生给自己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正因为张希孟的存在,因为这一整套主张,才让他脱胎换骨,和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彻底区分开。

当然了,就算有好的主张,没人愿意执行,那也是不行的。

甚至可以说,只有落实下去的主张,才有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看,张希孟和朱元璋是互相成全。

我给你理想,你帮我实现。

配合默契,天衣无缝。

朱元璋果断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准备派遣一批读书人过去。

消息传下去,很快就有人主动响应。

高启、张羽、徐贲,这几个著名的才子,都愿意主动前往。

另外又准备了几十个木箱,里面堆满了书籍章。

而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这边又征调一批造纸印刷的工匠,也随着同过去,把化送入苗寨。

值得一提,高启等人准备出发,去传经布道。

另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一项更危险的事情,那就是前往江州,面见陈友谅,把这顶白帽子给他送过去。

这个年轻人身形高大,形如病虎。

正是姚广孝。

“果然是少年虎胆,只不过你的身份还是太低了。如果你不怕死,可愿意跟着老夫前往?”

姚广孝大为惊讶,因为说话的人正是朱升!

这老爷子一把年纪,德高望重,哪怕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对他十分尊敬,他老人家没事去见陈友谅干什么啊?

那家伙两次噬主,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万一对老大人不利,岂不是一大损失?

朱升看出了姚广孝的迟疑,忍不住笑道:“正因为老夫一把年纪,才没有什么用了。有张相辅佐上位,不会出什么纰漏。老夫正好去瞧瞧陈友谅,看看这家伙到底配不配当上位的对手?”

姚广孝再三迟疑,只能道:“晚生不认为老大人该去见陈友谅,但是晚生却是不怕。”

“那就好!”

朱升大笑道:“如果老夫没有看错,久后你必然为栋梁之才,辅弼君王,出将入相,也不在话下!”

朱升去见了朱元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竟然真的得到了老朱的认可,就这样,朱升携带着礼物,在姚广孝的保护之下,离开铜陵,坐着船,直奔江州。

朱升很顺利见到了陈友谅。

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朱升代表的是一个和陈友谅势均力敌,等量齐观的对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耍弄傲娇,半点价值也没有。

“孤即位汉王,汉人之王相比之下,朱元璋只敢称吴王,是不是太过胆小了?”陈友谅笑着问道。

朱升淡然一笑,“汉王殿下,您定国号为汉,果然是大勇之举中原百姓,以汉人自居。四百年大汉天下,留给后世子孙,太多的东西。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横扫大漠,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两汉武功之盛,高山仰止,五体投地。明犯强汉,虽远必诛,铮铮铁骨,耿耿丹心,这才是大汉气象。”

朱升目视着陈友谅,笑道:“汉王以此为号,想必也有和两汉争雄之意吧?”

陈友谅怔了怔,他定国号为汉,都没有想的这么多,这个老头儿,还挺会说话的。陈友谅突然大笑道:“不愧是枫林先生,孤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朱升淡然一笑,“多谢汉王夸奖。老朽却还有一些疑问。既然殿下以大汉为号,可有什么恢复汉家河山之举?”

陈友谅不免惊讶。

朱升继续道:“大汉有虽远必诛的霸气,如今中原沦陷百年,社稷化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啊!汉王殿下,既然号为汉人之王,可有拯救黎民之心,匡扶苍生之念?”

朱升目光迥然,盯着陈友谅,不紧不慢道:“我家吴王已经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并且和刘福通结盟,待到时机成熟,必然北伐,驱逐逆元。汉王以为我家上位胆小,不如汉王,那老朽倒要请教,汉王打算如何超越我家上位?”

陈友谅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论起比拼格局,由于张希孟的存在,其他所有势力加起来,也赶不上老朱的脚指头。

陈友谅号为汉王,以为能占便宜,却不想让朱升抓到了把柄,几句话就把他逼到了很尴尬的地方。

你有什么作为?

陈友谅有些语塞,一旁的泼张张必先急了,冷笑道:“说那些都是没用的,靠着漂亮话,就能打胜仗,还要手里的刀剑干什么?让朱元璋把脖子洗干净了,我们立刻出兵,灭了朱元璋,而后挥师北伐,一统天下。这皇帝蒙古人做得,我们汉王如何做不得?”

朱升忍不住哂笑,果然是匹夫之辈!

他索性不再废话,只是让姚广孝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

“这里有一顶白帽,戴在头上,汉王变汉皇殿下,你自己思量吧,就凭你现在的种种作为,可能君临天下?当得起汉王尊号吗?”朱升嘴角带着淡淡的嘲讽,蔑视着陈友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