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元妃听訞与炎帝共同执政,她奉行仁政,对部落中众人爱若亲子,与黄帝的执政理念很像,所以她与黄帝部落关系一直很好。
之前部落里用的计量工具,斗,便是听訞发明的,黄帝投桃报李,将隶首的算数法分享给听訞,听訞又将算数融入工具中,发明出尺与秤,赠给黄帝部落。
黄帝大喜,“自今日起,长度便可度量,重量也可估计,此乃神农氏元妃之大德也。”
看上去,两家关系很不错。
神农氏急善农耕,据说炎帝有一日行走间,遇到一只衔着谷物的飞鸟从他头顶飞过,扔下种子,他觉得是天赐,便将种子埋进土地里,不想却生出了稻谷。
像现在炎黄部落用的生产工具,大部分都是炎帝部落发明的,可以说不负神农氏之号。
或者说,后世神农的含义是从祖辈的能力中总结出的。
岐伯就和黎路说,“其实我不算遍尝百草,据说神农氏部落那边草木极为丰富,他们在尝遍所有植物果实后,才找出最适合人们种植、味道也最好吃的谷物,我之前便去过炎帝部落,他们都很热心,关于草木味道、感受,没有丝毫保留,给了我很多灵感。”
黎路正要说话,就有人来报,有其他部落前来归顺。
黄帝在中间的大厅里见了那些人,这是黎路第一次进入部落中央的土屋,只见土墙里都是粗壮树木的树干,而且这些树干有个共同点,就是上端都留下一段分叉,分叉里又横架着树干,竖着的树干起的作用是柱,横着的树干起的作用是梁,已经有了建筑雏形。
黎路扫了一圈土屋,感叹祖辈的智慧,这样从无至有,他们一直在创造,不多时,其他部落的首领便有些狼狈地走了进来,为首一人对黄帝行礼,“神农氏占领了我们的部落,把我们驱赶离开,我们没有地方可以去。您的心胸就像天一样广袤,我们便联合前来,祈求您收留我们。”
黄帝起身,拍拍他们的肩膀道,“我们一起在有熊部落中长大,少典首领去世后才分开,今日你们既然来了,我肯定是会留下你们的。”
那些部落首领这才露出些喜意,争相道,“我愿意受您驱使。”
这样的情况不到半年,上演了足足有五六次,黎路就道,“炎帝部落好能打啊!”
岐伯解释道,“炎黄两帝是首领少典的嫡子,所以分到的土地最大、最广,人也最多,炎帝黄帝又都是聪敏智慧的人,所以他们的部落最为强大,也是符合发展之道的。”
黎路:“炎帝意在扩张,只怕我们不愿意打仗,他也会来打我们。”
岐伯神色平静,“他斗不过黄帝的,轩辕氏是我见过最聪敏最好学的人,更难得的是他是真心在为所有人谋求上天眷顾,需知天人合一,顺应天道便要顺应人道,同理,顺应人道也是在顺应天道,我一直在寻求世间的道理,去过的部落数不胜数,而我见到顺道而为的首领,唯有黄帝一人。”
前来归顺的人多了,伤员也不少,黎路和岐伯都忙碌起来,黄帝部落里的大家也都和欢迎黎路一样欢迎这些加入他们的人们。
这些人初来还有些拘谨,收获善意后很快放开,融入黄帝部落,成为黄帝部落的一份子。
这日,又有一大部落前来归顺,黄帝依然欣然接受,行事让其如沐春风,不过,这个部落众人却不见喜色,原因是他们部落首领唯一的儿子头部被重伤,只怕是不好。
黄帝闻言道,“你我兄弟,我也不与你说外话,我的部落里有岐伯和洛瑶两位善医伤者,我可以让他们给这孩子看看,只是不能保证一定会好。”
那首领忙道,“便让他们试试,否则这孩子只能等死。”
于是黎路和岐伯被任命去看头部伤,那孩子也是个勇士,看起来不见丝毫惧意。
黎路看到他的伤口,惊呼道,“好大的口子!”
岐伯也不乐观,他皱眉,“只怕碎骨已入脑,得打开头骨取出碎骨才能求一线生机。”
黎路瞠目结舌,和小圆道,“这不就是外科手术吗?”
小圆翻了翻资料,“华国曾出土过一颗头骨,头顶有圆形洞,猜测可能是做过外科手术,因为他头上洞的边缘有愈合的迹象,所以说明他头部开洞以后还活了下来。”
哇!原来这么早就有外科手术了!祖辈牛皮!
虽然有,环境却实在简陋,公元前五千多年,很多地方的祖先或快灭绝,或还未出现,而黎路,已经见证了一场远古版的外科手术。
岐伯是主刀手,黎路是他的助手,岐伯先取出一种草药熬煮成汤,让病人喝下去,病人喝下去后便陷入沉睡,黎路看着和麻沸散效用很像。
病人昏睡过去,岐伯便着手破开他的头骨,凿出一个洞来,取出碎骨。
黎路就见岐伯用石器小心翼翼地将病人头上的洞扩大,然后取出其中的碎骨头,最后将一种草药的汁液涂在伤口处,避免感染。
手术做完,谁心里都没底,过了两天,病人终于醒来,岐伯这才算是大松一口气,那个归顺的首领也来谢过又谢,送给岐伯很多器物。
其中有件鹤腿骨做的笛子,黎路看,不仅有五个音孔,有些孔边还有小孔用以调节音的高低,可以说很完备了。
岐伯看她好奇,“这些东西都给你,拿去吧。”
黎路摇头,“我不要,我自己造。”
不过两天,就削出个竹笛,刚开始吹得并不好听,后来却经常有人随之舞蹈,也算小有所得。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过了没多久,病人已经生龙活虎,顶着头上的大洞四处晃悠,旁人好奇地看向他,他也不介意,反而对着人家笑。
岐伯怕外在的一些碎渣被吹进头内,遂用粗布做了圆顶布冠盖在他头上,看着很像帽子。
黎路默然,果然人民的需求才是创造的动力啊。
随着前来归顺黄帝部落的人越来越多,部落的土地逐渐不够用起来,便有人建议道,“首领,炎帝占据那么多的土地,人数却只有我们的一半,我们应该从他手里要回那些土地。”
也有人道,“炎帝如今占据最大的土地,他的野心肯定会促使他前来攻打我们,首领,我们应该趁他们不防备先去攻打他们。”
…………
众说纷纭,黎路记得她和岐伯归来时,黄帝曾说只怕不久会起战事,如今,大概也快到时机。
战事的起因说来不大,就是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如今几乎接壤,种田的时候便不免引发摩擦。
只是在双方都一点就着的情况下,一点小小的摩擦足以引发一场风暴。
黄帝叹曰,“我与他乃是一母同胞,不愿兵戈相向,我先去见见他,和他说说话,若是不行,再起战事吧。”
大家都劝黄帝,“首领,您要留在安全的地方!”
“对啊!首领,要是您有什么意外,我们可怎么办?我们会被炎帝部落欺负的!”
…………
黄帝依旧挂着笑意,“正是因为你们需要我,我才要去见炎帝,你们不忍心我去见炎帝,我又怎么忍心你们上战场呢?哪怕是小小的搏斗都有受伤的危险,更不用说战场上的厮杀。我作为大家的首领,有义务为大家免去没有必要的战祸,让大家都能放心地耕种、养畜,而不是在战场上失去性命。”
“我此次去,若是可以和解,炎黄部落就都能过上好日子,若是不行,没有退路,那时你们便听从风后的话,在他的带领下打退炎帝部落。”
风后来自燧人氏,就是最早钻木取火的那个部落,黄帝爱惜他的才华,很重视他。
此时他悲痛道,“风后愿替首领前往!”
黄帝笑着摇摇头,“不,此次非我不可。”
部落里很多人已经哭泣起来,黎路和小圆说,“原来黄帝被奉为人文初祖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而言,他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是后世很多帝王都没有的。”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黄帝就有些视民如天的意思,比起‘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更多了几分平等与温情。”
小圆就说,“黎路,你不是经常说历史总在循环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特点,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黎路点头,“对啊!历史总是迂回前进,螺旋上升的,所以不必害怕走向反面,反面之反面即为正面,也不必害怕走上弯路,弯路再弯路即为直路,只要前进,哪怕绕暂时的弯路、翻暂时的反面,也会进步。”
炎帝、黄帝相约具茨山,两人说了什么没人清楚,但黄帝确实按下了战祸,与炎帝结成联盟,并称炎黄部落。
黎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刻岩画,她因为画艺高超经常被邀请做记录。
黎路想,他们之所以为炎黄子孙这个称呼自豪,大约就是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能有两位远古帝王的传承,既有开拓之心,又有宽仁之怀,更兼有这个时代创造的精神。
不过……看着远处蹴鞠得很有水平的远古人们,黎路纳闷,这可开始得比其他地方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