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筑最高。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宫殿建筑,从地面到殿脊龙吻最高处达35.05米(约相当于12层楼高),其整体及部件都是最高,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台基最高。中国砖木结构的宫殿,因木料高度有限,需要借助高台来增加建筑高度。太和殿及其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共同坐落在汉白玉砌成的“土”字形须弥座高台上。所谓“须弥座”,须弥就是须弥山,为印度古代传说中的世界中心,最初用于安放佛像和菩萨像。用三层共8.13米高的须弥底座,衬托皇权的伟大与神圣。在这里插一句:在三大殿高大台基的下面,有一条暗道,俗称“老虎洞”,供太监们穿行。明天启帝曾值月夜,在洞里和太监、宫女玩“捉迷藏”。
二是明柱最高。整座大殿,共有72根巨柱支撑庞大的殿顶。其中殿内宝座附近的6根金柱最高最粗——高为12.70米(约相当于4层楼高),直径为1.06米。所谓“金柱”,其实就是木柱贴上金箔。明代做柱子时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时,主要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深山老林。如此粗大的木头极难寻觅,造价高昂。康熙时重建太和殿,已经有了节约意识,木料不够长就拼接加高,不够粗就包镶加粗。
三是龙吻最高。殿顶正脊两端,屹立着一对龙吻。每件高3.40米、宽2.68米、厚0.52米,重约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龙吻背插宝剑,四爪腾空,口吞正脊,怒目威严。这对龙吻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体量最高大的。
这里说一下太和殿檐角装饰的小兽。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骑凤仙人(俗称“仙人骑鸡”),而后排列了10个小兽,前9个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ní)、押鱼、獬豸(xièzhì)、斗牛。本来9个已是最高规格了,这里偏偏又加了一个猴子,名叫“行(hánɡ)什”,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孤例。在古代神话中,龙、凤、天马、海马,都是吉祥的化身。狮子是百兽之王,勇猛威严。狻猊也是猛兽,《尔雅·释兽》中说它能“食虎豹”。押鱼是海中异兽,斗牛是一种虬(qiú)龙,传说它们都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獬豸也是传说中的猛兽,据《异物志》说,它生有一角,专门顶不正直的人,所以是公正的化身。明、清两代,御史的补服上,就绣獬豸。行什因在10只小兽中排行最后,所以叫做“行什”。它是一只有翅膀的猴子,手持传说能降魔的金刚宝杵,又有人说行什长得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可见,太和殿檐角的10只小兽寓意丰富,既有保佑大殿防雷防火的含义,又象征着吉祥、权威与公正。
总之,因台基最高、明柱最高、龙吻最高,太和殿就成为中国现存最高的宫殿建筑。
第二,体量最大。太和殿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的宫殿建筑,“一大百大”,其整体及各个部件都大。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开间最大。没有采用通常最高等级的东西九个开间,进深五间,就是所谓“九五”的“吉祥”数,而是东西十一开间。
二是面积最大。东西65米,南北35.5米,建筑面积约2377平方米。这是现存中国古代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
三是气魄最大。殿前东侧和西侧分别陈设铜龟、铜鹤,象征龟龄鹤寿、江山万代。左前角设汉白玉日晷,右前角设铜鎏金嘉量。日晷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根据日影的长短和方向来确定时辰;嘉量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成为皇权的象征。殿前庭院式广场面积约30000平方米,多么开阔,多么气魄!
第三,装饰最美。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美的宫殿建筑,“一美百美”,其整体及部件都最美。有诗云:“虽袭故而寡增,已穷妍而极态。”(《直庐集·太和殿赋》)
一是藻井最美。殿顶中为藻井,井口直径6米,高1.8米,上圆下方,中间雕刻盘卧巨龙,龙头下探,正中悬挂一轩辕镜,装饰在御座之上,凝重典雅,金碧辉煌。
二是彩画最美。在太和殿室内外梁枋上,绘着金龙和玺彩画,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如二龙戏珠、升降龙、行龙等,周围衬云纹、火焰图案。这种彩画是明清建筑油漆彩画中的最高等级。
三是金砖最美。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4718块。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一带特制的御用砖。金砖表面色泽淡黑、油润、光亮、清雅,不涩不滑,经久耐用,土质好,烧工精,“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现金砖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等级最尊。太和殿是我国现存等级最尊的宫殿建筑,“一尊百尊”,其位置、整体及部件都显示尊贵。譬如:
一是位置最尊。太和殿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核心位置,是皇权的象征。它南与太和门、午门、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大清门)、正阳门、永定门相呼应,北与乾清门、后三宫、神武门、地安门、钟鼓楼,对称呼应。
二是殿顶最尊。采用古代建筑屋顶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重檐”就是两层屋檐;“庑殿顶”形制特点是“五脊四坡”(四面流水):前后两坡在最高处相交为最长的正脊,正脊两端各放射出两条垂脊,每侧两条垂脊夹出一个侧坡,这样一共是前后左右四个坡。人们常见的屋顶多是硬山顶、歇山顶、悬山顶等。硬山顶是“五脊二坡”,民间房子常用;歇山顶则是在硬山顶的基础上,四角各放射出一条斜下的短屋脊,所以一共有九条屋脊。其单檐歇山顶如东西六宫,重檐歇山顶如太和门、天安门,单檐庑殿顶如体仁阁、弘义阁,重檐庑殿顶如太和殿、乾清宫等。其他如卷棚顶(屋顶如卷棚)、盝顶等。“重檐”就是两层屋檐;“庑殿顶”就是用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组成的四面坡形的殿顶。这既体现封建等级,又增加建筑高度。故宫仅有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奉先殿、皇极殿和宫城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是重檐庑殿顶建筑。
三是宝座最尊。这主要体现在大殿中的座台和龙椅,俗称金銮宝座——有须弥座式木基座,明代称为金台,故宫博物院为它命名为“楠木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基座正面和左右两侧各有丹陛三道,外有围栏。殿上满铺黄绒地毯,下衬棕荐篾席。(《青琱杂记》)基座上安设镂雕金漆宝座。宝座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前设宝象、甪(lù)端、仙鹤、香亭各一对。宝座两侧,六根金柱矗立,六条巨龙盘旋而上,龙头伸向宝座。所有这些都烘托皇帝和皇权的至尊。
宝座的故事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特地赶制高背大椅,替换原来宝座。后来故宫博物院决定,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宝座,但原来那张宝座竟不知去向。1959年,朱家溍先生对照一张清末太和殿内景老照片,在库房里发现了这张宝座。宝座髹金漆历经数百年,仍然金光灿灿,现已恢复原位。
可以设想,跪在太和殿院中的大臣,要想一睹龙颜,目光要穿过约180米长的庭院,再越过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穿过宽阔的丹墀(月台),再进入太和殿,恐怕连高高坐在宝座上的皇帝的影子都看不到。即使是跪在太和殿里的大臣,也不能抬起眼睛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这正好营造出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这样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却四次毁于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