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是刘伯温(名基)和姚广孝(道衍)。姚广孝是朱棣的军师、谋士,前面介绍过。他出家后,游嵩山寺,相面的说他是元世祖忽必烈谋士“刘秉忠流”。他是重修《明太祖实录》的监修官,又是编辑《永乐大典》的纂修官,无论政事,还是文事,他都颇有建树。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基,浙江青田人,是朱元璋的军师、谋士。青田山明水秀,溪谷蜿蜒,飞瀑直泻,有个石洞,相传是刘伯温当年读书修心之处。刘伯温学问好,博览经史,精通易理,有诸葛孔明摇羽毛扇、谋定乾坤之风,人也标致,史载“基虬(qiú)髯,貌修伟”,就是高大个头,留着长须,一表人才。他还性情十足,“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朱元璋对刘伯温“察其至诚,任以心膂”,经常召见,密谈玄机。因是君臣私话,外间知之甚少,加上刘伯温精通“象纬之学”(占卜吉凶),所以关于他的神奇传说特别多,修北京城就是一例。
相传,永乐帝派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到北京,进行都城的规划设计。到北京后,刘伯温称大军师,住东城公馆;姚广孝称二军师,住西城公馆。他们约定各想各的,第十天分别拿出北京城设计图,然后背靠背地坐着交换,看彼此的心思对不对头。第二天,两人分别前去察看地形。可是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有个孩子的声音说:“照着我画,不就结(成)了!”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第三天,他们又各自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的孩子在前面走,你快走他也快走,你慢走他也慢走,急追慢走,总赶不上。回到公馆,前一天的耳语又响起:“照着我画,不就结了!”思来想去,刘伯温和姚广孝恍然大悟:那个穿红袄短裤的小孩,不就是脚踩风火轮、手握金刚叉、八条膀臂的哪吒吗!那个耳语的声音,不就是哪吒的声音吗!到了第十天正午,刘伯温和姚广孝摆下桌椅,刘面朝东、姚面朝西,背对背地坐着画北京城图。交换过来一看,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所画两张城图,竟然一模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
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也是诸多故宫建造传说的主人公之一。
刘伯温解释说:这(京城)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加上东城墙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左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加上西城墙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右半边身子的四臂;北城墙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京城里四方形的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承天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那宫城则是哪吒的心脏。贯穿宫城从玄武门(神武门)到大明门(大清门)的御道,则是哪吒的脊梁骨。所以,老北京人说,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参见金受申《北京的传说》)
上面传说,不必当真。修北京城时,刘伯温已经死去20多年,姚广孝在修行,他们都没有参与北京城的兴建工程。更何况,传说里提到的东、西便门,都开在外城上,而外城到嘉靖时才修成,晚100多年。那么,这个故事是怎样移花接木到刘、姚二位身上的呢?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陈学霖教授根据二十多年的研究,在《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这本专著里,作了详细的考证。刘、姚二人按照哪吒形象修建北京城的传说,滥觞于刘秉忠修建元大都城的故事。刘秉忠是元大都的总设计师,他当过和尚,同姚广孝身世经历相似,又是忽必烈的谋士,同刘伯温的身世经历也相似。这样故事的两位主角就凑齐了。那么故事的场景是怎样从元朝移到明朝的呢?这个故事移植,起到桥梁作用的是朱棣的蒙古血统。原来,据学者考证,朱棣的生母不是正史记载的朱元璋原配夫人——大脚马皇后,而是蒙古汪古部的碽(ɡōnɡ)妃。汉文和蒙古文的文献都记载说,朱棣建北京城时曾求助于生母碽妃,母亲授予他锦囊妙计,要他请刘伯温襄助。刘伯温受命之后,得到一位黑脸、黑衣、黑骑的神人指点,依计行事,修建了北京城。这个故事有汉文本,有蒙古文本,也有从蒙古文本翻译的英文本,于是在国内与国外,在蒙古族与汉族地区,特别在北京地区,广泛流传,历久不衰。这个故事反映出在北京城规划和建设中,蒙汉、中外、元明、僧俗多元文化在北京交流和融汇。
那么,哪吒传说中北京宫城是北京城的心脏,真的是这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