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被预言笼罩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预言,在那个时代里被奉为神示。王莽篡汉,献图谶语言者,就达数十万人,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天命所归。
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也痴迷于此道,他老人家对各种稀奇古怪的预言图谶,简直到了迷信的地步。当年他起兵造反,就是因为李氏兄弟给他看了“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图谶。后来他手握重兵,割据河北,势倾中原,群臣劝他称帝,他却死活不肯——为啥呢?因为他觉得还差道手续,天命未予。亏得老同学强华了解他,编造了个“赤伏符”献上,说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刘秀这才觉得功德够圆满了,敢于当皇帝。
当了皇帝后,他仍然迷信不改,和大臣郑兴研究郊祀活动,竟提议遇到难办的问题以“谶”断之,对方受惊不小:老板啊,“谶”这个东西俺没读过,不专业啊!刘老板才不管你专不专业呢,眼睛一瞪:你说不读“谶”,那就是准备和俺作对了?瞧他这话说的!这位郑先生吓得连死的心都有了,赶快辩解:老板您误会了……俺,这个……只是书读得比较少(还没涉及到“谶”这么高深的东西),哪敢反对您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刘秀先生这个上不得台面的爱好,造成了东汉以来谶言流行的局面。
东汉朝以谶言而兴,又因谶言而衰亡。
公元一八三年,也就是东汉灵帝光和六年,一夜之间,京城洛阳和各地官府、寺庙的大门上,都被人用白土涂上了“甲子”二字。这是什么意思呢?许多人茫然不解。次年就是甲子年,难道是有什么变故即将发生?但另有一些人,却一点也不觉得疑惑,因为他们正在到处传播这么一句谶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他们正是“太平道”的信徒。
这些年,皇帝正忙着在后宫里开设商铺,亲自经商营业。还因为他喜欢乘坐毛驴车,导致京城中显贵纷纷效仿,一时毛驴都卖到了马的价钱。更有创意的是,他还给斗犬脑袋戴上“进贤冠”——当然,这也是根据狗的战绩高低而有所区别的,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唯贤是举,狗儿们绝无侥幸获官之嫌。
“进贤冠”本是朝廷中文官的官帽,戴在狗脑袋上,确实有些有辱斯文。不过当时民谣唱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看来配不上这顶帽子的,还不只是狗儿们的脑袋。
朝堂上折冲御辱的人才若此,也就怨不得野心家们蠢蠢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