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倒忙(上)
皇上,您瞧着这事儿…………”
翁同禾穿着):.边亦步亦趋的走着。眼观鼻鼻观心,看也不看在光绪周围跟着伺候的太监宫女们一眼,一副有德老臣的模样。
光绪仍然是那副样子,风一吹就能吹跑也似的瘦瘦身子。背着手垂着脑袋,像是萎了半截儿的豆芽菜。满清努尔哈赤家族从建州开始的血统,经过两百多年的延续,已经脆弱而混浊,再没有了当年纵横关外的风采。
颐和园内,一片萧瑟的秋景。浩淼水面,只有半塘残荷,还在苦苦支撑。水面泛着青黑的颜色,秋风一过,一圈圈水波缓缓漾开。
光绪已经穿上了滩羊皮的袍子,外面再加上裘皮马褂,元青色的绸面。这么多衣服加在他身上,更显得他加倍的消瘦。他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泛着的都是灰黄的色彩。血色淡得几乎都看不见了。只是在目光当中,偶尔才有一种病态般燃烧的火焰一闪。
他低低的咳嗽儿了一声,摆摆手,跟着他的领班太监出了呼哧的声音,十几个太监宫女一起躬身又退了远一些儿。光绪这才转过头来,看着身后这个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有时光绪还称为“师相”的一脸严刚的老人。
光绪目光一闪,多了一丝温情:“老师。你这):.您有十几年了吧,都毛了边儿啦,今年只怕更寒一些,朕……当学生的,再送您件新的吧。”
翁同禾眼圈微微一红。还是稳住了声音:“皇上,只要您振作,就算老臣穿百家讷衣,身上也暖烘烘的。”
光绪淡淡一笑,转回了头:“振作?…………朕也念着啊。大清时报那个谭书生,最近写的东洋日本明治皇帝的传略,还有东洋日本尊王攘夷开化历史,朕都瞧着呢…………咱们从春秋就有地大义。结果给海东倭人学了去,还学得这么好!老祖宗的东西都是好的,可惜咱们都忘记了…………”
翁同禾一看是话缝儿,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远远退开,完全听不到他们对话的太监宫女们。压低了声音:“皇上要振作,眼下就是有机会!再不能容我们错过了!”
他像是再咬钢嚼铁一般,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似乎是从心口里面蹦出来的:“…………满朝上下,再没有人料到徐一凡以一个不尴不尬的名义,老佛爷亲拣地荣禄压在上面,朝鲜更有开化党倭人作乱之时。他还能在旋不容踵的时间当中。练出一支强兵,雷霆一般平息了朝鲜的暴乱!节略老臣都已经细看,几天当中,他纵横来去数百里,整个朝鲜,从日本到倭人。都莫可谁何!这八千精锐,也是见过血,上过阵的虎贲!”
光绪不动声色,只是立住了脚步,静静的听着。
“…………最妙的是,这徐一凡不是有根基的人,不是老佛爷使出来的人,反而处处遭到老佛爷的忌惮!要不是立下大功。现在更名动天下,早就给裁撤了这支别出心裁的禁卫军了。既然不能明来,接着就是暗逼。李鸿章两万多军队入朝,这样大地调动。朝廷听之任之,也未尝没有利用李鸿章逼垮徐一凡的心思。数万久练淮军对八千新成之军,徐一凡这个三等子爵兵部侍郎钦差大臣对李鸿章这个一等伯爵协办大学士北洋钦差大臣………怎么看都是强弱悬殊,更别说李鸿章久历官场多年,已经是国之重臣,势力根深蒂固。而徐一凡不过才窜起年把,背后无依无靠…………皇上再不给他撑腰,徐一凡就要垮台!”
光绪垂下眼睛,头也垂得更低了,下意识的轻轻踢着湖边一块太湖石。脸上的血色,却越的淡了下来。
“……此时皇上不给他撑腰,谁来给他撑腰?皇上褒奖功臣,那是天经地义之事。谁也挑不出毛病出来。满朝清流,更是仰望皇上圣德。李鸿章中法战事芶且敷衍,这次复出朝鲜又如此跋扈,朝堂上下,早就道路以目。皇上应该下旨,为朝鲜事权归一,更免得淮军入朝京畿空虚,调禁卫军入卫京畿…………”
听到入卫京畿一词,光绪脸上肌肉突然一抽,眉毛都皱得紧紧的,下意识地就想摇头,翁同禾却又快又急的接了下去:“…………禁卫军入卫,必然要重整!请老佛爷调派旗人贵冑子弟充实禁卫军,皇上只管认可,咱们一个人也不朝禁卫军里面塞。老佛爷想必也只有点头……一个禁卫军,可以解决多少旗人子弟生计?这等旗人事业,就算老佛爷也违逆不了众意!”
光绪脸上肌肉一松,换了沉思的神色,细不可闻的自言自语:“旗人繁衍日广,缺差使,缺钱使,已经哭闹几十年了…………可是这么多旗人进去,饷呢?朝廷哪里有这笔钱?老佛爷万寿,朝廷早就河干海落了…………为旗人大计打算固然好,可是……”
翁同禾竖着耳朵早就将光绪的话儿听得一个字不漏,脸上顿时就是胸有成竹的微笑:“皇上……徐一凡练这禁卫军,又拿了朝廷多少银子?”
光绪一怔,翁同禾早就掰着指头给他算开了:“……开办费一百万两银子号称是老佛爷内库拨出,其实还是徐一凡在南洋筹的饷报效老佛爷万寿的,老佛爷惠而不费地转拨给禁卫军当开办费,天津海关指拨的每月十五万的常饷,全都给荣禄截着了,半文钱也没给徐一凡落下来,这近年以来,徐一凡等于是没拿朝廷一文钱,练出了八千人的精兵!他也没有地盘。靠地就是搜刮朝鲜和南洋筹饷一点底子。这样的筹饷练兵奇才,全天下到哪里找去?
禁卫军要变成真正的旗军,就少不了借重徐一凡筹饷,这个道理一说开,就怎么也不能将徐一凡踢开。有了徐一凡做筹饷保证,禁卫军就能容纳更多旗人。这本来
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徐一凡既然不动地位,更到轻重之地。他还能不知道这是皇上关照,谁才是他真正靠山?
禁卫军入卫京畿,就算徐一凡不能再一手遮天。皇上,老臣说句打嘴的话,京师这些贵冑旗人爷们儿,多大本事皇上都心里有数。禁卫军又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只要皇上关照着。禁卫军大权必定还是徐一凡地,不管他到底是什么名义!”
—
翁同禾已经说得嘴角都是泡沫,被风一吹,四下飘扬。但是他神色仍然是俯仰自得,精光简直要从眸子里面冒出来。
光绪也认真的听着,脸色越来越青。
“…………皇上只要有一支精兵在手,缓急之时可待。天下都仰望皇上圣德。苦于国势板荡久矣,一旦有日皇上期待振作,诏告天下尊王攘夷,鼎新革故。京畿有可用之兵。天下有勤王之臣,皇上一生事业,何愁不能振作!”
翁同禾的收煞干脆利落,只是目光炯炯的看着光绪。
光绪突然爆喝了一声:“够了!”
他猛的转身:“老佛爷万寿在即,你做如此惊人之言,又要调禁卫军入卫京畿。还不是看着李鸿章现在又爬出来了。又出风头了,你看不顺眼罢了!你哥哥当年被李鸿章一份奏章终生不用,你们老翁家,对这个仇记得可深!禁卫军回来,就分了李鸿章北洋的地位,慢慢的再削他的权。北洋要限制,李鸿章那个协办大学士地缺你也瞧着许久了。你的心思,难逃朕的洞鉴!”
光绪瘦怏怏的身子。也不知道哪里来这么足的中气。看着他神色俱厉,远远儿看着的太监宫女们面面相觑,却又不敢过来。翁同禾却神色不动,只是静静的垂听训。
“朕对老佛爷孝养之心。天下可鉴!要不是老佛爷,岂有朕之大位,岂有现在我大清之煌煌盛世?你做此无父无君之言,到底是何心肠?要不是看你往日功劳情分,还一贯当差谨慎,今天不知道怎么撞了一头黄汤醉迷了心肠,就要你去伊犁走一遭!你走!朕这些日子不想瞧着你,牌子也别递进来了!”
翁同禾恭恭谨谨的下了一个礼,举着马蹄袖齐眉,就想退下去。
光绪摆摆手,却又叫住他,似乎还没骂尽兴:“你这人,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连你学生都不如!你瞧瞧你那个学生谭嗣同,还很有点浩然之气,不像你这么无父无君!他现在在哪儿?”
翁同禾仍然不动声色,似乎光绪骂的不是自己,仔细瞧他神色,还能看出眼底的三分紧张,七分得意。自己地皇帝学生,也历练出来了啊……
“回皇上的话儿,老臣那个不争气的学生谭嗣同,现在正奉徐一凡之召,在朝鲜禁卫军中…………徐一凡和臣那个学生,是八拜刎颈之交,整日以圣人之学交相砥砺,是准备报效朝廷,报效大清,报效我皇上的。”
光绪仰向天,眉头皱得紧紧的,又摆了摆手:“听说徐一凡和谭嗣同,还有一个王五,是桃园三结义来着?”不等翁同禾回话,他就自顾自的吩咐:“桃园三结义本来就是天下共仰地好事儿嘛,听说王五虽然不文,但也是古专诸剧孟一般的人物。朕这些日子在读太史公的游侠列传,也想瞧瞧这人物,你想想法子,看朕怎么能悄没声儿的见见王五。说出去,毕竟是个笑话。”
到了最后,光绪平板的声音当中,终于带着了一点期待的色彩。
~~~~~~~~~~~~~~~~~~~~~~~~~~~~~~~~~~~~~~~~~~~~
如果说京城颐和园的秋色过于萧瑟,那么在朝鲜大同江两岸的秋季,充满地却是一种奇异的活力。
这种活力,是在老大京城找不到的。
李大雄的到来似乎是个信号一般。更多地船,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同江两岸涌来。徐一凡花钱就像流水一般,在金钱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搜刮人才,准备物资。军火也源源不断的采购输送而来。如果负责装卸的小工们懂得各国语言的话,可以现那些装在箱子里面。包着油脂地步枪,弹药,格林炮,马克沁机关枪,管退式野战炮,军装,型背带,水壶。刺刀,军靴都打着各大世界闻名军工厂的标记,甚至还有各国6军现役武器的标记。
徐一凡是钦差大臣,有着进口武器开出护照的权力,加上巨量的金钱撒下去,这些杀人利器就一船一船的运过来。其实真正算起来,扣掉满清官场那些惯用的回扣,他采购武器的价格居然还比各地督抚便宜一些。
各种各样搜罗地人才都赶了过来,比较奇异的是,他们不是直接投入到工地当中。而是塞入了各个学校机构。话说回来。徐一凡现在的所谓工业建设,也不过只是一点规模,就是一个修械所,一个迷你的小炼钢所,一个火药局,一点采煤和采金的工地。规模都可以称得上袖珍。按照正常工业生产来看,这种规模完全无法做到降低成本,就是说全是在亏本经营。这样的规模也无法容纳他搜集来的大量人才,甚至三分之一都容纳不了。
从英格兰来的煤矿工程师,有经验的采煤工人,德国的化学工业技师,美国地勘测工程师,炼钢技师和工人。俄罗斯帝国的数学家,美国南方,英国兰开斯特的纺织工程师,纺织技工…………都被一倍的薪水加上丰厚的海外津贴。李家担保不论如何都支付他们十五年薪水和可观的退职金…………这样聘请而来。却现都被塞进了一个个学校,底下是同样有点懵懂地留着辫子的学生。有大盛魁的学徒,南洋的华侨子弟,上海天津小工出身的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就不是士绅家庭子弟,出生贫寒,略识之无。稀里糊涂的被大盛魁集中搜罗而来,通过大盛魁商路或火轮
,又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坐进了课堂当中。上课可以拿!除了上课,还要进行严格地军事训练!近代工业化,对于组织和实行还有工人们的纪律性要求空前,而军事训练,就是教育这种纪律性的良方。西方国家通过残酷的十九世纪民族战争地义务兵制度培育了这种纪律性,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徐一凡从朝鲜开始,也艰难的开始。
各种各样的课程都按部就班的开始教育,这些已经工业化完成国家的技师工人们传授着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虽然一开始都是笑话百出,状况万分。但是幸好办学的都是南洋那些曾经被徐一凡救下来的办华校的骨干人员。他们虽然不懂得教技术课,但是办学经验都丰富无比,更没有那些清廷6续开设的教育西学的委员司事的官派,不少人还懂得一门以上的外语,和这些赶鸭子上架的洋人教师很好沟通交流。一片手忙脚乱当中居然也支撑下来了。
那些小小的工业建设,现在才看出来,徐一凡根本不想在朝鲜建设出一个工业基地出来,只是作为这些学生的实习场所!中国从来不缺乏知识分子,西方的基础科学也没有到高不可攀的地步,而一支不管多么稚嫩,起步如何荒唐,让徐一凡这个半外行来操办训练的技工队伍,却是这个老大国度最为缺乏的。
他在培育种子,培育整个国家未来工业化的种子。至于将来提供给这些种子怎样合适的土壤,徐一凡自己都不大有把握。无论如何,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除了这些很有些想当然,各方面都在摸索的技工学校。迅成立的各种军事轮训队伍却是井然有序,号令森严。大批军官从禁卫军当中抽调而出,上次军事行动当中表现优秀的士兵也得到选拔。军官有参谋轮训队,下级军官轮训队,炮兵骑兵军官成队。士兵们有士官训练队。全是孔茨老头子一手操办。徐一凡亲自下达钧令。任何部队长,服从孔茨的命令就有如服从他一般!
为了孔茨提出的士官设想,徐一凡还改变了大清军制。大清士兵阶层,原来只有马兵战兵守兵的区别。资深一点的就是正目副目。这些完全称不上是近代士官,和军官的待遇悬殊,和待遇最低的守兵甚至长夫待遇差别也不大。淮军正目月饷不过四两五钱,淮军长夫能混到哨棚大厨房的都拿得比他们多了。现下徐一凡配合孔茨,优秀士兵经过培训可任正目副目,或各哨各队的目长。目长待遇和队官持平,正目副目也翻了一倍的薪水。什么近代士官的条例就望上面套就是了。不过说实在的,这种士官制度是为大规模义务兵役制准备的良方,徐一凡对于他现在这万把人马,根本就是只要没死没伤,十年之内就别想退役复员了,基本是当作职业军队来建设的。不过孔茨爱搬普鲁士德意志的士官培训制度,徐一凡也乐观其成。
其实论起徐一凡现在真正的心思,他一半盯在日本,紧张的嗅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半却看着国内,生怕这个时候再有什么风吹草动,禁卫军和他已经是树大招风了,这种脱离大清官场体制的怪胎存在对于大多数清廷官僚来说就是罪过,再惹出什么事情,或和什么势力有联合合流的趋势,那就只有死得更快!就因为如此,他才对淮系如此不退让,还扣过淮军的总兵官。他现在就希望,这一年,大家就都以为我徐一凡被李鸿章欺负得和孙子一样吧!谁也别同情我,谁也别可怜我,让我安安稳稳把这年把的时间撑过去吧!
这钢丝他走得是小心翼翼,但是该做的事还不能不做。除了建设自己各种各样的班底,扩大禁卫军的招募事宜,骑炮兵的编练事宜都要操心。自己后路那些花马队还要提前清扫干净,杜鹃已经眼泪汪汪的就等着去瞧她那个马贼老爹了。自己的战略情报系统也要建设,马上就要在更大一张桌子上面打麻将……这种海外战略情报系统的建立,除了苦命的南洋李家还能有谁?李大雄为这个原因才巴巴的赶来汉城。徐一凡已经抽空和他谈了好几次了,丈人女婿两个人都是谈得一脸凝重…………
不过,徐一凡就下意识的避开了自己那个二哥谭嗣同。他召谭嗣同来,自然是有用场的。不过那日码头一见,谭嗣同目光炯炯,里面透出的意思让他心里没来由的就是一寒。这些日子总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避开谭嗣同不谈话儿。谭嗣同也沉得住气,整日就在官邸里面书空咄咄,饮酒舞剑,似乎拿定了主意徐一凡是要求他的。
到了最后,徐一凡也知道,谭嗣同自己还是不能不见的。今儿一早起来,他就将自己收拾干净,一个从人也不带,直奔谭嗣同独居的小跨院儿。
才踏进院子,就看见谭嗣同的一套太极剑到了收式,缓缓收剑之后,他似乎知道徐一凡已经进来了,头也不回的就大声道:“传清,你可知道你大祸临头了?”
徐一凡正准备和他打招呼呢,听到他的话儿就是一怔,旋即就是一笑。自己哪天不是在风刀霜剑里面过日子?无非就是淮系侵凌,朝廷忌惮之类的。不过谭嗣同的话头总要应酬一两句:“复生,兄弟愚钝,不知道这祸从哪里来?”
谭嗣同猛的转身,剑眉高挑,叠起两根手指冷笑一声:“今日你再不找我倾谈,我决拍拍手就走。但是你今日这么早就来,也不算晚。兄弟送你一条门路,不仅保身保名,更能功盖社稷!传清,你肯不肯听我说?相不相信兄弟我!”
朝鲜的天气很凉,徐一凡心里更凉。真的想掉头就走。这个憨书生,不会真的帮我自己一个倒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