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交际之术妙不可言

韩无忌和魏相跟吕武接触的时间最早,后来韩起才加入进来。

他们私下多次聊过吕武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有锐意进取之心,到认定是个非凡之辈。

并不是韩无忌和韩起不想向魏相那样一直保持跟吕武的亲密友人关系,要命的是韩氏有一个坑人的家主。

这不,士匄看到韩无忌在吕武这边,不知道是讥讽还是惋惜,提到了韩厥的一系列战略失误。

韩无忌是个什么心情?

自家老子干了什么,轮到外人来评论了吗???

偏偏士匄跟韩厥有过同一时间段担任卿位的经历,使得士匄是有资格评价韩厥的。

“韩氏与阴氏为邻,无忌与阿武乃是竹马之交,不可碍于脸面也。”士匄当长辈当上瘾了。

韩无忌内心里非常尴尬,偏偏还不能喷士匄一顿,脸上带着笑容,点头表示士匄说得对。

简直是太特么的了!

当初一块玩泥巴的小伙伴,现在就自家混得最落魄,只能任人装逼了呀!

韩无忌埋怨过韩厥吗?不太好说的。

别人是儿子坑爹,轮到韩氏变成了爹坑儿子,进而又把整个家族给坑了。

话又说回来,韩厥一直“主推”赵武的原因并不是想要报恩那么简单。

韩厥从赵庄姬能推动公族灭赵看到了这个女人的能量,笃定赵氏必然会再复起,还将因为赵武身上留着公室的血而发达起来。

晋国的公族在晋景公时期还是相当牛逼的。那个时候栾氏和郤氏还没有断绝于公族的关系,至少没公开表示自己是卿族而不是公族了。

谁又能想到晋景公一死,轮到晋厉公上位之后,栾氏和郤氏不但立刻反目成仇,连带割舍了跟公族的关系呢?

出了栾氏和郤氏的事?韩厥还是坚定认为赵武会复兴赵氏,使赵氏重新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之一。

没办法,并不是韩厥脑子一根筋的执拗,他那么推测有理由、有根据,谁让赵庄姬还活着呢。

有那么一件事情韩厥判断对了,得自赵庄姬的遗产一下子让赵武实力大增,韩厥料错的是赵武能那么怂。

事情急转直下是晋悼公归国开始,从那之后韩厥的一切猜测变成了笑话,尤其是搞了一手退位让贤,来了个智瑩上位的操作,一下子不但让韩氏成为笑话,更是一下子失去了卿位。

不过吧?所有失去卿位的家族中,不算解氏的话,以韩氏的下场最好了。

失去卿位的韩氏一来没有被仇家借机搞事,再则并没有失去封地。

世界上就是那么的有得有失,韩厥主持下的韩氏几乎没有仇人,奉行绝对中立政策也让韩氏不存在朋友。

没有人想去搞韩氏,韩氏自己不争气肯定不会有朋友愿意拉一把,一旦局势需要让韩氏站一边去,韩氏只能乖乖靠边站了咯。

韩无忌和韩起有过详细的交流,认为韩氏需要至少蛰伏十年,想要好好看看晋国的局势发展。

然而在他们兄弟俩对韩氏的发展制定计划没过多久,一个“下军尉”的职位砸到了韩起的脑袋上。

韩氏兄弟本就想要恢复跟吕武的亲密,苦于韩氏不是那个韩氏,阴氏也不再是那个阴氏。

最为重要的是,韩氏在阴氏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总是选择冷眼旁观,双方不说变得反目成仇,情份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

当时韩氏跟阴氏的情况跟现在魏氏跟阴氏的关系有点类似,韩氏比魏氏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干些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凡事都要有个对比,经过魏绛那一顿神经操作,不是马上凸显出韩氏的好了吗?

韩无忌见吕武没有送客,对于能够留下来旁听元戎和中军佐的对话,心里泛起了感激的情绪。

这是吕武打算带韩氏一块玩的信号啊!

韩无忌不喜欢士匄一再逮住自己尽情装逼,心里有盼头也就一忍再忍。

人与人是不同的。不止是会不会投胎这种没得选的技术活差距,社会总是存在鲜明的阶级。

一个是晋国的二号人物,国君年幼无法理事,等于也就是一把手。

另一个是一把手的副手,还是晋国明面上第一家族的家主。

他们因为身份带来的权势,真以为谁都有资格坐在一边听唠嗑的吗?

“征战三戎之事不可急切,郑为楚北上必伐之国,阿匄需时刻倾注。”吕武说道。

士匄对郑国简直是太有兴趣了。

现在郑国已经成了晋国的盾牌,一旦楚军北上第一个打的就是郑国。

范氏从郑国那边咬了一大块,后续在“管”那边蹦了牙,无比希望能依靠晋国全体的力量,达到范氏在郑国身上谋求私利的操作。

吕武和士匄还真的就只是在闲聊而已,话题却是有点高端。

大人物觉得是在闲聊,谈的事情却总是能够决定一大批人的命运。

比如,他俩在闲聊中确认范氏为主、阴氏为辅,将继续讨伐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

新一轮对三戎的征讨上,吕武给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不再寻求一次性将三戎解决,完全可以今年打杀一批再占领多大的地皮,每年那么磨一磨,磨到三戎沉到历史长河里面。

士匄已经判断对三戎的战争无法短时间内解决,还想着怎么长久地拉着阴氏一块针对三戎,听到吕武主动提出那样的计划,简直是喜出望外啊!

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被对方主动提出,任何人都会觉得心头的大石搬开,心情变得无比愉悦。

吕武当然窥探到范氏的困境,才故意主动提出那个方案的。

魏氏不想跟阴氏再一起玩?阴氏跟范氏玩到一块好了。

交朋友这种事情历来就是互相需要,矜持于自身的地位各种装逼,装到谁都感到恶心,明明能够成为朋友非但搞得变成敌人,有必要吗?

其实,当然是有必要。

身份地位越高就要越矜持,免得别人忘记双方在身份地位上的差距,觉得好欺负一而再再而三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一次两次能将提出过分要求的家伙一棒敲死,还能逮住一个敲死一个?但凡这么干的人,明明不是他们主观意识上想搞成那种局面,基本上还是会得到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哪里说理去?是吧。

吕武也不是在自降身份,他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和阴氏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吕武非常有能力,就任元戎之后的所作所为没有可以抹黑的地方,关键在于阴氏的崛起时间太短了。

诸夏这边就是这样,很难因为某个人能力高绝就百分百信服,总是要去看看那人的背景,对待累世名家跟突然蹿起来的“路人甲”会有两套标准。

有个好祖宗的平庸之辈能轻易取得很高的成就,必定还有一大批人往死里造势和拍马屁。

没有个好祖宗的人?即便是成功登顶,生前死后遭到的质疑都不可能断绝。

吕武看到范氏将主要经营方向转到南边,哪怕范氏想要放松下来,也会推动范氏继续集中向南。

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前提之下,干出一些能伸能缩的事情,怎么地啦?

当前局势之下,范氏想跟三戎死磕并不符合阴氏的利益,像魏绛想要操作“和戎”来赚一波声望,使得范氏放弃继续攻打三戎,其实阴氏这边挺无所谓,受损的一方绝对不是阴氏,觉得受到冒犯的只会是范氏。

“当是秦国之事,致使魏氏如此。”吕武主动提到了跟魏氏的关系转变。

士匄满脸不悦地说道:“魏绛不识时务。”

别误会。

不是范氏要收魏氏当小弟被拒绝。

吕武判断魏绛的“和戎”是要在成为“卿”之前赚一波政治声望,其他人也不是傻子。

可以说魏绛还是挺有想法的一个人,错就错在对士匄不够了解。

没错,范氏遇到了困境,不代表愿意示弱,魏绛自以为是的带着好意找上门去献计,搞得变成在折辱范氏了。

就说吧,士匄没当场翻脸,绝对是用看白痴的眼神在看魏绛这个人。

从而,范氏立刻得出一个结论,觉得魏氏的新家主连最起码的政治格局都不懂判断,琢磨着是拿魏绛领导下的魏氏来当个工具人,还是时机合适的时刻送魏氏一程。

韩无忌从吕武和士匄聊到魏氏,赶紧地集中精神想要将两人对话的每一个字记在心里,回去一遍又一遍的品读。

结果是,吕武和士匄仅仅提了一嘴,话题转到了郑国身上。

“郑国有变,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为‘卿’。”士匄不太清楚吕武知不知道这个消息。

阴氏想要控制范氏的发展方向,哪可能不去关注郑国?

然而,吕武表现出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说道:“公孙侨?”

他们聊到的人就是子产,很是牛逼的一个人物,也是儒家徒子徒孙骂了一千多年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就是将刑法铸在铁鼎的那位呀?

俺们那位圣人都没玩过鼎。

凭什么子产能玩。

还特么是弄的“法”,不是弄大道之言。

骂,必须骂啊!

鼎是谁都能随便玩的?即便是铁鼎都不行!

郑国当然也有卿位,不过跟晋国这边的玩法已经不一样,必须是公室子弟才能担任。

吕武问道:“为何言及子产为卿?”

士匄一脸不爽地说道:“拾我家雅慧是也!”

懂了。

新上位的子产要加强郑国的法律意识,要搞集体纪律。

吕武立刻一脸肃穆,说道:“如此看来,郑有蹈厉奋发之时。”

士匄虽然很不爽,还是赞同吕武的看法。

一个重视“法”的国家,会很快重整内部,内部稳定就能专注应对外来威胁。

郑国重新振作对晋国是好事,对范氏就不是了。

这个或许是士匄很不爽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