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紧锣密鼓以及突发事件(求订阅)

“姐夫!”

吕武听到声音停下脚步。

赵武小跑着追了上去。

今年晋国要干些什么事情已经大体上有定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出兵南下征讨郑国,用的是“以正视听”这个名义。

为了某些目的,中行偃提议“呼朋唤友”,负责各个诸侯国邦交的家族,需要联系各自的邦交国,达到一起出兵南下的目标。

“恭贺姐夫就秦庶长、大良造。”赵武先恭喜,又一脸为难地说道:“秦公室伯在我处”

他讲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秦庭派出公孙伯来到赵氏是什么时候,谈了一些什么事情,等等之类。

既然是“公孙伯”,以辈分来定就是,那个“伯”是秦国公室的一员,血缘关系上却是远了一些。

公孙伯来找赵武就一个目标,希望赵氏负责秦国的邦交,再帮秦国解除来自晋国的压力,里面包含化解跟阴氏的仇恨。

不管公孙伯带着什么目标,随着吕武率军打崩秦国再成为秦国执政,有什么谋划都成为过去式了。

事实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一直在出现变化,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更不会一层不变。

什么叫时过境迁?讲的就是每一段时间,时局出现的变动,小到人与人关系上的变化,大到国家面对的选项。

吕武看着赵武,问道:“赵氏欲意何为?”

咋地了?

赵氏要接手秦国的邦交,抢夺阴氏的果实???

赵武用发愣的表情看着吕武,几个呼吸之后,腼腆地说道:“姐夫处置便是。”

吕武只是笑笑,没有多余的表示,迈步继续前行。

远处,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几个“卿”,他们听不到赵武和吕武都讲了什么,能看出是一个不欢而散的局面。

赵武其实还有另外的事情要说,比如赵氏倒是能凑出一个“师”的兵力南下,“士”和“徒”武装自己和自带干粮没问题,其它方面这是有很大的问题。

亦兵亦农的“羡”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很多家族的“羡”只是经过粗略的训练。

所以,也就等于“羡”没有私人财产,又哪来的武器和粮食?他们的出征不是责任和义务,算是一种强制。

而“羡”实际上是拿着主家给的武器,吃着主家的粮食,有机会改变自身的渠道和机会,有点上进心就不应该拒绝,甚至乐意被强制进行服役。

“国中多变,各家兵力速增尤是。”魏琦选择等待吕武,并且与之同乘。

晋国搞军备竞赛的事情可不是吕武开的头,应该背锅的人是士匄!

范氏一下子拉出那么多兵力,使得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神经紧绷。

以为只是晋国的国君和贵族紧张了吗?

范氏拉紧了晋国内部的神经,导致的是各个诸侯国察觉到晋国的异常。

列国肯定是要打听和探查,发现晋国兵力那么恐怖,好些列国的君臣得到消息差点没被当场吓尿。

他们其实知道晋国很恐怖,只是没想到能恐怖到这种程度,一时间不是被吓得噤声,便是玩命地加强武备。

在这一串局势变化中,得利最大的是阴氏。

晋国内部的贵族和国外的君臣,他们或多或少派人前往阴氏购买军事器械,阴氏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溢的咯。

在吕武的操作之下,大量的财帛又像流水一般地撒出去。

对等交易是阴氏的常规操作,不吃亏也不占便宜。

再来干的是什么?不会直接贿赂各国的执政,跟各国一些贵族做生意就是极好的选择。

在很多时候,哪怕是公平公正的做生意都是在给人情,乃至于是一种施恩。

你有,我不一定需要;你想卖,没地方卖,我去收购就是一种恩情。

实际上到了吕武的身份地位之后,能够公平公正的交易,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就是一件感觉得到尊重的事情。

来自上位者的尊重是什么?不懂要遭到各方各面和各种层次的毒打!

阴氏太富有,好当然是极好,负面也有。

吕武还能做其它的事情来正确消费那些财富,例如基建再基建,内部不给工钱,只是平时待遇比如伙食、住所、穿戴等等的善待;对外则是雇佣劳动力,财帛当然是交到各家的家主手里,不关参与劳动者的什么事。

那些获得好处的贵族有没有善待自家的属民或是奴隶,就不关阴氏什么事了。

有进,还需要有出,才能体现出财富的价值。

将财富堆在那里不用,它们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

吕武无法学妫姓田氏的“大斗出,小斗进”,很喜欢跟中小贵族进行各种交易。

妫姓田氏能干那种事情有其背景。他们几乎将齐国把控,又成功地忽悠住了国君,干起来自然能够肆无忌惮。

现在的晋国,尽管国君权势遭到压制,却不是完全没有权力;各“卿”哪怕不是聪明绝顶,智商也是在正常人的水平之上。

吕武在晋国去干收买全国的事情试试,有足够的资本收买全部的卿位家族吗?

不将卿位家族搞定,光是收买那些中小贵族,信不信一旦出了事之后,中小贵族玩跳反?

看看曾经的赵氏主宗就知道结果了。

赵氏得罪了很多人没错,施恩的对象也是不知凡几,等赵氏出事之后是什么情况,事后又只剩下多少人记得赵氏的恩情?

不断施恩以及交好某某谁在晋国顶多就是留下退路,无法在发生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起到作用,不知道这点的卿位家族就是在自取灭亡!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国君又一再开启会议,有跟诸“卿”的商谈,要么就是连中等贵族含公族一起到场。

一系列的事情被决定下来,出兵征讨郑国就是其中的一项定议。

国君采取了吕武的建议,三个军团一起南下,初始阶段是每个军团只带两个“师”,由军将和军佐共同承担;各“卿”以及在初始阶段没有出兵的贵族,做好征召的各项准备,一旦时局需要就下令征召,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某个地点集结。

有脑子的人看到底能看破多少层,可能只看到第一层,也就是把郑国吓住,国内能够减少动员的损失;还可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模式,国家能够根据局势需要进行及时又合适的兵力动员。既动员层次和机制

应该也有人看出是一种疲楚之策,感概智罂的提议可算是真的在执行了。

他们却忘记第一个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又或者是记得,但就是把功劳扣在智罂头上。

没脑子的那些人?庆幸能够减少损失就行了。

吕武之前带了两个“师”来到“新田”郊外驻扎,出征却不会带着他们其中的一个“师”出征。

正确的做法是,命疲劳状态的部队回去解散,征召新一批的“徒”和“羡”组成新的一个“师”。

中行偃对各个卿位家族有明确的要求,“徒”的比例一定要是多少,其中穿甲的士兵又是多少。

“元戎深知各家前次动员农夫?”吕武问话的人是魏琦。

魏琦最近的情绪有些不对劲,比较明显的一个愣神,等吕武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才说道:“当是如此。”

吕武不再说话了。

职业军人跟农夫在军事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存在,前者一个人可以轻松弄死后者的四五人,并且会随着前者的数量增加干起后者更加轻易。

“汉末北军几千人就能轻松击败数万数十万的黄巾,不就是一方为职业军人,另一方只是临时凑起来的农夫吗?”吕武对中行偃的要求没任何不满,甚至觉得做法很对。

根据中行偃的要求,卿位家族出动的一个“师”里面“徒”的数量不能低于三千,着甲的士兵数量不能少于一千。

阴氏、魏氏、范氏、荀氏中行氏都能够轻松办到,程氏和赵氏则很是不好说了。

难以达标的地方在于“徒”的数量,再来就是甲胄的问题了。

哪怕是晋国一再发生“军备竞赛”的事情,家里的财帛支撑不住,能置办得起甲胄的依然少。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各个家族的主家有钱,跟这个家族治下的“士”或“徒”有没有钱,是两码子的事情。

主家没有义务或责任帮“士”或“徒”置办甲胄,看的是主家平时对下的赏赐厚不厚。

各家的军队集结到“新田”这边来。

中行偃干了其它元戎极少做的事情,也就是邀请国君出城,再在“新田”郊外举行了阅兵。

“君上,我军雄壮否。”

“寡人深感骄傲。”

“君上,我军是否威武?”

“寡人深以为然。”

中行偃和国君在干的事情,是当着列国使者炫耀武力。

各个国家的使者,他们听着中行偃和晋君姬周的对话,看着远处不断走过的晋军,脸上的谦卑或自卑越来越明显。

吕武看到韩无忌急匆匆而来,又看见韩起不知道听了什么话脸色大变。

韩起先去找赵武,随后两个人一起过去国君那边。

国君不知道听了什么话,先是一愣,随后愕然,脸色最终定格在悲痛的表情上。

站在国君旁边的中行偃表情就有些奇怪了。

“发生何事?”魏琦和士匄几乎同时出声。

吕武看了一眼韩氏两兄弟,再看已经哭了的赵武,大概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